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扬州大学;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扬州大学;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

卜平

半月刊

1672-2353

jcm@yzu.edu.cn,hlb@yzu.edu.cn

0514-87978989,87978917,87978807

225001

扬州市淮海路11号扬州大学医学院院内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 in Practice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办刊宗旨是“为读者服务”,坚持实用性与导向性相结合。本刊的特色是秉承其前身《江苏临床医学杂志》一贯的讲求质量第一,和求实效的用稿原则,力求为读者提供迅即、实用的医学资讯。同时,立足江苏,面向全国,在更广泛的范围内组稿、用稿。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进展期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血清可溶性血红蛋白清道夫受体、白细胞介素-38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张辉杜凡
    53-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进展期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血清可溶性血红蛋白清道夫受体(sCD163)、白细胞介素-38(IL-38)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80例寻常型银屑病(PsV)患者为研究对象(PsV组),根据银屑病面积与严重性指数(PASI)评分将患者分为轻度PsV组30例、中度PsV组21例和重度PsV组29例。选取同期8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研究对象血清sCD163、IL-38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血清sCD163、IL-38表达水平与PsV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PsV组sCD163水平高于对照组,IL-38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sV患者血清sCD163水平随疾病严重程度的增加而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207,P<0。001)。PsV患者血清IL-38水平随疾病严重程度的增加而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5。116,P<0。001)。PsV患者血清sCD163表达水平与PASI评分呈正相关(r=0。549,P=0。013);PsV患者血清IL-38表达水平与PASI评分呈负相关(r=-0。601,P=0。007)。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sCD163、IL-38诊断中重度PsV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4、0。86,两者联合检测的AUC为0。94,大于其单独检测结果(Z联合-sCD163=2。021,Z联合-IL-38=2。331,P<0。05)。结论 PsV患者血清sCD163水平显著升高,IL-38水平显著降低,其均与PsV疾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sCD163、IL-38联合检测对中重度PsV的诊断价值较高。

    寻常型银屑病进展期可溶性血红蛋白清道夫受体白细胞介素-38银屑病面积与严重性指数

    血浆G蛋白偶联受体15配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表达及临床应用价值

    方华刘翔陈江王国兵...
    57-62,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G蛋白偶联受体15配体(GPR15L)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在回顾性队列中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63例SLE患者(SLE组)和57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外周血G蛋白偶联受体15(GPR15)mRNA、GPR15L mRNA表达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SLE组、对照组、50例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疾病对照组)血清GPR15L蛋白表达水平;分析血清GPR15L与SLE患者实验室指标、疗效的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GPR15单独以及联合常见自身抗体指标诊断SLE的效能。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SLE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SLE组外周血GPR15 mRNA、GPR15L mRNA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 4、P<0。000 1);SLE组血清GPR15L表达高于疾病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SLE患者血清GPR15L蛋白表达水平与GPR15L mRNA以及疾病活动度均呈正相关(r=0。301 3,P=0。016 4;r=0。361 7,P=0。003 6),与补体 C3、C4 水平呈负相关(r=-0。341 2,P=0。006 2;r=-0。338 4,P=0。006 7)。ROC 曲线显示,血清 GPR15L 鉴别SLE组与对照组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70 8,鉴别SLE组与疾病对照组的AUC为0。765 5;血清GPR15L联合anti-SSA诊断SLE的效能显著提高,AUC为0。895 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GPR15L蛋白以及GPR15L mRNA升高是SLE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SLE患者血清GPR15L蛋白水平显著升高与SLE疾病活动度密切相关,GPR15L异常表达可能在SLE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系统性红斑狼疮G蛋白偶联受体15配体趋化因子疾病活动度自身抗体

    阅读者皮瓣在头面部皮肤软组织肿瘤手术缺损修复中的效果观察

    王鹏马雷文强
    63-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阅读者(Reading man)皮瓣修复头面部皮肤软组织肿瘤手术缺损的效果。方法 将120例头面部皮肤软组织肿瘤手术缺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行脂肪蒂皮瓣修复)和研究组(行Reading man皮瓣修复),每组60例。比较2组切口愈合率、皮瓣成活率、皮瓣修复效果、生活质量。结果 2组切口愈合率、皮瓣成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修复后6个月,2组皮瓣功能、美观度、色泽评分均较同组修复前提高,且研究组皮瓣功能、美观度、色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修复后6个月,2组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量表(GQOL-74)的物质生活、社会功能、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维度评分均较修复前提高,且研究组GQOL-74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eading man皮瓣应用在头面部皮肤软组织肿瘤手术缺损中,可提高皮瓣修复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是修复头面部皮肤软组织肿瘤的一种有效方法。

    头面部皮肤软组织肿瘤阅读者皮瓣修复生活质量手术缺损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疼痛灾难化现状及其与述情障碍的相关性研究

    胥海洋潘寅兵林征
    68-72,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患者疼痛灾难化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并分析疼痛灾难化与述情障碍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43例PHN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疼痛灾难化量表(PCS)和多伦多述情障碍20个条目量表(TAS-20)进行调查。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讨疼痛灾难化的影响因素,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讨疼痛灾难化与述情障碍的相关性。结果 243例PHN患者的平均PCS得分为(30。04±11。33)分,其中无助维度的条目均分最高,夸大维度的条目均分最低。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家庭人均月收入、病程和疼痛强度是PHN患者疼痛灾难化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共同解释了 49。5%的变异量。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PHN患者的疼痛灾难化与述情障碍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 PHN患者的疼痛灾难化水平较高,其影响因素包括年龄、病程、疼痛程度和家庭人均月收入,且疼痛灾难化与述情障碍呈显著正相关。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疼痛灾难化述情障碍病程生活质量

    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水平在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诊疗中的价值

    淡立琴张中林罗志刚
    73-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在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诊疗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150例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甲亢组)和85例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甲减组)为研究对象。选取同期6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检测3组血清IGF-1、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促甲状腺素(TSH)、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四碘甲状腺原氨酸(FT4)、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和总甲状腺素(T4)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3组血清内脂素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筛选原发性甲亢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 甲亢组患者的IGF-1、FT3、FT4、T3、T4水平高于甲减组、对照组,TSH水平低于甲减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亢组患者的TPOAb水平、内脂素水平高于对照组,低于甲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的血清IGF-1水平分别为(60。11±7。23)、(30。23±3。22)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436,P<0。001)。血清 FT3、FT4、T3、T4、TPOAb、IGF-1与内脂素水平升高及血清TSH水平降低为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发病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血清IGF-1水平与甲状腺功能密切相关,其或可作为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诊断和疗效监测的重要参考指标。

    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血清内脂素危险因素

    髌骨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的诊治方案选择及疗效分析

    程晖杨奇宏万斌王锦文...
    77-81,8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髌骨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的诊治方案选择策略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髌骨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6例患者在清创手术中完全取除内固定物,术后采用膝关节支具固定;6例患者取除原有内固定物,更换为克氏针固定。3例患者并发化脓性关节炎,均接受膝关节镜灌洗治疗。12例患者均接受细菌培养及宏基因二代测序技术(mNGS)检测,且均通过mNGS成功检测出关键致病菌。所有切口在闭合后2周内达到甲级愈合标准。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骨折愈合良好,Böstman髌骨骨折功能评分为24~29分(平均26。58分),疗效评估结果为优秀7例、良好5例,优良率为100。0%。结论 对于早期和延迟期的髌骨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患者,取除内固定物有助于降低感染复发风险。对于合并化脓性关节炎的患者,早期诊断并及时实施膝关节镜下关节清理术及留置灌洗引流管治疗至关重要。

    髌骨骨折内固定术术后感染化脓性关节炎关节镜宏基因二代测序技术

    血浆长链非编码RNA浆细胞瘤变异易位基因1、微小RNA-143-3p表达水平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疾病活动度及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崔欣闫晓雯孙晓付妍妍...
    82-8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血浆长链非编码RNA浆细胞瘤变异易位基因1(LncRNA PVT1)、微小RNA-143-3p(miR-143-3p)表达水平与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疾病活动度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本院2021年4月—2023年4月收治的RA患者129例为疾病组,依据28个关节疾病活动度评分(DAS28)将患者分为疾病稳定组(n=28)、轻度活动组(n=42)、中度活动组(n=35)、重度活动组(n=24);根据治疗6个月的预后情况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n=88)、预后不良组(n=41),另选取同期在本院体检的11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检测血浆LncRNA PVT1、miR-143-3p表达水平;通过Target Scan Human网站预测LncRNA PVT1、miR-143-3p的靶向关系;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RA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浆LncRNA PVTI、miR-143-3p对RA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疾病组血浆LncRNA PVT1水平高于对照组,血浆miR-143-3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活动组、中度活动组、轻度活动组、疾病稳定组血浆LncRNA PVT1水平依次降低,血浆miR-143-3p水平依次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人类白细胞抗原-DR4(HLA-DR4)阳性占比、DAS28、血浆LncRNA PVT1表达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血浆miR-143-3p水平低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LncRNA PVTI、miR-143-3p表达、HLA-DR4阳性、DAS28为RA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LncRNA PVT1与miR-143-3p有靶向结合位点,且两者呈负相关(P<0。05)。血浆LncRNA PVT1与miR-143-3p联合预测RA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14,优于LncRNA PVT1、miR-143-3p单独诊断(Z=2。159,P=0。031;Z=2。108,P=0。035),联合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5。12%、78。41%。结论 血浆LncRNA PVT1水平随RA疾病活动度的增加而逐渐升高,而血浆miR-143-3p水平随疾病活动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二者联合检测对RA患者预后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类风湿关节炎长链非编码RNA浆细胞瘤变异易位基因1微小RNA-143-3p疾病活动度预后

    芪术痹湿颗粒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效果研究

    陈琛李玉福孔令爽安晓蓓...
    88-9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芪术痹湿颗粒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3年1-5月石家庄市第三医院收治的140例RA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对照组予以甲氨蝶呤治疗,治疗组予以芪术痹湿颗粒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比较2组总有效率,治疗前及治疗1、3个月后中医证候积分、关节肿胀数量、关节压痛数量、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28个关节疾病活动度评分(DAS28)、白细胞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红细胞沉降率(ESR)、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水平,以及治疗安全性。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14%,高于对照组的8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3个月后,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关节肿胀数量、关节压痛数量、VAS评分、DAS28、IL-1、TNF-α、ESR、hs-CRP、RF、抗CCP抗体水平均少于或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 芪术痹湿颗粒联合甲氨蝶呤治疗RA能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改善中医证候,减轻炎症反应,降低疾病活动度,治疗效果安全可靠。

    芪术痹湿颗粒甲氨蝶呤类风湿关节炎类风湿因子抗环瓜氨酸肽抗体

    全关节镜下缝线桥固定术与后内侧入路切开复位螺钉内固定术对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止点撕脱骨折的疗效比较

    程峰盛东吴宇朱杰...
    93-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全关节镜下缝线桥固定术与后内侧入路切开复位螺钉内固定术对膝关节后交叉韧带(PCL)止点撕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江苏省张家港市中医医院骨伤科关节病区2021年4月—2023年7月收治的45例膝关节PCL止点撕脱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接受的不同手术方案,将其分为关节镜组(行全关节镜下缝线桥固定术)和切开内固定组(行后内侧入路切开复位螺钉内固定术)。记录2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并评估术前及术后1、6个月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术前及术后6个月,采用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主观评分、膝关节Lysholm功能评分及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功能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术后6个月,记录患侧膝关节屈伸活动度,并进行膝关节后抽屉试验以评估膝关节PCL损伤程度。结果 45例患者术中均未发生血管及神经损伤,术后切口无感染,术后3 d复查X线显示骨折均得到良好复位,所有患者均获得6个月随访。2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1个月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前IKDC评分、Lysholm功能评分、HSS膝关节功能评分及术后6个月膝关节活动度和H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6个月IKDC评分、Lysholm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关节镜组患侧膝关节Ⅰ度损伤、Ⅱ度损伤分别为16、6例,切开内固定组分别为15、8例。2组膝关节PCL损伤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538,P=0。591)。结论 全关节镜下缝线桥固定术和后内侧入路切开复位螺钉内固定术治疗PLC止点撕脱骨折均能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但关节镜手术切口小、住院时间短,可减轻术后早期膝关节疼痛,在膝关节功能恢复方面有更明显的优势。

    膝关节疼痛半月板损伤关节镜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止点骨折螺钉内固定术缝线桥固定术

    重建生理支点在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杨思蒙夏良政邓英虎张韬...
    99-102,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重建生理支点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2022年10月铜陵市人民医院收治的4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资料,其中20例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者设为PFNA组,20例采用股骨近端仿生髓内钉(PFBN)治疗者设为PFBN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康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PFBN组术后负重时间(8。50±1。99)d,短于PFNA组的(20。15±4。8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FBN组与PFN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骨折复位质量优良率及Harris评分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0~14个月,无患者发生切口感染、骨不连、内固定物失效及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结论 PFBN和PFNA均能有效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但接受PFBN治疗患者能够更早进行下地活动,有利于术后康复,这与PFBN重建的双三角稳定结构有关。

    生理支点股骨转子间骨折骨质疏松老年人群股骨近端仿生髓内钉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