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净水技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净水技术
上海市净水技术学会;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科学技术委员会办公室
净水技术

上海市净水技术学会;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科学技术委员会办公室

吴今明

双月刊

1009-0177

shjsjs@126.com; jsjs@waterchina.cn

021-66250061

200032

上海市宛平南路75号楼1号楼2405室

净水技术/Journal Water Purification Technology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一本水处理专业的科技期刊,是上海市唯一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净水专业刊物。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为中国核心期刊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美国《化学文摘》等国内外多家重要数据库收录。创刊24年来在传播国内外饮用水、城市给水、纯净水、工业用水、循环冷却水、污水处理、离子交换及功能膜、中水回用、水质检测等方面提供了大量信息。内容有理论有实践,深受净水工作者的欢迎。在净水技术方面是具有权威性的刊物。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双极膜电渗析与废水资源化——膜制备、应用和改性

    张艺沛马佳莹褚华强
    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工业化的推进,大量工业废水的产生给环境带来了严重威胁,废水的资源化利用势在必行。双极膜电渗析(BMED)以其独特的水解离和离子转移机制,已经被应用于包括废水处理和资源化在内的诸多领域,可以富集离子态的无机或有机污染物并产生化学品以实现资源回用。文章介绍了BMED工艺的装置组成和工作机理,并对双极膜的制备方法、废水资源化方面的应用和改性方法进行了综述,最后提出了现阶段制约BMED工艺发展的因素,并对此工艺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双极膜电渗析(BMED)工业废水废水资源化膜制备膜改性污染零排放

    光热膜蒸馏水处理技术与应用研究进展

    蓝晓萌王安琪丁明梅孙敏...
    12-22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高效的水处理技术对海水、苦咸水脱盐淡化,以及将工业废水循环再利用,是解决水资源短缺及水污染问题的关键。目前应用较多的膜分离技术尚存在高能耗、低热效率、二次污染等问题。因此,新型的膜分离技术受到广泛关注。光热膜蒸馏技术具有热效率高、能耗低、零排放等特点,在海水淡化、水资源再利用等领域的应用已展现出良好前景。文章综述了光热膜蒸馏的基本过程和原理,光热膜材料的研发和光热膜蒸馏系统的设计研究进展,并对光热膜蒸馏的综合实际应用进行详细阐述。另外,还探讨了当前光热膜蒸馏技术的局限性及未来的挑战,以期为光热膜蒸馏系统的进一步发展及应用提供参考。

    水资源短缺光热膜蒸馏低能耗零排放原理设计应用

    纳滤工艺去除水体中新污染物的研究进展

    宗丁雯许航丁明梅姚晨...
    23-3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污染物是近几年在水体中普遍存在的痕量有机污染物,具有高毒性、生物积累性等危害,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造成了潜在威胁,如何高效去除水中的新污染物已成为研究人员日益关心的问题。纳滤作为一种高效率、低能耗、无污染的膜分离技术,在去除新污染物方面有很好的应用前景。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章详细分析了纳滤技术去除水中新污染物的机理及影响因素,重点讨论了纳滤膜改性与膜组合工艺对新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研究,并对未来的相关研究和实际应用提出几点建议。

    纳滤(NF)新污染物分离机理影响因素去除效果

    膜污染表征技术研究进展

    张欣然蒋才芳王健刘彦伶...
    32-42,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膜法水处理技术应用日益广泛,然而膜污染是降低膜通量、缩短膜寿命期限的主要原因之一。膜污染表征技术的开发有助于深入了解膜污染过程,为研究膜污染机理和膜污染控制策略提供依据。膜污染表征技术复杂多样,研究者在选择合适方法时存在一定困惑。文章以研究目的为分类依据,将现有膜污染表征技术划分为污染层可视化、污染物识别、污染过程分析 3 种类型,分别总结了每种膜污染表征技术的研究进展和不足,对膜污染表征的未来研究方向提出了展望和建议。

    膜污染表征技术污染层可视化污染物识别污染过程分析

    浸没式超滤膜在大型给水厂的应用与思考

    魏恒余文庆朱林勇刘宏远...
    43-49,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浙江省某地两个大型水厂(J水厂和T水厂)的生产规模分别为 2。0×105 m3/d和 5。0×105 m3/d,其运行时间分别为2 年和 7 年,均采用浸没式超滤膜为核心净水工艺。文章结合两个水厂的实际运行情况,研究和总结了两个水厂的运行管理经验,得到如下结论:膜运行方面,两水厂膜进水浑浊度日常在 0。15~4。25 NTU,台风季偶有短时 13。6~35。2 NTU的情况下,膜出水浑浊度一直稳定在 0。1 NTU以下,2 μm以上的颗粒数偶有检出;膜污染控制方面,物理清洗时两水厂均在产水中间阶段进行一次气冲清洗,可有效缓解膜污染;化学清洗时发现J水厂仅采用柠檬酸清洗效果好,T水厂采用先次氯酸钠、后柠檬酸清洗效果好;水厂设计方面,J水厂泵吸式产水整体能耗高达 27 kW·h/km3,T水厂虹吸式产水最低能耗仅为13 kW·h/km3,有效降低了能耗;运行管理方面,扩大清水池容积可有效解决因清水池调蓄能力不足导致的超滤膜长时间超负荷运行的问题;同时在膜池的进水管上增设膜前加氯点,保证出水余氯质量浓度稳定在 0。2 mg/L左右可有效解决藻类滋生问题。

    浸没式超滤膜污染化学清洗净水工艺水厂设计

    纳滤膜工艺在太仓某水厂深度处理工程中的应用

    石洁姚家隆唐娜吕学敏...
    50-5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向太仓市民供应"优质"饮用水,太仓市某水厂选用国内自主研发的低压纳滤膜产品与技术进行深度处理改造,规模为 5 万m3/d,于 2019 年 12 月投产运行。对纳滤系统连续监测的数据显示,在设计回收率为 85%的情况下,纳滤膜产水TOC平均质量浓度为 0。10 mg/L,残留铝质量浓度低于 0。02 mg/L,对色氨酸类蛋白质、微生物代谢产物等溶解性有机质的去除效果显著;对TDS和总硬度平均去除率为 24。78%和 30。64%,说明纳滤膜在高效截留有毒有害物质的同时,保留了一部分对人体有益的天然矿物质。纳滤系统运行稳定、抗污染性能较好,运行电费和药剂费仅为 0。236 元/m3,经济可行,是一种优质的饮用水深度处理技术。该水厂为国内首座采用国产纳滤膜去除有机物的饮用水净化工程,验证了国产纳滤饮用水处理技术的安全性、稳定性和经济性。

    深度处理纳滤膜消毒副产物有机物抗污染

    超低压纳滤膜在常规-纳滤工艺深度处理的应用评估

    张平允钱灏尹松岩徐鸿凯...
    58-6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太湖流域某水厂砂滤池出水为研究对象,采用两款新型超低压纳滤膜(CDY1、CDY2)分别对其开展深度处理应用研究,重点考察超低压纳滤膜的运行压力、化学清洗恢复情况,及其对有机物、钙镁、总硬度等的去除效果。试验结果表明:超低压纳滤膜对耗氧量、总有机碳、硫酸盐、氨氮去除率,以及对锑、土臭素、2-甲基异莰醇等水质风险控制与常规纳滤膜(国内外主流纳滤膜商品)相当,但前者运行压力低、通量大,且对总硬度、钙等去除效果均低于后者。由于超低压纳滤膜自身的差异,CDY2 对浑浊度、CODMn、TOC、总硬度、钙的去除率均略低于CDY1,但其对硫酸根、锑去除率大于CDY1。此外,化学清洗效果分析结果显示,CDY2 纳滤膜易受胡敏酸相关的腐殖质污染,而CDY1 纳滤膜则易受微生物代谢物+胡敏酸相关的腐殖质+富里酸和胡敏酸污染。

    超低压纳滤膜饮用水深度处理水质指标

    大型水质净化厂纯膜MBBR工艺条件优化及运行分析

    贾旭超盛德洋贺珊珊万年红...
    68-73,94页
    查看更多>>摘要:广东某大型水质净化厂将原平流沉淀池末端改造为纯膜MBBR工艺段,以提高系统对微污染河道水中氨氮的去除效果。改造后稳定运行期间,厂区出水CODMn、BOD5、氨氮、TP和SS的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19、2。7、0。47、0。10 mg/L和8 mg/L,平均去除率分别为 24。11%、35。03%、85。17%、56。30%和 57。15%,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Ⅲ类水质标准。通过中试探究了水温、气水比、水力停留时间及填料填充率各运行条件对纯膜MBBR工艺硝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运行条件:水温为 25℃、气水比为 1。50 ∶ 1、水力停留时间为 54 min、悬浮填料填充率为 40%。优化条件下,氨氮平均去除率可达 97。79%。文章对纯膜MBBR生物池的调试及运行经验进行了总结,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和参考。

    纯膜MBBR工艺中试工艺条件去除效果调试及运行

    超滤-纳滤双膜工艺深度净化天然雨水试验

    郝文冉来存贤朱学武成小翔...
    74-80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人口数量增长与城市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对水资源的需求日益剧增。为了缓解水资源压力同时减轻城市排水系统的负担,开展了超滤-纳滤双膜工艺深度净化天然雨水的试验,探究了双膜工艺对天然雨水的水质净化效果。结果表明,超滤-纳滤双膜工艺可以有效降低雨水中污染物含量,对UV254、总溶解性固体、总有机碳和电导率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7。5%、66。7%、32。0%和 61。4%。双膜技术实现了对雨水中固体颗粒和溶解性有机物的高效去除,同时对荧光类有机物也显示出优异的截留效果。相比于常规的水处理工艺(混凝-沉淀-过滤工艺),双膜技术因具有出水水质优异、无二次污染、处理效率高等优势,在雨水的高效分离和资源化利用领域展现出较大的应用潜力。

    超滤(UF)纳滤(NF)双膜工艺雨水水资源回用

    基于微观界面作用力评价超滤膜不可逆污染的可行性

    刘子豪孟荣崔运闯魏伟...
    81-88页
    查看更多>>摘要:微观界面作用力被公认是评估膜污染机制的便捷有效手段,但微观界面作用力与不可逆膜污染之间的构效关系还缺乏研究。试验针对典型膜污染物和实际水体,采用拟合分析方法系统研究了"污染物-污染物""污染物-超滤(UF)膜"的微观界面作用力与总体膜污染(可逆污染和不可逆污染的叠加)、不可逆膜污染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污染物-UF膜"界面作用力与不可逆膜污染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均在 0。910 0 以上,最高可达 0。979 2,可用于评判超滤进水的不可逆膜污染累积潜能。"污染物-污染物"界面作用力与总体膜污染相关性更好,更适合评估进水总体膜污染潜能。研究结果为合理构建UF膜集成工艺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不可逆膜污染超滤(UF)微观界面作用力膜污染潜能相关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