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计算机测量与控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

苟永明

月刊

1671-4598

ck@chinamca.com

010-68371556转12、21

100048

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甲8号中国航天大厦四层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Journal Computer Measurement & Control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报道内容:◆ 计算机技术、自动测试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的研究成果及发展方向的综述与评论;◆ 先进的总线技术、故障诊断技术、系统集成技术以及控制理论在工业领域和军事中的 应用;◆ 边缘扫描测试技术、遥测遥控技术和自动测试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动态数据采集与信号处理系统;现场总线与接口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 嵌入式系统软件、软件测试以及工控组态软件的开发与应用;◆ 集散/分布控制系统,自控/监控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楼宇自动化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先进的测控部件及传感器技术在工业自动测试和控制中的应用;◆ 基于总线技术的智能仪器仪表的设计与开发。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弹载卫星导航设备电磁干扰治理技术

    石现梁旗蔡克荣杨昌达...
    216-222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弹载电子设备集成化发展趋势,弹上计算机、卫星导航等设备在狭小空间内功能紧密耦合,多源多频段信号传输发生干扰造成导航设备无法准确定位的现象时常发生,针对这一问题,系统研究了卫星导航设备电磁干扰治理方法;研究了微机模块中开关电源与隔离器件的电磁辐射以及谐波干扰特性;基于电磁波金属介质传播原理,通过仿真软件建立了设备电磁屏蔽有限元模型,深度剖析了屏蔽体电导率、厚度、开孔等关键因素对屏蔽效能的影响规律,提出关键元器件设计、终端天线屏蔽等综合治理方法;以弹载卫星导航产品进行试验,干扰信号强度得到了抑制,设备定位测速成功率提高了85%。

    开关电源卫星导航设备有限元分析屏蔽效能定位成功率

    基于自适应注意力机制的轻量化语义分割网络

    王艳莉连晓峰康毛毛
    223-228,235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语义SLAM中语义分割速度较慢,实时性较低、占用资源过多等问题,提出一种含有自适应通道注意力机制的轻量级Mask R-CNN网络,由于原有的语义分割网络里的残差网络复杂,且应用环境在室内,环境较为简单,故该轻量级网络将原有复杂的主干网络中的ResNet-50利用深度可分离卷积与分组卷积改进为更加轻量的ResNet-DS-tiny,并加入自适应通道注意力机制提升网络精度;在自适应通道注意力模块中,利用加权方式对输入的RGB-D图像从空间和通道赋予不同的权重,增强了特征的表达能力;此外,为了轻量化特征金字塔,使用不同空洞率的空洞卷积来提取不同大小感受野的特征信息,有效地获取了多尺度的特征;相较于传统的特征金字塔,空洞卷积减少了参数量;在更充分获取RGB信息特征的同时,提升了语义分割系统的实时性并减少了资源占用。

    室内语义分割轻量化网络注意力机制空洞卷积

    低剂量CT图像全变分深度展开去噪网络

    吴涵张鹏程桂志国刘祎...
    229-235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低剂量CT图像去噪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神经网络去噪在伪影抑制中计算性能低、泛化性不足的问题;采用各向异性全变分深度展开去噪网络,新方法结合图像相邻体素的边缘特性,引入各向异性TV正则项保留图像结构信息,避免各向同性TV导致的边缘模糊,并通过Chambolle-Pock算法求解数学模型,适配深度展开到卷积神经网络;此外,结合像素注意力机制进行网络优化,捕捉图像中的重要细节;经实验测试,基于Mayo 2016数据集,该方法在图像去噪效果上优于传统方法及其他先进网络模型,在PSNR、SSIM和VIF等指标上表现更优,满足低剂量CT图像高质量重建的需求。

    图像去噪计算机断层扫描原始对偶算法模型驱动注意力机制

    基于遗传算法的无人机飞控边缘性能评估建模方法研究

    唐勇徐天宁马健成曹敬帅...
    236-243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物理试验下固定翼无人机飞控能力评估效率低、成本高且存在安全风险的问题,开展了基于边缘性能评估的无人机飞行仿真测试和飞控能力评估方法研究;建立了无人机运动仿真模型和仿真环境,并结合遗传算法搭建了飞行管理系统需求测试环境,实现了飞行系统批量测试用例生成,针对性提出了固定翼无人机俯仰姿态稳定性的测试判据和边缘性能评估方法;开展基于ROSflight的仿真试验,通过大量飞行测试,获取了飞机的飞行安全边缘,实现了无人机俯仰姿态飞控边缘能力分析评估;为无人机飞控系统设计预先发现缺陷提供重要技术支撑。

    固定翼无人机飞控能力评估边缘性能评估遗传算法仿真建模

    典型单脉冲雷达自动跟踪系统设计与实现

    吴高杨王康张瀚刘畅...
    244-25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航天测控领域单脉冲雷达自动化运行水平,基于典型单脉冲雷达现有技术特征,在国产自主可控软硬件平台上设计开发了一套单脉冲雷达自动跟踪系统;该系统融合了雷达A显数字信号、全站状态和控制字等信息,自动识别雷达跟踪过程中接收通道的目标和干扰信号,实时监控雷达运行状态,为系统自动判断和决策提供信息支撑;系统通过自动生成雷达控制指令,实现了对雷达任务状态准备、目标识别、目标捕获跟踪和常见异常处置的任务全流程自动控制;经测试验证表明,该系统在多站协同下的单脉冲雷达链路中得到成功运用,目标识别准确率达100%,能够在3 s内完成目标重补操作,极大地提升了单脉冲雷达跟踪可靠性和响应速率。

    航天测控单脉冲雷达自动跟踪自动控制

    基于导频辅助的高动态信号捕获技术研究

    廖必燚王永孔宪仁丁国栋...
    251-256,279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卫星-高动态终端相对移动过程中速度和加速度高,造成多普勒频移跨度大、变化率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导频辅助的高动态突发信号捕获技术;对卫星-终端通信链路的信道特性进行了研究,该技术采取基于FFT算法、频偏预补偿的对抗措施,构建了链路发送端和接收端的多普勒频移补偿信道模型;并设计了多帧头同步、导频辅助的新型架构,有效降低了低信噪比下帧传输的错误率;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达到1 ×10-5误码率指标时接收灵敏度提高了3 dB左右,满足高动态终端接人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的需求。

    高动态突发通信卫星捕获FFT导频辅助

    云原生架构计算平台在影像医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曹志威欧崇阳王炳懿张毅超...
    257-262,287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云原生架构在影像医学教育领域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研究,旨在优化医学影像数据的存储、访问与分析模式,提升教学质量与效率;研究构建了一个高性能计算平台,该平台深度融合了云原生技术,支持大规模、多源异构影像数据的高效处理;平台设计采用了先进的微服务架构与开放的API接口,确保了系统的高度可扩展性和灵活性,有效推动了教学科研工作的自动化、智能化进程;实践证明,该云原生架构计算平台依靠其弹性、可扩展性和自动化管理能力,不仅可为医学生提供强大的工具,助力他们深入智能分析影像学数据,洞察数据背后的复杂机理,同时也可为医工交叉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合作构筑坚实的技术桥梁。

    云原生架构影像医学教学应用云计算医学教育

    基于ATE的FPGA自动重配置系统设计

    廖勇谢栋材白洋韦纯进...
    263-269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FPGA内各逻辑资源和电性能参数的自动批量配置测试问题,提出了一种将自动重配置模块、ATE测试平台和上位机软件相结合的应用程序自动重配置系统方案;通过上位机软件在自动重配置模块中完成待测FPGA的应用程序加载,实现软硬件结合;基于XC7A100T型FPGA搭建自动重配置系统,运用三段式状态式实现应用程序自动下载;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可实现待测FPGA在多种配置模式下应用程序自动下载,完成待测FPGA芯片的逻辑资源和电性能参数自动批量测试;对于XC6SLX16-2CSG324-T型FPGA,从并模式下自动配置测试时间仅需7 min,极大节省了应用程序配置时间,满足各类FPGA自动批量测试需求。

    FPGA测试自动重配置系统质量可靠性自动批量测试

    基于DEMATEL-EWM二维云模型的装备生产过程质量评估

    赵润泽连光耀程中华高铁路...
    270-2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监督装备生产过程并保证其正常运行是用户监督代表的重要职责,也是保障装备性能的重要基础,由于生产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因素众多,导致监督代表往往难以对其做出精准、客观的质量评估;为提高装备生产过程质量评估精度,强化生产过程质量监督力度,首先通过对问题场景和问题因素的客观分析,构建质量评估指标,根据生产过程质量监督的定义将承制单位自查符合度和监督代表检查满意度两个维度作为评估各指标的基础变量;采用决策实验室法和熵权法分别确定指标的主、客观权重,并引入距离函数概念最终确定各级指标的组合权重;通过专家评判计算得到云特征值从而建立二维云模型,绘制二维云图初步判定质量等级,计算贴近度精确判定结果;以某型军用柴油发动机装配过程进行实例分析,满足全面客观评估柴油发动机装配过程质量的要求,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装备生产过程质量评估决策实验室法熵权法二维云模型柴油发动机

    面向静态分析的软件测试工具评估方法研究

    曾福萍王泽宇李宇佳王杰凯...
    280-287页
    查看更多>>摘要:软件是否可靠运行将直接影响系统的可靠运行,急需有手段保障软件质量;静态分析因具有全自动运行、能更早实施、不需要执行程序等特点,在软件测试领域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已成为保障软件质量的重要手段;测试工具可以极大地提高软件测试的效率;目前面向静态分析的软件测试工具数量众多,不同的工具具有不同的特点和缺陷检测能力,且都存在不低的误报率和漏报率,如何评估和选择测试工具成为软件静态分析时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CWE缺陷类型的基准测试集和精确度、召回率、F1值、CWE覆盖率以及Overall-Score的评估指标,详细阐述了面向静态分析的软件测试工具评估流程,结合CppCheck、TscanCode和Flawfinder三个开源软件静态分析工具开展了案例应用,为软件静态分析工具的评估与选择提供指导和参考。

    软件测试静态分析工具自动控制软件评估召回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