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计算机测量与控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

苟永明

月刊

1671-4598

ck@chinamca.com

010-68371556转12、21

100048

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甲8号中国航天大厦四层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Journal Computer Measurement & Control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报道内容:◆ 计算机技术、自动测试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的研究成果及发展方向的综述与评论;◆ 先进的总线技术、故障诊断技术、系统集成技术以及控制理论在工业领域和军事中的 应用;◆ 边缘扫描测试技术、遥测遥控技术和自动测试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动态数据采集与信号处理系统;现场总线与接口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 嵌入式系统软件、软件测试以及工控组态软件的开发与应用;◆ 集散/分布控制系统,自控/监控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楼宇自动化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先进的测控部件及传感器技术在工业自动测试和控制中的应用;◆ 基于总线技术的智能仪器仪表的设计与开发。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YOLOv7的交通目标检测算法研究

    王沛雪张富春董晨乐
    74-80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交通场景中,由于光照、遮挡、目标小以及背景复杂等因素导致目标检测精度低,易出现漏检和误检问题的情况,提出了一种基于YOLOv7的交通目标检测算法;该算法在主干网络中融入多头注意力机制,以增强网络特征学习能力,从而更好地捕获数据和特征内部的相关性;在YOLOv7颈部网络引入协调注意力模块(CA),将位置信息嵌入到注意力机制中,忽略无关信息的干扰,以增强网络的特征提取能力;增加一个多尺度检测网络,以增强模型对不同尺度目标的检测能力;将CIoU损失函数更改为SIoU函数,以减少模型收敛不稳定问题,提高模型的鲁棒性;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的算法在BDD100K公开数据集上的检测精度和速度分别达到了59。8%mAP和96。2 FPS,相比原算法检测精度提高了2。5%;这表明改进的算法在满足实时性要求的同时,具备良好的检测精度,适用于复杂情况下的交通目标检测任务。

    交通目标检测YOLOv7网络注意力机制浅层网络检测层SIoU损失函数

    基于MLVDS和USB3.0的大数据高并发传输控制系统设计

    王育军
    81-86,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网络主机大数据样本单位并发量有限的问题,有效控制大数据高并发传输数据参量,设计了基于多点低压差分信号(MLVDS)和USB3。0的大数据高并发传输控制系统;在Web服务器架构中,接人MLVDS驱动器与并行接收器设备,并联合相关应用元件,调度可移动网关的主控模块,完成大数据高并发传输控制系统的硬件结构设计;利用USB3。0控制芯片,完善接口电路组织的连接回路,完成基于USB3。0的控制电路搭建;设置MySQL数据库表单,借助TCP/IP协议,处理大数据并发文本,再联合相关大数据参量,定义INF传输控制指令,实现对传输控制行为的分析;结合相关硬件结构,完成基于MLVDS和USB3。0的大数据高并发传输控制系统的设计;实验结果表明,设计系统可提升大数据样本顺序和逆序并发量的均值水平,解决了大数据样本单位并发量有限的问题,有效控制大数据高并发传输数据参量。

    MLVDS驱动器USB3.0芯片大数据高并发传输传输控制系统可移动网关MySQL数据库TCP/IP协议并发文本

    水利工程用液压清淤泵模糊自抗扰控制方法设计

    仇志峰
    87-93页
    查看更多>>摘要:水利工程使用的液压清淤泵受阶跃负载扰动的影响,造成液压缸流入、流出的动力与功率稳定性降低,导致清淤工作效率降低;为有效提升液压清淤泵工作效率、降低阶跃负载扰动带来的影响,提出一种针对水利工程用液压清淤泵的模糊自抗扰控制方法;首先,确定液压清淤泵自抗扰控制过程中相关影响因素,再基于影响因素分析结果确定液压清淤泵模糊自抗扰控制流程对影响因素进行控制,最后实现水利工程用液压清淤泵模糊自抗扰控制;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得到的液压清淤泵负载扰动值与实际负载扰动值相接近,可以准确估计阶跃负载扰动;控制水利工程用液压清淤泵后,液压清淤泵响应速度较快,含淤值在0。030 L/min左右,容积效率为98。73%;由此可知,该方法具有较好的控制效果,控制后的水利工程用液压清淤泵稳定性较高。

    液压清淤泵阶跃负载扰动模糊自抗扰控制前馈控制器扩张状态观测器

    高精度激光测距下的机器人自主避障控制

    刘月杨伟樱
    94-99,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机器人自主避障过程中,由于传感器数据的误差会降低机器人感知和决策的准确性,从而影响机器人自主避障能力;为此,提出高精度激光测距下的机器人自主避障控制方法;通过设计机器人体系结构,建立机器人运动学模型,为机器人避障控制提供依据;采用高精度激光测距技术,构建机器人移动场地地形;通过自适应阈值方法,完成机器人的自主避障控制;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的机器人自主避障控制效果好,且障碍物位置测试值与实际位置值的误差保持在0。4 m以内,具有较高的避障控制精确度。

    机器人自主避障控制高精度激光测距自适应阈值动力学模型

    基于雷达测距的飞行器交会对接误差补偿控制技术

    刘霞王康谊刘重光
    100-105,15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由视线倾角、视线偏角过大造成的飞行器对接存在误差的问题,实现飞行器交会轨迹的精准对接,提出基于雷达测距的飞行器交会对接误差补偿控制技术;建立空间参考坐标系,根据轨道根数计算结果,推导动力学状态方程,实现对飞行器交会对接过程中的动力学作用分析;按照雷达测距原理,计算飞行器的理论飞行时长及雷达装置作用距离,再联合相关参数指标,确定精度极限的取值范围,实现基于雷达测距的对接误差控制;在三坐标测量机结构模型中,定义飞行位姿拟合条件,再根据位姿误差求解结果,实现对误差参数的补偿修正处理,完成基于雷达测距的飞行器交会对接误差补偿控制方法的设计;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应用所提方法可以同时将视线倾角、视线偏角的取值控制在0~45。0°的范围之内,能够较好地解决飞行器错误对接的问题,符合精准对接飞行器交会轨迹的实际应用需求。

    雷达测距飞行器交会对接误差补偿控制动力学状态方程精度极限值视线倾角视线偏角

    涡轴航空发动机转速的自适应模糊控制研究

    王超
    106-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常规的涡轴航空发动机转速的自适应模糊控制技术,对发动机转速扭矩参数的调整不太精准,导致转速控制效果较差;因此,提出涡轴航空发动机转速的自适应模糊控制研究;文章首先对逻辑进行模糊化处理,得到相应的隶属度函数,对其进行模糊推理,并采用重心法进行去模糊化;将模糊子集的参数作为控制器的主要参数,形成涡轴航空发动机转速模糊控制器;再基于此,构建转速模糊控制器系统结构,以便后续对实施自适应模糊控制;最后对变化率的调整规则进行设计,将转速波动控制在较小的范围内,并建立参数调整规则表,按照模糊自整定数值关系,对发动机转速扭矩参数进行精确调整,从而对发动机转速进行自适应模糊控制;仿真结果表明,使用文章设计的方法,对涡轴航空发动机转速进行自适应模糊进行控制后,能够较好地将发动机转速控制在3 000 rpm附近小波动振荡,说明该方法的控制效果较好;当阶跃干扰为10 N·m时,转速波动在11。38~17。77 rpm之间,当阶跃干扰为15 N·m时,转速波动的平均值在11。69~17。81 rpm之间,相对于对比方法均较小,说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涡轴航空发动机转速控制自适应模糊控制PID控制器模糊控制器转速扭矩参数

    基于FA-A*优化算法的实验样品配送机器人控制系统设计

    钟昊丁仲熙
    113-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保证配送机器人能够安全稳定地将实验样品送至指定位置,利用FA-A*优化算法,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优化设计实验样品配送机器人控制系统;改装配送机器人位姿传感器、数据处理器、电机驱动器和控制器等设备元件,调整系统电路的连接方式,完成硬件系统的优化;采用栅格法搭建配送机器人移动环境模型,通过图像采集、特征提取与特征匹配等环节,识别实验样品配送对象的具体位置;以实验样品当前位置为起点、配送终端位置为终点,利用FA-A*优化算法规划机器人配送路径,结合机器人实时位姿的跟踪结果,计算机器人控制量,最终从位置/速度、平衡、自主搭乘电梯等方面,实现配送机器人的控制功能;通过系统测试实验得出结论:综合静态障碍物和动态障碍物两个实验场景,与传统控制相比,在优化设计系统控制下,配送机器人的位置和速度控制误差分别降低约14 m和0。38 m/s。

    FA-A*优化算法实验样品配送机器人控制系统

    T-S模糊系统的自触发有限时间H∞控制

    刘晓迪
    120-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克服事件触发控制对硬件设备的依赖以及控制策略频繁更新的局限,针对一类不确定Takagi-Sugeno(T-S)模糊系统的有限时间H∞控制问题,引入自触发机制,提出一种基于此机制下只与触发时刻状态有关的模糊控制器设计方法;基于自触发机制并结合有限时间控制的思想,通过设计触发间隔函数、推导并求解线性矩阵不等式(LMI),使得系统在保障稳定性的前提下,系统运动轨迹不会超过一定的界限,并达到所期望H∞性能水平;同时相较于事件触发机制,自触发机制位于系统内部,无需额外硬件设备接收触发信号且只需利用当前的触发状态信息来预测下一触发时刻,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降低系统资源成本;此外,利用李亚普诺夫函数对系统稳定性进行了严格分析,并提供一个确保能够防止芝诺现象发生的证明;最后,通过数值仿真、单连杆刚性机器人系统实例仿真两个实验说明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有限时间有界自触发控制鲁棒H∞控制T-S模糊系统模糊推理

    GPS/SINS/偏振光组合导航的模糊控制算法研究

    任彩鸣李沅边宇峰李怡纲...
    129-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在组合导航中扩展卡尔曼滤波器(EKF)会发散的问题,采用了一种基于模糊控制的自适应卡尔曼滤波算法(FAKF)方法,通过模糊控制器来计算指数加权因子,实时对量测噪声的大小进行调整,保证滤波精度,有效抑制滤波过程的发散问题;针对GPS无法提供姿态角进行组合解算的情况,使用偏振光与SINS的组合进行姿态解算;通过对GPS/SINS/偏振光组合导航系统进行仿真,将基于模糊控制的自适应卡尔曼滤波算法(FAKF)和扩展卡尔曼滤波算法(EKF)进行对比验证,东、北、天向位置上分别提升精度56。81%、65。17%、45。99%,东、北、天向速度上分别提升精度46。99%、54。01%、43。82%,俯仰角、航向角分别提升精度58。01%、53。58%,验证了该方法的优势。

    模糊控制自适应卡尔曼滤波指数加权因子偏振光组合导航

    高速自锐侵彻战斗部引信动力学响应与磁场特征研究

    邵志豪梁灏鸿梁瑊辉李彩芳...
    135-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当今军事技术的快速发展中,高速自锐侵彻战斗部在毁伤深埋高价值硬目标与多层建筑时,具有巨大的战略价值;文章通过建立动力学响应和磁场分析模型,深入研究自锐战斗部侵彻6 mC40混凝土靶板和多层钢筋混凝土靶板时引信的力学与磁场响应特性,为提高侵彻自锐战斗部毁伤精度提供支撑;在引信动力学响应的研究中,战斗部侵彻混凝土靶板历程,侵蚀后的靶板呈现出漏斗形状,随着战斗部侵彻的深入,应力波的稀疏效应逐渐减弱,战斗部的速度线性衰减,并在最终进入稳定侵彻模式的过程中,速度下降约52%;由于应力波在战斗部内部的传递与叠加导致引信位置检测的过载信号较为震荡;在引信磁场分析的研究中,地磁倾角为90°、地磁偏角为0°(即地磁场垂直于靶板中心线)时,X、Y轴磁通密度幅值小、信号无规律、穿层特征不明显;Z轴磁通密度幅值大、信号规则、穿层特征明显;地磁场强度越大,钢筋半径越大,地磁倾角越大,侵彻靶板层信号特征越明显。而Z轴磁通密度不受地磁偏角影响。

    高速侵彻自锐战斗部侵彻引信动力学响应磁场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