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扬州大学;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扬州大学;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

卜平

半月刊

1672-2353

jcm@yzu.edu.cn,hlb@yzu.edu.cn

0514-87978989,87978917,87978807

225001

扬州市淮海路11号扬州大学医学院院内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 in Practice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办刊宗旨是“为读者服务”,坚持实用性与导向性相结合。本刊的特色是秉承其前身《江苏临床医学杂志》一贯的讲求质量第一,和求实效的用稿原则,力求为读者提供迅即、实用的医学资讯。同时,立足江苏,面向全国,在更广泛的范围内组稿、用稿。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文献计量学探讨人工智能在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中的应用及展望

    李安琪赵佩然赵玉强王锐...
    1-9,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文献计量学探讨人工智能(AI)在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中的应用及展望。方法 检索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WoSCC)中AI技术应用于MAFLD中的相关文献。运用CiteSpace、VOSviewer、R包"bibliometrix"以及文献计量在线分析平台分析该领域的应用热点及趋势。结果 共获得303篇符合要求的文献。从2017年开始,该领域论文数量呈爆发式增长。美国在AI应用于MAFLD领域的研究中处于领先地位,并且是参与国际合作最频繁的国家。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是发文量最高的机构。LOOMBA R是发文量最高的作者,发表了 14篇文章。共被引关键词聚类标签显示了 10个主要聚类:digital image analysis,machine learning,computer-aided diagnosis,fibrosis stage,automated quantitative analysis,metapro-teomics,non-invasive diagnosis,ultrasonography,electronic health records,knowledge representation。AI 在 MAFLD 领域的相关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MAFLD的诊断、鉴别诊断以及分期中的应用。图像识别与分析、智能辅助诊断、AI算法和监测疾病进展将是AI在MAFLD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结论 AI应用于MAFLD的相关研究呈指数级增长,考虑到该领域的巨大潜力和临床应用前景,AI在MAFLD相关领域的应用仍将是未来的研究热点。

    文献计量学人工智能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智能辅助诊断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生物膜与牙周炎研究现状与热点的可视化分析

    龙豪陆洁谷俊远李昕...
    10-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2013-2023年生物膜与牙周炎相关的研究现状和热点。方法 在Web of Sci-ence(Wos)数据库中检索生物膜与牙周炎相关文献,并运用VOSviewer和CiteSpace等可视化软件来分析国家/地区、作者、机构、期刊及关键词。结果 共纳入1821篇文献,结果显示文献发文量逐年上升。发文量排名前3位的国家是美国、巴西和中国;排名前3位的机构是圣保罗大学、哈佛大学和福赛斯研究所;发文量最高的作者是Feres Magda;在发文量前10位的期刊中,Journal of Periodontology 的发文量最多(87 篇),其次是 Plos One(69 篇)和 Clinical Oral Investigations(51 篇)。氧化应激、标志物、辅助治疗及药物缓释是最主要的研究热点;前沿主要集中于群体感应、光动力疗法、活性氧、铜纳米颗粒及光学相干层析成像。结论 生物膜和牙周炎的研究在逐年增长,未来的研究方向可重点关注氧化应激、辅助治疗、群体感应及光动力疗法。

    牙周炎生物膜文献计量学可视化分析药物缓释氧化应激光学相干层析成像

    3D打印技术在腓骨头上入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中的临床应用

    刘波曹光华张文玺杨栋...
    17-20,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3D打印技术在腓骨头上入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67例接受腓骨头上入路治疗的复杂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是否采用3D打印模拟手术将患者分为3D打印组35例和常规组32例。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观察术后切口感染、腘血管损伤、腓总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骨折愈合时间,术后6个月评估Rasmussen评分,末次随访时评估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 67例患者随访时间为14~22个月;2组各有1例患者发生术后切口感染,均未发生胭血管损伤、腓总神经损伤、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3D打印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均短于或少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术后6个月Rasmussen评分、末次随访时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打印技术应用于复杂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患者的腓骨头上入路治疗中,可以优化手术方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和透视次数。

    3D打印骨折胫骨平台腓骨头上入路内固定

    骨质疏松椎体骨折磁共振STIR信号改变与CT骨折线类型的关系

    刘愉勤刘英李兰张滔...
    2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骨质疏松椎体骨折磁共振(MRI)-短反转时间反转恢复序列(STIR)信号改变与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骨折线类型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收治的108例骨质疏松椎体骨折患者临床资料以及MRI、CT影像学征象。比较不同MRI-STIR信号改变患者的CT骨折线类型及CT值。结果 经MRI检查,入组患者骨折椎体数共121节,STIR序列呈现黑色线信号45节,无同源高信号36节,同源高信号40节;CT显示,骨折线嵌插型51节,开裂型33节,微骨折型37节。MRI-STIR序列呈现黑色线信号的患者椎体CT骨折线为嵌插型阳性率高于无同源高信号和同源高信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STIR序列呈现同源高信号的患者椎体CT骨折线为微骨折型阳性率高于黑色线信号和无同源高信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STIR序列呈现黑色线信号的患者椎体CT值低于无同源高信号和同源高信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STIR信号改变与CT骨折线类型存在一定相关性。STIR序列呈现黑色线信号的患者出现椎体嵌插型骨折风险更高,且预后较差。

    骨质疏松椎体骨折磁共振短反转时间反转恢复序列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骨折线类型

    新型乌蔹莓水凝胶对湿热蕴结型痛风性关节炎的干预效果

    徐媚媚郭亮陈月月景嵘月...
    25-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新型乌蔹莓水凝胶对湿热蕴结型痛风性关节炎的干预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90例符合痛风性关节炎西医诊断标准、中医辨证属湿热蕴结证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治疗组、对照组和空白组,每组30例。空白组仅采用依托考昔治疗,对照组采用依托考昔联合乌蔹莓膏治疗,治疗组采用依托考昔联合外敷乌蔹莓水凝胶治疗。比较3组临床疗效、症状改善时间、安全性、舒适性和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血清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沉(ESR)]、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关节活动度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3。33%、90。00%,高于空白组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疼痛、红肿、压痛、关节活动受限症状改善的时间短于对照组、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后,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空白组,治疗组、对照组血清CRP、TNF-α、ESR水平和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P50、P65表达低于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7 d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空白组,且治疗组用药舒适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乌蔹莓水凝胶对痛风性关节炎的治疗效果优于乌蔹莓膏,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NF-κB通路、抑制炎性因子表达有关,且水凝胶使用方便卫生,舒适性高,有望成为安全、有效、便捷的痛风性关节炎外敷中药。

    乌蔹莓水凝胶湿热蕴结型痛风关节炎

    环状RNA SAMD8调控miR-223-3p/RHOB表达抑制胰腺导管腺癌进程的分子机制

    郑坚江郑秉礼刘跃全
    3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环状RNA SAMD8(circ-SAMD8)在胰腺导管腺癌(PDAC)进展中的潜在机制。方法 基于Microarray数据(GSE79634)分析PDAC组织中circRNAs的表达谱。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验证circ-SAMD8(hsa_circ_0006148)在PDAC组织和细胞(CFPAC-1和PANC-1)中的表达。采用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circ-SAMD8的靶微小RNA(miRNA)及其下游mRNA,并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进行鉴定。采用MTT法和集落形成法检测PDAC细胞的增殖能力。采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抗凋亡蛋白Bcl-2和促凋亡蛋白Bax的表达水平。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凋亡细胞百分比。结果 circ-SAMD8在PDAC组织和细胞中的表达水平低于癌旁组织和正常细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过表达circ-SAMD8能有效促进PDAC细胞凋亡,抑制PDAC细胞增殖。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显示,miR-223-3p是circ-SAMD8的一个潜在相互作用分子,miR-223-3p的下游mRNA靶点是RHOB。miR-223-3p在PDAC组织和细胞中异常过表达,并伴有RHOB低表达。在转染miR-223-3p模拟物或sh-circ-SAMD8的PDAC细胞中,RHOB表达显著降低,增殖能力增强,凋亡率降低。结论 circ-SAMD8通过海绵化miR-223-3p,调控下游RHOB的表达,有效抑制PDAC的发生发展。

    胰腺导管腺癌环状RNASAMD8微小RNA-223-3pRHOB基因靶点细胞增殖

    血清中微小RNA-506、微小RNA-934水平对胰腺癌患者术后生存结局的预测价值

    刘晨叶健文王雪梅李桦...
    40-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中微小RNA-506(miR-506)、微小RNA-934(miR-934)表达水平对胰腺癌患者术后生存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接受手术治疗的115例胰腺癌患者为研究组,并根据随访结果分为生存组(n=18)和死亡组(n=97)。选取同期就诊的50例胰腺良性病变患者为对照组;选取同期体检健康的50例志愿者作为健康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各组血清中miR-506和miR-934的相对表达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胰腺癌患者术后生存结局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miR-506、miR-934对胰腺癌患者术后生存结局的预测价值。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血清miR-506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血清miR-934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和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组的血清miR-506表达水平高于死亡组,血清miR-934表达水平低于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R-506、miR-934、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是胰腺癌患者术后是否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miR-506在胰腺癌术后死亡患者血清中低表达,miR-934在胰腺癌术后死亡患者血清中高表达。miR-506、miR-934预测胰腺癌患者术后生存结局的价值较高。

    胰腺癌微小RNA-506微小RNA-934生存结局预测价值

    槐耳颗粒对索拉非尼耐药的肝细胞癌细胞凋亡的影响研究

    王利兵于敬坤曲凤智程大铭...
    44-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槐耳颗粒对索拉非尼耐药的肝细胞癌(HCC)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利用梯度浓度槐耳颗粒处理HCC细胞,分析槐耳颗粒对索拉非尼耐药的HCC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效果。采用生物信息学手段分析微小RNA-31-5p(miR-31-5p)与sprouty相关EVH1域蛋白1(SPRED1)的可能互作关系。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HCC细胞中miR-31-5p、SPRED1的表达;采用CCK-8、克隆形成、划痕愈合、Transwell以及流式细胞术实验分别检测细胞活力、增殖、迁移、侵袭和凋亡;采用RNA免疫沉淀(RIP)实验和双荧光素酶实验验证miR-31-5p与SPRED1的结合关系。结果 槐耳颗粒可以显著抑制索拉非尼耐药的HCC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并诱导细胞凋亡。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miR-31-5p在HCC中高表达,而槐耳颗粒可以下调miR-31-5p的表达,抑制索拉非尼耐药的HCC细胞的增殖和转移,并诱导细胞凋亡;miR-31-5p可靶向抑制SPRED1的表达。SPRED1在HCC中表达下调,过表达SPRED1可以逆转miR-31-5p过表达对索拉非尼耐药的HCC增殖和转移的促进作用。结论 槐耳颗粒通过miR-31-5p/SPRED1轴抑制索拉非尼耐药的HCC转移,表明槐耳颗粒有潜力作为治疗HCC的新型药物。

    槐耳颗粒微小RNA-31-5psprouty相关EVH1域蛋白1索拉非尼耐药性肝细胞癌凋亡

    年龄联合白蛋白-胆红素评分对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后显性肝性脑病的预测价值

    张文静甘建和
    53-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年龄联合白蛋白-胆红素(ALBI)评分对肝硬化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GVB)患者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治疗后显性肝性脑病(OHE)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87例接受TIPS治疗的肝硬化伴EGVB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随访6个月,根据是否发生OHE将患者分为OHE组27例和非OHE组60例。通过单因素分析筛选出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对其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OHE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各独立影响因素单独及联合预测OHE的效能,应用MedCalc软件比较不同曲线下面积(AUC)的差异。结果 87例患者中,27例患者术后6个月内发生OHE,发病率为31。0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OHE组年龄、白蛋白、血钠、ALBI评分与非OHE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08,95%CI:1。02~1。14,P=0。01)、ALBI评分(OR=13。68,95%CI:3。00~62。44,P<0。01)均为肝硬化伴EGVB患者TIPS治疗后发生OHE的独立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年龄、ALBI评分预测OHE的AUC分别为0。67(95%CI:0。55~0。79,P=0。01)、0。72(95%CI:0。60~0。85,P<0。01);年龄联合 ALBI 评分预测 OHE 的AUC为0。80(95%CI:0。70~0。91,P<0。01),敏感度为77。8%,特异度为75。0%。年龄、ALBI评分单独预测的AU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联合ALBI评分预测的AUC大于年龄、ALBI评分单独预测的AU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年龄、ALBI评分为肝硬化伴EGVB患者TIPS治疗后发生OHE的独立影响因素,两者联用对OHE具有较高的预测效能。

    年龄白蛋白-胆红素评分肝硬化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显性肝性脑病

    CT联合分泌型卷曲受体蛋白4及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对恶性胆道梗阻患者术后并发胰腺炎的诊断价值

    柳群力朱鸷翔
    59-62,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计算机断层扫描(CT)联合血清分泌型卷曲受体蛋白4(SFRP4)及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ST2)对恶性胆道梗阻(MBO)患者胆管支架置入术后并发胰腺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行胆管支架置入术的243例MBO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并发胰腺炎情况分为胰腺炎组105例和无胰腺炎组138例。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SFRP4、sST2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四表格法分析SFRP4、sST2单独及联合CT诊断术后并发胰腺炎的临床价值。结果 胰腺炎组血清SFRP4、sST2水平高于无胰腺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SFRP4、sST2水平诊断术后并发胰腺炎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694、0。667。CT诊断术后并发胰腺炎的敏感度为76。19%,特异度为60。87%;CT联合血清SFRP4、sST2水平诊断术后并发胰腺炎的敏感度为98。10%、准确度为76。54%;三者联合诊断的敏感度和准确度高于CT、SFRP4、sST2单独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胆管支架置入术后并发胰腺炎的MBO患者血清SFRP4、sST2水平较高,CT联合血清SFRP4、sST2水平对术后并发胰腺炎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计算机断层扫描分泌型卷曲受体蛋白4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恶性胆道梗阻胆管支架置入术胰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