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实用心电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实用心电学杂志
江苏大学
实用心电学杂志

江苏大学

卢喜烈

双月刊

2095-9354

syxdxzz@sina.com

0511-84446662

212013

江苏省镇江市学府路 301号江苏大学杂志社

实用心电学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Practical Electrocardiology
查看更多>>《实用心电学杂志》创刊于1993年,曾用名:《江苏实用心电学杂志》,国内心电学专业权威期刊之一。本刊聚焦心电学理论与心脏病学临床实践,面向全国心电学工作者和心血管内科医师,刊发具有创新性、前沿性与实用性的科研论文。本刊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江苏省教育厅主管,江苏大学主办;学术指导委员会主任为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院士,名誉主编为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郭继鸿教授,主编为解放军总医院卢喜烈教授。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要高度重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心血管不良反应的诊治

    詹洪吉刘红霞谭梦琴王福军...
    541-547页
    查看更多>>摘要: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在肿瘤免疫治疗中占据了核心地位,极大地改善了肿瘤患者的预后。但随着临床实践的不断深入,发现ICIs在激活免疫系统的同时,还会引起各种不良反应,尤其是导致多种心血管毒性,使心血管死亡率升高。本文综述了 ICIs诱发心血管毒性的临床表现形式、发生机制、诊断及防治方法等,为预防心血管损伤、改善心脏功能提供依据。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心脏毒性免疫相关不良事件肿瘤免疫疗法肿瘤心脏病学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心肌炎的诊疗进展

    谭梦琴罗丹张舟王福军...
    548-552,571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在肿瘤治疗领域中的广泛应用,其引发的一系列心血管系统的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已引起临床重视。ICIs相关心肌炎的发生率虽然较低,但该并发症的高致命性使其成为重点关注对象。目前,关于ICIs诱导心肌炎的分子机制及病理生理过程的认知尚不充分。本文通过文献综述,探索ICIs相关心肌炎的发生机制、危险因素、临床特点、诊断与监测手段以及合理治疗策略的制定,以期提高临床医生对此类不良事件的警觉度与处理能力,从而改善肿瘤患者的预后。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心肌炎心脏毒性肿瘤免疫治疗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心包疾病研究进展

    张舟罗丹谭梦琴王福军...
    553-556页
    查看更多>>摘要: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能阻断肿瘤的免疫逃逸,已被广泛应用于多种恶性肿瘤的治疗,但其导致的免疫相关不良事件也随之增多。心包疾病是常见的ICIs相关心血管不良反应,在急性期致死率较高。本文介绍了 ICIs相关心包疾病的流行病学、致病机制、临床特点、治疗原则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心包疾病心血管毒性肿瘤免疫疗法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心肌病的诊疗研究进展

    罗丹谭梦琴张舟王福军...
    557-562页
    查看更多>>摘要: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显著提高了肿瘤患者的存活率,但越来越多的免疫相关心血管不良事件严重影响到患者的治疗和预后。本文综述了 ICIs相关心肌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以供心血管及肿瘤科医生在临床实践中借鉴。

    心脏毒性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心肌病应激性心肌病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性心律失常及其他心电图改变的研究进展

    周芳米艳谭梦琴王福军...
    563-566,571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广泛应用,其引发的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引起了广泛关注,ICIs引发的心脏毒副作用带来较高的死亡风险。本文结合当前的研究和报道对ICIs相关性心律失常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及其部分类型和其他ICIs相关心电图改变进行综述。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心律失常心电图心脏毒性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心肌炎合并三度房室阻滞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1例

    肖勇张舟彭莎王福军...
    567-571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在多种癌症的治疗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同时也伴随着免疫相关不良事件,其中ICIs相关心肌炎的发病率较低,但致死率高,而早期识别及治疗是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关键。本文报道1例因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1,PD-1)抑制剂相关免疫性心肌炎合并三度房室阻滞而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患者的诊疗经过。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心肌炎房室阻滞永久性心脏起搏器肺癌

    ST段下移、ST-T改变与房性或室性早搏的相关性

    李蓉宋潇赵瑞王兵玲...
    572-577,58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ST段下移、ST-T改变与房性早搏和室性早搏之间的关联性。方法 使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临床心电图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ST段下移、ST-T改变与房性早搏、室性早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通过对4 952例患者的心电图资料进行汇总分析,发现ST段下移和ST-T改变与房性早搏和室性早搏均存在显著相关性。ST段下移者发生房性早搏和室性早搏的概率分别是ST段未下移者的9。00倍和13。65倍;出现ST-T改变者发生房性早搏和室性早搏的概率分别是未出现者的27。60倍和22。00倍。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同样发现,ST段下移达0。05 mV和ST-T改变是决定房性早搏和室性早搏发生的关键因素。结论 ST段下移、ST-T改变可能是房性早搏和室性早搏发生的危险因素。

    ST段下移ST-T改变房性早搏室性早搏心电图相关性

    基于曲面重建技术构建肾动脉狭窄参数与肾血管性高血压分级的效应关系

    陈芸孔倩倩朱彦赵天...
    578-58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采用曲面重建(curved planar reformation,CPR)技术探究肾动脉狭窄参数与肾血管性高血压(renovascular hypertension,RVH)分级之间的效应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34例RVH确诊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根据高血压分级标准将其分为2级高血压组(18例)和3级高血压组(16例);另收集12例受试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对三组分别行肾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后的图像进行CPR,并测量肾动脉形态学参数(最小管径、最小截面积、管径狭窄比、截面积狭窄比)和血流参数(达阈时间、血流代谢比)。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各组肾动脉形态学参数及血流参数。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讨肾动脉形态、血流参数与受试者血压数值的相关性,并利用ROC曲线分析判定截面积狭窄比在不同组中的鉴别诊断效能。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高血压组肾动脉的最小管径和最小截面积显著减小,且3级高血压组小于2级高血压组(均P<0。05)。与2级高血压组相比,3级高血压组的管径狭窄比、截面积狭窄比显著增大(均P<0。05),达阈时间显著延长,而血流代谢比显著降低(均P<0。05)。校正的相关性分析显示,截面积狭窄比与舒张压以及收缩压的相关性最为显著(r=0。663,0。671,均P<0。01)。截面积狭窄比在对照组和高血压组、2级高血压组和3级高血压组中均具备良好的鉴别诊断效能(AUC=0。887,P=0。014;AUC=0。818,P=0。027)。结论 基于CPR技术的肾动脉形态学参数(管径狭窄比、截面积狭窄比)有望用作RVH的评估和监测指标。

    曲面重建肾动脉狭窄高血压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90岁及以上患者异常心电图特征的性别差异分析

    穆耶赛尔·麦麦提明刘惠娟王芳丽冯艳...
    584-587,59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90岁及以上老年人异常心电图的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4例年龄为90岁及以上患者的住院资料,将患者按性别分为两组(男114例、女90例),对比并分析两组间基础临床资料、空腹血糖、血脂、肝肾功能、B型脑钠肽、心电图及心脏超声检查结果。结果 女性组入院时的收缩压和甘油三酯水平显著高于男性组(P<0。05),男性组肌酐及尿素氮水平显著高于女性组(P<0。05)。在76。5%的人群中可观察到窦性心律;最常见的心电图异常按检出率由高到低依次为ST-T改变(46。1%)、房性早搏(22。1%)、一度房室阻滞(22。1%)、右束支阻滞(19。6%)和心房颤动(13。7%)。男性组心房扑动、房性早搏、室性早搏、右束支阻滞、一度房室阻滞、左前分支阻滞的检出率均高于女性组。结论 在年龄90岁及以上的住院患者中,心电图异常较为常见,主要表现为ST-T改变、房性早搏、一度房室阻滞、右束支阻滞和心房颤动。这些异常心电图特征在不同性别间的分布存在差异。

    高龄心电图心房颤动心律失常

    应用叠加图快速分析动态心电图

    王秀芳申继红景永明李世锋...
    588-59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叠加图的原理及其在动态心电图分析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4例与形态信息有关的典型动态心电图病例(窦性心律+室性心律、窦性心律+房性心律、窦性心律+交界性心律、双腔起搏器DDD工作方式+VAT工作方式),结合Lorenz散点图、心电瀑布图、逆向技术分析并总结叠加图的原理及优势。结果 室性心律呈宽QRS波形态,而窦性心律呈窄QRS波形态,通过叠加图可实现两种节律的快速分离;窦性心律P波直立,而房性心律P波倒置,通过叠加图可实现两种节律的快速分离;窦性心律P波直立,而交界性心律无P波,通过叠加图可实现两种节律的快速分离;双腔起搏器DDD工作方式下可见AP及VP双脉冲,而VAT工作方式下可见VP单脉冲,通过叠加图可实现两种起搏方式的快速分离。结论 叠加图在分析包含形态信息变化的动态心电图中有独特优势,是快速分析动态心电图的另一高效工具。

    动态心电图叠加图窦性心律室性心律房性心律交界性心律起搏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