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常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常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常州大学
常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常州大学

史国栋

季刊

2095-0411

xb@cczu.edu.cn

0519-86330173

213164

江苏省常州市大学城

常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ChangZhou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CSTPCD
查看更多>>本学报是由常州大学主办的自然科学学术性期刊。主要刊载化学工程、化工机械、计算机、能源、材料、管理科学、基础科学以及综合性学术评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离子氮碳氧三元共渗对45钢耐蚀耐磨性能的影响与机理研究

    胡静梁硕卢阳阳王海强...
    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选择45钢为原材料,分别采用绿色环保离子氮碳氧三元共渗技术(Plasma oxynitrocarburising,PNCO)和传统淬火-抛光-淬火技术(Quench-polish-quench,QPQ)进行表面改性,并利用SEM,XRD,摩擦磨损试验机,浸泡腐蚀实验对比分析2种方法的改性效果,包括截面显微组织、表面形貌、物相、耐磨性和耐蚀性.结果表明,PNCO处理后,获得了与QPQ处理相同的多层次渗层结构,由表层1~2 μm氧化膜及次表层化合物层和有效硬化层构成,且PNCO处理后表面氧化膜成纳米结构,化合物层比QPQ更加致密.同时,PNCO处理后,磨损率和腐蚀失重率分别为1.39 mg/(N·m)和0.39%,耐磨耐蚀性均略优于QPQ,为研究绿色高效高性能表面改性技术提供了可行的研究方向.

    离子氮碳氧三元共渗技术QPQ技术氧化膜耐磨性耐蚀性

    合成温度对Cs3Cu2Cl5荧光性能及稳定性的影响

    孙天龙胡超孙一新张嵘...
    10-17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热注射法合成了绿色荧光的无铅铜基钙钛矿Cs3Cu2Cl5颗粒,通过对其结构、形貌和荧光性能等方面进行表征,研究了不同的合成条件对Cs3Cu2Cl5钙钛矿颗粒的光致发光量子产率(Φ)、寿命及环境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为150 ℃条件下合成的Cs3Cu2Cl5钙钛矿颗粒具有最高的光致发光量子产率,且在第4周时达到最高值,约为43.5%,荧光寿命约为95μs,在空气中保存1个月后仍保持原有的晶体结构和良好的荧光性质,显示出良好的稳定性.

    无铅钙钛矿铜基钙钛矿Cs3Cu2Cl5荧光性能稳定性

    多元热流体开发效果模拟及影响因素关联分析

    汪士凯何岩峰郭二鹏窦祥骥...
    18-25页
    查看更多>>摘要:多元热流体在稠油开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由于其增油机理较为复杂,因此对其注入参数进行合理设计较为困难.利用数值模拟技术分析了多元热流体开发与蒸汽吞吐的作用效果差异,印证多元热流体增油机理的同时,研究了不同注入温度、注入速率以及焖井时间条件下多元热流体对开发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这些注入参数存在一个最佳的数值范围.进一步结合现场多元热流体应用井的实际生产数据对其开发效果的主控因素进行分析,得到注入强度、注入速度和注入温度是影响多元热流体开发效果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为多元热流体开发工艺参数设计提供了指导.

    多元热流体数值模拟主控因素工艺参数

    纳米颗粒调剖剂的制备、表征及其聚集封堵特性

    邵明鲁左姜常爱莲孙天宇...
    26-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提出了分散注入-原位聚集封堵的思路,以苯乙烯和丙烯酰胺为聚合单体,研制出一种表面含有酰胺基团且具有核壳非均质结构的纳米颗粒调剖剂,通过向油藏中注入粒径远小于油藏孔喉尺寸的纳米颗粒,将分散于地层水中的纳米颗粒移至油藏深部后,与预先注入到地层中的调控剂相接触,聚集成与水窜通道尺寸相匹配的颗粒簇,实现对水窜通道的封堵.制备的纳米颗粒热分解温度可达300 ℃以上,能够适用于高温油藏,并且纳米颗粒膨胀倍数小于2.0,可有效避免膨胀倍数过大导致的运移过程中剪切破碎的问题.封堵实验表明,纳米颗粒注入性良好,注入压力与注水时几乎无差别,纳米颗粒与预先注入的聚集调控剂混合后聚集成颗粒簇调剖剂,能够对岩芯孔喉进行有效封堵,在0.1 μm2岩芯中,纳米颗粒聚集堵率大于80%.

    深部调剖纳米颗粒调剖剂颗粒簇封堵性能

    基于深度AUC最大化算法的井漏风险预测

    罗俊如丁言瑞徐明华胡超...
    34-44页
    查看更多>>摘要:井漏是石油天然气钻井过程中经常面临的一项重要挑战,它的发生会极大的降低钻井效率,增加钻井成本.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井漏风险的精准预测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将钻井液泄露分类问题转化为不平衡分类问题.类别间的非均衡性和钻探特征间缺乏高度相关性,对传统的深度学习模型提出了挑战.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准确率度量很难正确评估模型性能.此外,研究引入了一种称为FAUC-S的深度AUC最大化(DAM)算法实现井漏风险预测,该算法是通过关注困难样本的AUC损失来训练组合深度学习模型.实验中还应用了一些经典的深度学习模型实现井漏风险的分类.实验结果表明,与其他3个模型相比,FAUC-S获得了最高的精确度、召回率和F1分数,实验验证了 FAUC-S模型优越的分类性能.因此,该深度模型的成功应用可以有效地帮助钻井队解决钻井问题.

    井漏非均衡分类深度学习AUC最大化

    视频质量波动影响下的视频异常检测算法有效性分析

    刘存杨曦晨陈天海吉根林...
    45-58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部分异常检测算法并没有考虑实际场景中视频质量波动对算法性能的影响.文章首先选用视频异常检测领域的公开数据集,并采用仿真方式在其中加入监控视频中的常见失真,构建出面向异常检测的失真数据集.然后系统地分析了视频质量波动对4个经典的视频异常检测算法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监控数据质量下降会对视频异常检测算法的有效性产生负面效果,并且不同失真类型、不同失真程度对算法的影响存在差异,其中高斯噪声失真和过亮失真对算法的影响较大.

    异常检测质量波动仿真失真有效性

    基于天然多糖的刺激响应型药物控释系统研究进展

    孔泳梁政崟芮倩李尚基...
    59-70页
    查看更多>>摘要:刺激响应型药物控释系统一般以天然多糖生物大分子或其衍生物作为载体,通过化学结合或物理吸附等方式负载药物分子.具有刺激响应功能的天然多糖生物大分子或其衍生物能够感知其所处环境的变化,并由于其物理或化学性质的变化而做出应激响应,因此可在不同环境或条件的刺激下,通过药物与载体之间化学键断裂或载体自身降解等方式将药物从载体中释放,从而实现药物的控制释放.结合课题组的研究工作,介绍了常用的刺激方式,包括单一刺激和多重刺激、外源性刺激和内源性刺激,为开发新型刺激响应型药物控释系统提供了思路.

    刺激响应型天然多糖药物控释系统刺激方式

    还原型谷胱甘肽对大鼠肺成纤维细胞的影响

    秦晶莹王车礼孙文平乔海燕...
    71-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过量的还原型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对肺成纤维细胞(Lung fibroblasts,LFS)的影响,以此来探究氧化还原平衡被打破后LFS的状态和变化.提取新鲜的大鼠LFS,通过细胞活力实验、明胶酶谱法、细胞形态实验、划痕实验、细胞免疫荧光染色和蛋白质免疫印记实验,观察不同浓度的GSH对LFS的增殖、生长、迁移以及信号通路的影响.实验表明,细胞外GSH干预可以引起LFS内稳态的改变,使局部黏着斑激酶(Focal adhesion kinase,FAK)、核因子 κB(Nuclear factor kappa-B,NF-κB)、磷酸化组蛋白(Phospho-histone gamma H2 A.X,γ-H2 A.X)表达增高,但抑制细胞分泌的基质金属蛋白酶-2/9(MMP-2/9)的活力,使用过高浓度GSH干预时,其细胞的迁移、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的表达、抑癌基因(p53)蛋白的表达被抑制.综上所述,过高的细胞外GSH可能导致LFS出现DNA损伤以及细胞衰竭并失能,从而引起肺组织病变.另外,过多抗氧化剂的使用会打破细胞内稳态平衡,并可能会对机体造成不可逆的损伤.

    还原型谷胱甘肽肺纤维化肺成纤维细胞氧化还原平衡

    随机森林优化的静动态耦合模型在滑坡位移预测中的应用

    蒋宏伟刘健鹏王新杰陈春红...
    80-9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重庆市奉节县生基包滑坡为例,首先采用静态的支持向量回归(SVR)机器学习算法和动态的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LSTM)机器学习算法对滑坡位移进行预测;其次引入随机森林(RF)算法,在输入因素筛选的基础上,对SVR模型和LSTM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更优解分类预测;最后通过RF模型输出概率值,对静动态耦合模型(SVR-LSTM)进行权重赋值,得到RF优化的SVR-LSTM滑坡位移预测模型.结果表明LSTM模型预测整体优于SVR模型,RF优化的SVR-LSTM滑坡位移预测模型集成了静态SVR与动态LSTM预测模型的优势,其预测性能与单一的SVR模型和LSTM模型相比更优.研究提供了一种滑坡位移预测模型集成的思路,为三峡库区的地质灾害预测预报提供借鉴和参考.

    滑坡位移预测随机森林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支持向量回归算法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