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计算机应用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计算机应用研究
四川省电子计算机应用研究中心
计算机应用研究

四川省电子计算机应用研究中心

刘营

月刊

1001-3695

arocmag@163.com

028-85249567

610041

成都市成科西路3号

计算机应用研究/Journal Application Research of Computer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创刊于1981年,以其新颖性、技术性、实用性、工具性、知识性于一身,设置众多栏目,信息量极大,反映并涵盖了当今国内外计算机应用研究的主流技术、热点技术及最新发展趋势,是一份极具收藏价值的技术刊物。本刊读者对象为从事计算机应用、开发、研究的科技人员,大中专院校师生,各企事业单位技术人员,计算机业余爱好者及相关管理、情报工作者订阅、收藏。本刊现为中国计算机学会会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核心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并为多个检索数据库收录,在国内科技期刊评比中多次荣获优秀科技期刊奖。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面向移动云计算任务调度的改进鸟群算法研究

    陈暄赵文君龙丹
    751-754,781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移动云计算环境下的任务调度存在耗时长、设备能耗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的鸟群算法(improved bird swarm algorithm,IBSA)的任务调度策略.首先,构建了以能耗和时间为主的移动云任务调度模型;其次,提出了自适应感知系数和社会系数,避免了算法陷入局部最优;构建了学习因子优化飞行行为,保证了个体寻优能力;最后,任务调度目标函数作为鸟群个体的适应度函数参与算法的迭代更新.仿真结果表明相比于蚁群算法、粒子群算法、鲸鱼算法等,改进的鸟群算法在移动云计算任务调度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能够有效地节省时间和降低能耗.

    移动云计算鸟群算法自适应学习因子

    混合CTC/attention架构端到端带口音普通话识别

    杨威胡燕
    755-759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普通话语音识别任务中的多口音识别问题,提出了链接时序主义(connectionist temporal classifica-tion,CTC)和多头注意力(multi-head attention)的混合端到端模型,同时采用多目标训练和联合解码的方法.实验分析发现随着混合架构中链接时序主义权重的降低和编码器层数的加深,混合模型在带口音的数据集上表现出了更好的学习能力,同时训练一个深度达到48层的编码器—解码器架构的网络,生成模型的表现超过之前所有端到端模型,在数据堂开源的200 h带口音数据集上达到了5.6%字错率和26.2%句错率.实验证明了提出的端到端模型超过一般端到端模型的识别率,在解决带口音的普通话识别上有一定的先进性.

    口音混合CTC/attention的端到端模型多头注意力链接时序主义语音识别

    基于结构熵的警示传播算法收敛性分析

    牛进王晓峰林青文
    760-763,776页
    查看更多>>摘要:收敛性是评价信息传播算法性能的重要指标,信息传播算法求解可满足性问题时,命题公式的结构特征影响算法的收敛性,具有复杂结构的命题公式,信息传播算法不总收敛.为了系统地对此现象给予理论解释,借助于结构熵的方法和技术,提出命题公式的结构熵模型及其度量方法,计算随机可满足性实例的结构熵.警示传播算法(WP)作为信息传播算法的基本模型,分析WP算法的收敛性对于研究其他信息传播算法的收敛性具有重要意义,分析了WP算法收敛性与结构熵之间的关系,给出WP算法收敛的判定条件.通过实验分析,该方法有效可行.

    可满足性问题命题公式结构熵警示传播算法收敛性

    基于自适应噪声添加的防御对抗样本算法

    刘野黄贤英刘文星朱小飞...
    764-769页
    查看更多>>摘要:深度神经网络容易受到对抗样本的攻击.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一些工作通过向图像中添加高斯噪声来训练网络,从而提高网络防御对抗样本的能力,但是该方法在添加噪声时并没有考虑到神经网络对图像中不同区域的敏感性是不同的.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梯度指导噪声添加的对抗训练算法.该算法在训练网络时,根据图像中不同区域的敏感性向其添加自适应噪声,在敏感性较大的区域上添加较大的噪声抑制网络对图像变化的敏感程度,在敏感性较小的区域上添加较小的噪声提高其分类精度.在Cifar-10数据集上与现有算法进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有效地提高了神经网络在分类对抗样本时的准确率.

    深度神经网络图像分类对抗样本自适应噪声

    一种基于切换拓扑和事件触发机制的一致性协议

    谢光强杜宇凡陈俊宇李杨...
    770-7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了一种新的基于切换拓扑的事件触发一致性协议,该协议设计了两个事件触发器,包括智能体状态演化引发的收敛事件触发器和拓扑变化引发的拓扑事件触发器,并给出了与事件触发器有关的公共Lyapunov函数的稳定性分析和理论证明,还设计了一种基于约束集的网络连通算法,用于提高网络的连通性.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新的协议能够使得系统收敛一致,有效降低智能体控制器的更新频率,减少系统能耗,提升网络的连通效果,能为事件触发控制的后续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多智能体切换拓扑事件触发控制分布式控制Lyapunov函数

    DNA折纸术在0-1背包问题中的应用

    杨新木杨静殷志祥唐震...
    777-781页
    查看更多>>摘要:DNA折纸术因其反应的可编程性、纳米可寻址性等优点被广泛地应用于DNA计算中.利用DNA折纸术和杂交链式反应构建0-1背包问题的计算模型.以四个变量的0-1背包问题为例,首先将九种发夹结构和一种分子信标锚定在DNA折纸基底上并加入足量的辅助链;其次通过加入不同的引发链可以触发不同路径上的杂交链式反应,并得到问题的所有可能解;最后,通过荧光信号的数量确定可行解,从而找到问题的最优解.该模型不受权重过大或过小的影响,在折纸基底上可等比例的缩放权重.用Visual DSD软件对该模型进行仿真,模型显示出良好的可行性.

    0-1背包问题DNA折纸术DNA计算VisualDSD软件

    帝国竞争算法求解CVRP

    蔡延光王世豪戚远航王福杰...
    782-786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带容量约束的车辆路径问题(CVRP),提出了一种带分裂机制的帝国竞争算法进行求解.首先,结合CVRP的特性,采用基于贪婪准则的编解码策略实现算法空间到解空间的转换.其次,提出帝国分裂策略来增强算法的全局搜索能力,并结合2-Opt提高算法的局部搜索能力.最后,通过25个基准算例的仿真实验表明:所提算法能有效求解CVRP,所有算例的优化误差不超过1.0%;与已有的帝国竞争算法、粒子群算法、遗传算法、布谷鸟搜索算法相比,所提算法的求解效率更高.

    车辆路径问题帝国竞争算法粒子群算法遗传算法2-Opt

    移动云计算的任务迁移方法

    宋祖尧戴月明
    787-791,799页
    查看更多>>摘要:移动设备在移动过程中受到网络波动的影响很大,由于工作流中任务会传输到云端执行,会带来传输与接收的能耗,再加上所处云域中微云受到不同请求数、剩余资源等因素的影响,造成了微云响应延迟、任务等待执行时间延迟和网络活跃能量损耗,再加上异构网络对数据传输造成的切换延迟影响,使任务迁移延迟更加严重,所以在上传与接收阶段采用延时传输的策略,在保证总完成时间的基础上减少传输时间;在任务迁移阶段提出了微云跳跃选择算法和网络切换算法相结合的MJSA-NHA算法,通过跳跃选择找到合适的微云以减少不必要的响应与等待延迟,并且通过切换网络空闲—活跃状态减少网络能量损耗;并在延时传输基础上加入移动速度调节算法(MSAA),在发生网络变化过程中变换移动设备的速度,这样可以在减少网络切换次数的同时减少网络切换延迟.实验结果证明,延时传输策略比Random算法在总完成时间和移动端总能耗问题上优化了很多;MJSA-NHA比MuSIC算法、task delegation和code-offloading在迁移时间上分别优化了66%~86%、36%~56%和5%~8%,在能耗方面分别优化了56%~78%、25%~46%和6%~8%;MSAA比MuSIC算法、task delegation和code-offloading在网络切换延迟上优化了50%.

    移动云计算微云延时传输网络切换切换延迟

    基于事件触发机制的自主车辆队列协同控制

    申通唐晔李立
    792-79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应对通信过程存在的扰动以及减少自主车辆队列控制中的信息冗余、资源浪费,提出了一种基于事件触发机制的自主车辆队列协同控制算法,保证自主车辆队列的稳定运行.首先,针对有向通信拓扑结构下的自主车辆队列设计基于事件触发机制的协同控制算法,即使存在扰动约束,自主车辆也可以在该算法的控制下有效跟随领航车辆的速度,且与相邻车辆保持期望的安全距离.其次,通过设计Lyapunov函数以及分析Zeno行为,证明算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最后,通过MATLAB仿真验证了控制算法的正确性.

    事件触发自主车辆队列扰动一致性Zeno行为

    5G环境下车联网跟驰模型

    周映张月霞
    796-799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现有跟驰模型的不足,提出一种5G环境下车联网实时稳定(current time stabilization,CTS)模型.该跟驰模型首先考虑了网络时延的时变性对跟驰模型的影响,其次考虑了由网络时延带来的对车辆实时速度、加速度、驾驶员反应时间的影响,从而保证CTS模型更符合实际驾驶情况.从理论上推导出跟驰模型的临界稳定性条件.仿真结果表明,当网络时延不同时,随着网络时延的降低,CTS模型的稳定性不断升高;在相同扰动下,CTS模型比传统优化速度(optimal velocity,OV)跟驰模型的稳定性提高了32.5%.

    5G车辆跟驰车联网网络时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