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技术与市场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技术与市场
技术与市场

高毅

月刊

1006-8554

jsysc028@126.com

028-86621815

610016

四川省成都市大慈寺路32号

技术与市场/Journal Technology and Market
查看更多>>本刊旨在沟通技术与市场的紧密结合,为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为用户提供翔实的实用技术和技术信息。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综合地球物理方法在厦门220kV海底电缆现状调查及分析中的应用

    罗汪彬陈鸿徐宏斌谢维...
    57-5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保障未来海底缆线的安全运行,研究通过几种探测设备对比分析获取缆线位置的变化信息,在厦门 220 kV海底电缆现状调查中,获取无人船多波束测深、单道地震、浅地层剖面和海洋磁力等多种探测手段的调查结果,结合其他自然环境资料以及合理运用综合地球物理方法对海底电缆现状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海底缆线位置偏差与设计路由偏差不大,整体位于预设的路由区范围之内,海底缆线均埋藏于泥面以下,未发现海底缆线存在出露、悬空、折曲等危险因素.

    海底电缆多波束单道地震浅地层剖面海洋磁力仪

    电缆接头加速老化及电阻短期预测方法分析

    张淑萍盛建涛
    60-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电缆接头受现场制作工艺的影响,导致其阻值大于电缆导体,且绝缘相对薄弱,容易被击穿而发生故障.尤其是在高盐潮湿的环境下,电缆接头的状态劣化势必会对供电的安全性与可靠性造成影响.因此,在分析电缆接头主要失效机理的基础上,对电缆接头进行恒定应力湿热联合老化试验,并利用粒子群优化算法(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SO)优化传统的神经网络模型,以实现对电缆接头接触电阻的短期预测.通过回归分析模型和反向传播(backpropaga-tion,BP)模型的对比分析,证明优化后的PSO-BP模型对接触电阻的预测精度更高,有利于对电缆接头的运行状态进行科学预估.

    电缆接头加速老化接触电阻神经网络

    基于知识图谱的BIM质量审查方法在电网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姚军
    64-68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电网工程的复杂性日益增加,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在电网工程中的应用变得越来越广泛.然而,BIM的质量直接关系到电网工程的设计和施工质量,基于此,提出一种基于知识图谱的BIM质量审查方法,旨在提高电网工程BIM的审查效率和准确性.通过构建电网工程知识图谱,整合相关专业知识和规范,能够自动识别BIM中的错误和缺陷,确保模型符合电网工程的设计要求.案例研究显示,该方法能够有效提升BIM的审查质量,为电网工程的数字化转型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电网工程BIM质量审查知识图谱

    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的孤岛检测方法研究

    李晓硕
    69-71页
    查看更多>>摘要: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在提供清洁可再生能源的同时,其孤岛现象给电网安全带来挑战.针对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的孤岛检测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电压谐波变化的电压谐波法.通过对光伏发电系统的电压数据进行实时采集,运用快速傅里叶变换(fast fourier transform,FFT)进行电压谐波分析,提取谐波特征,设置合适的谐波阈值,实现对孤岛现象的有效检测.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检测准确性和实时性,为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了技术支持.

    孤岛检测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电压谐波法

    火力发电厂燃料储运一体化管控系统设计

    霍亮
    72-75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现行系统在火力发电厂燃料储运管控应用中存在燃料与存储容器匹配度较低、燃料运输导航路径里程较长的问题,提出火力发电厂燃料储运一体化管控系统设计.采用B/S(浏览器/服务器)和C/S(客户端/服务器)结构模式构建系统架构,在系统硬件方面采用无线射频扫描器和GIS设备选型与设计,在系统软件方面采用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对燃料出库/入库管理,利用GIS技术对燃料运输自动导航管控,实现系统设计.试验证明,设计系统燃料与存储容器匹配度在97%以上,运输导航路径里程得到了有效缩短,管控效果良好.

    火力发电厂燃料储运一体化管控系统

    电力自动化计量系统在电力线损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于家宁
    76-78,8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有效管理并减少电力损耗,研究了电力自动化计量系统在电力线损管理中的具体应用,阐述了电力自动化计量系统的类型,分析了当前电力计量自动化存在的问题以及开展远程抄表、科学管理功率因数、对电能计量装置进行加封等措施在电力线损管理中的具体应用策略和效果,结果表明:通过引入电力自动化计量系统,电力公司能够实时、精准地监测线损情况,进而优化资源配置,提升供电质量.

    电力自动化计量系统电力线损管理

    基于配电自动化技术在10kV配网中的应用研究

    王雪沣
    79-84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讨了配电自动化技术在10 kV配电网中的应用实践,旨在评估其在提升电网运行效率、确保供电可靠性以及优化故障处理流程方面的实际成效.通过分析多个应用案例,揭示了配电自动化技术如何通过实施实时监测、快速故障定位和智能恢复策略,显著缩短了故障响应时间,降低了停电事件对用户的影响,提高了用户满意度和供电企业的运营效率.结果表明:配电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提高了配电网的故障处理速度,通过智能化管理手段,实现了对电网运行状态的精确控制和优化.配电自动化技术在10 kV配电网中的应用,对于提升电网整体性能和供电质量具有显著的正面影响.

    配电自动化技术10kV配电网快速定位

    电站锅炉三维设计现状分析

    杨斯琦王晓丽
    85-89页
    查看更多>>摘要:分析了电站锅炉企业内部三维设计现状,为企业找到问题症结,提出解决方案,帮助企业加速三维设计发展,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实现智能制造.通过对锅炉企业的调研、分析,比较企业三维设计的开发、应用现状,了解到目前国内锅炉企业三维设计仅用于三维建模碰撞检测与展示,没有实现三维设计的真正价值.原因在于企业存在对三维设计的定位错误、舍不得投入、企业内部管理和设计标准化不足等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以期推进锅炉企业三维设计的发展与创新.

    锅炉设计电站锅炉三维设计现状分析二维设计

    大跨度网壳结构悬臂安装法对下部结构影响的模拟分析

    李猛
    90-93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跨度网壳结构因跨度大导致施工及安装要求高、难度大,为节约施工成本及工期,工程中常采用悬臂安装法.悬臂安装法的施工内力终值与设计内力值不同,施工过程中网壳结构对主体结构的作用反力与设计反力值也不相同.针对某储煤场大跨度网壳结构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通过施工过程模拟,将悬臂安装法施工过程中网壳结构内力变化及网壳结构对主体结构的受力影响与设计进行对比,为类似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提供参考.

    施工过程模拟大跨度网壳结构悬臂安装法结构体系转换

    国内三大沥青路面设计平台对比分析

    徐希忠韦金城张晓萌吴文娟...
    94-100,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对比分析国内3 个沥青路面设计平台道可道网、好路网及HPDS的特点及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及合理性,选用我国JTG D50-2017《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中推荐的结构类型,变换结构厚度尺寸,依托沾临高速工程交通荷载参数及京沪高速1 年实测轴载谱,对比了道可道网、好路网及HPDS 3 个计算平台计算结果的差异性,研究表明:对于应力响应,道可道网与好路网2 个在线平台差别较小,响应差异率控制在0.5%以内,HPDS则呈现出一定的波动性;对于结构永久变形设计结果,2 个在线平台设计基本一致,HPDS计算得出永久变形量明显偏小;3 个平台在路表验收弯沉、防冻厚度等指标计算结果基本一致.

    道路工程设计平台路面设计计算结果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