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金属矿山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金属矿山
金属矿山

刘效良

月刊

1001-1250

jsks@vip.163.com

0555-2404796 2404666 2309833

243000

安徽省马鞍山市经济开发区西塘路666号

金属矿山/Journal Metal Mine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中国金属学会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矿业工程类专业技术刊物,主要报道国家矿业方针政策、冶金、有色、黄金、煤炭、化工、核工业、非金属、建材等矿山采选工艺、理论、研究成果与技术实践,介绍国内外先进技术与发展动态。《金属矿山》是美国Ei数据库Page One收录期刊,列全国中文核心期刊,矿业工程类首位,国家及省部优秀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国外某伴生自然铜铁矿石工艺矿物学研究

    骆洪振张凛徐健杨含蓄...
    183-18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给国外某伴生自然铜铁矿石选矿工艺研究提供理论依据,采用矿物参数自动分析系统(MLA),结合化学分析、光学显微镜、XRD等分析方法对其进行详细的工艺矿物学研究.结果表明,矿石Cu品位1.06%、铁品位44.91%,铜主要以自然铜形式存在,分布率为66.98%;铁主要以磁铁矿和赤、褐铁矿形式存在,分布率分别为41.26%和45.05%.矿石构造主要为浸染状构造、层状构造和块状构造,主要结构为斑状结构、网状结构、粒状结构、包含结构和交代残余结构.矿石矿物种类较多,可综合回收利用的矿物为磁铁矿、自然铜及硫化铜矿物.矿石中自然铜与褐铁矿共生紧密,黄(辉)铜矿与脉石矿物及磁黄铁矿共生紧密;矿石中磁铁矿呈斑状与假象赤铁矿、褐铁矿紧密共生.铜矿物中自然铜、黄铜矿(辉铜矿)集合体以微细粒嵌布为主,-60 μm粒级分布率分别为82.24%和86.15%;铁矿物嵌布粒度由粗到细为:d褐铁矿>d磁铁矿>d赤铁矿,三者均以细粒嵌布为主,-100 μm粒级分布率分别为56.57%、69.87%和82.31%,矿石需磨至60 μm以下才能使得铜矿物和铁矿物均大部分单体解离.矿石中褐铁矿在磨矿浮选过程中易泥化,进而恶化铜分选指标.因此,按照仅回收硫化铜和自然铜计算,铜理论回收率为81.01%.推荐的选别流程为原矿磨矿—铜硫混浮—混浮尾矿磁选回收磁铁矿—混浮精矿重浮联合回收铜.

    铜铁矿石工艺矿物学嵌布特征

    云南澜沧老厂银铅锌多金属矿床的AMT工频噪声压制研究

    李柯轩刘慧鹏李波
    189-197页
    查看更多>>摘要:云南澜沧老厂银铅锌多金属矿床为西南"三江"地区的典型矿床,面临资源危机.该矿床的边部找矿勘查中开展了音频大地电磁测深(AMT)工作,但因高压线工频干扰,导致部分测点频点失真.针对此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隔离式频点提取以及磁场数据重构技术的工频噪声压制方法.通过划定阈值对所有测点进行数据分辨,进而快速区分受工频干扰程度不同的测点;然后避开受干扰的50 Hz及倍数频段数据进行数据提取.针对受工频干扰程度较强,无法避开干扰数据的测点,利用其临近测点数据,采用反距离加权法对强干扰测点进行磁场数据重构.对澜沧老厂银铅锌多金属矿床的AMT资料采用上述方法进行处理后,有效规避了50 Hz及奇次谐波干扰,取得了较好的噪声压制效果,圈定了2处具有找矿潜力的低阻异常区,为矿山边部找矿勘探提供了方向.该方法为解决物探工作中的工频干扰提供了新途径.

    大地电磁测深工频干扰隔离式频点提取磁场重构银铅锌多金属矿床

    沉陷区河堤边采边复治理方式下的动态填方量预计方法

    李思豪查剑锋关杰张民...
    198-204页
    查看更多>>摘要:煤矿开采引起的河堤变形与破坏显著降低了其防洪安全性能."先破坏、后治理"的传统处理方式存在修复滞后、防汛压力大的问题,具有较大的安全隐患,甚至诱发溃坝、洪水等重大公共安全事故.边采边复,及时恢复河堤的防洪能力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技术途径.基于矿山开采沉陷动态过程特征,提出了沉陷区河堤边采边复的设计流程;构建了河堤治理过程中的动态填方量计算模型,并应用于某矿地表河流的河堤采动损害治理工程中.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边采边复的治理方式对沉陷区河堤进行治理,可以降低在采动过程中的河水外溢风险,同时减轻了采动损害对河堤的破坏程度;提出的动态填方量预计方法可实现对河堤各治理阶段土方量的准确预计,能够满足实际工程需求,为河堤治理工程设计提供了依据.

    边采边复概率积分法开采沉陷预计河堤治理

    地表沉陷预测的改进BP神经网络模型

    姜燕连晗席东河
    205-21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更加准确地预测地表沉陷变形,基于Adaboost算法采用多网络共同计算策略改进了BP神经网络,通过实际沉降数据对Adaboost算法改进后的神经网络进行训练,预测地表最大下沉量、影响角正切和拐点偏移距,将预测的3个参数代入概率积分法中,建立了地表沉陷公式,对改进效果和地表沉陷公式分别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①通过对比改进前后BP神经网络的计算精度,未经过Adaboost算法改进的BP神经网络误差明显大于改进后的BP神经网络,说明基于Adaboost修正后的BP神经网络计算精度得到了有效提升;②基于BP神经网络对最大下沉量、影响角正切和拐点偏移距3个参数进行预测,结合概率分析法,能够实现稳沉后采空区主断面上方地表沉降规律的准确描述.以鲁西南地区某矿3301采空区地表为例,利用改进BP神经网络预测了地表最大下沉量、影响角正切和拐点偏移距,进而给出了地表沉陷曲线,与现场实测结果对比显示:改进BP神经网络的最大误差小于0.105 m,最大相对误差为4.3%,证明了所提计算方法的可靠性.

    地表沉陷BP神经网络采空区Adaboost算法误差分析

    基于深度强化学习和大邻域搜索的矿山巡检机器人路径规划算法

    边艳华解路苗超
    212-2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大多数矿山巡检机器人采用激光雷达作为矿山环境探测方法,该方法对于一些小目标物体和反照率小的物体检测不明显,容易造成误检或漏检,从而引发矿山安全事故.为了提高矿山巡检机器人的识别精度,将基于强化学习结合大邻域搜索的路径规划方法引入矿山巡检机器人路径规划工作中,提高矿山巡检机器人对场景的感知能力.首先,提出了基于LSTM的时序性路径规划模型,能够从机器人的RGB相机中提取图像特征,通过深度学习方式进行场景感知.其次,将激光雷达设备采集的信息进行处理,使用大邻域搜索算法找到空间中的多个最优路径,用于后续场景导航.最终通过深度强化学习和大邻域搜索方法实现矿山巡检机器人精准导航,选择最佳的机器人巡检路径.为了验证所提算法性能,在二维和三维空间中进行了场景搭建、导航模拟、模型训练和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在仿真环境和真实场景中具有较好的路径规划能力.

    深度学习大邻域搜索时间序列机器人路径规划

    基于改进模糊算法的节理分组软件开发

    郭怡宁刘铁新董自岩郑洪春...
    219-224页
    查看更多>>摘要:节理广泛存在于岩体中,其发育情况影响着岩体的稳定及渗流特性.由于节理数量众多,目前对其研究时需进行分组处理.传统的分组方法如依靠玫瑰图、极点等密度图等,无法确定每组节理的具体数据,同时对离散点的分组效果有限.当下使用机器学习的聚类算法也存在选择的聚类数影响分组效果的不足.鉴于此,在MATLAB平台上开发了基于改进模糊聚类算法的节理产状聚类程序(JOCP).JOCP考虑节理的倾向倾角,使用基于聚拢度的模糊聚类算法进行分组,将结果使用Xie-beni指数判断优劣性,最终生成节理分组的最优解.JOCP以原始坐标数据及目标聚类数为输入,以节理产状数据、聚类中心、聚类结果分布图以及有效性指标为输出.将程序用于大连某边坡千条节理数据的分析中,结果证明程序可提高分组确定性,达到分组效果客观准确的目的.此程序可为地质勘探,灾害预测等领域提供技术支持.

    岩体节理分组聚类分析程序开发改进模糊算法

    基于FEM、CFD和DEM耦合的三产品磁选柱磁选过程模拟

    吴俊杰岳翔郭小飞代淑娟...
    225-23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明磁铁矿颗粒在三产品磁选柱中的运动规律和影响因素,采用FEM、CFD和DEM耦合的方法对其磁选过程进行模拟,并通过实际分选试验进行验证.基于磁铁矿粒度分布、矿物组成、磁化特性和力学特性,建立了磁铁矿重叠球体颗粒模型,采用ANSYS有限元软件模拟三产品磁选柱的磁场分布,采用Fluent软件模拟三产品磁选柱的流场分布,采用EDEM-API技术在离散元软件EDEM中实现矿石颗粒、磁场和流场的耦合,模拟三产品磁选柱的磁感应强度、励磁周期以及上升水流速对分选过程的影响.在给矿TFe品位为61.42%的情况下,模拟试验得到的精矿、中矿和尾矿的TFe品位分别为63.60%、58.44%和29.63%.采用φ159型三产品磁选柱在与模拟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进行分选试验.结果表明,精矿、中矿和尾矿的TFe品位分别为65.55%、42.58%和24.23%,模拟试验与实际试验的相对误差在3%以内.

    三产品磁选柱磁铁矿颗粒模型动态磁场流场单向耦合

    大红山铁矿露天—地下联合开采岩移发展规律研究

    张玮杨天鸿侯俊旭马凯...
    232-23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地下开采产生的地表移动会影响邻近露天采场边坡的稳定性.以大红山铁矿露天—地下联合开采为例,采用微震、地表开裂观测等多种方法进行岩移监测和数据分析,探究了地下开采引起的岩体移动与地表开裂规律.首先,对历史监测数据进行了整理和分析,包括地表塌陷和裂缝的发育情况.其次,针对地下开采过程中的围岩变形特点,开展微震数据分析,获取了岩体损伤破坏信息.同时,结合矿山地质资料,统计数据得出了陷落角的变化范围.结果表明:大红山铁矿露天—地下联合开采,岩体移动发展阶段可划分为:冒落及地表贯通的岩移阶段、陷落区充分发展的岩移阶段、F2断层影响的陷落角非对称发育阶段、废石充填与深部开采下的岩移阶段.西北部陷落角发育范围为75°~81°、东南部陷落角发育范围为65°~82°.研究可为类似地质及工程条件矿山岩移发展规律分析提供一定参考.

    大红山铁矿露天—地下联合开采岩体移动陷落角

    深部开采对地表及竖井稳定性影响分析

    马宏伟李明张丽丽王志修...
    239-24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深井矿山阜山金矿整合矿区为工程背景,通过使用3DMine-FLAC3D数值分析及建模软件,分析了矿体位移规律和深部开采对地表的影响,建立了阜山整合矿区的三维数值计算模型.针对矿岩位移及地表变形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矿体下盘处由于开挖卸荷作用而出现不同程度的底鼓现象,矿体上盘的变形特征为下沉,距离矿体越远,围岩变形越小;②当下方设计矿体回采、充填结束后,地表最大沉降变形、倾斜变形、曲率以及水平变形均能满足《有色金属采矿设计规范》(GB 50771-2012)相关要求;③主竖井井筒、207风井井筒中心线处的相对变形较小,地下矿体的回采活动未对主竖井、207风井产生影响;④地表沉降监测表明,地下开采引起的地表的沉降位移很小.

    深部金矿数值分析地下开采地表位移地表建(构)筑物竖井稳定

    基于高精度磁测方法的采空区平面边界探测研究

    谷蓬禹姚玉增贾三石程浩...
    247-254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空区空间位置、规模、所处地质环境等各不相同,探测手段和数据处理方法也各异,而采空区的平面边界始终是探测难点之一.本研究在苏尼特右旗锰—萤石矿区典型区域内进行了地面高精度磁法测量,按照磁法异常圈定了采空区平面边界并进行了工程验证,结果表明:①锰矿开采残留的顶底板及锰矿化蚀变围岩呈明显高磁异常,而采空区则呈现明显的低磁异常,故高磁异常中包含的低磁异常区是采空区的良好标志,低磁异常边界基本反映了采空区的平面边界;②在采空区平面边界精准识别基础上,采用高密度电阻率法或地质雷达等方法确定采空区垂向位置,可以大大提高采空区探测效率.本研究不仅对本矿区今后的采空区治理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其他类似矿区的采空区探测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采空区高精度磁法平面边界锰-萤石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