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净水技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净水技术
上海市净水技术学会;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科学技术委员会办公室
净水技术

上海市净水技术学会;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科学技术委员会办公室

吴今明

双月刊

1009-0177

shjsjs@126.com; jsjs@waterchina.cn

021-66250061

200032

上海市宛平南路75号楼1号楼2405室

净水技术/Journal Water Purification Technology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一本水处理专业的科技期刊,是上海市唯一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净水专业刊物。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为中国核心期刊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美国《化学文摘》等国内外多家重要数据库收录。创刊24年来在传播国内外饮用水、城市给水、纯净水、工业用水、循环冷却水、污水处理、离子交换及功能膜、中水回用、水质检测等方面提供了大量信息。内容有理论有实践,深受净水工作者的欢迎。在净水技术方面是具有权威性的刊物。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厂紫外消毒工艺运行情况调研及优化建议

    王光辉张行兰隽如许世伟...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污水处理是环境保护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紫外消毒工艺因高效、环保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污水处理厂.然而,紫外消毒工艺在实际运行中仍面临诸多挑战,如消毒剂量的合理性、设备选型与维护保养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了污水处理厂的运行效率,也制约了紫外消毒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因此,对污水厂紫外消毒工艺进行系统调研,对于提升污水处理厂的运行管理水平和优化紫外消毒工艺设计具有重要意义.为充分了解污水处理厂实际运行中紫外消毒工艺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研究选取了全国范围内79 座采用紫外消毒工艺的污水处理厂作为调研对象.这些污水处理厂分布广泛,涵盖了不同的地理环境和处理规模,范围覆盖西南、华中、华东、华南 4 大区域,包括四川、重庆、贵州、湖北、湖南、河南、山东、广东 8 个省市,处理规模由几百立方米每天到 20 万m3/d,确保了研究的代表性和广泛性.调研内容包括紫外消毒工艺的运行参数、设备配置、维护保养情况以及出水水质等,旨在全面了解紫外消毒工艺的实际运行状况和存在的问题.调研结果显示,紫外消毒工艺基本能够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出水中粪大肠菌群数量控制要求,但仍存在紫外消毒剂量不合理、设备选型不合适、维护保养不到位等情况.此外,水量波动、出水悬浮固体(SS)和色度等水质因素也被证实对紫外消毒效果有显著影响.基于调研结果,研究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的建议:污水处理厂应根据实际水质和水量波动情况,合理调整紫外消毒剂量,以确保消毒效果;定期维护保养以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并保持消毒效果.这些建议不仅有助于提高现有污水处理厂的运行效率,也为新建污水处理厂的紫外消毒工艺设计提供了参考.

    紫外消毒紫外反应器类型消毒剂量粪大肠菌群光复活消毒效果

    水合四价铁氧化特性与生成机制的研究进展

    余扬逸王桢刘文波邓权东...
    9-19页
    查看更多>>摘要:兼具强氧化能力和选择氧化特性的水合四价铁非自由基活性组分在高级氧化水处理体系中的关键作用得到了广泛关注.文章首先综述了水合四价铁的物理化学特性、氧化动力学和氧化机制,梳理总结了以原位光谱表征、化学探针法、同位素示踪技术等为代表的水合四价铁活性组分鉴别技术,并进一步探讨了水合四价铁非自由基活性组分在亚铁/过氧化氢、亚铁/过一硫酸盐、亚铁/过二硫酸盐、亚铁/次氯酸、亚铁/高碘酸和亚铁/过氧乙酸等高级氧化体系中的生成机制.最后,结合最新的研究成果及当前研究的不足,对水合四价铁工程化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水合四价铁的相关研究和运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水合四价铁自由基高级氧化技术选择性氧化技术污水深度处理

    卤氧化铋基改性光催化剂的制备及环境修复领域的应用进展

    朱青万济铭刘园刘一帆...
    20-28,39页
    查看更多>>摘要:卤氧化铋(BiOX,X=Cl,Br,I)作为一种新型光催化剂,因其独特的层状结构和适宜的禁带宽度,受到环境领域研究者的广泛关注.然而,光生电荷易复合的不足限制了其进一步应用,对BiOX进行改性以提高其光催化活性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手段.文中综述了近年来改性卤氧化铋光催化技术方面的研究进展,详细阐述了富铋型、掺杂、缺陷、异质结、形貌调控等多种改性BiOX的合成策略,并总结了改性BiOX在环境修复领域中的发展现状,最后对改性BiOX光催化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及面临的挑战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卤氧化铋(BiOX)光催化改性策略合成方法环境修复

    生物质衍生碳材料去除水环境中新污染物研究进展

    陈松段炼张济本张伟...
    29-39页
    查看更多>>摘要:水体中新污染物具有环境持久性、易累积性等特点,对人体和环境存在潜在的生态风险.随着新污染物的频繁检出,实现对新污染物的高效治理引起广泛关注.生物质衍生碳材料由于成本低廉、比表面积较大、孔隙率较高和吸附性能优异的特性,逐渐成为去除水体新污染物的重要选择.文章对由生物质(植物躯体、甲壳类动物外壳及污泥等)构建生物碳材料过程进行了系统综述,从吸附和催化两个方面分析了不同生物质衍生碳材料去除新污染物的作用机制.阐述了生物质衍生碳材料的应用局限性,并从提升生物碳材料对新污染物的选择性去除和循环回用 2 个方面对生物质衍生碳材料领域进行了展望.

    生物质制备生物质衍生碳材料水环境新污染物

    城市雨水径流中新污染物的赋存与去除技术研究进展

    周秀彩张朝利丁国莹缪周伟...
    40-47,184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雨水径流污染成为全球环境关注的焦点.除了传统污染物外,新污染物如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内分泌干扰物、抗生素和微塑料等受到日益关注.文章系统梳理了雨水径流中新污染物的种类、赋存情况及对环境的影响,并分析了相关去除技术的研究进展.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雨水径流中的来源多样,土地利用类型对其浓度有显著影响.由于内分泌干扰物的广泛使用,其已成为雨水径流中的重要污染物.抗生素和微塑料作为新污染物,其在雨水中的赋存和影响也逐渐受到关注.针对这些污染物,物理、化学、生态等多种去除技术被研究和应用,包括砂滤池、化学氧化、生物滞留池等.此外,源头管控也是减少雨水径流污染的重要手段,包括城市管理和规划、化学品使用管控和废物处理等.未来研究应加强对新污染物的监测与评估,并结合多种技术手段实现雨水径流污染的有效治理.

    雨水径流新污染物赋存去除技术生物滞留

    人工智能与活性污泥仿真软件在污水处理中的协同应用

    唐白石胡轶波江海鑫
    48-56,85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工智能对复杂非线性动态问题具有强大的处理能力,正在成为污水处理系统模拟、预测与优化的热门工具.实际污水处理系统提供的训练数据数量不足或质量较差,是制约人工智能应用于污水处理领域的一大障碍.活性污泥仿真软件可准确模拟实际污水处理系统,为人工智能提供丰富的高质量训练数据.同时,人工智能可扩展活性污泥仿真软件的功能与应用场景.但是,鲜有文献对人工智能与活性污泥仿真软件的协同应用进行系统性阐述.基于此,文章归纳总结了人工智能、活性污泥仿真软件以及两者协同应用的特点与现状,列举了相关的经典案例或最新案例,提出了 4 点未来研究方向,以期为人工智能与活性污泥仿真软件在污水处理中的协同应用提供研究思路.

    训练数据数学模型机器学习预测优化仿真模拟

    污泥脱水液回流对引江水超滤处理工艺的影响分析

    肖峰张新宏魏月华张凤涛...
    57-65,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水厂排泥水处理过程中会产生较大量的污泥脱水液.为避免南水北调引江水资源的浪费,同时积极推进水厂的"零排放"建设目标,面向以引江水为水源的超滤处理工艺,评价了将污泥脱水液回流至原水池进行稀释回用的可行性.考察了不同污泥脱水液/引江原水混合比例下超滤系统的运行特性,发现当污泥脱水液适当稀释后,其对超滤净水效果和膜污染的影响急剧降低,当稀释比例达到 1∶800 时,出水水质与跨膜压增长曲线已接近引江原水直接超滤的情况.试验中引江原水的跨膜压增长速率为 19.7 kPa/d,而污泥脱水液原液则达到25.8 kPa/d.当两者以1∶800 比例稀释后,跨膜压增长速率下降为21.3 kPa/d,接近于引江原水.膜表面微观表征结果显示随着稀释比例的提高,滤饼层厚度、溶解性有机物、特征官能团红外峰强、污染元素相对质量分数均显著降低,逐渐下降到与原水直接超滤相近的水平.引江原水组的超滤膜滤饼层厚度为 1.77 μm,而污泥脱水液原液组的滤饼层厚度为 4.00 μm,污染程度较重.两者按 1∶800 比例稀释后的滤饼层厚度降低至 1.82 μm,污染程度显著降低.研究结果可为南水北调受水城市超滤水厂的"零排放"建设提供参考.但值得注意的是,污泥脱水液的合理处置与利用问题目前仍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未来仍需从水质生物安全性和化学安全性的角度加以系统评估.同时可考虑氧化、吸附、微滤分离等预处理手段,以提高污泥脱水液回用过程的安全性.

    引江原水污泥脱水液超滤膜污染回流

    双水源不同原水配比对南方某水厂运行情况的影响

    王蕾王佳函樊丞越张嘉恩...
    66-71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J水厂的钱塘江、千岛湖水双水源供水格局,分析了不同水源混合比对水厂混合原水水质、出厂水水质、水厂混凝剂、消毒剂、聚丙烯酰胺(PAM)消耗及制水电耗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上年同期相比,千岛湖优质原水比例的升高提高了水厂的原水水质,浑浊度和高锰酸盐指数分别降低 26.18%和 12%.另外,当混合原水中千岛湖水源水量达到 95%以上时,出厂水浑浊度最大下降 50%,制水电耗下降 25.30%、混凝剂消耗下降 60.29%,次氯酸钠消耗最大下降 23.82%,而污泥产量、处理的PAM药耗较混合比为 25%时下降 66.91%、65%左右,水厂运行更加经济高效.

    水源钱塘江千岛湖水质消耗

    水厂HACCP体系的关键控制点确定及在臭氧投加控制中的应用实践

    李柱
    72-76,93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介绍了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HACCP)体系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城市供水系统中应用进展,为建立稳定的制水全过程控制方法和预防为先的风险管控手段,上海某水厂引入了HACCP 体系,并详细论述其体系建立、贯标和实施的全过程,详细阐述了关键控制点(CCPs)的辨识确立过程以及闭环控制措施,并以水厂过程工艺CCPs后臭氧投加量为例,通过全光谱分析仪作为在线实时检测手段,有效实现臭氧投加与过程水水质的反馈闭环控制,达到了实时纠偏并即时验证效果,余臭氧值稳定控制在 0.07~0.10 mg/L,较传统液氧投加成本下降 5.1%,体现了HACCP体系在水厂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管控和降低安全风险的重要性,为水厂精细化管理提供了参考,并提出了进一步结合先进的数字化技术及数学模型赋能提高CCPs的预测和预警能力的设想.

    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HACCP)体系关键控制点水厂水质纠偏

    城市污水处理厂病原菌多样性及健康风险评价

    寸淑娟王宪文曹平波李宗...
    77-85页
    查看更多>>摘要:污水中普遍存在大量病原菌,污水处理厂作为接收和处理污水的主要场所,在控制病原菌污染和保障再生水安全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利用 16S rRNA测序技术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中国北方一座污水处理厂夏、冬两季的细菌群落结构和病原细菌存在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共检出 27 个病原菌菌属,其中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是主要病原菌属.经过一系列工艺处理,出水中含有病原菌属数目和含量明显降低,但发现常规出水检测指标大肠杆菌不能指示其他病原菌的存在情况和风险水平,提示仍需引入新的检测指标减少再生水回用的病原菌风险.

    污水处理厂多样性病原菌健康风险大肠杆菌嗜肺军团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