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净水技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净水技术
上海市净水技术学会;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科学技术委员会办公室
净水技术

上海市净水技术学会;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科学技术委员会办公室

吴今明

双月刊

1009-0177

shjsjs@126.com; jsjs@waterchina.cn

021-66250061

200032

上海市宛平南路75号楼1号楼2405室

净水技术/Journal Water Purification Technology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一本水处理专业的科技期刊,是上海市唯一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净水专业刊物。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为中国核心期刊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美国《化学文摘》等国内外多家重要数据库收录。创刊24年来在传播国内外饮用水、城市给水、纯净水、工业用水、循环冷却水、污水处理、离子交换及功能膜、中水回用、水质检测等方面提供了大量信息。内容有理论有实践,深受净水工作者的欢迎。在净水技术方面是具有权威性的刊物。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城镇污水处理行业低碳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张惠
    1-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我国在 2020 年提出了"双碳"目标,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城镇污水污泥处理处置由于其具备污染物削减功能和高能耗特点,碳排放量可观,成为减污降碳的重点实施行业.研究基于污水污泥处理处置过程中碳排放特征,从过程和管理优化、技术和工艺升级、能源和资源回收三方面,总结了具有研究实践基础和推广应用前景的污水污泥处理处置低碳技术,系统分析了各技术的减碳关键点和碳减排效果,最终凝练提出了未来城镇污水污泥处理处置行业节能、低耗、低碳、循环的发展趋势,为我国污水污泥处理处置行业践行绿色循环理念,实现"碳中和"愿景,促进可持续发展提供方向.

    污水污泥处理处置碳排放低碳节能降耗

    水环境微塑料污染现状及处置技术研究进展

    周智勇卢帅良马涛刘贵彩...
    10-21,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微塑料具有粒径小、比表面积大和疏水性强等特点,在水体环境中分布广泛、难以被降解,并且能够作为其他有毒污染物的载体,进一步增强了微塑料的危害性.深入研究微塑料的危害及其分析、处理途径是有效控制微塑料污染的关键.针对水环境微塑料污染这一热点问题,文章介绍了水环境中微塑料的污染现状和生物效应,阐述了微塑料的分析鉴定方法,分析了水体微塑料常规和新兴去除技术的优势及潜在问题.并进一步探讨了未来水环境中微塑料研究的前景,为水环境中微塑料的去除与污染控制研究提供参考与指导.

    微塑料污染现状生物效应分析方法常规技术新兴技术

    探析生物炭对Anammox工艺脱氮的影响及其机理

    胡颖斌吴孟李范利青张琪雨...
    22-33,44页
    查看更多>>摘要:厌氧氨氧化(Anammox)因其高效率和低能耗的特点,被认为是当下最有前景的生物脱氮技术.但是,Anammox工艺在主流污水处理中的应用仍面临挑战,比如厌氧氨氧化菌倍增时间长、对生长环境要求苛刻、电子受体不易获得、生物质易随水流流失等.近年来,生物炭作为一种廉价易得、具有大比表面积、表面富含官能团的环境友好型载体,在促进Anammox脱氮工艺方面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文中从制备方法对生物炭的影响出发,总结不同生物炭类型作为Anammox脱氮工艺生物载体的特点,并通过回顾前人的研究,尝试分析生物炭作为生物载体在Anammox脱氮工艺中缩短启动时间、提高脱氮性能和减轻污染物抑制方面的作用,以期为生物炭在Anammox脱氮工艺中的大规模应用提供参考.

    厌氧氨氧化生物炭胞外电子转移表面官能团微生物群落

    城市径流污染负荷估算方法研究进展与适宜性分析

    朱雅婷陈亚松赵云鹏景方圆...
    34-44页
    查看更多>>摘要:降雨径流冲刷地表和排水系统,可携带多种污染物进入水体造成城市水环境非点源污染,因此,对地表径流污染负荷定量化分析是制定城市排水规划和污染阻控策略的重要理论基础.文中总结了国内外常用的 3 类地表径流污染负荷估算方法——浓度法、统计模型法和机理模型法,对其发展现状和在我国的应用适宜性进行了详细阐述,同时剖析了当前地表径流水质参数率定的待突破问题.最后,基于当前常用方法的不足之处,如资料依赖程度高、本土化程度低、水体污染风险评估不足等,围绕工程应用和国情发展两方面需求,对我国城市地表径流污染负荷估算方法的未来发展提出建议.

    地表径流污染负荷估算进展适宜性

    催化氧化-膜工艺处理有机废水研究进展

    黄定南张瑞娜陈世春
    45-55,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有机废水中难降解有机物控制不当,将严重影响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有机废水深度处理技术的开发已成为水处理领域的研究热点.催化氧化-膜分离技术作为一种可同时兼具物理分离与化学氧化于一体的深度净水技术备受关注.催化膜耦合高级氧化技术(AOPs)不仅可以通过提高氧化性能促进污染物去除,还能通过强化自由基生成抑制膜污染,实现"自清洁".文中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全面总结了催化膜的制备方法,并重点讨论其与光催化、Fenton氧化、过硫酸盐活化、臭氧氧化及电催化氧化过程耦合的性能与机制.同时,针对催化膜耦合氧化过程的影响因素、优势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比较.最后,基于催化氧化-膜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及研究挑战提出建议和展望.

    催化膜高级氧化分离过程有机污染废水处理

    低碳源污水深度脱氮除磷工艺的经济性分析及优化策略

    田海成杨红红焦文海王磊...
    56-62,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污水处理厂普遍面临进水低碳源问题,同时各地区越来越严格的污水深度脱氮除磷排放标准也使得碳源投加成本日益增加.AAO工艺中的生物除磷与反硝化脱氮之间存在碳源争夺矛盾,采用生物除磷方式去除 1 mg/L磷所消耗的BOD5 药剂成本为 0.154 元/(m3 污水),反硝化脱氮去除 1 mg/L氮所消耗的BOD5 药剂成本为 0.038 元/(m3 污水).因此,采用生物除磷方式去除 1 mg/L磷所消耗的BOD5 可供反硝化去除 4 mg/L的氮.而采用化学除磷方式去除 1 mg/L磷所消耗的混凝剂药剂成本以及污泥增加量产生的处理与处置成本合计为 0.040 元/(m3 污水),因此,采用生物除磷的成本相当于化学除磷成本的 3.85 倍.对于低碳源污水的深度脱氮除磷,采用化学除磷代替生物除磷的AOAO+化学除磷工艺具有运行成本低的优势.

    低碳源深度脱氮除磷生物除磷化学除磷AOAO运行成本

    粉末活性炭吸附去除原水抗生素类新污染物生产运营

    金磊
    63-68页
    查看更多>>摘要:抗生素作为一种典型的新污染物,在饮用水中的风险控制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通过开展生产运营工况下粉末活性炭(PAC)吸附对原水中抗生素的控制技术研究,评估原水预处理工艺对抗生素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水源地原水中检出10 种抗生素,抗生素总质量浓度为 184.75~195.72 ng/L,主要为磺胺类和氯霉素类.在水源地PAC加注点投加 5~20 mg/L的PAC,水厂进厂原水CODMn 降低 5.39%~12.4%,抗生素总浓度均值降低 54.1%~95.8%,林可酰胺类抗生素可完全去除,磺胺类去除效果次之,氯霉素类去除效果相对较低.PAC吸附原水预处理可有效控制饮用水中抗生素类新污染物的风险.

    新污染物抗生素粉末活性炭原水预处理生产运营

    CFGO@PVDF复合纳滤膜的结构调控及截留性能

    陈俣良巴立波刘一江吴玉梁...
    69-75,8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聚偏氟乙烯(PVDF)和羧基化氧化石墨烯(CFGO)为原料,制备了高亲水性和高脱盐效能的CFGO@PVDF复合纳滤膜(GONF膜),通过优化制备条件,结合微观结构及形貌表征,获得了GONF膜的最佳制备条件,实现了复合纳滤膜性能的显著提升.结果表明,与传统PVDF纳滤膜(CNF膜)相比,CFGO@PVDF复合纳滤膜展现了更深的孔通道和显著提高的亲水性,其纯水通量可达 13.1 L/(m2·h·bar)(1 bar=100 kPa),是CNF膜的2.5 倍以上.此外,GONF膜的晶型实现了由α相向β相转化,膜表面的含氧官能团含量增加,大幅提升了对 2 g/L不同盐溶液的截留率,其中对Na2SO4 和MgSO4 的截留率分别高达 96%和 95%以上,且 60 min内未发生明显衰减.研究成功研制了一种高水通量、高效稳定脱盐的CFGO@PVDF复合纳滤膜,为纳滤膜的设计与制备提供了新的思路,也为解决全球水处理问题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思路.

    聚偏氟乙烯(PVDF)羧基化氧化石墨烯(CFGO)亲水性海水淡化结构调控

    不同消毒方式下的微生物群落组成及对管段腐蚀的影响

    黄慧婷骆鹏张山风杨艳兵...
    76-82页
    查看更多>>摘要:因腐蚀引起的管网问题和多元化的消毒方式选择越发受到关注.文中针对不同消毒方式下生物膜中的优势菌群在腐蚀过程中发挥着的作用展开了试验研究,通过高通量测序对中试管网系统各管段中生物膜细菌群落特征进行表征,并进行深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紫外消毒方式下,生丝微菌属(Hyphomicrobium)是其优势菌属,属于反硝化菌,对管段的腐蚀有抑制作用.氯消毒方式下,丙酸弧菌属(Propionivibrio)是主要优势菌属,在一定程度上会促进金属点蚀的形成.在紫外-氯消毒方式下,管段运行初期,多数菌属与紫外消毒方式下初期的微生物群落组成相近,反硝化菌属作用明显,但随着管段运行的时长增加,Propionivibrio变为主要优势菌属.由此,认为采用紫外或紫外-氯消毒方式对管段腐蚀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

    饮用水管网紫外消毒紫外-氯消毒氯消毒生物膜

    颗粒物在净水工艺中的分布及迁移变化规律

    谢若溦邹放徐岩汪洋...
    83-91页
    查看更多>>摘要:颗粒物是当前威胁供水安全的潜在污染物之一,文中综合水厂实际运行及中试试验数据,从颗粒物在给水处理单元的分布和迁移入手,探究了颗粒物数量和粒径分布随季节的变化规律,并借助热重分析仪和傅里叶离子回旋共振质谱仪分析了净水工艺沿程颗粒物附着物成分变化等.研究发现,原水中颗粒物数量和组分季节性变化较大,夏季颗粒物浓度显著高于冬季颗粒物浓度,颗粒物组分方面夏季多肽类较为丰富,含氮类有机物冬季多脂质、蛋白质类;不同粒径颗粒在处理过程中占比变化较小,总体以 5 μm以下粒径颗粒为主,其中 2~5 μm占比最高,大于 20 μm的大粒径颗粒比重很少;沉淀工艺为颗粒物的主要去除单元,砂滤池为最后防线,活性炭池对颗粒物数量的去除效果不稳定,但可以降低颗粒物附着的有机物含量.

    颗粒物浓度季节变化南水北调有机物浓度粒径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