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江苏农业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江苏农业科学
江苏农业科学

常有宏

月刊

1002-1302

nykx@jaas.ac.cn

025-84390282

210014

南京市孝陵卫钟灵街50号

江苏农业科学/Journal Jiangsu Agricultural Scienc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农业技术类期刊,主要刊登国内农业领域(江苏省及周边内外高校、科研单位、国内其他省份)最新农业科研成果、具创新点的实用技术与基础成果应用技术,为解决农业生产全程提供技术支撑和瞻前指导。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施用缓控释掺混氮肥对水稻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黄小洋顾克军郭智刘红江...
    80-8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明确不同缓控释掺混氮肥对水稻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以苏香粳1176为供试材料,设置11个处理:不施氮肥(NO)为空白对照、当地常规施肥为施肥对照(N1),以及释放期为60、90 d的2种缓控释氮肥与常规氮肥按不同比例掺混(N2~N10),研究其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相比,缓控释氮肥处理使水稻产量均有所下降.其中,N4处理水稻每穗粒数降低,但其较高的结实率和千粒质量保证相对较高的生物产量水平,从而保证N4处理具有较高的水稻产量.施用缓控释氮肥均提高水稻的吸氮量,随着缓控释氮肥比例的增加,水稻吸氮量呈逐渐增加的趋势.但缓控释氮肥均降低了水稻干物质和籽粒的氮素生产效率.缓控释氮肥均能提高水稻氮肥吸收利用率,降低水稻氮肥农学利用率、氮肥生理利用率和氮肥偏生产力.水稻成熟期时,缓控释氮肥处理土壤速效氮含量低于常规施肥处理.综上,缓控释氮肥虽然提高了水稻的吸氮量和氮肥吸收利用率,但其氮素吸收利用效率总体不高,水稻产量略有下降.

    缓控释掺混氮肥水稻产量吸氮量氮素吸收利用率经济系数

    外施腐胺对铅胁迫下水稻幼苗生长及叶绿素荧光的影响

    王银茹崔红丽蔡晓婧黄禹翕...
    85-9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叶面喷施腐胺对铅胁迫下水稻幼苗生长及叶绿素荧光的影响,探讨腐胺缓解水稻铅胁迫伤害的生理机制,采用0、0.5、1.0、1.5、2.0 mmol/L腐胺预处理水稻,对100 μmol/L Pb胁迫下水稻幼苗生长指标、SPAD值、快速荧光诱导动力学曲线(OJIP曲线)、叶绿素荧光参数和图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外施腐胺能缓解铅胁迫下水稻幼苗受到的生长抑制,提高铅胁迫下水稻幼苗SPAD值、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潜在光化学效率(Fv/Fo)、性能指数(PIABS)、捕获的激子将电子传递到QA其他电子受体的概率(ψo)、电子传递的量子产额(φEo)和吸收的光能被反应中心捕获的量子产额(φPo),降低初始荧光(Fo)、最大荧光(Fm)、K点可变荧光占J点可变荧光的比例(Wk)、OJIP荧光诱导曲线初始斜率(Mo)、J点相对可变荧光(Vj)、热散失的量子效率(φDo)、比活性参数(ABS/RC、TRo/RC,DIo/RC和ETo/RC).其中,2.0 mmol/L腐胺处理组最有效.总体来看,外施腐胺通过改善铅胁迫下水稻幼苗光系统Ⅱ(PSⅡ)供体侧和受体侧的电子传递、保护PS Ⅱ反应中心、维持类囊体膜的稳定性,进而增强水稻幼苗对铅的耐受性.

    水稻外源腐胺铅胁迫生长指标SPAD值叶绿素荧光参数OJIP曲线

    内蒙古阴山北麓地区藜麦的抗倒伏性能

    陈琦郭占斌刘瑞香杨广源...
    92-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藜麦侧枝折断率和田间倒伏率高、栽培技术落后的现状,选取W-3、W-23、W-26和G-28等4个藜麦品系为研究对象,设计旱作和灌溉种植试验,通过植株形态指标、茎秆生理指标和产量的观测,研究藜麦的抗倒伏性能及其对产量的影响,为内蒙古阴山北麓地区藜麦高产栽培技术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藜麦株高、茎粗、茎壁厚度、茎秆干质量随生育时期的推进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成熟期达到最大值.其中,灌溉条件下W-26藜麦株高最高,茎粗和茎壁厚度分别为32.63、6.58 mm,显著高于其他品系,茎秆干质量平均为206.55 g/株;W-23和G-28株高为156.43~177.49 cm,旱作条件下W-23成熟期藜麦茎粗和茎壁厚度最小,分别为21.83、4.47 mm,较灌溉条件分别降低了 9.54%、6.68%,茎秆干质量为131.44~168.12 g/株.藜麦茎秆半纤维素、木质素、果胶的含量在灌浆期最高.旱作条件下W-26藜麦灌浆期茎秆木质素、果胶含量最高分别为7.84%、36.58%;旱作条件下,G-28灌浆期藜麦茎秆果胶含量为19.63%,显著低于其他品系.旱作条件下不同品系藜麦倒伏率明显低于灌溉条件.W-23藜麦开花期后发生倒伏,倒伏株数平均为29.34株,显著高于其他品系,灌溉条件下倒伏率最高为33.33%,较旱作条件高8百分点;W-3和W-26藜麦倒伏株数平均为3.42株,倒伏率为1.33%~6.00%,显著低于其他品系.W-3藜麦千粒质量平均为4.26 g,显著高于其他品系,W-3和W-26单株粒质量为54.76~67.22 g,W-26藜麦产量平均为6 477.29 kg/hm2,显著高于其他品系.

    内蒙古阴山北麓藜麦抗倒伏性能纤维素木质素旱作灌溉

    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烟草生育期和烟叶品质的影响

    韩雅婷钱建财宋正熊赵红朝...
    101-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豫西烟区烟叶种植历史悠久,是多家工业主要原料来源地区,但近年来受干旱影响,出现烟叶晚熟、品质降低等问题.为探究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烟草大田生育期和烟叶品质的影响,以云烟87为试验材料,对其打顶后叶面喷施脱落酸(200 μmol/L)、茉莉酸(100 μmol/L)、乙烯利(1 000 mg/L)处理后的大田生育期、常规化学成分、质体色素和碳氮代谢相关特性等方面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显示:喷施脱落酸、茉莉酸、乙烯利处理的生育期相比对照分别提前了 14、15、21 d;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后均使烤后烟叶中的还原糖、总糖、钾含量提高,烟碱、总氮、氯含量降低,钾氯比、糖碱比提高,其中乙烯利处理的化学成分更协调;3个处理与对照的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关系均表现为清水处理>脱落酸处理>茉莉酸处理>乙烯利处理;喷施脱落酸、茉莉酸、乙烯利处理后烟叶的碳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和相关基因(NtNR、NtGS、NtSPS、NtSS)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降低.云烟87打顶后喷施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均能缩短生育期,提高烟叶品质,且乙烯利处理的综合效果最优,该研究结果可以为豫西旱地栽培提供现实参考.

    云烟87生育期烟叶品质乙烯利脱落酸茉莉酸

    种植密度对小麦籽粒淀粉品质与茎秆抗倒性能的调控效应

    周文银李文阳李浩杰张士雅...
    108-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种植密度对小麦籽粒淀粉品质及茎秆抗倒性能的调控效应,以小麦品种荃麦725为材料,设置D1(180万株/hm2)、D2(240万株/hm2)、D3(300万株/hm2)、D4(360万株/hm2)4个密度水平,研究种植密度对小麦籽粒淀粉品质与茎秆抗倒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密度水平的增加,小麦籽粒B型淀粉粒体积、表面积百分比呈上升趋势,A型淀粉粒体积、表面积百分比呈下降趋势.在B型淀粉粒中,密度对粒径0.1~2.8 μm淀粉粒组影响较大,在A型淀粉粒中,密度对粒径10~22 μm淀粉粒组影响较大.密度对淀粉粒数量分布无显著影响.适宜密度水平下,显著提高了小麦籽粒蛋白质、湿面筋、淀粉含量及产量;植株形态指标中的株高、重心高和节间长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D3密度水平下小麦茎秆机械强度最强,抗倒伏指数最高;小麦抗倒伏指数与重心高呈显著负相关,与株高、基部节间长呈极显著负相关,表明小麦倒伏受株高、重心高及节间长影响,小麦株高和重心高越低,则基部节间长越短,抗倒伏指数就越高,茎秆抗倒性能越强;由相关分析可知,小麦抗倒伏指数与重心高呈显著负相关,与株高、基部节间长呈极显著负相关.可见,适宜的密度水平有利于增加B型淀粉粒占比、降低A型淀粉粒占比,进而提高淀粉峰值黏度等黏度参数,同时适宜的密度水平有利于提高茎秆抗倒能力,进而提高小麦产量和籽粒品质.在本试验条件下荃麦725的最适宜种植密度为300万株/hm2.

    小麦种植密度淀粉含量糊化特性抗倒性能

    壳聚糖引发对盐胁迫下藜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毋悦悦庞春花张永清康书瑜...
    114-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陇藜一号为试验材料,采用温室盆栽法,设置4种壳聚糖(CTS)引发浓度(0、50、150、250 mg/L)和4种NaCl浓度(0、100、200、300 mmol/L)共16种处理,探究不同引发浓度对不同梯度盐胁迫下藜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寻求在藜麦生产过程中利用壳聚糖来强化其耐盐碱性的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当CTS引发浓度为150 mg/L时,藜麦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均达峰值;(2)相同引发浓度下,藜麦种子α-淀粉酶活性与盐浓度成反比,种子游离氨基酸含量和幼苗的株高、根长随着盐胁迫浓度的增加呈先升后降趋势,抗氧化酶活性、丙二醛含量、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均随盐浓度的增加而升高;(3)在同一盐浓度下,藜麦种子α-淀粉酶活性、游离氨基酸含量,幼苗的株高、苗长、抗氧化酶活性、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均随壳聚糖引发浓度的增加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丙二醛含量则呈先降后升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壳聚糖引发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盐胁迫对藜麦造成的伤害,其中,150 mg/L浓度引发效果最佳.

    壳聚糖盐胁迫藜麦种子引发

    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对培肥地力和水稻产量的影响

    田丽云刘欢盛海君
    122-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水稻生产中氮肥施用偏高的现状以及"双碳"背景对农业的要求,为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提供理论参考.通过设计等氮量条件下有机肥替代10%、20%、30%化肥以及常规施肥等处理,研究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对土壤肥力、植株养分吸收和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有利于土壤有机质、有效氮、有效铁、有效铜、有效锌、有效硼等土壤养分指标及土壤重要特性pH值向好的方向发展,随有机肥替代化肥比例增加,土壤pH值升高,有机质、有效氮含量增加,有效铜、有效锌、有效硼与有机肥替代比例正相关;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对土壤有效磷及速效钾含量无显著影响,替代20%N和30%N处理土壤各项指标均处于较高水平;与常规施肥相比,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处理水稻体内氮、磷、钾含量略有下降,但下降幅度不大,仍能维持较高的浓度水平;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对水稻产量和养分积累量有明显提升,替代比例为20%时,水稻产量及氮、钾积累量最高.综合考虑,本试验条件下有机肥替代化肥比例为20%时最为适宜.

    水稻有机肥部分替代产量养分吸收

    稻鸭、稻鸡种养模式对土壤化学性质及稻米品质的影响

    王忍马昀君黄璜陈灿...
    127-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稻鸭、稻鸡2种模式对土壤化学性质及稻米品质的影响,设置稻鸭(RD)、稻鸡(RC)2种生态种养模式,以水稻单作为对照(CK)进行大田试验,分析不同处理对土壤养分含量、土壤酶活性及稻米品质等指标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RC处理的土壤全氮含量较RD处理高17.65%(P<0.05),土壤全钾含量分别较CK、RD处理高9.58%、8.68%(P<0.05),但RC、RD处理的土壤全磷含量均显著低于CK.RC处理的土壤碱解氮、速效磷含量在分蘖期、齐穗期均显著高于CK,其孕穗期的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较CK高13.89%(P<0.05),齐穗期的土壤蔗糖酶活性较CK高65.52%(P<0.05).RD处理各时期的土壤pH值均高于CK,并在齐穗期达到显著差异,其成熟期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别较RC处理、CK高11.36%、9.15%(P<0.05).RC、RD处理的稻米蛋白质含量分别较CK高0.63、0.90百分点(P<0.05).综上,与水稻单作处理相比,稻鸡生态种养模式更有利于增加土壤养分,提高共生期间的土壤酶活性;稻鸭模式有利于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共生期间的土壤pH值;稻鸭、稻鸡2种种养模式均有利于提高稻米的蛋白质含量.

    生态种养模式土壤养分土壤酶稻米品质

    优质小麦新品种信麦1168的遗传基础分析

    陈真真陈金平申冠宇谢旭东...
    133-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小麦新品种信麦1168的遗传物质基础,利用小麦55K芯片对检测到的40 465个SNP标记分析双亲扬麦158和豫麦18对信麦1168的遗传贡献率.结果表明,母本扬麦158对信麦1168的遗传贡献率为54.71%,父本豫麦18对信麦1168的遗传贡献率为45.29%,扬麦158对信麦1168的贡献略大于豫麦18.从染色体水平看,扬麦158 的 1A、2A、4A、5A、7A、1B、2B、3B、4B、6B、1D、2D、3D、4D 和 7D 等染色体对信麦 1168 的贡献率超过 50%,在 1B 染色体上超过80%;豫麦18的3A、6A、5B、7B、5D、6D染色体对信麦1168的遗传贡献率均大于50%,在5D染色体上遗传贡献率超过70%.遗传贡献率分析结果表明,相同SNP位点分析和基因图谱分析结果高度一致.本研究揭示了信麦1168的遗传基础组成,以期为我国小麦种质资源保护、遗传研究与应用、亲本选配和种质资源创新提供科学依据.

    小麦遗传贡献55KSNP

    荞麦炭疽病菌生物学特性及杀菌剂室内毒力测定

    魏芳丽陈泰祥苟一丹王添...
    138-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由冬麦刺盘孢(Colletotrichum liriopes)引起的荞麦炭疽病是我国荞麦主产区的新病害.为明确荞麦炭疽病菌生物学特性,并筛选出有效的防治药剂,本研究以C.liriopes 9J1为试材,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研究了不同培养条件下C.liriopes 9J1菌丝生长情况,并用菌丝生长抑制率法对10种杀菌剂进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荞麦炭疽病菌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5 ℃;全光照条件下病菌菌丝生长速率最快;最适pH值为6;病菌生长的最适碳源和氮源分别为山梨醇和牛肉膏.供试的10种药剂对荞麦炭疽病菌菌丝生长均有一定毒力作用,其中 10%苯醚甲环唑微乳剂的毒力作用最强,EC50为0.004 mg/L;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的毒力作用最弱,EC50为6.915 mg/L.

    荞麦冬麦刺盘孢(Colletotrichumliriopes)生物学特性毒力测定杀菌剂抑制中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