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扬州大学;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扬州大学;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

卜平

半月刊

1672-2353

jcm@yzu.edu.cn,hlb@yzu.edu.cn

0514-87978989,87978917,87978807

225001

扬州市淮海路11号扬州大学医学院院内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 in Practice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办刊宗旨是“为读者服务”,坚持实用性与导向性相结合。本刊的特色是秉承其前身《江苏临床医学杂志》一贯的讲求质量第一,和求实效的用稿原则,力求为读者提供迅即、实用的医学资讯。同时,立足江苏,面向全国,在更广泛的范围内组稿、用稿。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医院-家庭过渡期用药偏差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王璐赵齐美谢赫男常陆...
    109-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医院-家庭过渡期用药偏差的发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178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分析患者的8项版的Morisky服药依从性量表(MMAS-8)、合理用药自我效能量表(SEAMS)及家庭关怀度指数(APGAR)问卷。出院后1周,记录患者用药偏差发生情况。分析老年CHF患者发生用药偏差的影响因素。结果 50例患者(28。09%)在出院后1周内至少发生了 1项用药偏差。178例患者共发生108例次用药偏差。用药偏差发生的类型以患者源性原因为主。年龄、出院医嘱药物数量、服药依从性、家庭关怀指数是用药偏差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老年CHF患者医院-家庭过渡期用药偏差发生情况不容乐观,医护人员应加强对高龄、出院医嘱药物数量多、服药依从性差、家庭功能差患者的关注,并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以保障用药安全。

    心力衰竭服药依从性家庭关怀指数医院-家庭过渡期用药偏差

    超声引导下动态针尖定位技术在静脉穿刺困难患儿外周静脉置管中的应用

    罗超朱玲
    115-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动态针尖定位技术在静脉穿刺困难患儿外周静脉置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8月-2023年8月在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择期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疝气修补术的6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30例,C组)和超声引导下动态针尖定位组(30例,U组)。C组患儿镇静后采用传统外周静脉穿刺置管方法开通外周静脉通道,U组患儿镇静后在超声引导下采用动态针尖定位技术开通外周静脉通道。比较2组患儿首次静脉穿刺成功率、导管置入成功率、置管时间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与C组比较,U组首次穿刺成功率、导管置入成功率较高,置管时间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穿刺后,C组5例患儿出现皮下淤血,U组2例患儿出现皮下淤血,但2组皮下淤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动态针尖定位技术可以显著提高静脉穿刺困难患儿外周静脉置管成功率,缩短置管时间,有一定的临床借鉴意义。

    超声静脉穿刺导管置入并发症穿刺困难

    基于授权理论的干预模式对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健康信念、自护行为和预后的影响

    王丽媛谷阳许淮豫
    118-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授权理论的干预模式对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健康信念、自护行为和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2021年11月-2023年10月在本院行PCI的500例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250)和观察组(n=250)。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模式,观察组给予基于授权理论的干预模式,2组均干预至出院后1个月。比较2组干预前后健康信念[冠心病健康信念量表(CADHBS)]、自护能力[自我护理能力量表(ESCA)]、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6 min步行试验(6MWT)]及生活质量[中国心血管病人生活质量评定问卷(CQQC)]情况;比较2组干预期间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CADHBS总分及各维度评分和ESCA总分及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LVEF及6MWT高于或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脏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19。60%,低于对照组的2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CQQC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心肌梗死行PCI患者实施基于授权理论的干预模式可提高其健康信念及自护能力,改善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

    授权理论心肌梗死经皮冠脉动脉介入治疗健康信念自护能力预后

    铁死亡用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治疗的研究进展

    王梦然尤晓晨徐兴丽戴红艳...
    123-128,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铁死亡是一种铁依赖性的脂质过氧化介导细胞膜损伤致细胞死亡的新方式,其受多种细胞代谢途径的调控,包括铁代谢、脂质代谢、氧化还原系统等,许多器官的损伤和退行性病变均与其相关,在治疗缺血性疾病和脂质过氧化相关的退行性变疾病中有巨大潜力。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血运重建治疗后最常见的死亡原因,近年的研究表明铁死亡与MIRI密切相关,通过氧化应激、铁代谢、脂质代谢、内质网应激、炎症反应等影响MIRI,干预再灌注过程中的铁死亡可以有效改善心功能,减少梗死面积。本文就铁死亡在MIRI中的具体作用及相关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铁死亡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抗氧化系统铁代谢脂质代谢炎症反应

    宏基因组二代测序诊断免疫缺陷患者感染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杨震宇於江泉
    129-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通过识别临床样本中的微生物核酸来协助诊断,是用于免疫功能低下患者感染性疾病诊断的有效工具。mNGS能够在常规检测为阴性的患者中识别出致病生物体,但目前在免疫力低下患者中,评估mNGS诊断感染效能的报告仅限于个体患者或小型回顾性研究。本文回顾分析文献,为在临床中开展mNGS相关研究提供新思路。

    免疫功能不全感染性疾病病原体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液体活检感染监测

    不同饮食模式与心房颤动发生风险的研究进展

    柯玲玲裴冬梅
    134-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心房颤动(房颤)是最常见的室上性心律失常,具有高发病率和高致死率的特点。房颤的发生机制尚未完全清楚,目前仍缺少有效的根治手段。因此,房颤的预防就尤为重要。不同的饮食模式与房颤的发生和发展关系密切。本研究对包括地中海饮食、终止高血压的饮食(得舒饮食)、鱼类和ω-3多不饱和脂肪酸、橄榄油、坚果、咖啡因、巧克力、酒精、油炸食品和盐等不同饮食因素与房颤发生的关系进行综述,并探讨其作用机制。

    饮食模式心房颤动地中海饮食咖啡因ω-3多不饱和脂肪酸酒精

    生酮饮食用于心脏疾病的研究综述

    苏晓明钱玉良严冬
    139-143,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酮饮食作为新型饮食辅助治疗心脏疾病的研究方向之一,具有改善危险因素、抑制心室重构、保护心脏等优势。本综述归纳整理生酮饮食对心脏疾病及处于心血管危险因素状态作用的研究成果,从多角度阐述心脏相关作用机制,分析其在减少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治疗心脏相关疾病等方面的积极影响,总结了生酮饮食的不良反应与禁忌证,为心脏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思路。

    生酮饮食心脏疾病膳食治疗机制危险因素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临床护理研究进展

    潘月杨小莉周婷婷
    144-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是临床上较难治疗的贫血疾病。本文基于AIHA患者院内及院外护理展开综述研究,涵盖健康教育、心理护理、病情观察、延续护理等方面,以期为临床AIHA的治疗及护理提供参考。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临床护理输血血浆置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