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江苏社会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江苏社会科学
江苏社会科学

金晓瑜

双月刊

1003-8671

s83321531@163.com

025-83321531 025-86638536

210009

南京山西路120号国贸大厦16层

江苏社会科学/Journal Jiangsu Social Sciences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人文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术刊物。刊登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重视基础理论与应用理论的研究。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金融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多维认知与创新路径

    张颖邹国昊杨楚风
    102-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金融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是革新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助力金融强国建设、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在推动生产力跃迁至新台阶的进程中,须厘清金融助力"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三大要素发展的演进逻辑,着眼"新要素、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四个战略维度,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以金融高质量发展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新质生产力金融强国中国式现代化

    新质生产力助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核心要义与实践策略

    陈健
    112-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新质生产力赋能农业农村现代化不仅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举措,也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实践.新质生产力是以创新为主导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其具有的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和产业深度转型升级等催生动力,能助力形成凸显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等核心特质的农业农村新质生产力.同时,以新质生产力赋能农业农村现代化还要遵循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创新发展的理论机理、落实中国式现代化关于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本质要求的实践机理.可见,以新质生产力赋能农业农村现代化意义重大,基于此,要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为农业农村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根本保障;加快形成催生农业农村新质生产力的合力,开辟农业农村新质生产力发展联动新格局;全面深化农业农村改革,为农业农村新质生产力发展赋予新动能.

    新质生产力中国式现代化共同富裕农业农村现代化

    畅通国内大循环: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

    李慧
    121-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畅通国内大循环,是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内在要求,也是应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和各种风险挑战的重要抓手.在构建新发展格局、畅通国内大循环背景下,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有助于构建完整内需体系,畅通国内大循环,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在界定消费和经济发展涵义的基础上,基于新发展理念,阐释消费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机理,进而分析当前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所面临的现实困境,最后提出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基础性作用的对策建议,包括增强消费对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的作用.

    国内大循环消费基础性作用新发展理念绿色发展

    公共数据授权运营的法律属性与责任承担

    高圣平孙玉维
    130-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公共数据授权运营是公共数据开放的重要内容,具有正当性,包括统一与分散两种授权模式,并分别对应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方式与特许经营方式.公共数据特许经营存在公共数据授权范围不清、被授权主体范围不明以及责任承担机制不明等问题.在公共数据授权范围方面,应建立"数据收集—数据登记—数据授权—数据流通"四个阶段的标准化流程.在被授权主体范围方面,只有具备公益属性且拥有较强开发能力的运营机构才能取得运营权限.在责任承担机制方面,若原始公共数据即存在侵权内容,由公共部门承担违约责任;若因被授权企业自身原因侵犯第三人合法权益,由被授权企业承担侵权责任;若二者产生竞合,由公共部门与被授权企业承担比例连带责任.

    公共数据授权运营特许经营责任承担

    论数据"三维权利链"的确权模式

    李祎恒申松
    141-150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据通过流通来体现贯通利用、决策产出、资产赋能等无形价值.数据确权是数据价值发挥的前提和基础.虽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明确提出三权分置的产权机制,树立了以层级性结构搭建数据权利的思路,但在实践中,由于具体规则的缺位,数据确权仍然面临数据主体权利模糊、数据流通利益分配标准不确定以及权利公示机制不完善等困境.权利链理论有助于在数据流通中厘清数据权益归属,最大化释放数据价值.围绕数据价值释放的三个阶段,权利链理论逻辑建立起数据全主体、全流通和全价值要素的三维权利链,并针对数据开放、数据共享、数据交换和数据交易等不同应用场景,明确了数据开放的价值取向、数据共享的权能要素以及数据市场权利保障领域,从而形成三维"权利节点-子系统"对应的确权模型.

    数据确权数据价值链三维权利链

    透明治理:数据驱动的权力监督的内在逻辑

    李莉吴江
    151-158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据驱动的权力监督的本质是利用系统化的数据收集、处理和展示来实现透明治理.然而,既有研究较少提及这种透明性的深层次内涵.数据驱动的新型权力监督的技术透明性体现为具身的透明性"(人—技术)→世界"和诠释学的透明性"人→(技术—世界)"的双重逻辑.技术的透明性亦会发展到使世界与行为体疏离的状态以至于形成它异关系.要确保数据驱动权力监督发挥成效,就须将治理价值观融入提升透明性的技术和工具中,将具身透明性与诠释学透明性结合起来,以便制定不同的优化策略.数据驱动权力监督带来的透明性有望为权力监督中国式新范式的创建提供答案.

    权力监督数据驱动透明治理

    治理平台数据流通的"权力结构失衡"与应对

    杜伟泉
    159-167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据是数字化社会治理的基础要素,探讨治理平台数据流通背后的权力结构具有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目前,治理平台数据流通的淤塞现象主要表现为上下级之间数据单向流动,部际权力网络的数据壁垒和政社数据单向流动.影响治理平台数据流通的权力结构因素有数据纵向流动中的权力级差,数据平行流动中的权力壁垒,强政府-弱社会的权力失衡.要通过完善法律规范、优化数据权力结构、以点带面推动数字化治理,使社会治理数据流通更加顺畅,数字化社会治理水平进一步提升.

    社会治理治理平台数据流通数据淤塞权力结构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水-岸"协同治理机制与策略创新

    吕玲玲
    168-176页
    查看更多>>摘要:河湖流域生态系统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流域生态系统由水域和岸线共同组成.从水里到岸上,从水陆分界到河湖岸线,从行政割裂到协同治理,从"二元悖论"到和谐共生,体现了流域"水-岸"协同治理的标本逻辑、资源逻辑、主体逻辑和现代化指向,形成了以流域综合规划为主、以流域治理委员会为主和以流域生态补偿为主的治理方式.治理体系正在从单一目标治理向多目标综合治理转变,从狭隘的河道治理向流域全面治理转变,从单一部门治理向多部门协同治理转变,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实践.流域"水-岸"协同治理的机制与策略创新,包括观念理念协同、制度机制协同、政府市场协同、多元主体协同、文化生态协同.

    治理体系生态文明河湖流域"水-岸"协同治理

    源流、派别、正变:《杜诗镜铨》对"杜甫诗学"的建构

    刘重喜
    177-184页
    查看更多>>摘要:"杜甫诗学"是郭绍虞先生提出的一个概念,包括文学史和批评史两方面的含义.在古代杜甫诗集注本中,清代学者杨伦所著《杜诗镜铨》一书最能体现"杜甫诗学"思想.《杜诗镜铨》从文学史出发,通过对历代诗歌文本句法、章法、用典以及诗体风格的具体分析,细致地梳理出杜诗的"源流所出"和"派别所开",全面彰显了杜诗"集大成"的文学史地位.从批评史出发,以传统诗论中的"正变"思想作为批评视角,以"变化而不失其正"的杜诗作为评判尺度,通过诠释"别裁伪体"和"清词丽句",探索出以杜诗为核心的古代诗学史"正"与"变"的发展规律.研究"杜甫诗学"不仅可以进一步认清杜诗"集大成"的文学史意义,对于当前构建中国文学批评的话语体系也具有重要的启示.

    杨伦《杜诗镜铨》杜甫诗学源流派别正变

    从冲突叙事到双向救赎:城乡关系的当代文学书写

    刘志刚
    185-19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与"乡土中国—城乡中国"社会结构转型、城乡关系裂变过程相同步,肩负书写时代变迁、治愈"现代性创伤"历史责任的当代城乡文学创作,同样经历了从"乡土叙事"到"城乡叙事"的结构化蜕变.面对快速城镇化进程中乡村的空心化和"城市病"的蔓延,以及乡土礼俗与工业理性两种道德系统的复杂纠葛,文学创作群体在缅怀乡愁的同时跳出城乡冲突的两极化叙事,并从传统农耕文明与现代城市文明中汲取各自的文学养分.城乡文学创作群体以其与时代脉搏同频共振的文学叙事,传达了对城乡文化融合发展趋势的理性判断;相关文学作品通过书写民工等"城市异乡客"、进城知识精英等城乡"两栖"群体从游离于城乡之间到"回嵌乡土"的精神突围过程,完成了城乡文学叙事从"以乡观城"向"城乡互看"的视角切换.

    城乡关系乡土叙事城乡叙事城乡融合发展中国式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