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江苏农业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江苏农业学报
江苏农业学报

严少华

双月刊

1000-4440

jsnyxb@163.com

025-84390285

210014

南京市孝陵卫钟灵街50号省农科院内

江苏农业学报/Journal Jiangsu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农业牧业学术刊物,是国内外重要数据库和文摘刊物收录文献源的核心期刊。主要刊登我国农业各学科在应用基础和高新技术研究方面的学术论文,主要科研成果的专题报告,各学科研究的新进展和综合评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一个水稻全生育期卷叶突变体的表型分析和基因定位

    余波林添资景德道孙立亭...
    1985-1991页
    查看更多>>摘要:水稻卷叶突变体是研究叶片发育机制和培育理想株型品种的重要资源.本研究以 1 个可稳定遗传的卷叶突变体(暂命名为rl-z)为试验对象,对其开展表型鉴定和基因定位.表型鉴定结果显示,突变体rl-z的叶片在整个生育期均呈筒状内卷,与其野生型植株相比,突变体的株高、穗长、分蘖数、千粒重均显著下降.遗传分析结果表明,rl-z的突变表型受 1 对隐性核基因控制.利用突变体rl-z与籼稻品种扬稻 6 号杂交构建的F2群体进行基因定位,将卷叶基因定位于第 9 染色体的InDel标记JY11 至JY14 之间,两标记之间物理距离为 38.5 kb,此区间内仅有 1 个预测基因(RL9,LOC_Os09g23200),该基因编码GARP转录因子.对RL9 进行测序,结果表明该基因在第 1个外显子103 086~103 121处缺失 36 个碱基,同时在103 524处存在 1 个单碱基突变.基因定位结果说明突变体rl-z的卷叶特性可能是由于RL9 基因突变导致GARP转录因子功能异常引起的.

    水稻卷叶突变遗传分析基因定位RL9基因

    大豆主要生育期基因型鉴定与分析

    刘念析钱雪艳邱红梅刘月...
    1992-2000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豆是光周期敏感作物,大豆的生育期除了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还受到遗传因素的调控.目前的研究发现,调控大豆开花和成熟的位点包括E1~E12 和J基因,其中E1~E4 是调控大豆开花和成熟的主要基因.本研究鉴定了 250 份大豆材料的E1~E4 基因型及开花、成熟表型,通过关联分析发现,E1、E3 基因与始花期、成熟期间的关系最密切,显性的E1、E3 基因均有延迟开花的作用,隐性变异由于功能部分或完全丧失,导致开花提前.结果显示,大豆基因型组合可分为 10 组,分别为e1-nle2e4、e1-nlE2E3e4、e1-nle2E4、e1-nlE2E4、e1-asE2E4、e2e3e4、e1-ase2E4、E1e2E4、E1E2e3e4、E1E2E4,不同基因型组合决定了大豆生育期的多样化和对不同生态区的适应性.本研究结果为分子设计育种提供了分子模型,对于培育特定生态区的大豆品种具有重要意义.

    大豆生育期基因型分子育种模型

    黑果枸杞SPL转录因子家族成员鉴定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刘筠郭毅李效雄胡晓桐...
    2001-2012页
    查看更多>>摘要:SPL(SQUAMOSA promoter-binding protein-like)家族成员参与植物的生长发育和胁迫响应,为探究黑果枸杞SPL家族基因在盐胁迫下的耐盐分子机制,本研究对其基因家族成员进行了鉴定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从黑果枸杞转录组数据中共筛选出20个SPL基因家族成员,分为 8 个亚家族,蛋白质亚细胞定位预测结果显示SPL蛋白主要定位于细胞核,20个SPL蛋白均具有SBP保守结构域.黑果枸杞SPL家族蛋白质相对分子量为15 296.08~130 310.8;等电点为5.64~9.65;总原子数为2 106~18 214;氨基酸数量为133~1 176 aa;脂溶指数为46.35~87.53;均为亲水性蛋白质和不稳定蛋白质.黑果枸杞SPL家族蛋白质结构分析结果表明,无规则卷曲和α-螺旋占比较大.表达模式分析结果表明,在NaCl胁迫下不同器官中黑果枸杞SPL家族基因具有不同的表达趋势,LrSPL9 在根和叶中均为高表达.该研究结果可为黑果枸杞SPL基因家族成员盐胁迫响应方面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黑果枸杞NaCl胁迫SPL转录因子生物信息学分析

    含抗白粉病基因PmV小麦-簇毛麦补偿性插入易位系Dv6-IT2的创制与鉴定

    万文涛赵霈泽陈甜甜王玲...
    2013-20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白粉病是中国小麦主要病害之一.抗白粉病基因PmV和Pm21 是来自不同簇毛麦种质的同源基因,分别以T6V#4S·6DL和T6V#2S·6AL易位系的形式被育种利用.Pm21基因在中国已得到广泛应用,而作为其后备抗源的PmV基因却极少被利用,主要原因是T6V#4S·6DL易位染色体的外源片段过大,在亲子代传递率低,育种利用困难.创制含PmV的补偿性小片段易位是提高传递率、减少外源基因冗余的重要途径.本研究利用均携带PmV基因的顶端易位系Dv6T25与近着丝粒易位系Dv6T36杂交,根据外源重叠区重组原理,在F2代分离群体中筛选出 1 个携PmV基因的补偿性中间插入易位系Dv6-IT2.利用簇毛麦参考基因组序列信息进行标记加密分析,结果表明易位片段双侧断裂重接位点分别介于35.1~36.3 Mb和85.1~85.3 Mb,外源易位片段长度约为 50 Mb.将Dv6-IT2 与大面积推广品种扬麦23杂交构建F2分离群体,标记结果显示,抗感比符合3∶1分离比,说明PmV基因在新型易位中可正常传递.本研究成功创制了Dv6-IT2,将促进PmV基因在小麦抗白粉病育种中的利用.

    小麦簇毛麦抗白粉病基因PmV插入易位

    基于改进YOLOv5n模型的农作物病虫害识别方法

    承达瑜赵伟何伟德武择鹏...
    2021-2031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模型对复杂场景下农作物病虫害的识别精度低、模型参数量大的问题,本研究对轻量级YOLOv5n模型进行改进.首先,在YOLOv5n模型的骨干网络中加入坐标注意力模块,使模型关注检测目标及其位置,减少复杂背景对模型的影响.其次,引入加权的双向特征融合金字塔网络(BiFPN),减少小目标信息丢失,提高了模型的特征学习能力.最后,用损失函数SIoU代替损失函数CIoU,在不改变模型参数量的情况下,提升了目标检测精度.在无人机采集到的玉米病虫害数据集上,本研究提出的AgriPest-YOLOv5n模型的mAP@0.50 达 81.32%,在Jetson Xavier开发板上检测速度达到 77 FPS,模型大小为 1.63 MB.改进后的YOLOv5n模型能够满足轻量化的要求,能够实时、准确地识别复杂背景下的农作物病虫害,本研究结果可为病虫害精准防治提供技术支持.

    农业病虫害目标检测轻量级模型注意力机制

    种衣剂与地膜覆盖对盐碱地大豆增产的协同效应

    贺亭亭孙果丽薛晨晨何苏南...
    2032-203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提高盐碱地中大豆的耐盐性并增加大豆的产量,通过大豆萌发试验筛选种衣剂的最适活性物质组成及最优配伍质量浓度,制成耐盐促生型种衣剂,并分别开展大豆苗期穴盘试验、与地膜覆盖相结合的田间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将筛选的水杨酸、抗坏血酸、脯氨酸和磷酸二氢钾各按 3/4 最适质量浓度进行配伍后,发芽率最高达到 75.6%;在穴盘试验中,种衣剂处理的大豆幼苗有明显的耐盐性,种衣剂表现为促生作用,地上部干重较对照增加了 25.21%,根系相关性状也均显著优于对照;在田间试验中,各处理的效果整体表现为种衣剂与地膜覆盖相结合处理(T3 处理)>种衣剂处理(T2 处理)>地膜覆盖处理(T1 处理)>对照(CK);在T1、T2、T3 处理下,大豆产量分别较对照提高了 0.88 倍、12.64 倍、25.97 倍;地膜覆盖处理的耕层土壤可溶性盐含量较 CK 低 25.76%~27.27%.由结果可以得出,将种衣剂与地膜覆盖相结合,不但减轻了土壤表层盐分的聚积、提高了大豆的水分利用效率,而且通过调节大豆的生理代谢,提高了其耐盐能力,增加了盐碱地的大豆产量.

    盐碱地种衣剂地膜覆盖大豆产量

    轮作蒜(青蒜)对大棚连作芋产量、品质及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刘德才殷剑美金林王立...
    2040-204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确轮作蒜(青蒜)对大棚连作芋产量、品质及土壤微生物的影响,本研究通过芋连作、芋-蒜(青蒜)轮作的比较试验,分析了轮作蒜(青蒜)对大棚连作芋产量、品质及土壤细菌和真菌丰富度、多样性和属水平上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芋连作相比,蒜(青蒜)轮作后茬芋产量、总淀粉含量和总多糖含量均有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有效铁含量显著增加,交换性钙含量无显著差异;被孢霉菌属(Mortierella)有益真菌的相对丰度显著增加,镰刀菌属(Fusarium)、枝孢属(Cladosporium)、新丛赤壳属(Neonectria)、链格孢属(Alternaria)和曲霉属(Asper-gillus)等有害真菌的相对丰度显著降低.因此,蒜(青蒜)-芋轮作不但可以提高后茬芋的产量和品质,而且可以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群落结构,有利于缓解大棚芋的连作障碍.

    大棚种植蒜(青蒜)-芋轮作连作障碍

    氨基酸增值磷肥对黄褐土磷素有效性及酶活性的影响

    程林王宗亚黄双双邬洪艳...
    2046-205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明确氨基酸增值磷肥对黄褐土中的磷素有效性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室内土培方法,设置不施磷肥(CK)、施普通磷肥(P)和施 3 种氨基酸增值磷肥[添加 0.5%氨基酸的氨基酸增值磷肥(AP0.5)、添加 1.0%氨基酸的氨基酸增值磷肥(AP1.0)和添加 5.0%氨基酸的氨基酸增值磷肥(AP5.0)]共 5 个处理,分别测定不同土层、不同培养时间土壤磷素有效性和碱性磷酸酶活性.结果表明,0~20 cm土层土壤从培养第 7d开始,AP0.5、AP1.0、AP5.0处理pH显著低于CK和P处理;40~60 cm土层土壤从培养第 7d开始,各处理pH显著低于CK,且都在第 60d达到最低值.土壤中有效磷和Ca-P含量与CK相比显著提高.不同深度土层中氨基酸增值磷肥对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的促进作用表现不一,总的来看,以 5.0%氨基酸添加量的氨基酸增值磷肥作用效果较好.本研究结果为小分子物质活化磷肥性能提供了理论依据.

    氨基酸增值磷肥黄褐土磷转化碱性磷酸酶活性

    蚯蚓粪施用对滨海盐碱地土壤质量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李云龙许益伟郁洁仇美华...
    2053-206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外源有机物料施用对滨海盐碱地土壤质量及玉米产量的影响,以蚯蚓粪作为外源有机物料,本研究设置对照(CK)、蚯蚓粪低施用量(V50)、蚯蚓粪中施用量(V100)和蚯蚓粪高施用量(V200)共 4 个处理,探讨施用蚯蚓粪对滨海盐碱地土壤理化性质、酶活性、微生物碳源利用情况、微生物群落组成以及对玉米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施用蚯蚓粪的滨海盐碱地玉米株高、生物量及产量显著提升;蚯蚓粪改良后滨海盐碱地土壤pH、盐分含量显著降低,有机碳、全氮、碱解氮和有效磷含量显著增加;施用蚯蚓粪后土壤二乙酸荧光素水解酶、蔗糖酶、脲酶及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提高,土壤微生物碳源代谢活性、香农多样性指数以及丰富度指数显著提升,对氨基酸、酚酸、碳水化合物类能源的代谢能力显著增强.此外,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蚯蚓粪重塑了滨海盐碱地土壤微生物群落,脱硫单胞菌属、芽孢杆菌属、被孢霉属等功能微生物类群的优势地位明显提升;普鲁克分析结果显示,蚯蚓粪施用后滨海盐碱地玉米生长及产量的提升与土壤理化性状、酶活性、微生物群落组成及功能多样性的改善显著相关.综上,蚯蚓粪可以通过消减土壤盐害、碱害,增加土壤有机碳固持、提升养分供应,重塑微生物群落并提升其功能多样性,从而改善滨海盐碱地土壤质量,促进玉米增产.其中,高施用量处理对滨海盐碱地土壤改良及玉米产量的提升效果最佳,但单位有机物增产量有所降低.本研究结果对保障滨海盐碱地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滨海盐碱地蚯蚓粪土壤质量玉米产量

    磁化水与矿源黄腐酸钾联合应用对红枣根际土壤水盐变化和红枣产量的影响

    李亚宗张金珠王振华李海强...
    2062-207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南疆地区磁化水与矿源黄腐酸钾联合应用对土壤水盐分布、红枣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双因素裂区试验设计,主因素为水磁化处理水平,副因素为矿源黄腐酸钾施用量.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磁化水与矿源黄腐酸钾联合应用可显著提高土壤储水量、含水率和脱盐率,磁化水与矿源黄腐酸钾联合施用对0~80 cm深度土壤盐分淋洗效果较好.当磁化水平相同时,随着矿源黄腐酸钾施用量增加,红枣新梢长度和新梢直径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在85 d,M2F3处理(3 000 Gs磁化水平+75 kg/hm2矿源黄腐酸钾添加水平)新梢长度和新梢直径最大,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并且M2F3处理红枣纵径、横径、单果重与产量表现最优.通过熵权-TOPSIS法进行综合分析评价,水磁化处理条件下,综合评分最优的矿源黄腐酸钾施用量为89.44 kg/hm2,水未磁化处理条件下,综合评分最优的矿源黄腐酸钾施用量为110.60 kg/hm2.综上所述,推荐南疆地区采用磁化水滴灌结合 75 kg/hm2矿源黄腐酸钾施用的组合模式栽培红枣.本研究结果为南疆红枣高效生产和盐碱地改良提供了理论依据.

    磁化水矿源黄腐酸钾红枣水盐变化熵权-TOPSIS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