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殷富

月刊

1008-2549

daxue@jiaoshuyuren.com

0451-88060091,88060219

150080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和兴路50号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Journal Education and Cultiva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大学生公共意识提升路径研究

    陈小霞
    50-52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公共生活日益成为当代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高素质群体的大学生,其社会公德素养对整个社会的公德水平提升影响深远.是否认可公共规则和维护公共利益是提升大学生公德水平的前提和关键.本文在厘清公共意识和大学生社会公德水平的基础上,试图从公共意识的角度来探讨如何促进大学生社会公德的养成.

    公共意识大学生社会公德

    基于视觉文化理论的职业院校思政教育改革

    张倩倩马驰
    53-5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通过调查研究发现职业院校的教育方法、教育模式、教育内容、教育工具的选择并没有紧紧围绕视觉文化新时代特点,这直接影响了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因此,职业院校思政教育的改革应在正确理解视觉文化内涵的基础上,真正落实以学生为本,营造良好的视觉文化氛围,以增强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视觉文化思政教育现状改革

    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视域下高校基层党组织提质增效路径探索

    杨帆陈燕露
    56-58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面从严治党,是新时代环境下的必然选择,纯洁的政治生态能推动国家整体可持续发展.高校作为培养国家建设生力军的摇篮,承担着重要的历史使命,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建设至关重要.当今有的高校基层党组织一定程度上存在党建工作务虚不务实、对党建工作政治引领认识不足、理想信念不坚定等问题.要从创新、实践、意识等方面找准工作着力点,实现高校基层党组织工作提质增效.

    从严治党高校基层党组织路径探索

    "跨界"培养理念下的高校双创人才培养路径

    雍莉莉俞志龙许立欣
    59-61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着重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在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地方高校应紧密围绕地方经济发展、行业企业需求,打破传统教育教学的局限性,从"跨思维界""跨知识界""跨组织界"三个维度着手,通过转变教育教学理念、构建多元育人体系、深化专创融合模式、完善产教融合机制、拓宽校企融合渠道等举措,着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高质量创新型人才.

    跨思维界跨知识界跨组织界高质量人才

    人工智能发展下建环专业人才能力需求调查研究

    盛颖吴亚琦何舒婷
    62-64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全国建筑类设计院制作并发放调查问卷,综合考察了当前人工智能在建筑设计领域中的应用现状,得到了设计院对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建环)毕业生的能力需求.总结分析了我国建环专业排名前十高校的培养方案,明确了当前建环人才培养体系与行业发展对人才能力需求之间的差异,提出人才输出侧的教学改革建议,以适应新工科建设的要求,促进人工智能在建筑环境领域的发展.

    人工智能建环专业设计院调研

    新工科背景下计算机专业"本硕衔接"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季伟东李英梅
    65-6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顺应新工科背景下高校教育改革和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探索趋势,结合国内高校工科人才培养方面的显著问题,就计算机专业提出了"本硕衔接"人才培养模式.从生源选拔、培养资源、培养过程三个维度具体构建,优化人才选拔制度,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双校"机制并行运转,提高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综合素质与能力水平,增强人才与需求间的契合度.

    新工科计算机专业本硕衔接培养模式

    新文科背景下普通高校计量经济学课程建设研究

    连大鹏刘爱秋张琳
    68-70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文科"建设推动了我国各高校的教学和课程改革.本文在总结既往学者的研究基础上,分析了新形势对计量经济学课程建设的新要求,并从课程目标的新定位、教学理念的新转型、教学内容的再思考、考核方式的重设计等角度分析了计量经济学课程的建设思路,旨在提高课程建设效果,保障人才培养质量.

    新文科计量经济学课程建设

    新时代高校国防教育课程改革创新路径研究

    王倩倩
    71-72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防教育课程作为我国高校普遍开设的一门思政课程,一方面要体现国防教育课程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另一方面要根据社会主义教育目标和要求,在教学中以筑牢国家总体安全观为主题,不断挖掘教育资源、整合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针对性,增强课程改革实效性.

    国防教育课程课程改革创新路径

    "通识教育+思政育人"协同目标下的通识必修课创新——以"现代汉语"课程为例

    孙冬惠
    73-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现代汉语"在某些高校作为外语专业学生的通识必修课,在通识教育和思政育人两个方面均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现代汉语课程思政研究背景作为切入点,阐述针对外语专业通识必修课现代汉语开展课程思政研究的重要意义,重点探讨现代汉语课程思政研究的主要内容及需要解决的相关问题.

    外语专业通识课现代汉语课程思政

    党史教育融入中国经济史课程思政研究

    张晓玲
    76-7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经济史课程思政建设中融入党史教育,不仅是时代的要求,而且二者有相融相通的基础,体现出了中国共产党党史学习的理论教育传统.要把加强党史教育作为深化中国经济史课程思政建设的重点,具体可以从党的经济工作的起步与摸索、展开、转制、曲折前行、转折、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六个阶段展开融入党史教育.

    党史教育中国经济史课程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