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教书育人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教书育人
教书育人

徐晓风

月刊

1008-2549

jiaoshi@jiaoshuyuren.com

0451-88060276

150080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和兴路50号

教书育人/Journal Education and Cultiva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高等教育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

    杨韡韡张疆
    1页

    高等教育赋能新质生产力的逻辑、困境与出路

    孙家伟
    4-7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育与新质生产力的深度关联已经被学者们广泛讨论,但相对于其他教育系统而言,当高等教育赋能新质生产力有其独特的逻辑。高等教育主要通过其五大职能的发挥对新质生产力进行赋能,具体表现为:以创新型人才支撑新质生产力发展;以知识创新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以产学研协同创新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以文化价值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以全球化视野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在高等教育发挥职能赋能新质生产力时仍旧存在一些困境。因此,应该理清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重视基础科学研究,精准对接新兴产业重大需求,提高人文社科的学科地位,完善人才的国际流动机制。

    高等教育新质生产力困境出路

    数字化转型背景下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考——基于学生和教师的视角

    方磊
    8-11页
    查看更多>>摘要:学生、教师是现代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主体,均应在高等院校教学数字化改革创新环节中被重视。为支持学生素养全方位、多元化发展以及学习模式的调整,提出针对性、个性化的优化对策。由于高校教师教育教学数字化、信息化专业能力一般体现在技术和教学意识、素质及专业能力等方面的有机融合,且其持续化发展是一个长期化、复杂化、系统化的整体工程,为此需深度探索与分析教师数字化教育教学专业能力的持续发展策略,以此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水平及效果,长效推动学生个性化、综合化发展。

    数字化转型学生视角教师视角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创新

    以黄河文化促进高校五育融合

    张欣艺纪建茂杨晴晴
    12-14页
    查看更多>>摘要: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承载着民族共同体意识,其内在的精神追求、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具有深刻的育人价值。通过调查发现,黄河文化已经逐步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但在教育形式的创新性和实践性上有待提高,在促进五育融合发展中亟待发挥纽带作用。高校应深挖黄河文化与思政教育的共通之处,将黄河文化内涵融入五育之中;重视黄河文化教育,从制度、教学等层面促使其融入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结合时代特点把握黄河文化教育主导权,发挥网络思政育人的价值,以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黄河文化五育融合思想政治教育

    郴州优秀历史文化在本土大学生日常思政教育中的融入

    孙杰
    15-1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炎帝农耕文化、仙佛文化、濂溪文化、贬谪文化、红色文化等为代表的郴州历史文化,蕴含着优秀的思政教育资源。郴州优秀历史文化融入本土大学生日常思政教育可以实现诸多功能,如帮助学生养成勤于求知和敢于攻坚的优良学风、保持网络生活的互联互通、展示有趣有益的闲暇生活、增强心理调节能力和提高择业创业素养等。在融入内容上要避免偏于一隅或止于局部,尽力为大学生的日常生活提供丰富的精神养料;在融入方法上防止走形式和走过场,注重提高和激发大学生对郴州优秀历史文化的认知与认同;在融入路径上建立多向多线而不是单向单线的融入渠道,使大学生在浓厚的文化思政教育环境中逐渐养成有可贵郴州文化精神支撑的日常生活习惯。

    思政教育郴州优秀历史文化融入对策

    和合文化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时代传承与实践创新

    张天乐
    20-24页
    查看更多>>摘要:和合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重要价值。和合文化的道德、自然和社会观念,在提升学生道德修养、推动绿色成长、建立和谐人际关系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和合文化也可以构建师生亲诚互动关系、倡导绿色成长理念、深化教师素养和拓展实践教学,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与道德素养,还能为高校思政教育提供创新路径,为构建和谐社会与促进全球文明交往提供坚实的文化基础。

    和合文化思政教育高校

    数字化赋能高校基层党建的特征、困境及进路

    左腾骆泳岐刘奔腾
    25-29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为高校党建工作带来了深刻变革,在数字化时代既面临新的发展契机,也面对诸多挑战。高校党建应在这一技术驱动的变革浪潮中抓住机遇、应对挑战,以适应数字化时代对党建工作提出的更高要求和复杂局面。要数字化赋能高校基层党建,通过"数据集成性""智能交互性""智慧引领性",提高高校党建工作的精准性与效率。平台形式主义、数据安全风险、专业人才短缺等问题的存在,制约了其效果的提升。要加强顶层设计、完善管理机制、提升党务工作者数字素养,推动高校党建的数字化转型。

    数字化技术高校党建基层党组织

    融媒体时代实施网络思政教育的现实困境及实践策略

    张宁宁于梦衍
    30-34页
    查看更多>>摘要:融媒体时代对各行业产生着愈发深刻的影响,在教育领域融媒体主要影响着传统教学方式,也给高校创新网络思政教育模式带来了机遇。高校应积极开辟网络思政教育阵地,高效整合和利用网络思政教育资源,为创新开展思政教育构建新的平台和模式。目前高校发展网络思政教育面临现实的困境,诸如对网络思政教育重要性的认识缺乏高度,思政教育者教学方式及内容固化单一,教师主导致使学生主动意识缺乏,网络信息过载致使不能合理筛选和利用有效信息。要深刻理解和认识网络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建立管理机制,落实责任制度,整合、创新网络思政教育方式,供给具有正向价值观意义的教学内容,加强教师、学生及社会人士参与的网络思政教育队伍建设,发挥好学生的作用,加强师生的媒介素养教育,提高对无效信息的甄别能力。

    融媒体时代网络思政教育现实困境实践策略

    有组织科研中研究生思政教育的有组织融入

    李召瞿博阳柴旭朝卞芳方...
    35-38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经济社会和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大学功能在不断拓展。为更好发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引领文化"等重要功能,我国高校正在逐步构建并完善"有组织科研"和"思政育人"的科研和育人体系。本研究剖析了二者的内涵,分析了它们之间的壁垒与共融关系,探明了有组织科研中思政教育有组织融入的关键路径。结合中原工学院计算智能团队对研究生的培养经验,提出将科研实践、科研导师、"人工智能+教育"路径和制度保障融入研究生培养全过程,有效提升高层次人才培养质量,为地方高校解决好"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教育根本问题提供一种可参考的实践路径。

    有组织科研思政育人科研实践人工智能+教育

    美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研究

    陈亚文
    39-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美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育人目标、教育内容、教学方式上有天然的契合性。美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有助于健全大学生人格、培育大学生创新能力和提升高校思政课实效。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通过重视美育课程设置、开展多元审美活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不仅可以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而且对于落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具有重要意义。

    美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