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给水排水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给水排水
给水排水

关兴旺

月刊

1002-8471

gsps@vip.163.com

010-68302907;68362263;68316321;8837543

100120

北京市西城区德胜门外大街36号德胜凯旋A座402

给水排水/Journal Water & Wastewater Engineering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创刊于1964年,是中国建筑科学类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设有城市给排水,工业给排水,建筑给排水,施工、材料与设备,策略研讨,科技信息综述,标准规范交流园地,计算机技术,研究生论文摘要,信息市场等栏目。主要报道内容:给水排水行业的新技术、新设计、新工艺、新设备、新规范、新标准以及国家有关技术政策和法规等。主要读者对象 建筑设计院、市政设计院、工业设计院、自来水公司、运行管理部门、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建设安装公司、设备制造厂家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浙北地区典型饮用水水源地优先污染物筛选

    丁琪琪胡琳王子洲蒋涛...
    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有效识别饮用水源中具有潜在危害的优先污染物,是防范水源地环境风险,保障人类饮水安全的重要举措.在对浙北地区6个典型饮用水水源地七大类350种初筛污染物进行全指标监测的基础上,选取污染物的环境检出水平(O)、持久性(P)、生物累积性(B)、水生生物毒性(E)和人体健康毒性(H)等5个评价指标,采用综合评分法构建典型饮用水水源地优先污染物清单.结果表明:浙北地区6个饮用水水源地中七大类物质环境检出水平均较低,饮用水水质较为安全.优先污染物清单包含44种物质,其中综合得分较高的前10种物质优先性排序依次为全氟辛酸、全氟十四酸、滴滴涕、苯并(a)芘、氟啶脲、毒死蜱、除虫脲、二苯并(a,h)蒽、六氯苯和六氯环戊二烯.七大类污染物的优先性排序为PFAS>PAHs>PRs>SVOCs>ANTs>HMs>VOCs.不同地区地表水源地有必要基于污染物的OPBEH等毒害性参数,定期筛选更新优先污染物清单,以精准识别需要重点管控的潜在有毒有害物质,保护水生生物多样性和提升饮水安全水平.

    饮用水水源地优先污染物筛选综合评分法优先管控有毒有害物质

    污水生化处理工艺发展阶段化技术特征及未来趋势

    刘智晓吴凡松
    12-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百余年来,伴随人类社会和科技日新月异,污水生化处理技术也在实现快速发展与不断迭代,新工艺与新反应器、新功能微生物与新生化代谢途径不断被提出、发现和解析,并进一步推动了污水处理技术的进步与升级.回顾了过去百余年污水生化处理技术发展历程,就典型污水生化工艺,结合技术研发进展、技术成熟度及案例应用情况,给出了不同生化处理工艺代际划分与技术发展期"S曲线",分析了近些年来新涌现出的一些革新性污水生化处理工艺的技术原理、技术特征,结合实际案例分析了工艺技术特征、技术优势与总体效能,从工艺强化、绿色低碳与集约高效等方面总结了未来污水处理发展的技术趋势,以期为"双碳背景"下排水系统提质增效工作、未来国内前瞻性污水厂工艺设计与运行提供参考和借鉴.

    污水生物处理活性污泥生物膜工艺强化好氧颗粒污泥短程反硝化-厌氧氨氧化低碳依赖性脱氮除磷

    全地下式污水处理厂低碳设计实例

    陈娟娟何东岳牛樱
    23-26,34页
    查看更多>>摘要:广州空港花山净水厂一期工程设计处理规模为7万m3/d.采用全地下式通透式空间设计,主工艺为可变AAO-AO+高负荷复合式沉淀池+微砂高效沉淀池+反硝化深床滤池,出水水质满足准Ⅳ类稳定达标排放.通过可切换的低碳工艺组合运行和精准调控策略实现低碳运行;通过高负荷二沉池和操作层多功能模块叠合节省用地;立体通透空间设计实现建筑、通风及照明节能;臭气处理采用双层密封加盖收集处理+分区复合式处理工艺分区稳定达标排放.地面为全开放式景观+体育公园,地面景观延申至地下空间,运营环境舒适,项目综合用地指标仅0.214 m2/m3污水.

    地下式污水厂低碳可变AAO-AO工艺空间通透精准调控

    以"需求端"为着力点的污水资源化利用规划探讨——以苏州市某区为例

    沈昊陆敏博陶烨敏王新庆...
    27-34页
    查看更多>>摘要:污水经深度处理后进行资源化利用已逐渐成为我国今后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的现实选择,污水资源化利用的关键是按需求确定回用对象及其水质目标.当前污水资源化利用尚处于初始阶段,利用水平低.规划方面缺乏从需求角度分析配置资源.以苏州市某区为例,以"需求端"为着力点,从利用途径、利用量及输送方式、路径和取水点位选取3个方面逐级系统规划,明确污水资源化利用于城市杂用水、工业生产、景观环境用水和片区综合利用4个方面,提出结合当地相关规划、需求点空间分布和建设计划,规划近远期配套设施,合理开展污水资源化利用工程建设规划.

    污水资源化再生水资源化利用需求端规划编制

    智能水表全寿命期应用管理关键问题研究

    白金超
    35-38页
    查看更多>>摘要:水表是供水计量的基本器具,加快智能水表应用是供水行业当前的重要任务.围绕智能水表全寿命期性能可靠及结算公平等需求,研究了智能水表应用管理中的防冻、在线校准、计量争议处置等关键问题.寒潮冰冻会导致水表损坏及计量失准,需结合地区特点提升水表抗冻性能;采用外夹式超声波流量计为标准表可有效实现大口径电子式水表的在线校准,给出了校准操作的相关建议;用户对水量计量争议关心的重点是处置程序和费用退补的公平性,介绍了水表计量争议处置和水量计量差错退补核算方法.

    智能水表抗冻性能在线校准计量纠纷处理

    "城市雨天排水污染控制专栏"开栏语

    吕永鹏
    39页

    雨水系统运行回归设计状态是城市雨天污染控制的关键

    王盼陈嫣吕永鹏杨雪...
    40-45页
    查看更多>>摘要:雨天排水污染是影响当前城市水环境质量提升的限制性因素,雨水系统运行回归设计状态是城市雨天污染控制的关键.围绕雨天排水污染控制这一难题,从雨水系统设计状态涵义、雨水系统如何回归设计状态及回归设计状态过程中的关键控制举措三方面展开论述.遵循现行国家标准设计的完全分流制雨水系统,按照设计状态运行可以有效实现入河污染控制;污染动态溯源排查整治让雨水和污水"各行其道"、强化城市排水管渠检测修复保障运行水位可从技术手段上使雨水系统回归设计状态,长效管理和智能运维是雨水系统保持设计状态的关键;同步提出雨水系统回归设计状态过程中可采取基于雨水口截污源头减排、合流制区域排水户雨天污水排放管控等措施.

    雨水系统雨天排水污染设计状态雨水管理智能运维

    合流制溢流污染的影响及其控制技术发展

    李俊奇李小静王文亮王二松...
    46-53页
    查看更多>>摘要:合流制溢流即未经处理的雨污废水直接流入受纳水体,是造成受纳水体污染和城市内涝的主要来源.首先,对合流制溢流的污染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总结,简要梳理了源头控制、处理设施、调蓄设施、雨天合流雨污水处理最新技术及其控制效果,以及合流制溢流控制实时控制、监测和预测的智能控制方法.合流制溢流灰色和绿色基础设施都是必要的,随着监测、降水预报、城市水文和水力模型及实时控制技术的成熟,合流制溢流系统向实时控制和模型优化预测策略发展.

    合流制溢流实时控制监测与预报

    海绵城市背景下合流制改造及溢流污染控制路径研究

    唐磊刘广奇程小文芮文武...
    54-61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合流制排水管渠数量多、建设情况复杂、运行问题突出,已成为当前制约城市水环境质量提升的关键,在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背景下,合流制系统改造及溢流污染控制成为许多城市的重点任务.根据多年城市建设统计年鉴数据对我国城市合流制排水管渠数量、分布及逐年变化情况进行分析;梳理我国城市合流制管渠系统状况、存在问题及当前海绵城市建设、黑臭水体治理、内涝综合整治、污水提质增效工作对合流制系统的相关要求,在此基础上提出适用于我国城市合流制系统的界定与评价方法;结合当前各城市在推进相关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海绵城市建设背景下合流制系统改造及溢流污染控制路径,即因地制宜制定合流制改造及溢流污染控制系统化方案,并明确系统化方案编制流程及技术要点.

    海绵城市黑臭水体合流制排水系统溢流污染控制系统化方案

    长江流域平原河网地区合流制排水系统溢流污染特征研究

    刘宇轩安欣琪林炳权赵晨...
    62-6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平原河网地区丹金溧漕河金坛段选取3个典型合流制溢流排口及管道检查井进行溢流污染监测,分析溢流水质水量变化.以合流制管道沉积物为试验材料进行冲刷模拟试验,探究沉积物冲刷规律.结果表明,累积降雨量≥2 mm就会产生溢流现象;溢流水量变化主要受降雨等级、降雨强度及居民用水量影响,且溢流量峰值较降雨强度峰值滞后;溢流污染物浓度与前期干旱天数、排口性质、降雨等级和降雨强度有直接联系,其变化基本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且无论哪种降雨等级溢流口在产生径流后约20~30 min后污染物浓度会较高.沉积物对溢流污染贡献占比较大,管道冲刷过程中沉积颗粒物呈阶段交替式运动,各污染指标在降雨形成径流一段时间后出现峰值.

    合流制排水系统溢流污染特征降雨等级管道沉积物管道冲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