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实用心电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实用心电学杂志
江苏大学
实用心电学杂志

江苏大学

卢喜烈

双月刊

2095-9354

syxdxzz@sina.com

0511-84446662

212013

江苏省镇江市学府路 301号江苏大学杂志社

实用心电学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Practical Electrocardiology
查看更多>>《实用心电学杂志》创刊于1993年,曾用名:《江苏实用心电学杂志》,国内心电学专业权威期刊之一。本刊聚焦心电学理论与心脏病学临床实践,面向全国心电学工作者和心血管内科医师,刊发具有创新性、前沿性与实用性的科研论文。本刊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江苏省教育厅主管,江苏大学主办;学术指导委员会主任为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院士,名誉主编为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郭继鸿教授,主编为解放军总医院卢喜烈教授。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药源性QT间期/QTc延长和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的风险及预警措施的研究进展

    赵越枉前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许多广泛使用的药物都可能导致QT间期/QTc延长,继而引起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torsade de pointes,TdP)等心律失常,后者可能会进一步恶化为心室颤动,甚至造成心脏性猝死。因此,为了预防和降低药源性QT间期延长和TdP 的风险,对危险因素的发现、预警和纠正至关重要。近年来,临床已开始应用决策支持系统等预警策略,通过识别多种风险因素预测QT间期/QTc延长和警示TdP高风险人群。本文总结了可引起长QT间期和TdP风险的药物及相关危险因素,并归纳现有的预警措施,期望为暴露于相关风险的患者管理提供参考。

    药源性QT间期/QTc延长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风险因素临床决策支持系统

    肿瘤治疗患者的QT间期监测及临床风险评估

    成思瑶耿旭红潘烁王莉...
    8-13,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肿瘤治疗除常规的化疗外,还包括生物靶向治疗、内分泌治疗及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等。伴随肿瘤治疗出现的心血管不良事件备受关注,其中QT间期延长是与许多肿瘤治疗药物相关的心室复极异常现象,可能会诱发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目前已知的可影响QT间期的因素包括药物、心率、电解质紊乱等。本文结合国内外新近研究进展,对肿瘤治疗患者QT间期的测量、影响因素,QTc相关不良事件分级,可致QT间期延长的抗肿瘤药物及辅助治疗药物,肿瘤治疗患者QT间期的监测与管理策略进行综述。

    肿瘤化疗药物心电图QT间期

    基于远程血压网络系统的新疆塔城地区托里县居民非杓型血压特点及影响因素

    冯艳陈鸿远穆耶赛尔·麦麦提明王芳丽...
    14-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新疆塔城地区托里县居民非杓型血压(non-dipping blood pressure,NDBP)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托里县 1 547 例患者的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并据此将他们分为杓型组及非杓型组,其中杓型组 363 例(男 150 例、女 213 例),非杓型组1 184 例(男 456 例、女 728 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24hSBP、24hDBP、24hMAP、24hHR、dSBP、dDBP、dMAP、dHR、nSBP、nDBP、nMAP、nHR等相关指标。利用ROC曲线评估24hMAP、nSBP、nMAP 预测 NDBP 的效能。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24hSBP、24hMAP、nSBP、nDBP、nMAP及nH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SBP(OR=1。313,95%CI 1。232~1。400,P<0。01)、nMAP(OR=1。302,95%CI 1。249~1。356,P<0。01)是发生NDBP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显示,24hMAP、nSBP 和nMAP 的AUC分别为0。537、0。726 和 0。769。结论 NDBP 与 24hMAP、nSBP 及nMAP 水平密切相关,nMAP 对NDBP有较高的诊断效能。利用动态血压监测来诊断NDBP简便、易操作,对临床早期诊断及治疗NDBP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非杓型血压动态血压监测远程血压网络系统新疆塔城地区

    碎裂QRS波及左心室肥大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预测价值

    许悦悦吕聪敏张萌李小妞...
    19-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碎裂QRS波及左心室肥大对原发性高血压(primary hypertension,PH)患者室性心律失常(ventricular arrhythmia,VA)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61 例PH住院患者,均行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动态血压、超声心动图等检查。根据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将所有入选患者分为VA组(129 例)和非VA组(132 例)。比较和分析各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生化指标等检验检查结果。将经单因素分析后有意义的数据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碎裂QRS波、左心室肥大与VA的关系,并绘制ROC曲线。结果 VA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碎裂QRS波阳性率、左心室后壁厚度、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均高于非VA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碎裂QRS波与左心室肥大是PH患者发生VA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表明,碎裂QRS波与左心室肥大联合预测VA发生的风险优于单独预测效果。结论 碎裂QRS波与左心室肥大是PH患者发生VA的独立危险因素。两者联合对VA发生风险的预测效果优于单独预测效果。

    碎裂QRS波左心室肥大原发性高血压室性心律失常

    西宁地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MHR、NMLR、Ca/Mg的临床意义

    李政贤周白丽
    24-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青海省西宁地区原发性高血压(primary hypertension,PH)患者血清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MHR)、(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MLR)、钙/镁比值(Ca/Mg)的临床意义。方法 共入选528 例研究对象,根据血压测量结果分为健康对照组(n=179)与PH组(n=349)。根据2018 年高血压防治指南,将PH组进一步分为 1 级PH组(n=116)、2 级PH组(n=111)、3 级PH组(n=122)。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PH组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血常规检测和生物化学法检测MHR、NMLR、Ca/Mg水平,通过Spearman相关性分析探讨MHR、NMLR、Ca/Mg水平与高血压水平分类的相关性。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a/Mg、NMLR是发生PH的独立危险因素。PH组Ca/Mg、NMLR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 1 级PH组比较,3 级PH组的Ca/Mg、NMLR水平明显升高(P<0。05),Ca/Mg、NMLR、MHR 与高血压水平分类呈正相关(P<0。05)。结论 NMLR、Ca/Mg、MHR与PH的病情程度密切相关,NMLR、Ca/Mg监测有助于早期识别PH高危患者并进行相应的临床干预治疗。

    MHRNMLRCa/Mg原发性高血压

    超声心动图在成人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手术时机评估中的应用

    罗冬玲杨子阳李贺智费洪文...
    29-32页
    查看更多>>摘要:早期纠正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患者心脏结构及功能的异常有益于患者的长期存活。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y hypertension,PAH)的严重程度是决定成人CHD患者能否接受手术治疗及远期预后的重要影响因素。超声心动图作为一种无创、简便、有效的成像手段,在成人CHD及PAH患者中被广泛应用。基于超声心动图参数的预测模型不仅能提高无创参数量化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准确性,而且还能对不同阶段CHD患者的手术可行性进行评估,从而避免反复进行有创的心导管检查,也提高了对成人CHD合并PAH患者的综合管理质量。

    成人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手术时机超声心动图

    关于《实用心电学杂志》页码及价格变动的通知

    《实用心电学杂志》编辑部
    32页

    三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在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李旺真巨春青孙智慧
    33-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三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three-dimensional speckle tracking echocardiography,3D-STE)技术评价老年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合并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硬化、左心功能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82 例住院治疗的老年CAD患者一般资料,根据是否合并高血压,将其分为CAD+HT组(CAD合并高血压,35 例)、CAD组(47 例),另选取45 例健康志愿者纳入对照组。采用3D-STE技术对受试者进行检查,比较不同组别患者常规超声心动图参数、超声心动图心室形态构成、3D-STE相关参数及左心室节段应变值水平。结果 CAD+HT 组左前降支直径、左心房容积(LAV)、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d)、相对室壁厚度(RWT)、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LVEDd均显著高于CAD组、对照组,LVEF、E/A低于CAD组、对照组(P均<0。05)。CAD组与对照组左前降支直径、LAV、LVEDd、室间隔厚度、E/A、LVEF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CAD+HT组心室形态正常率明显低于CAD组、对照组,且CAD+HT组、CAD组向心性重构占比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CAD+HT组球形指数、左心室重量、左心室整体纵向应变(GLS)、整体圆周应变(GCS)、整体面积应变(GAS)均显著高于CAD组、对照组,整体径向应变(GRS)明显低于CAD组、对照组(P 均<0。05),CAD 组与对照组 GLS、GCS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D+HT组、CAD组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应变值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CAD+HT组基底段前壁、侧壁、后壁应变值及中间段前壁、侧壁应变值均显著高于 CAD 组(P 均<0。05)。结论 3D-STE可提供客观且可靠的数据对老年CAD合并高血压患者节段室壁运动障碍进行评估,还可作为评估患者颈动脉硬化、左心功能损伤的重要手段。

    三维超声斑点追踪技术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压颈动脉硬化左心功能

    Columbus?2.0三维心脏电生理标测系统及配套导管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研究

    李小荣余金波邱朝晖张旭敏...
    39-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前瞻性、多中心、单臂研究,评估Columbus® 2。0 三维心脏电生理标测系统及其配套导管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入选上海市 4 家电生理中心的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 50 例,其中男性 20 例(40。0%),患者平均(55。38±18。14)岁,采用Columbus® 2。0 系统及其配套导管进行射频消融术,记录手术即刻成功率、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X线曝光剂量及不良事件等,并随访6 个月。结果 入选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34 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11 例,房性心动过速 1 例,典型心房扑动 1 例,室性早搏3 例。手术即刻成功率为 100%,围手术期无导管消融相关不良事件发生。平均手术时间 114。00(89。75,166。25)min,平均 X 线曝光时间 5。90(3。78,8。07)min,平均 X 线曝光剂量 23。96(8。00,50。00)mGy。随访6 个月,均未复发。结论 Columbus® 2。0 三维心脏电生理标测系统及其配套导管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尤其是室上性心律失常,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快速性心律失常射频消融三维标测Columbus®系统

    左束支起搏在持续性心房颤动伴慢心室率患者中的临床疗效

    张宇航王岳松杨达董学滨...
    44-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左束支起搏(left bundle branch pacing,LBBP)治疗持续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合并慢心室率患者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因持续性房颤合并慢心室率行起搏治疗的患者 56 例,依据心室起搏电极植入部位将其分为右心室间隔部起搏(right ventricular septal pacing,RVSP)组(29 例)和LBBP 组(27 例),并根据临床症状及相关检查结果,将各组进一步分为心力衰竭(简称心衰)亚组和非心衰亚组,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 12个月起搏参数(如阈值、感知和阻抗)、心电图、心脏超声和血浆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的变化,以及起搏相关并发症、心衰再住院率、新发脑梗死和全因死亡等情况。结果 ① 两组间起搏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心衰患者术后 12 个月的NT-proBNP水平较术前均有下降,但RVSP 组心衰亚组下降不明显(P>0。05)。② RVSP 组与术前比较,术后12 个月的LVEF、LVD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LAD显著增大(P<0。05),二尖瓣反流明显加重(P<0。05)。LBBP组与术前比较,术后 12 个月LAD和二尖瓣反流均无明显变化(P>0。05);心衰患者术后12 个月LVEF升高,LVDd下降(P均<0。05)。③ 与术前比较,两组QRS波时限均有延长(P均<0。05),且RVSP组明显长于LBBP组(P<0。05)。④两组起搏相关并发症和心脑血管事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再住院率RVSP 组高于LBBP 组(P<0。05)。结论 LBBP在持续性房颤伴慢心室率患者中有助于延缓或逆转心衰患者左心室重构,改善心脏功能,降低心衰再住院率。LBBP应作为慢心室率房颤患者首选的起搏治疗方法。

    心房颤动慢心室率心脏起搏器心功能心脏超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