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材料热处理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材料热处理学报
材料热处理学报

周敬恩

月刊

1009-6264

clrcl@vip.163.com

010-62914115;82415080

100083

北京海淀学清路18号北京电机研究所内

材料热处理学报/Journal Transactions of Materials and Heat Treatment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本刊是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主办,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热处理分会和北京机电研究所承办的全国性学术期刊。读者对象:国内外通用机械制造、冶金、能源、交通、化工、轻纺、建筑、汽车、航空航天、兵工、电子、橡塑等行业的专业人员。同时还定期向相关展览会、交流会、研讨会及有关团体会员单位和个人等赠阅 。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Ce微合金化在镁合金中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郑泽宇李全安陈晓亚张娜娜...
    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Ce微合金化是开发低成本、高性能镁合金的一种有效途径,对我国镁资源的循环利用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综述了近五年来Ce微合金化在镁合金中的研究进展,分别讨论了Ce微合金化对Mg-Al、Mg-Zn、Mg-Gd、Mg-Y系列合金的微观组织、时效析出行为、织构演变以及力学性能的影响.为建立含Ce镁合金中成分与力学性能间的关系提供了数据支持.此外,还详细阐述了Ce的添加对提高镁合金耐蚀性的强化机理.最后指出了Ce微合金化在镁合金应用中目前面临的一些问题和思考,提出了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几个方面,以期拓宽轻量化稀土镁合金的应用范围.

    Ce微合金化镁合金微观组织力学性能

    深冷及时效处理对快冷Al-0.3Sc-0.3Zr合金组织及析出行为的影响

    彭玉炜杨伟应国民徐翩...
    16-23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高真空感应熔炼与铜模喷铸相结合的方法制备了非平衡凝固Al-0.3Sc-0.3Zr合金,研究了深冷和时效处理对快冷合金微观组织、显微硬度及析出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快冷合金中的Sc和Zr元素基本固溶到α-Al基体中,仅有微量初生相形成;深冷处理后,应力碎断效应导致合金的晶粒发生显著细化,局部出现非常细小的再结晶组织;时效处理能有效促进快冷及快冷+深冷合金中析出相的析出.经300℃时效70 min后,Al-0.3Sc-0.3Zr快冷合金的硬度由原始的32.31 HV0.2增至74.57 HV0.2.深冷处理可以加快Al3(Sc,Zr)相的析出,300 ℃时效峰值时间缩短为50 min,合金的显微硬度高达78.09 HV0.2,相比原始快冷合金提高了 142%.

    Al-0.3Sc-0.3Zr合金非平衡凝固深冷处理晶粒细化时效析出

    热处理工艺对Al-Si-Mg-Cu合金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何家威朱聪聪吾志岗董瑞煌...
    24-32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和万能拉伸试验机等研究了固溶温度、固溶时间、时效温度以及时效时间等工艺参数对Al-Si-Mg-Cu合金微观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固溶温度由500℃升高至545℃时,合金的共晶硅尺寸逐渐减小,545℃时共晶硅平均尺寸达到最小,超过550℃合金会发生部分过烧现象;固溶温度为545 ℃时,固溶时间由2 h增加至16 h,共晶硅尺寸随着固溶时间增加先减小后增大,固溶时间为12 h时,共晶硅的平均尺寸最小;时效处理后合金的硬度显著提升,时效温度由155℃升高至185 ℃时,峰值时效时间从8 h减少至4 h,在175℃时效时合金的峰值硬度最高;155℃时效时合金的组织中仅观察到β"相,在高于155℃峰值时效时组织中均观察到β"相与θ'相,实现了双析出相强化,175 ℃峰值时效时合金的抗拉强度可达365 MPa,但断后伸长率下降至2.1%.综合考虑合金的强度和韧性,合适的热处理工艺为545 ℃×12 h+165 ℃×8 h.

    Al-Si-Mg-Cu合金热处理工艺显微组织析出强化

    Mn对铸态及均匀化态6082铝合金组织的影响

    崔振杰姜海昌张舵张汝梦...
    33-41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电导率测试仪等研究了Mn含量分别为0.7 mass%和0.5 mass%(分别命名为07Mn合金和05Mn合金)的6082铝合金铸态、均匀化态组织及析出行为.结果表明:铸态07Mn合金组织中形成了更粗大的鱼骨状结晶相,均匀化退火后,晶界处难溶结晶相转化为了微米级α-Al(Mn,Fe)Si相,并在晶内析出了纳米级的α-Al(Mn,Fe)Si相.07Mn合金中α-Al(Mn,Fe)Si相的析出激活能更低,从而析出了数量更多、尺寸更小的α-Al(Mn,Fe)Si相.通过电导率计算,确认了Mn元素会促进合金中α-Al(Mn,Fe)Si相的形核.

    6082铝合金Mn含量结晶相弥散相α-Al(Mn,Fe)Si

    冷轧变形对亚稳β型Ti-B20钛合金低温相变行为的影响

    冀宣名
    42-52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和透射电镜(TEM)研究了不同状态Ti-B20钛合金在低温时效过程中的相组成及微观组织演变规律,分析了低温时效过程中ω相的形成规律.结果表明:固溶态Ti-B20合金在低温时效时,亚稳β相中优先析出两种取向的等温ω相,时效温度升高至450 ℃时,ω相消失;合金在冷轧变形过程中形成的位错等晶体缺陷,降低了合金相变的所需能量,促进了ω相形成,缩小了ω相存在温度区间,且变形量越大,促进效果越大.ST试样、CR10试样、CR50试样在350 ℃时效1 h后的相组成分别为β+ω、β+ω+α和β+α.当β、ω、α同时存在时,它们之间的取向关系为:[011]β//[2(1)(1)0]ω//[000(1)]α.

    Ti-B20钛合金冷轧变形等温ω相相变行为

    CoNi基合金力学行为与变形机制的原位探究

    张展瑄陈新钰马天佑张强...
    53-61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真空电弧熔炼、高温锻造及室温拔丝技术制备了Co62Ni38与Cr8Co62Ni30(原子百分比)两种合金丝材.利用拉伸实验表征了两种合金的力学行为,利用穿透式广角X射线衍射技术原位追踪了合金变形过程中晶格参数与相结构演变.随后根据原位X射线衍射数据计算了两种合金的层错能与相变自由能,并与力学行为及变形机制建立联系.结果表明,Cr元素添加使合金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均匀伸长率及加工硬化率同时提升.原位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Co62Ni38合金变形过程中未发生相变,Cr8Co62Ni30合金变形过程中发生应力诱发马氏体相变,且Cr8Co62Ni30合金层错能相比Co62Ni38合金下降约18%,相变自由能下降约42%.综上,Cr元素添加产生了固溶强化效应,有效降低了合金的层错能与相变自由能,促进应力诱发相变,使加工硬化率显著提高,从而明显改善合金的力学性能.

    CoNi合金力学行为原位X射线衍射堆垛层错能应力诱发马氏体相变

    GH4169返回料中枝晶和夹杂物的形貌及分布特性

    蒲永亮马源万雨莹涂燕妮...
    62-72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仪等研究了GH4169合金返回料中枝晶和夹杂物的形貌、尺寸及分布特征.通过与合金新料微观组织进行对比,分析了凝固过程中返回料中枝晶的生长过程与夹杂物的形成原因.结果表明:GH4169返回料中的合金元素种类与新料基本相同,但N、O含量明显增加.返回料的凝固组织为柱状晶,生长方向为由边缘向心部生长.一、二次枝晶臂间距变化规律一致,越靠近试样中心,枝晶间距越大,枝晶间存在NbC、TiN的夹杂和Laves+NbC的两相夹杂.返回料试样从中心到边缘显微硬度呈逐渐增加的趋势,晶间存在的夹杂物对合金的硬度影响不明显.

    GH4169合金返回料组织枝晶形貌夹杂物

    La2O3掺杂对微波烧结WC-10AlCoCrFeNi硬质合金微观结构及性能的影响

    付洛辉唐思文卢继高美连...
    73-83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机械合金化和微波烧结制备了 La2O3掺杂的WC-10AlCoCrFeNi硬质合金,研究了 La2O3含量对WC-10AlCoCrFeNi硬质合金相结构、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影响.结果表明:机械合金化制备的高熵合金粉末化学成分均匀,无明显富集现象;La2O3可以降低Al元素氧化程度,细化晶粒,促进裂纹的偏转和桥接;随着La2O3含量的增加,硬质合金的晶粒尺寸先增大后减小,力学性能先升高后降低.当La2O3含量为0.075 mass%时,硬质合金的组织均匀,性能最好,晶粒尺寸达0.44μm,相对密度为95.81%、硬度为 1616.57 HV30、断裂韧性为 13.64 MPa·m1/2、弯曲强度为 1404.05 MPa.

    高熵合金La2O3硬质合金微观结构力学性能

    应力对中碳超细晶贝氏体钢显微组织的影响

    周明星余可多周书翊李瑞智...
    84-91页
    查看更多>>摘要:贝氏体相变过程中经常会受到应力/应变的影响,其相变动力学和显微组织将发生显著改变.采用热模拟试验机、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等研究了应力对一种中碳超细晶贝氏体钢显微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应力的增大,贝氏体板条厚度先增加后减小.应力提供的额外机械驱动力导致贝氏体板条粗化,而奥氏体变形则有利于细化板条,两者相互竞争造成了上述现象.此外,通过对比实验极图和理论计算极图发现,在本实验条件下,奥氏体与贝氏体之间更符合Nishiyama-Wassermann(N-W)取向关系.施加应力后,贝氏体变体种类显著减少,产生明显变体选择.

    贝氏体显微组织晶体学应力

    新型Cr-Mo-V热作模具钢的高温断裂机制

    元亚莎殷立涛王文焱石如星...
    92-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高温拉伸试验研究了新型Cr-Mo-V钢的高温断裂行为,探究不同拉伸温度(25~700℃)下试验钢的热力耦合区(断裂区)和热应力区(夹持区)的组织演变和碳化物分布特征,揭示钢中碳化物的种类、分布及尺寸与高温断裂行为之间的关系,阐明新型Cr-Mo-V热作模具钢在高温变形过程中裂纹附近显微组织的演化机制.结果表明:随着拉伸温度的升高,试验钢的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降低,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升高,断裂方式由脆性断裂向韧性断裂转变,脆性断裂向韧性断裂的转变温度约为400 ℃;在高温变形过程中,试验钢的位错密度降低,回火马氏体发生分解、回复、再结晶及晶粒长大,M7C3和M23C6碳化物沿晶界析出长大,少量的细小颗粒状MC碳化物在晶内弥散分布;由于外力作用对变形区做功将导致变形区温度高于拉伸温度,这为断口附近细小碳化物回溶、大尺寸碳化物的长大提供热力学条件,导致热力耦合区小尺寸碳化物减少,大尺寸碳化物增多.

    Cr-Mo-V钢热作模具钢高温拉伸组织演变碳化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