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扬州大学;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扬州大学;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

卜平

半月刊

1672-2353

jcm@yzu.edu.cn,hlb@yzu.edu.cn

0514-87978989,87978917,87978807

225001

扬州市淮海路11号扬州大学医学院院内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 in Practice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办刊宗旨是“为读者服务”,坚持实用性与导向性相结合。本刊的特色是秉承其前身《江苏临床医学杂志》一贯的讲求质量第一,和求实效的用稿原则,力求为读者提供迅即、实用的医学资讯。同时,立足江苏,面向全国,在更广泛的范围内组稿、用稿。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重症脑出血患者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风险预测模型构建

    丁佳莉刘晓光史甜马强...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机器学习算法构建重症脑出血患者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FI)的风险预测模型并验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12月扬州大学附属苏北人民医院神经重症监护室485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以7:3比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训练集(n=339)和验证集(n=146),采用5种机器学习算法构建FI风险预测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通过曲线下面积(AUC)筛选出预测性能最优的模型,基于最优模型构建列线图模型。通过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分析(DCA)评估列线图模型的校准度和临床净获益情况。结果 重症脑出血患者肠内营养FI发生率为38。4%(186/485)。5种机器学习算法模型中,Logistic回归模型的预测效能最优(AUC=0。88)。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使用利尿剂、使用机械通气、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5分、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白蛋白<35 g/L是重症脑出血患者发生肠内营养FI的危险因素,基于5项危险因素进一步构建列线图模型。校准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校准曲线与理想曲线贴合度较高,说明该列线图模型的校准度高;DCA结果显示,当阈值概率在5%~73%时,应用该列线图模型筛查能使患者临床获益。结论 基于机器学习算法构建重症脑出血患者肠内营养FI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有助于早期筛查肠内营养FI高危患者并及时制订预防措施,从而降低重症脑出血患者肠内营养FI发生率。

    喂养不耐受重症脑出血肠内营养机器学习算法预测模型列线图

    微滴式数字聚合酶链式反应在血流感染快速诊断中的性能评价及应用

    李贵玲刘春梅任传利
    7-1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使用临床菌株和标准菌株验证微滴式数字聚合酶链式反应(ddPCR)试剂检测性能,并评估ddPCR技术临床应用的有效性和实用性。方法 使用临床菌株和标准菌株验证ddPCR试剂盒符合率、特异度、精密度、最低检出限等。收集74例疑似血流感染患者的血液样本,同时采用ddPCR和血培养2种方法测定患者血液标本的病原体。结果 ddPCR血流感染病原体检测的平均检测时间为3。5 h,能够同时检测十几种常见病原体,ddPCR血流感染病原体检测试剂盒的符合率、特异度、精密度、最低检测限均满足临床要求。疑似血流感染的74例患者中,采用ddPCR方法检测的阳性率为64。86%,采用血培养检测的阳性率为40。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dPCR可快速、批量、高效地检测血流感染常见病原体,检测性能可以满足临床需要,血培养联合ddPCR技术检测血流感染有利于临床血流感染患者的早期快速诊断。

    微滴式数字聚合酶链式反应血流感染血培养病原体

    基于生物信息学探讨赖氨酸氧化酶在食管癌原发灶中的表达及对骨转移患者预后的影响

    王东来冯奇刘旭剑张晓宇...
    12-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生物信息学探讨赖氨酸氧化酶(Lox)在食管癌(ESCA)原发灶及骨转移灶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通过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及基因表达谱分析互动平台(GEPIA)数据库筛选ESCA与正常食管组织中差异表达的基因。筛选2016年1月—2020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收治的食管癌手术患者的随访信息,收集在随访过程中确诊骨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验证Lox在ESCA及正常食管组织中的表达;通过免疫组化染色检测人ESCA组织、正常组织中Lox的表达;应用Kaplan-Meier曲线及Cox回归探索Lox的表达对于生存期的影响。结果 对GEPIA及TCGA数据库有关ESCA数据分析发现,Lox在ESCA病灶中的表达高于正常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及基因富集分析(GO)发现,Lox可能参与多种信号通路的信息传导;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癌组织中Lox表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随访资料的分析发现,Lox高表达患者更倾向于发生多发骨转移;生存分析发现Lox高表达患者无骨转移生存期和总生存期短于Lox低表达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发现Lox是食管癌骨转移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Lox在ESCA中呈高表达,并与临床预后相关,其可作为ESCA诊断及治疗的有效靶点。

    赖氨酸氧化酶食管癌肿瘤转移生物信息学临床预后

    消化内镜消毒质量与钳子管道组织胶残留的相关性分析

    陶金燕李长政杨红燕李立亚...
    18-20,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钳子管道组织胶残留对消化内镜消毒质量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2022年3月—2023年6月本院消化内镜中心使用后的消化内镜103条钳子管道,清洗、消毒后观察内镜钳子管道组织胶残留情况。根据钳子管道组织胶残留情况分为残留组和无残留组,检测2组消化内镜消毒质量及微生物情况,分析影响消化内镜消毒质量的因素。结果 103条钳子管道中,70条(67。96%)有组织胶残留;无残留组消化内镜消毒合格率及细菌学检查合格率均高于残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格组消毒人员数为4人者占比、消毒用水质量合格者占比高于不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钳子管道组织胶残留率越高,细菌检出率越高,消化内镜消毒质量越低。消毒用水质量及消毒人员数可影响消化内镜消毒质量。

    消化内镜钳子管道消毒质量组织胶相关性影响因素

    医用喜马拉雅旱獭油的脂质组学分析

    苏勤卫海琳周国华张玲...
    2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医用喜马拉雅旱獭油进行脂质组学分析并探讨其潜在生物学功效。方法 将喜马拉雅旱獭腹部脂肪加温提炼制成医用旱獭油,基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UPLC-MS)技术对2个批次的喜马拉雅旱獭油进行脂质组学分析,并结合脂质成分检测结果对喜马拉雅旱獭油的潜在功效进行分析。结果 GC-MS检测结果显示,2个批次旱獭油的主要成分均为饱和脂肪酸(体积分数约为60%)和不饱和脂肪酸(体积分数约为30%),饱和脂肪酸以棕榈酸、硬脂酸和花生酸为主,不饱和脂肪酸以油酸、亚油酸为主;2个批次间,各种脂肪酸的体积分数均无显著差异,提示旱獭油的制备工艺稳定。UPLC-MS负离子模式检测结果显示,喜马拉雅旱獭油中含有15种饱和脂肪酸和18种不饱和脂肪酸,但2个批次间体积分数差异较大;UPLC-MS正离子模式检测结果显示,2个批次旱獭油中均含有15种甘油二酯和30种甘油三酯。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应用GC-MS和UPLC-MS技术分析了医用喜马拉雅旱獭油的脂质组学成分,为后续探讨其药理活性及建立严格的质量控制标准提供了可靠依据。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喜马拉雅旱獭油脂质组学脂肪酸

    早期口腔鳞状细胞癌浸润深度及侵袭模式在评估其复发及预后中的价值

    储伟明郭爱军蒋记心戈杰...
    26-30,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早期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浸润深度(DOI)和侵袭模式(POI)在其复发预测和预后评价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109例原发OSCC患者资料。临床资料分类变量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临床资料与肿瘤复发的相关性研究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临床资料与患者总体生存期的相关性研究采用Cox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POI、DOI和病理分级与早期OSCC复发及不良预后具有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DOI为OSCC复发(OR=4。515,95%CI:1。283~15。894,P<0。05)及预后(HR=2。993,95%CI:1。225~7。317,P<0。05)的影响因素。OSCC的POI与DOI间有高度相关性。结论 DOI≥5 mm被认为是早期OSCC复发和不良预后的相关因素。

    口腔鳞状细胞癌浸润深度侵袭模式复发预后淋巴结转移

    口腔癌患者术后营养不良风险的列线图模型构建

    骆甜徐沭
    3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口腔癌患者术后发生营养不良的影响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 选取117例口腔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存在营养不良分为非营养不良组(n=46)与营养不良组(n=71)。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口腔癌患者术后发生营养不良的影响因素。构建预测口腔癌患者术后营养不良风险的列线图模型,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校准曲线和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评估列线图模型应用价值。结果 117例口腔癌患者中,营养不良患者占60。68%(71/117)。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95%CI:2。220~29。647,P=0。002)、入院时营养风险筛查结果为有营养风险(95%CI:2。586~39。175,P=0。001)、气管切开(95%CI:1。582~15。312,P=0。006)、术后抑郁(95%CI:2。253~27。327,P=0。001)、术后睡眠障碍(95%C1:3。014~43。037,P<0。001)和术后吞咽障碍(95%CI:2。943~38。493,P<0。001)是口腔癌患者术后发生营养不良的影响因素。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88(95%CI:0。823~0。953);校准曲线显示,预测概率曲线与实际概率曲线基本吻合,且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x2=6。515,P=0。481。结论 年龄>60岁、入院时营养风险筛查结果为有营养风险、气管切开、术后抑郁、术后睡眠障碍和术后吞咽障碍是口腔癌患者术后发生营养不良的影响因素。基于上述因素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具有良好的区分度和一致性。

    口腔癌营养不良列线图模型睡眠障碍抑郁吞咽障碍

    卡瑞利珠单抗联合替吉奥胶囊对晚期食管鳞癌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李建军张军峰牛红卫
    36-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卡瑞利珠单抗联合替吉奥胶囊对晚期食管鳞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2021年7月—2022年6月在本院治疗的80例晚期食管鳞癌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替吉奥组(n=44)和联合组(n=36)。替吉奥组口服替吉奥胶囊,联合组在替吉奥组基础上加用卡瑞利珠单抗注射液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肿瘤标志物、免疫细胞群水平;评估2组患者生活质量;分析2组治疗效果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2组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CD8+、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体能状态评分均降低,CD3+、CD4+、CD4+/CD8+、生活质量评分量表(QOL)评分、卡氏评分量表(KPS)评分升高,且联合组上述指标较替吉奥组变化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替吉奥组治疗有效率为34。09%,疾病控制率为72。73%;联合组治疗有效率为63。89%,疾病控制率为83。33%;联合组治疗有效率高于替吉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替吉奥组与联合组均出现胃肠道不适、心血管不良反应、骨髓抑制、脱发、甲状腺功能异常、皮疹、水肿等不良反应,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替吉奥组平均无进展生存期(PFS)为(3。13±0。94)个月,平均总生存期(OS)为(6。05±2。38)个月;联合组平均PFS为(5。08±1。67)个月,平均OS为(9。01±3。54)个月;联合组平均PFS、OS长于替吉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卡瑞利珠单抗联合替吉奥胶囊能有效缓解晚期食管鳞癌患者临床症状,减轻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卡瑞利珠单抗替吉奥胶囊晚期食管鳞癌疗效安全性

    早期食管癌术后食管狭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张欣欣张耀丹伊利亚尔·买买提力蔡黎超...
    42-45,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早期食管癌术后食管狭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在本院进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的285例早期食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食管狭窄发生情况将其分为对照组237例(未发生食管狭窄)和研究组48例(发生食管狭窄)。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生活质量;分析食管狭窄的影响因素。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手术时间更长,术中出血量更多,心理、环境、生理、社会维度评分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患者术后食管狭窄与性别、临床分期、病理类型、饮酒史、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以及麻醉方式无相关性(P>0。05);年龄≥60岁、存在固有肌层损伤、病变环周范围>3/4、存在营养不良、组织浸润深度为M3+SM1、病变纵向长径>40 mm患者的食管狭窄发生率较高(P<0。0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营养不良、年龄≥60岁、病变环周范围>3/4、固有肌层损伤、组织浸润深度为M3+SM1、病变纵向长径>40 mm为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食管狭窄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 早期食管癌患者通过内镜黏膜下剥离术诊治后发生食管狭窄与固有肌层损伤、营养不良、年龄≥60岁、组织浸润深度为M3+SM1、病变环周范围>3/4、病变纵向长径>40 mm等因素相关,可据此对其进行早期预防、控制,降低术后食管狭窄发生率。

    早期食管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食管狭窄危险因素营养不良

    胃癌患者血清胃泌素释放肽前体、鳞癌相关抗原和糖类抗原72-4的变化及意义

    胡飞张克昌陈峰童正喜...
    46-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胃癌患者血清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鳞癌相关抗原(SCC)及糖类抗原72-4(CA72-4)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68例胃癌患者(胃癌组)、37例胃部良性病变患者(胃部良性病变组)、30例健康受试者(非胃部疾病组)作为研究对象。比较3组研究对象入院时血清ProGRP、SCC、CA72-4水平;分析胃癌组患者血清ProGRP、SCC、CA72-4水平与病理参数的关系;对出院后胃癌组患者随访24个月,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胃癌患者随访预后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分析血清ProGRP、SCC、CA72-4对胃癌患者随访期间死亡的预测效能。结果 胃癌组血清ProGRP、SCC、CA72-4水平高于胃部良性病变组和非胃部疾病组,胃部良性病变组血清ProGRP、CA72-4水平高于非胃部疾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中,TNM分期为Ⅲ~Ⅳ期、组织学分级为中低分化、有淋巴结转移患者血清ProGRP、CA72-4水平分别高于Ⅰ~Ⅱ期、高分化、无淋巴结转移患者,组织学分级为中低分化患者血清SCC水平高于高分化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4个月,胃癌组存活49例(存活组)、死亡19例(死亡组),死亡组患者入院时血清ProGRP、SCC、CA72-4水平均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ProGRP、SCC、CA72-4均为胃癌患者随访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血清ProGRP、SCC、CA72-4对胃癌患者随访期间死亡均有良好的预测效能(AUC=0。766、0。705、0。828),且三者联合的预测效能更佳(AUC=0。899)。结论 胃癌患者血清ProGRP、SCC、CA72-4水平异常升高(与TNM分期、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状态有关),三者联合检测对患者随访期间死亡具有很好的预测效能。

    胃癌胃泌素释放肽前体鳞癌相关抗原糖类抗原72-4病理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