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计算机仿真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计算机仿真
计算机仿真

吴连伟

月刊

1006-9348

kwcoltd@public.bta.net.cn jsjfz@compusimu.com

010-68767186

100037

北京海淀阜成路14号

计算机仿真/Journal Computer Simulation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旨在促进我国仿真技术交流和发展,既总结过去、探索基础理论,又跟踪发展前沿,重点报导仿真应用成果。现已是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于2003年被《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评为优秀期刊。同时被选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文献检索系统、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数据库。现已成为仿真技术领域中优秀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BCSSA-SVM的煤矿瓦斯安全预警模型

    张朝冯锋
    116-121,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煤矿瓦斯预警主要是在瓦斯浓度监测上,考虑到其它环境因素对煤矿瓦斯安全的影响,提出了基于改进的麻雀搜索算法(BCSSA)优化SVM参数,融合多种环境参数对瓦斯安全等级进行预警分类.首先,BCSSA针对麻雀搜索算法种群初始化不均匀、易陷入局部最优问题,引入了伯努利映射和柯西变异;其次,建立BCSSA-SVM安全预警模型,根据《煤矿安全规程》将煤矿瓦斯安全等级分为四个等级;最后,分别对算法性能和模型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BCSSA算法性能有着明显的提升,BCSSA-SVM模型相比其它几种模型,精度有着明显提高.

    瓦斯麻雀搜索算法支持向量机预警模型

    基于LabVIEW的油井多相流相关流量计量系统

    张河毅刘翠玲王进旗魏澳...
    122-126,295页
    查看更多>>摘要:油井产量计量是油田开发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针对当前计量方式自动化程度低、实时性差等问题,基于相关流量计理论,以同轴线相位法含水率计为测量传感器,设计了一种油井多相流相关流量计量系统,并基于LabVIEW建立了数据采集计量系统,实现了流量的实时计算.通过开展生产现场试验,该系统的测量结果与涡轮流量计相比,平均误差为11.36%,且流量的变化趋势一致,表明本文提出的油井多相流相关流量计量系统能够对油井产出液进行正确、连续、自动测量,从而为油井多相流计量提供一种新的解决方案.

    油井多相流计量相关流量计含水率计互相关算法虚拟仪器

    微观仿真参数敏感性自动化分析方法与实证

    崔欣宇周晨静宋霞飞高亚聪...
    127-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微观仿真模型参数标定是仿真技术得以科学应用的前提,针对微观仿真模型参数敏感性分析过程繁杂、实验量大、消耗时间长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决策树方法的微观仿真参数敏感性分析的自动化实现方法,包含实验设计、仿真模型赋值与运行、结果汇总和敏感性分析四大模块.研究对各个模块的实现流程进行详细说明,并以快速路交织区为仿真场景,实证分析微观仿真模型中各类参数对宏观交通流延误、车辆运行速度以及交通流率这三个指标的敏感性.

    微观交通仿真参数敏感性分析仿真模型参数标定自动化

    城市交通流聚类仿真与特征识别研究

    洪莹丁飞崔峻李永军...
    133-139,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交通流特征识别是交通管理和优化的关键,据此提出一种利用不同聚类算法提取动态交通流特征并性能评估的方法.首先,定义路网多交叉路口交通流的波动特征、信号灯配时和车辆分布场景,基于VISSIM仿真环境输出车流量、平均车速和交叉口排队时长;然后,利用聚类算法对生成的交通流场景进行特征提取,并研究不同信号配时对应的交通流仿真及聚类特征对比,通过对交通流聚类特征分析提取道路车辆期望车速分布优化目标,优化道路车速以提高道路通行效率;最后依据轮廓系数法对不同交叉路口的交通流场景进行聚类性能评价,对比K-means、AGNES和DBSCAN算法对交通流特征识别的差异性并分析各自场景适应性.所提交通流仿真与特征识别研究结果,为评估区域交通的通行效率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提供理论依据,从而提高城市交通服务水平.

    交通流仿真聚类交叉口

    自适应巡航系统硬件在环仿真精度提升研究

    宋亚伟林智桂
    140-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由于被控车辆模型精度直接影响自适应巡航系统硬件在环仿真与实车测试的吻合度,提出利用实车测试外特性数据校准被控车辆模型的方法,进而提升系统仿真精度.首先,基于自适应巡航系统架构,搭建了仿真系统.然后,根据实车测试外特性数据对基础车辆动力学模型和逆纵向动力学模型进行逐级校准.最后,利用校准前和校准后的模型分别进行自适应巡航系统加速行驶工况、制动减速工况和跟车行驶工况仿真,并与实车测试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利用实测数据校准被控车辆模型的方法可以显著提升自适应巡航系统硬件在环仿真与实测数据的吻合度.

    自适应巡航系统硬件在环仿真精度模型校准

    基于RBF神经网络的电子节气门滑模控制器

    徐子丰童亮
    147-151,5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车辆电子节气门在复杂环境下发生的模型参数不确定和外部扰动问题,根据电子节气门的非线性特性,选择了基于RBF神经网络的滑模控制器.通过RBF神经网络对节气门的非线性部分进行逼近,并采用Lyapunov方法设计系统的自适应律.同时系统通过对扩张状态观测器的设计,达到对阀板角速度变化的准确观测.仿真结果表明,在复杂环境下,该控制器可以对不精确的节气门模型,保持较快的响应速度和对期望开度的准确跟踪,神经网络的自学习能力提高了节气门系统的鲁棒性.

    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电子节气门滑模控制扩张状态观测器

    基于深度学习的低光环境车道线检测算法仿真

    张琰赵庆梁莉娟
    152-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车道线检测研究是保证车辆自动驾驶安全的基础,但当下研究中存在低光环境车道线检测稳定性差,准确率低的问题,为此提出一种基于改进BFA-Retinex光照补偿深度学习算法,提高图像重点区域的光照水平,通过提取并融合车道线纹理与直方图特征,构建出BRI-SVM低光车道线检测识别模型.模型包括图像补光模块、特征融合模块与车道线检测模块三个模块.BRI-SVM模型首先对Lll低光车道数据集进行灰度化与标准化处理,然后采用改进双边滤波算法提高图像光照基准;接着提取优化图像中的H与G特征,并将二者有机融合;最后基于数据驱动的方法,以深度学习与SVM算法为核心,构建出BRI-SVM模型,并采用交叉验证的方式提升模型性能.多类融合算法模型的仿真结果表明,在Lll低光数据集上,与其它模型相比,BRI-SVM模型的稳定性能与综合性能最高,特征值分别达到 96.1%与 96.3%,较传统算法分别平均提升了24.4%和 23.8%;此外,所构建的模型具有较好的检测时效性与检测准确性,在所有模型评价中排名第 2.综上所述,基于改进BFA-Retinex算法的低光照环境下车道线检测模型在具有最高鲁棒性与稳定性的同时,大幅度提高了车道线检测的准确性与时效性.

    光照补偿特征融合车道线检测

    响应用户随机需求下远距离物流配送调度仿真

    廖海锋尤妮斯·B·库斯托迪奥
    158-1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由于远距离物流通常涉及多个节点、多个运输模式和不同的运输路径,且需要考虑不同节点之间的时间窗要求,导致调度过程中的信息传递和协调难度增加.为此,提出一种响应用户随机需求的远距离物流配送调度算法.针对用户随机需求信息和经验数据,采用汇集预测方法形成合理的虚拟用户出现概率、坐标位置和需求量信息,以远距离物流配送调度时间最短和用户满意度最高为目标,按照车辆先真实后虚拟用户配送的原则,组建响应用户随机需求的远距离物流配送调度模型.引入改进粒子群(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SO)算法对模型求解,确定最优远距离物流配送调度方案.仿真分析证明,所提算法可以快速响应用户需求,用户满意度均在96%以上,远距离物流配送调度时间最长仅为 30min.

    响应用户随机需求远距离物流配送调度

    智能车联网下车辆换道安全距离预警仿真

    王运玲张孝友
    163-167页
    查看更多>>摘要:车辆换道过程中涉及横向、纵向的加减速等控制,若驾驶员没有充分考虑到周围车辆的位置和速度,会导致追尾、刮撞等事故的发生.为了提升车辆换道安全性,提出智能车联网下车辆换道安全性预警方法.通过搭建换道车辆横向速度、位移数学模型,基于车辆行驶运动学理论、位移函数,建立最小纵向安全距离数学模型,计算抛物线、导函数得出后车与目标车道上前车、后车最小安全距离.当自车与后车间距离小于安全距离时,存在追尾风险,系统会发出预警信息;当自车与目标车道前、后车间距小于安全距离时,存在刮碰风险,系统也会发出预警信息.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在实际安全距离内发出预警信息,有效解决车辆换道交通安全问题,并且预警系统响应时长保持在 5ms内.

    智能车联网车辆换道加速度减速度最小安全距离安全预警

    混合自适应布谷鸟算法的物流配送路径优化

    任晓玲赵涓涓任佳丽
    168-171,24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有效解决多仓库多配送点物流配送时间长和路径远等问题,提出一种多仓库多配送点物流配送路径优化算法.为了满足多仓库多配送点物流配送需求,将最少调用车辆数量和最短配送总距离为目标,确定目标函数及其约束条件,建立多仓库多配送点物流配送路径优化模型.改进布谷鸟算法和粒子群算法,将改进后的算法结合,利用混合自适应布谷鸟算法求解优化模型,同时对混合自适应布谷鸟算法离散化处理,获取最优物流配送路径.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物流配送,且物流运输路径较短,覆盖率更广,能够获取更加满意的物流配送方案.

    多仓库多配送点物流配送路径优化混合自适应布谷鸟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