首页期刊导航|计算机仿真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计算机仿真
计算机仿真

吴连伟

月刊

1006-9348

kwcoltd@public.bta.net.cn jsjfz@compusimu.com

010-68767186

100037

北京海淀阜成路14号

计算机仿真/Journal Computer Simulation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旨在促进我国仿真技术交流和发展,既总结过去、探索基础理论,又跟踪发展前沿,重点报导仿真应用成果。现已是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于2003年被《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评为优秀期刊。同时被选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文献检索系统、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数据库。现已成为仿真技术领域中优秀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GA-BP神经网络的大型客机气流角估计方法

    张伟张喆龚孝懿王昕楠...
    53-57,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决硬件冗余难以克服的气流角传感器共因故障问题,进一步提高飞机气流角信号的可靠性,研究了基于GA-BP神经网络的气流角估计方法。通过BP神经网络融合姿态角、加速度、风速等参数来实现不依赖气流角传感器的气流角估计;引入遗传算法对神经网络权值和阈值进行全局优化,提高估计精度;对某大型客机的试飞数据预处理后用于模型的训练和测试。仿真结果表明,训练完成的GA-BP神经网络模型对气流角的估计值贴近实际值,稳定性和精度明显高于BP神经网络。上述方法给飞机增加一个余度的气流角信号,可用于传感器故障时为飞机提供可靠的气流角信号。

    气流角估计神经网络遗传算法试飞数据预处理大型客机

    固体火箭电缆线路雷电感应仿真研究

    周纭加赵民付继伟
    58-63,96页
    查看更多>>摘要:固体火箭低空飞行时很有可能遭遇雷击从而造成其内部电气设备的损坏。为了研究雷击信号下固体火箭周围的电磁环境及其内部电缆上的感应电流,建立了固体火箭的仿真模型,基于CST电缆工作室中的TLM时域求解器对固体火箭周围的电磁场及其内部线缆上的感应电流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固体火箭开敞尾端的电磁环境较为恶劣,同轴线芯线较单线上的感应电流更小,对屏蔽层加厚或使用双层屏蔽则可以获得更好的屏蔽效果。所得结果对厘清雷电电磁脉冲对固体火箭内部线缆的电磁效应继而开展其雷电防护工作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固体火箭雷电电磁脉冲感应电流数值仿真

    一种贝叶斯网络的卫星姿态系统故障诊断方法

    蒋强刘恩雨何旭张伟...
    64-68页
    查看更多>>摘要:姿态控制系统是卫星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其高昂的造价,发生故障会引发恶劣的影响。随着航天科技的发展,卫星姿态控制系统也逐渐复杂,其可能发生故障的概率也随之增大。针对传统神经网络故障诊断结果缺少置信度、鲁棒性较差以及易发生过拟合的缺点,在对贝叶斯统计和深度学习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贝叶斯线性层与贝叶斯卷积层的Bayesian LeNet结合的网络模型。通过对卫星姿态控制系统飞轮部件的故障数据分析和处理,进而采用该模型对故障仿真,并与贝叶斯全连接神经网络与传统LeNet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在飞轮可能发生的三种故障前提下,上述网络模型准确率较高,过拟合现象较轻。验证了上述网络模型的有效性。

    卫星姿态控制系统故障诊断贝叶斯神经网络深度学习

    基于单目摄像头的空中手写系统

    屈喜文吴响
    69-73,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基于视觉的空中手写系统主要是基于Leap Motion或Kinect等三维传感器。上述传感器体积太大且价格昂贵,不利于和手机、空调、电视等集成,于是开发了一种新的更利于应用推广的基于单目摄像头的空中手写系统。上述系统基于肤色特征从二维视频数据中检测书写手,然后利用书写手结构特点将书写手与手臂分离,通过寻找书写手轮廓到掌心的最远距离定位书写手指尖,记录连续视频帧中指尖位置形成空中手写字符轨迹,最后将字符送入高性能分类器进行识别。实验结果表明书写者可以利用上述系统自由地空中书写,实时前 5 识别率超过了 99%。

    空中手写单目摄像头字符识别

    卫星遥测数据驱动的轨道实时仿真方法

    王涛王新波尹文浩张颂...
    74-7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满足卫星在线仿真需求,提出基于卫星遥测数据的轨道仿真计算方法。针对轨道动力学特性和仿真精度要求,选取了合适的数值积分方法。设计了遥测数据实时驱动下的轨道推算方法,通过优化轨道更新频率和合理设置积分步长,提高了运算效率。并基于此进一步设计了相对轨道推算方法,能够为卫星协作或对抗仿真提供支撑。提出的方法减小了在线计算量,采用某颗低轨卫星GNSS轨道数据进行验证,计算速度和精度能够满足多星在线仿真需求。

    轨道推算龙格-库塔轨道摄动在线仿真遥测

    基于双重移相的双向变换器优化控制策略

    李玉东罗新全李佩峰黄鑫...
    78-8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双向DC-DC变换器(dual active bridge,DAB)采用单移相(single-phase-shift,SPS)控制产生的回流功率较高及动态性能较差的问题,提出一种采用双重移相(dual-phase-shift,DPS)控制下的最小回流功率算法与直接功率控制相结合的方法。首先对DPS控制下的基本原理及回流功率特性进行分析,并建立回流功率与移相比之间的数学关系,从而推导出各分段条件下回流功率在各阶段最小化的方案。其次在保证对变换器回流功率最小化的同时提出结合直接功率法来显著提高变换器的动态性能。最后通过MATLAB/Simulink中建立的仿真验证了上述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双向变换器双重移相控制回流功率动态性能

    计及需求响应的主动配电网低碳优化调度

    鲁占军希望·阿不都瓦依提王力裴国斐...
    86-90,21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主动配电网低碳运行,提出一种以负荷侧碳交易成本最小的需求响应主动配电网两阶段低碳优化调度模型。首先建立主动配电网第一阶段日前经济优化调度模型;其次,通过碳流理论将发电侧碳排放归算至负荷侧计算并使负荷侧直接参与碳交易;再次,建立以负荷侧碳交易成本最小的第二阶段需求响应低碳优化调度模型;然后,通过优化后的负荷重新求解第一阶段日前经济优化调度模型。最后,基于改进IEEE-33 节点系统中进行算例分析,对比需求响应前后主动配电网运行调度结果。仿真研究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模型及调度策略降低了发电成本、系统碳排放量和负荷侧碳交易成本,证明了上述模型及调度策略的可行性。

    需求响应主动配电网碳减排碳流理论碳交易

    考虑母线电压波动的光伏混合储能控制策略

    农宝翔杨超杨旗肖月...
    91-96页
    查看更多>>摘要:混合储能是保障光伏系统稳定运行的重要技术之一。为保证光储系统稳定运行,提出了一种考虑母线电压波动的控制策略。通过将母线电压波动大小分解为正向和反向两种反馈,对混合储能系统中的超级电容电流内环参考电流进行调节,进而将母线电压波动相关的量作为控制信号对超级电容功率进行调整,最后在Simulink中搭建了仿真平台。结果表明,相比传统控制策略,所提控制策略母线电压波动得到明显改善,同时蓄电池的输出功率也更加平滑,延长了蓄电池的使用寿命。

    光伏母线电压波动控制策略混合储能

    基于Ansys取能电流互感器铁心气隙仿真分析

    于平平徐子辉赵晓东
    97-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取能电流互感器存在的启动电流大、铁心易饱和、无法适应较宽的输电线路电流等问题,对铁心部分进行设计与改进。依据初始磁导率、饱和磁通密度、铁心损耗以及成本等参数确定铁心材料,从铁心的选材上进行预处理;利用Ansys软件对铁心气隙形状进行设计并仿真,通过铁心在不同气隙形状下的磁泄露情况得出矩形半开口效果最优;采用控制变量法对气隙尺寸进行仿真,对铁心气隙尺寸进行了定量的分析,并对比分析了铁心的饱和特性以及二次侧输出功率情况,为电流互感器取能电源铁心的结构设计和参数的实际选取提供了良好的工程价值。

    取能电流互感器铁心气隙形状铁心气隙尺寸铁心饱和特性

    基于重力储能的混合储能系统容量优化配置

    张陵南东亮赵启买买提沙比尔·玉苏甫...
    103-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以电化学储能电池技术为基础的储能系统的成本高、寿命短、污染环境等问题,以平抑风电输出功率而减少弃风弃电率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由重力蓄能电池和超级电容组成的混合储能系统。以储能系统投资成本最低和风电场弃电率最低为双目标,建立了混合储能系统容量优化配置模型,并采用Pareto档案多目标粒子群优化算法求解模型以确定风电场收益率最高的混合储能系统容量配置方案。通过对3 种不同混合储能系统组合进行对比分析,进一步验证了所提出的混合储能系统及储能容量优化配置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仿真结果表明,基于重力储能的混合储能系统具有良好的经济性和可行性。

    风电并网重力储能混合储能储能容量配置帕里托档案多目标粒子群优化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