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江苏农业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江苏农业科学
江苏农业科学

常有宏

月刊

1002-1302

nykx@jaas.ac.cn

025-84390282

210014

南京市孝陵卫钟灵街50号

江苏农业科学/Journal Jiangsu Agricultural Scienc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农业技术类期刊,主要刊登国内农业领域(江苏省及周边内外高校、科研单位、国内其他省份)最新农业科研成果、具创新点的实用技术与基础成果应用技术,为解决农业生产全程提供技术支撑和瞻前指导。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植物病原真菌及卵菌SNAREs基因功能研究进展

    杨明王张红雪霍超曹继芬...
    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植物病原真菌和卵菌产生的效应蛋白在促进病原菌侵染、操纵寄主免疫方面有关键作用,这些效应蛋白在与寄主作用之前必须被分泌出去,SNARE蛋白家族作为真核细胞内囊泡转运及膜融合的关键组分,在分子转运中有核心调控作用。随着许多植物丝状病原菌基因组被破译,对SNAREs基因参与病原菌致病机制的研究取得了可喜进展。本研究简要概述了真核生物中SNARE蛋白的组成及分类和植物病原真菌及卵菌中SNARE蛋白基因的功能研究进展,并据此提出进一步开展SNARE蛋白基因功能分析的研究建议,以期为全面、深入研究植物病原真菌和卵菌中SNARE基因的功能、理解病原菌致病、效应蛋白分泌提供新的视野,为植物-病原物互作的分子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植物病原菌真菌卵菌效应分子SNARE蛋白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在油菜育种中的应用现状与展望

    何鸟飞赵绪涛李开祥杜德志...
    10-16页
    查看更多>>摘要:油菜是我国主要的油料作物之一,除用来满足人们日常所需的食用油外,油菜还可以作饲料、绿肥、生物柴油等多功能用途。近年来,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arker-assisted selection,MAS)与传统育种手段相结合,大幅度地提高了油菜选育效率,加快了油菜产业的育种进程,使得我国油菜育种进入高速稳步发展的状态,对油菜高产、抗逆及高品质育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在油菜育种中的应用现状为主要内容,比较了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和传统育种的优缺点,介绍了常见的分子标记的类型及特点,分别从油菜产量、品质、抗逆育种、适宜生育期、适应机械化收割、油菜观花推动旅游经济发展等方面阐述了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在油菜品种选育方面的应用现状及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给油菜育种提供的便利,同时分析了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在油菜育种方面的局限性,展望了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在油菜育种上的应用前景和发展趋势,进一步表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在油菜育种中的重要性和必然性,为后续我国油菜高效育种提供理论参考。

    油菜育种DNA分子标记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农机装备物联网技术研究现状与展望

    华明圆宋健王晓平张春凤...
    17-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我国农机装备物联网存在高端传感器国产化程度低、无线传输稳定性差、全局化机群调度难的问题。本文从农机作业智能感知技术、农机装备信息传输技术和农机作业数据处理与决策技术等方面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综述,阐述作物信息、环境信息、农机作业状态信息和农机识别等智能感知技术的成果,分析车载物联技术和远程物联技术的研究进展,此外还论述了农机作业智能决策技术在农机作业异常检测、作业质量评价和农机调度方面的技术突破以及农机装备远程监管平台的应用现状并分析各环节待解决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农机装备物联网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及应用前景,即农机高端传感器研发、基于5G的新一代移动互联技术研究、基于大数据和机器学习的智能决策技术、多机协同与智慧农场应用。

    农机装备物联网远程传输智能感知智能决策

    数字乡村研究热点探析与趋势展望

    华彦玲母宇婷
    28-34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乡村依靠数字科技赋能促进乡村振兴,是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途径。为了梳理近20年来数字乡村相关研究的特征及趋势,为后续我国数字乡村政策及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基于文献统计分析方法和文献可视化工具,使用CiteSpace中的分析方法进行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研究趋势:数字乡村的研究经历了从一产数字化到三产融合数字化,再到多业态多领域全方位数字化的过程,体现了数字技术与农业农村经济社会的深度融合,不同阶段的研究紧紧围绕着不同阶段的特点展开。(2)研究热点:集中在乡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乡村(数字)经济、乡村(数字)治理和农民(数字)素养。(3)研究不足:在乡村网络文化、智慧绿色乡村等方面需加强研究;如何解决现实问题的研究有待深化;定量研究不足,数据的统一性、数据的积累等方面研究有待完善。

    数字乡村CiteSpace热点探析趋势展望不足分析

    漯河地区小麦高产品种(系)农艺性状的KASP标记检测

    张中州望俊森鲁进恒甄士聪...
    34-4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漯河地区小麦高产的内在因素,选择13份该地区培育品种(系)作为试验材料,对农艺性状株高、抗旱性、籽粒粒质量做KASP(kompetitive allele specific PCR)标记检测。结果表明,Rht-D1b基因是漯河地区选育小麦品种(系)的主要矮秆基因。5个抗旱微效基因中,抗旱基因型等位基因组合Hap-4A-C+Hap-5D-C在所有材料中均含有,为该地区骨干抗旱型基因组合。其中,漯丰172389含全部优异等位基因Westonia+Hap-4A-C+Hap-5 D-C+Hap-H+B1a,田间具有良好的抗旱性表现,是优异抗旱种质资源。18个粒质量基因检测中,高粒质量等位基因 TaGS2-A1b、GW2 Hap-6A-A、TaTGW-7Aa、Sus1-7B Hap-T、TaGS5-A1b、TaGW2-6B Hap-Ⅰ 和 TaGW2-6B Hap-Ⅱ在材料中均检测含有,材料占比100%。高粒质量等位基因TPP-6AL1a最低,仅占比7。7%。漯麦76含11个高粒质量基因,田间籽粒半角质,千粒质量高,单产高,有望成为黄淮南片主推品种之一。本研究通过了解这些基因分布情况,分析原因,为下一步合理利用和培育高产小麦新品种提供参考。

    漯河地区小麦高产农艺性状KASP标记

    石榴TCP基因家族的生物信息学与表达分析

    李晓静李圣龙岳亮亮
    4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TCP是植物特有转录因子家族之一,参与植物的叶发育、花发育、分枝发育、芽的休眠、果实的成熟及花色苷的生物合成等生长发育过程。本研究以石榴基因组数据和转录组数据为材料,分析了石榴TCP基因家族成员的理化性质、系统进化关系、保守结构域、基因结构和表达情况。结果表明,石榴基因组有22个TCP基因,TCP蛋白氨基酸长度在221~644 aa之间,蛋白分子量为23。23~70。76 ku。石榴 TCP基因可分为Class Ⅰ(PCF)和Class Ⅱ(CYC/TB1和CIN)两大类。大多数PgTCP基因无内含子。CIN亚族成员PgTCP1、PgTCP3、PgTCP4、PgTCP5含有miR319调控位点。PgTCP1和PgTCP3在叶片中表达量高,PgTCP1和PgTCP14在花中表达量高。PgTCP22在果皮发育中表达量降低,PgTCP2和PgTCP5在外种皮发育中表达量降低。该研究结果可为石榴TCP家族基因功能研究,探索TCP调控石榴果实发育及品质形成提供参考,为石榴的分子育种提供科学依据。

    石榴TCP转录因子基因家族分析基因表达生物信息学

    藜麦CqCHS1基因的克隆及胁迫下表达分析

    尹航陈紫岩张豪杰魏杰...
    49-55页
    查看更多>>摘要:查尔酮合成酶(chalcone synthase,CHS)是植物类黄酮合成途径中的一个关键限速酶,参与植物中多个合成代谢途径,包括花青素合成。通过PCR反应成功克隆出藜麦CHS基因(CqCHS1)的cDNA全长序列,并进行预测分析,包括CqCHS1基因结构和编码的蛋白质保守结构域。同时,利用qRT-PCR技术检测了在不同胁迫处理下CqCHS1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CqCHS1基因包含2个外显子和1个内含子,其编码的蛋白质由392个氨基酸残基组成。CqCHS1蛋白是亲水性蛋白质,不存在信号肽,定位于细胞质。进化分析显示,CqCHS1与拟南芥AtCHS1的亲缘关系最近,其基因功能可能存在相似性。此外,还发现在CqCHS1基因启动子区域存在多个与胁迫和激素响应相关的顺式作用元件。表达分析结果表明,藜麦幼苗中CqCHS1的表达不会受到干旱胁迫的影响,而外源脱落酸(ABA)处理会抑制CqCHS1的表达,低温胁迫则会诱导CqCHS1的表达。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究藜麦CqCHS1的基因功能提供了基础。

    藜麦查尔酮合酶基因克隆生物信息学分析表达分析

    增温与灌溉对大豆水分利用效率与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杨宁艳张峰举刘吉利肖国举...
    56-6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采用增温与灌溉双因素完全随机区组设计,以自动控制红外线辐射器模拟增温,设置3个增温水平,即T0(0 ℃)、T1(1。5 ℃)、T2(2 ℃),以读水表抽水漫灌方式进行灌水,按照大豆正常灌水量4 000 m3/hm2的100%、115%和 130%设置 3 个灌溉定额,即 W0(4 000 m3/hm2)、W1(4 600 m3/hm2)、W2(5 200 m3/hm2),增温幅度与灌溉定额两两组合,共9个处理,探究增温与灌溉对大豆水分利用效率和大豆成熟期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处理大豆水分利用率在苗期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在开花期、结荚期和鼓粒期均无显著性差异。各处理组合对大豆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影响最大的结果如下:T1W2处理使大豆单株结荚数较对照(T0W0)增加了 27。77%,T1W2处理使大豆三粒荚数增加了 30。09%,T1W2处理较对照大豆单株粒数增加57。40%,T1W2处理的单株产量增加了 40。08%,大豆百粒质量在T1W2处理比对照高6。83%,各处理与W0T0处理相比变幅在-27。11%~20。15%之间。综上,增温会影响大豆水分利用效率和产量构成因素,但灌溉与其互作,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其对产量产生的负效应,对大豆生长和产量形成具有促进作用。本研究为制定合理灌溉定额以应对气候变暖对宁夏引黄灌区大豆种植的影响提供理论依据,为探索大豆在气温升高因子影响下实现稳产增产提供技术支撑。

    模拟增温灌溉定额大豆产量构成水分利用效率

    外源水杨酸对铬胁迫下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王志科邓金霞唐慧玲杨澳红...
    63-6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讨外源水杨酸(salicylic acid,简称SA)对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种子铬胁迫下的缓解作用,以期为在铬污染土壤种植小麦提供理论依据,以小麦种子为试验材料,用培养皿滤纸发芽法,在100 mg/L Cr6+胁迫下用不同浓度(0、0。01、0。02、0。03、0。04、0。08、0。10 mmol/L)SA浸种处理,研究对小麦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和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独100 mg/L Cr6+胁迫显著抑制小麦种子的萌发状况、幼苗芽和根长度和鲜质量均显著下降,MDA、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显著增加,CAT、SOD和APX活性上升。经适宜浓度(0。01~0。03 mmol/L)的SA浸种处理,能提高Cr6+胁迫下小麦种子的发芽势,促进幼苗芽和根的生长,降低MDA含量,促进了渗透调节剂的增加,进一步提高了 3种酶的活性。本研究结果表明,外源SA通过提高小麦的抗氧化能力来缓解铬胁迫对小麦种子和幼苗造成的氧化伤害,且0。02 mmol/L SA处理缓解铬胁迫的效果最佳。

    水杨酸铬胁迫小麦种子抗氧化酶

    盐逆境下促生菌对水稻生长、产量及稻米品质的影响

    张蛟龙锡恩崔士友韩继军...
    69-7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明盐逆境下不同促生菌对水稻生长、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和稻米品质的影响,采用盆栽和滩涂实地水稻试验相结合展开研究,其中滩涂实地试验设置不加菌处理(CK)、如东促生菌处理(RD)和宁波促生菌处理(NB)等3个促生菌试验处理,盆栽试验设置2个因素试验,包括2个盐分水平(S0,0 g/kg;S1,1。5 g/kg)和3个促生菌处理(CK、RD和NB),调查分析水稻生长动态、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并测定稻米品质和土壤基本性质。盆栽试验发现,S1下RD和NB的盆栽水稻茎蘖数动态增长速率相比CK均有一定程度的加快,且水稻达到分蘖盛期的时间比CK早7~10 d;在S1下CK、RD和NB处理水稻株高动态增长和水稻叶片SPAD值动态变化均具有相似的动态生长规律。滩涂试验结果表明,与CK相比,滩涂盐逆境下RD处理的水稻产量、每穗粒数和实粒数分别增加了 6。60%、6。39%和8。60%。与CK相比,滩涂实地试验中RD和NB处理下稻米加工品质、外观品质及食味品质均没有明显的差异性。双因素试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盆栽试验下盐分处理对水稻产量、实粒数、结实率及千粒质量均有极显著影响,盐分和促生菌处理对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均没有表现出明显的互作效应。可见,促生菌对缓解盐逆境下水稻茎蘖动态生长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且如东地区的促生菌处理对南通沿海滩涂水稻具有积极的增产效果。

    耐盐水稻水稻分蘖促生菌滩涂改良水稻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