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材料热处理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材料热处理学报
材料热处理学报

周敬恩

月刊

1009-6264

clrcl@vip.163.com

010-62914115;82415080

100083

北京海淀学清路18号北京电机研究所内

材料热处理学报/Journal Transactions of Materials and Heat Treatment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本刊是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主办,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热处理分会和北京机电研究所承办的全国性学术期刊。读者对象:国内外通用机械制造、冶金、能源、交通、化工、轻纺、建筑、汽车、航空航天、兵工、电子、橡塑等行业的专业人员。同时还定期向相关展览会、交流会、研讨会及有关团体会员单位和个人等赠阅 。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冷轧和再结晶退火对Ta-2.5W合金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刘宁徐潇敏刘爱军吴玉程...
    96-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电子束熔炼法制备了 Ta-2.5W合金,研究了 18.8%、48.5%和75.8%不同冷轧变形量对Ta-2.5W合金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并研究了退火对冷轧Ta-2.5W合金显微组织、性能及织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变形量的增加,合金的晶粒不断压扁拉长,变形量75.8%时已经形成明显的纤维组织,合金的硬度和强度随着变形量的增加不断提高,原因是加工硬化.开始变形时合金组织中形成{ 111}<110>、{ 111}<121>织构,随着变形量增加,开始出现{ 100}<110>织构,{111}<121>织构逐渐消失,当变形量达75.8%时主要为{100}<110>织构,只剩下较少的{111}<110>织构;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合金的纤维状组织开始逐渐消失,出现大量的等轴晶粒,发生了再结晶,晶粒尺寸、分布更为均匀,织构强度逐渐降低;1450 ℃退火保温1 h后,合金再结晶比例达到95.7%,已基本完成再结晶,此时合金中的织构强度大幅降低,约为冷轧态时的50%;退火后合金的强度降低,但塑性显著增加,有利于其后续变形加工.

    Ta-2.5W合金组织形变织构力学性能

    AlCrCuFeNbxNiTi高熵合金的摩擦磨损及高温氧化性能

    徐思民阴艳丽邝海何文...
    106-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真空电弧熔炼方法制备了 AlCrCuFeNbxNiTi高熵合金,并研究了铸态合金的组织、摩擦磨损性能和高温氧化性能.结果表明:Nb元素的添加促进了 Laves相的形成,使AlCrCuFeNiTi合金的相结构由L21相、BCC相和FCC相转变为AlCrCuFeNb0.5NiTi合金的L21相、Laves相和FCC相.Nb元素的添加会降低AlCrCuFeNiTi合金的耐磨性能,磨损速率从AlCrCuFeNiTi 合金的 1.572×10-5 mm3/(N·m)提高到 AlCrCuFeNb0.5NiTi 合金的 4.483 ×10-5 mm3/(N·m),合金的室温磨损机制均为粘着磨损.合金的氧化动力学遵循抛物线速率定律,Nb元素对AlCrCuFeNb,NiTi合金高温氧化性能的影响随着温度的改变而改变,800和900℃时能提高其高温氧化性能,但1000 ℃时Laves相的内氧化现象严重导致其高温氧化性能恶化.

    AlCrCuFeNiTi高熵合金Nb元素显微组织摩擦磨损高温氧化

    Co36Ni(37-x)Cr20Al3Ti2Nbx中熵合金的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

    娄照坤刘继文林雅婷王君阳...
    117-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真空电弧熔炼炉制备了 Co36Ni(37-x)Cr20Al3Ti2Nb,(x=2、3和4,原子分数,%)中熵合金,利用扫描电镜(SEM)、能谱仪(EDS)、透射电镜(TEM)及拉伸试验机等研究了合金的微观组织、力学性能、强化机制及变形机制.结果表明:随着Nb含量的增加,合金晶粒的平均尺寸增大,且晶界处析出相的成分和形状也发生改变.当Nb含量为2%和3%时,析出相为富Al、Nb的片状析出相,当Nb含量提升至4%时,出现了富Ti、Nb的块状析出相.随Nb含量的增加,合金的强度提高,伸长率下降.Nb含量由2%提升到4%,合金的屈服强度由940 MPa提升至1177 MPa,极限抗拉强度由1246 MPa提升至1271 MPa,伸长率由13.67%下降至3.75%.合金强度提升的原因是Nb元素的加入增强了固溶强化和沉淀强化.合金形变初期主要依靠层错诱导形变实现,合金变形后期主要依靠位错运动实现.

    中熵合金力学性能强化机制变形机制

    一种高强耐热轴承钢的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

    信振飞迟宏宵于杰周健...
    127-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仪(XRD)、拉伸试验和洛氏硬度计等研究了一种新型成分优化的超高强度轴承钢经不同工艺热处理后的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在1040~1080℃范围内,随着固溶温度的升高,试验钢的抗拉强度逐渐升高,屈服强度逐渐降低.试验钢经1060℃固溶1 h后油淬及两次(-73℃冷处理2 h+540 ℃回火2 h)处理后,抗拉强度达到1997 MPa,屈服强度达到1600 MPa,断后伸长率达到12%,断面收缩率为55%,具有优异的强韧性能;随固溶温度的升高,试验钢的原始奥氏体晶粒尺寸逐渐增大,从19 μm增加到50.9 μm,未溶碳化物含量明显减少,残留奥氏体含量逐渐增多,其中,残留奥氏体含量增多是导致屈服强度逐渐降低的主要原因;试验钢中大量存在M6C和Laves两种不同种类的析出相,其中M6C碳化物在固溶阶段起到细化晶粒作用,Laves相在回火过程弥散析出,是试验钢获得超高强度的主要强化机制.

    轴承钢超高强度板条马氏体析出相位错密度M6C碳化物

    载流条件下导电润滑脂轴承的摩擦学性能

    郭新毅张向军张斌胡志红...
    137-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选用碳纳米管、纳米导电炭黑作为添加剂,制备了两种导电润滑脂,对两种导电润滑脂进行了滴点、热重、抗氧化性能等理化性能测试,并基于自主研发的轴承载流摩擦试验台进行轴承台架试验,观察并研究了轴承的载流摩擦学特性,探索润滑脂性能对轴承抗电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碳纳米管的润滑脂,滴点并未下降,且热分解温度提高,氧化诱导期延长约44%,摩擦系数及磨斑直径变化不大,磨损体积减小约50%;加入纳米导电炭黑的润滑脂,滴点降低约40 ℃,热分解温度降低约3℃,氧化诱导期延长约4%,摩擦系数及磨斑直径变化不大,磨损体积减小约90%.两种润滑脂均可有效减小轴承的电蚀程度.

    润滑脂导电载流摩擦电机轴承电蚀

    贝氏体等温时间对两相区轧制舰船用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田亚强姚硕张明山李红斌...
    147-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和电子万能试验机等研究了两相区轧制后贝氏体等温处理时间对舰船用钢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在450℃等温处理10 min到1 h时,试验钢的显微组织由马奥岛(M/A岛)、少量粒状贝氏体和铁素体组成;随着等温时间的延长,M/A岛逐渐减少,粒状贝氏体增多;当等温时间达到5 h时,显微组织由粒状贝氏体和少量铁素体组成.随着等温时间的继续延长,粒状贝氏体不断长大,残留奥氏体分解为碳化物,试验钢的屈服强度为1116~1150 MPa,抗拉强度为1121~1156 MPa.随着等温时间的延长,试验钢的断后伸长率和冲击吸收能量均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在等温5 h时,伸长率和冲击吸收能量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5.6%和81.2 J.

    两相区轧制贝氏体等温时间舰船用钢粒状贝氏体冲击吸收能量

    回火温度对55CrVNb弹簧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谭玄关富禧宋新莉尤学文...
    154-162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仪和万能拉伸试验机等研究了不同温度回火对55CrVNb弹簧钢组织演变与力学性能影响.结果表明:55CrVNb弹簧钢淬火后的组织主要是板条与针状马氏体;在250~550 ℃回火50 min时,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马氏体板条模糊并逐渐消失,碳化物沿马氏体边界析出,数量增多尺寸也在增大,位错密度逐渐降低,固溶强化,位错强化、析出强化作用减弱,导致55CrVNb弹簧钢的强度降低,抗拉强度从2119.7 MPa下降至1228.0 MPa,屈服强度从1918.8 MPa下降至1188.9 MPa;随着回火温度升高,55CrVNb弹簧钢的伸长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趋势,断裂类型由脆性断裂向韧性断裂转变;实验钢最佳的热处理工艺参数为:860℃奥氏体化30 min,450 ℃回火50 min.

    弹簧钢回火温度组织力学性能

    30CrMnSiA结构钢表面多功能改性层的性能分析

    刘泉利王朝琳刘瑞良陈秋宇...
    163-172页
    查看更多>>摘要:首先采用不同技术在30CrMnSiA钢表面制备了 6种黑色多功能改性层,分别是采用电镀技术制备了纯Cr镀层、纯Ni镀层、纯Zn镀层和Zn-Ni复合镀层,采用低温渗氮+氧化(LTN+O)复合技术制备了 LTN+O复合层,以及采用物理气相沉积(PVD)技术制备了 PVD涂层,随后利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等对黑色多功能改性层的组织结构进行表征,以及通过显微硬度仪、球-盘摩擦磨损试验机和电化学工作站对其力学性能和耐蚀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采用电镀、低温渗氮+氧化复合以及PVD沉积等技术均可在30CrMnSiA钢表面成功制备黑色多功能改性层;在硬度方面,PVD涂层硬度最高,达到1610 HV0.05;在摩擦磨损性能方面,相比30CrMnSiA钢基体,黑色多功能改性层的摩擦系数均略有升高,除纯Ni镀层外,其他改性层的耐磨性能均优于30CrMnSiA钢基体;在结合力方面,PVD涂层和纯Ni镀层的结合力最好,压痕边缘位置无裂纹;在耐蚀性方面,相比30CrMnSiA钢基体,Zn-Ni复合镀层和LTN+O复合层耐蚀性有所提高,其他改性层的耐蚀性有所降低.

    30CrMnSiA钢多功能改性层组织结构摩擦磨损性能耐蚀性能

    镀铜石墨对铜基制动闸片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周亚军张鑫张永振张玉娟...
    173-183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化学镀的方式在鳞片状石墨表面镀铜来改善铜基制动闸片中石墨和铜基体的界面结合,制定了化学镀铜配方及工艺,并研究了 4种不同镀液温度对镀铜效果的影响.对镀铜后的石墨进行显微组织观察和能谱分析可知:随镀液温度的升高,镀铜效果先升后降,最好的施镀温度为50℃.用热压烧结法制备出镀铜石墨/铜基制动闸片(FM1)与非镀铜石墨/铜基制动闸片(FM0),并对其进行力学性能、物理性能测试以及制动测试,并采用扫描电镜和能谱仪对制动闸片在制动前后的表面形貌进行观察及分析.结果表明:与FM0相比,FM1中石墨分布更细小均匀,因此样品的致密度较高,硬度、抗压强度和热导率也随之增大.在不同制动初速度下,随制动初速度的提高,两种闸片的摩擦系数均出现先略微增高、后平稳,然后显著降低的趋势,但FM1的摩擦系数总体比FM0的摩擦系数更高且稳定,线磨损率也相对较小.在350 km/h高速制动条件下,由于摩擦热引起的材料表面软化,两种制动闸片的摩擦系数差别不大,都呈现显著下降趋势.

    镀铜石墨化学镀铜基制动闸片施镀温度摩擦系数

    热浸镀锡电子铜带材回流焊过程中镀锡层的微观结构及缺陷分析

    欧阳豫鲁张国赏柳亚辉朱倩倩...
    184-193页
    查看更多>>摘要:热浸镀锡电子铜带材是高端连接器和PCB(Printed circuit board)所需的关键导体材料,该材料在回流焊过程中产生的缺陷严重影响其服役性能.采用扫描电镜(SEM)、能谱仪(EDS)对热浸镀锡铜带材回流焊过程中缺陷组织类型及分布形态进行表征,并对回流焊锡珠样品、回流焊非正常样品和回流焊正常样品的表层形貌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回流焊过程中,样品镀层中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孔洞缺陷,孔洞尺寸在0.2~36 μm,孔洞的产生与基体合金类型、基体合金厚度和镀层厚度无明显关联;孔洞形态并不一致,发现了孔洞边缘呈现出立体网状结构、边缘参差不齐、孔洞中存在小颗粒的现象.回流焊过程中,镀锡层中Cu、Sn元素发生了重新分布,不同缺陷所造成的元素分布情况并不相同.镀层结构中,化合物层、多相界面间高低起伏与镀层表面高度起伏无明显关联.

    热浸镀锡回流焊铜带材镀层缺陷锡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