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计算机与应用化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计算机与应用化学
计算机与应用化学

王基铭

月刊

1001-4160

jshx@home.ipe.ac.cn

100190

北京中关村北二街2条1号

计算机与应用化学/Journal Computers and Applied Chemistr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系《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中国数字化期刊群》全文引用期刊。其特点是:时效性强,密切跟踪计算机科技发展动态,以最快的速度精选刊登计算机专业的新理论、新技术及其在各领域应用成果的论文。既有相当的学术水平,又有实际指导意义。编辑管理规范,系《CAJ-D规范》执行优秀奖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阿哌沙班片剂中微晶纤维素的拉曼光谱定量分析

    韩莹徐记各忻欣方凤...
    350-352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立一种运用拉曼光谱技术直接快速定量阿哌沙班固体制剂中微晶纤维素的方法.通过在高信噪比的拉曼光谱数据中引入高阶导数概念,有效提升了光谱选择性,消除基线的低频影响,克服了传统拉曼光谱定量分析中遇到的问题.采用微晶纤维素含量不同的阿哌沙班固体制剂建立标定曲线,该工作曲线线性相关系数r值为0.9986.该方法测试结果显示相对误差在5%以内,精密度小于3%.结果 可满足固体制剂中组分含量分析的要求.

    拉曼光谱固体制剂高阶导数定量分析

    Aspen Plus在烧结机烟气SCR脱硝设计中的模拟

    陈玉龙吴涛戴子剑邹静...
    353-357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烧结烟气低温、含硫、含尘的特性,可采用“湿法脱硫+湿电+GGH+热风炉+SCR”废气处理工艺流程.本文运用Aspen Plus软件,结合脱硝动力学方程,对烧结机烟气脱硝进行工艺模拟,模拟了换热器、热风炉、喷氨和脱硝塔的组合.研究表明热风炉补热量与脱硝温度无关,GGH热负荷随温升增加,由200℃升至280℃脱硝活性逐渐升高,因脱硝为放热反应,280℃~350℃脱硝效率基本不变,温度高于350℃时,脱硝效率逐渐降低,最佳脱硝温度为280℃;氨氮摩尔比由0升至2时,脱硝效率不断提高,但氨逃逸逐渐增大,最佳氨氮摩尔比为0.8~1;烟气中氧含量远高于NOx含量,氧含量由0%升至20%时,脱硝效率仅增加2.5%;气态水含量0~18%变化,脱硝效率基本不变;催化剂孔道停留时间0.2~0.28s,脱硝即可完成反应.

    AspenPlus脱硝动力学工艺模拟换热器热风炉

    基于稀疏主元的原油脱盐过程近红外故障检测

    金敏骏栾小丽刘飞
    358-36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从过程信息的分子层面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研究了原油脱盐过程的故障检测问题.不同于传统基于宏观过程变量的故障检测手段,近红外光谱技术从分子振动信号中获取过程信息,利用所获得的微观分子光谱数据,本文采用稀疏主元分析(SPCA)算法,通过将主元(PC)上的一些载荷压缩为零,以解决由近红外光谱数据维度过高带来的过灵敏问题.将所提方法应用在原油脱盐过程的故障检测结果表明,基于微观分子光谱数据的检测结果在时间上比基于传统宏观过程变量的早了约140分钟,且相对基于主元分析的故障检测方法,具有更高的故障检测精度.

    原油脱盐过程故障检测近红外光谱技术主元分析稀疏主元

    基于复杂网络探讨金钗石斛潜在活性成分组及其作用机制

    张倩茹王阳谭道鹏何芋岐...
    364-37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发现金钗石斛潜在活性成分组,本研究从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和生物活性入手进行计算模拟,通过对141个已知化合物的分子骨架进行结构相似度聚类,发现了11个结构相似的成分组,而大部分成分组具有明显的ADME活性.另一方面,结合靶点虚拟筛选和KEGG通路富集,构建并分析“化合物-靶点-通路”网络,预测金钗石斛的重要潜在活性成分和重要作用机制,揭示了5个成分组与特定生物功能间的相关性.潜在活性成分组的虚拟筛选为揭示金钗石斛药效物质基础提供了理论依据.

    金钗石斛成分组复杂网络生物活性作用机制

    改进的混合整数线性模型优化化工厂多层设备布局

    何巧婷周利侯梦曦王诗慧...
    372-378页
    查看更多>>摘要:化工设备布局是设计化工厂的重要环节,对优化生产管理、整合土地与水电资源、减少输送能耗、降低事故风险以及保证人员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化工设备布局中最常见的是多层设备布局.本文通过对工艺流程特点以及设备特殊性进行分析,预处理某些设备的布置,考虑设备间安全距离,建立改进的混合整数线性规划模型(MILP),用数学规划法求解.将该方法应用于某原油蒸馏工艺流程的布局优化,相较于文献报道的不加入这些工程因素的数学规划方法,模型变量得到了减少,降低求解复杂度,求解时间缩短了38.8%,且布局方案更符合工厂实际,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多层设施布局混合整数线性规划安全距离

    加氢裂化装置二值型产品质量实时预测方法及应用

    孙延吉潘艳秋
    379-383页
    查看更多>>摘要:产品质量对炼化企业而言至关重要,实时预测产品质量是提高产品质量合格率的必要条件.炼化生产中非定量的二值型质量指标(如博士实验是否合格、铜片腐蚀是否合格)的预测与连续型质量指标(如汽油干点)的预测同样重要.为了消除生产过程自变量之间的相关性、使模型参数能够递推更新,本文建立了“递推主元分析-逻辑回归”的二值型产品质量预测方法.首先采用递推主元分析法提取过程自变量中的主元;然后采用逻辑回归方法,预测二值型质量指标的合格概率;最后对侦测的不合格产品质量指标,运用优化方法求取最小变动的操作参数调整,指导操作使得产品质量尽快合格.利用该方法,本文通过分析国内某厂加氢裂化装置原料性质及加工负荷的变化情况,对装置的航煤博士实验合格情况进行实时预测,并指导生产操作,从而大大提高博士实验的合格率,保证了产品质量和装置的正常运行.该方法同样适用于其它炼化装置的二值型产品质量指标的实时预测.

    二值型质量指标预测逻辑回归递推主元分析

    Cl-…3,4-DNP…H2O体系阴离子诱导氢键协同效应的理论研究

    王勇任福德曹端林樊白娟...
    384-39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设计硝基吡唑炸药经物理吸附方式进行废水处理的方案,借助DFT-M06-2X和MP2(full)方法在6-311++G(2d,p)基组水平上研究了Cl-…3,4-二硝基吡唑(3,4-DNP)自由基…H2O体系阴离子氢键诱导协同效应.结果 表明,随着3,4-DNP自由基…H2O体系中Cl-的引入和三聚体的形成,不仅3,4-DNP自由基与H2O之间常规O-H…O和H-O…H氢键的距离、相互作用能、电子密度发生了较大改变,而且Cl-与3,4-DNP自由基或H2O之间形成的H…Cl-阴离子氢键与N…Cl-、C…Cl-、O…Cl-相互作用的相应值也发生了明显改变,从而导致了显著的阴离子氢键诱导协同或反协同效应,形成了稳定的复合物.由此可推断,依据阴离子诱导氢键协同效应,Cl-可用于硝基吡唑类炸药的废水处理.AIM (atom in molecules)、电子密度转移、RDG (reduced density gradient)和NBO (natural bonding orbital)分析揭示了协同效应的本质.

    阴离子氢键诱导协同效应3,4-DNP自由基DFT-M06-2X电子密度转移RDG

    基于CFD流场分析的叔戊醇钾合成釜的结构优化与设计

    徐淑娟孙露静林军李明海...
    392-396页
    查看更多>>摘要:复溶的过程是一个液固两相混流的过程,而固相在搅拌釜内的分散状态对液固两相流混合起关键作用,固相分布越均匀,越有利于混合.影响搅拌釜内两相混合效果的因素有很多,本文运用Fluent 15.0软件对叔戊醇钾小试搅拌釜进行数值模拟,通过改变搅拌桨形状、挡板安装角度,对搅拌釜内部流场及固相分布进行分析.通过对六直叶开启涡轮搅拌桨、六弯叶开启涡轮搅拌桨和抛物线式圆盘涡轮搅拌桨的流型分析,设计了桨叶倾斜并与桨轴分离开的两种新型搅拌桨-SG-6(1)型桨和SG-6(2)型桨,对比五种搅拌桨的内部流场及固相分布,结果表明,SG-6(2)型桨在旋转时形成向上和向下两股清晰的循环,固相分布更加均匀.在搅拌釜内加装挡板,可改善釜内流体的流动状况,分析了四种不同安装角度对流场的影响,当挡板安装90°时,挡板附近的固相堆积最少.本研究可为叔戊醇钾合成釜的设计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计算流体力学液固两相流流场搅拌桨挡板

    基于改进布谷鸟搜索算法的冷水机组负荷分配优化

    童瑞祺丁强江爱朋
    397-40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暖通空调领域,通过优化冷水机组运行,可以有效减少能耗.针对冷水机组负荷分配优化问题,本文引入了布谷鸟搜索算法,并提出一种加快收敛速度的改进型布谷鸟搜索算法.为了验证算法的有效性,本文采用两个实例进行研究,对比了其他已经引入到冷水机组优化问题中的智能算法,并研究了美国暖通协会手册给出的优化策略.优化结果显示本文引入的算法节能效果最佳,且改进后的算法显著提升了搜索速度.

    多台冷水机组负荷分配节能优化布谷鸟算法

    基于机器学习的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毒性预测

    翟秀云陈明通陆文聪
    404-410页
    查看更多>>摘要:因为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MNPs)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于未经检测的MNPs在其实际应用于纳米工业之前,能够对其毒性进行快速、有效地预测是非常重要的.在本工作中,利用收集的文献数据建立了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的毒性数据集,其目标变量为MNPs的毒性(log(1/EC50)),候选的自变量有11个.使用遗传一支持向量回归(GA-SVR)组合算法对自变量进行筛选,得到了包含三个变量的用于建模的最优特征集.利用最优特征集形成的新数据集建立了两个用于预测MNPs毒性的定量构效关系(QSAR)模型,即线性核函数支持向量回归(SVR-LKF)和高斯核函数支持向量回归(SVR-RBF)模型.比较两个模型的评价指标发现SVR-RBF模型的性能优于SVR-LKF模型,并且它也优于文献报道的模型.此外,在毒性预测方面SVR-LKF模型也具有较好的预测性能和实用价值.为了探究毒性机理,本文还利用模拟研究分析了各变量对MNPs毒性的影响.因此,本文所提出的方法可以为在机器学习的辅助下MNPs的毒性预测以及毒性机理的研究提供有价值的线索.

    构效关系机器学习支持向量回归毒性预测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