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程建军

双月刊

1671-1696

025-83758260

210013

南京市北京西路77号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查看更多>>《江苏教育学院学报》是江苏省教育厅主管,江苏教育学院主办的面向基础、为基础教育服务的学术理论刊物。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红色文化资源赋能乡村振兴的路径研究

    马军刘彬
    79-84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村是孕育红色文化之基,红色文化是点亮乡村振兴之光.新时代,点燃红色文化引擎、盘活红色存量资源、释放红色流量效能、利用红色涵养浸润乡村沃土、高举红色文化之旗帜、践行乡村振兴之使命,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大战略和重要举措,是开辟新型特色乡村振兴之路的有益探索和实践创新.当前,红色文化资源赋能乡村振兴还存在着一些必须突破的困境,需要从完善机制体制、提升开发利用、创新品牌特色、强化人才建设等方面入手,使红色文化资源高质量融入乡村振兴之中,使红色基因再释奋进伟力,使红色智慧续写民族振兴的新篇章.

    红色文化资源赋能乡村振兴

    文化强国背景下中国对外文化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研究

    郑琼
    85-92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化服务贸易作为新兴的国际贸易竞争点,已经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间进行文化传播和交流的主要方式.高质量发展对外文化服务贸易,对于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提升国家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在准确把握中国对外文化服务贸易发展的基本趋势、主要问题的基础上,可以从优化对外文化贸易结构、激发国际文化消费潜能、加大数字技术与文化产业融合、提高文化企业数字化转型效率等四个方面着力,推动中国对外文化服务贸易实现高质量发展.

    文化强国对外文化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

    新时代党员干部必备的能力素质论析——基于老一辈革命家家书的思考

    张世昌
    93-97页
    查看更多>>摘要:老一辈革命家的家书是重要的红色文化资源,在书信中他们殷殷叮咛、切切嘱托,书写了党性和人性相统一的庄严篇章.从干部培养的视角来研读这些家书,我们发现他们把政治信仰作为干部的立身之本,把责任担当当成干部的价值核心,把修身立德作为干部的必修课题,更把家风建设作为干部的终身课题.在新时代的干部培养上,我们应该多从这些家书中感悟精神,汲取营养,为党的组织工作提供积极的力量.

    老一辈革命家党员干部能力素质家书

    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视角下高校机关党建和业务融合路径探究

    茆倩
    98-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校机关是高等院校事业发展的中枢,机关党建高质量发展是学校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风向标.要认真学习贯彻党中央重要工作文件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深刻认识推动高校机关党建和业务融合的极端重要性.高校机关党建要把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作为基础工程,结合工作实际,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不断巩固深化主题教育成果.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视角下高校机关党建和业务深度融合,一要强化理论武装,形成融合共识,打造共同愿景;二要更新学习内容和方式,提升融合能力,搭建共融载体;三要健全学习工作机制,创新融合渠道,营造互融互促氛围.

    学习型党组织高校机关党建党建和业务融合

    潜邸旧臣与宋孝宗朝政治

    董书豪
    104-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潜邸旧臣是宋孝宗朝的一支重要政治势力,由孝宗未即位前建国公、普安郡王、建王时期的老师、属官、随从组成.作为皇帝的潜邸旧臣,孝宗即位后对这一群体十分信任并加以重用.这一群体在对金关系的处理中逐渐形成了主战派和主守派两个派别,对孝宗的决策产生了重大影响.然而,在这一潜邸旧臣群体中,部分人并未真正具备政治才能,仅仗着孝宗的宠幸而得以取得高位,从而导致了孝宗朝期间佞幸政治的蔓延.

    潜邸旧臣宋孝宗佞幸政治

    金陵大学史学教育探略

    张爽
    111-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20世纪前期,中国国立大学专业竞争的压力,在华教会大学中国化的趋势以及救国救民反抗殖民侵略、追求民族独立解放的社会思潮,是促成金陵大学发展历史教育的重要因素.金大历史学科经历了由边缘、依附于其他系科的非主流学科,到形成完备本科、硕士研究生史学教育体系的发展过程.善于用跨专业系别师资支撑史学教育研究、注重教学与学术研究、突出世界史教学研究优势、本科研究生导师制的培养方式是金大史学教育的突出特点.

    金陵大学史学教育教会大学课程设置

    1952年上海市爱国卫生运动的动因、经验和启示

    于文豪胡安全
    116-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改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疫病横行状况,有效反制美帝国主义细菌战,1952年上海市开展了普遍的爱国卫生运动,以群众运动的方式缓解了医疗资源严重不足的困境.其卫生工作开展的历史经验主要包括:以宣传促行动,借助多样化宣传媒介以及发挥榜样模范效应来调动群众的爱国热忱,实现了政治教育与群众动员的有机统一;以组织促发展,通过成立各级爱国卫生委员会统一领导卫生清洁工作以及开展卫生人才培训,有效消灭了各类病菌滋生条件,提高了群众的卫生防疫能力.以史为鉴,当代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要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发挥基层党支部的防疫堡垒作用;应遵循民本逻辑,将促进人民健康置于卫生事业发展的中心环节.

    1952年上海市爱国卫生运动群众动员卫生防疫

    Abstracts

    124页

    人物介绍

    封2,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