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索大豆||玉米间作对大豆植株形态、光合荧光特性、农艺性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以大豆品种洛豆1号为试验材料,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设置2个种植模式:大豆||玉米间作和大豆单作,分析间作模式下4叶期(V4期)、初花期(R1期)、初荚期(R3期)、初粒期(R5期)和满粒期(R6期)大豆植株形态、光合荧光特性,成熟期农艺性状、产量及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株高在V4-R6期,间作>单作,除了 V4期差异不显著,其他时期差异均极显著;倒3节茎粗在V4-R6期,间作<单作,除了 V4和R1期差异不显著,其他时期差异极显著.叶片SPAD值在V4和R1期,间作<单作,差异不显著,R3、R5和R6期,间作>单作,R6期差异极显著,R3和R5期差异不显著.固定荧光(Fo)在V4-R6期,间作下的F.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R6期极显著小于单作,其他时期差异不显著;荧光产量(Fm)在V4-R6期,间作下的Fm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R6期极显著小于单作,在R1和R3期极显著高于单作,其他时期差异不显著;PSⅡ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在各生育时期,单作和间作下的Fv/Fm差异均不显著.大豆叶片净光合速率在V4-R6期,间作<单作,V4期差异不显著,R1、R3和R5期差异极显著,R6期差异显著;气孔导度在V4-R6期,间作<单作,R1和R3期差异极显著,其他时期差异不显著;胞间CO2浓度在V4-R6期,间作>单作,各时期差异均不显著;蒸腾速率在V4-R6期,间作<单作,R1和R3期差异极显著,其他时期不显著.单作和间作模式下大豆成熟期的主茎节数和倒伏率差异不显著,与单作相比,间作下的单株无效荚数显著增加,有效分枝、单株有效荚数、单株粒数、百粒质量和单株产量均显著减少.间作大豆成熟期籽粒中蛋白质、甘氨酸、谷氨酸、赖氨酸、亮氨酸和缬氨酸含量显著增加,粗脂肪和脂肪酸各组分(亚麻酸、亚油酸、硬脂酸、油酸、棕榈酸)含量没有显著变化.本研究结果表明,间作模式下,中后期玉米产生的荫蔽胁迫是影响大豆植株形态发育和光合荧光特性的重要因素,导致大豆株高增加,茎粗减少,光合能力下降,单株无效荚数增加,有效分枝、单株有效荚数、单株粒数、百粒质量和单株产量降低,蛋白质和部分氨基酸含量升高,粗脂肪和脂肪酸组分含量没有显著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