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江苏医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江苏医药
江苏医药

黄峻

半月刊

0253-3685

yiya@chinajournal.net.cn

025-57711507,83216587

210029

南京市广州路300号

江苏医药/Journal Jiangsu Medical Journal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创刊于1975年,由江苏省卫生厅主管,江苏省人民医院主办的综合性医学学术期刊,系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综合性医药卫生类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美国化学文摘(CA)收录期刊。以广大医药卫生技术人员为主要读者对象。办刊宗旨: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实行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立足江苏,面向全国,报道以临床为主的医药卫生学术成果,为专业人员提供学术信息,促进国内外医学学术交流,起江苏省文献库的作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波形蛋白作为糖基化分子对神经细胞分化的影响

    邵晓婷戴玉璇应玲静陈美仙...
    1189-1193,119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波形蛋白作为糖基化分子在PC12细胞神经分化中的作用.方法 构建波形蛋白干扰及过表达质粒,免疫印迹法检测蛋白表达情况.用空载质粒、过表达质粒和干扰质粒转染PC12细胞及外源性寡糖化合物(Cyclo-ManN pro)处理后的PC12细胞并培养3 d,记录细胞形态分化情况,定量分析比较各组细胞神经突长度和分化细胞百分比.分别将PC12细胞和Cyclo-ManN pro处理后的PC12细胞用于波形蛋白与植物凝集素(MALⅡ)交互的免疫沉淀,验证波形蛋白的糖基化作用.结果 成功构建波形蛋白干扰及过表达质粒并鉴定蛋白表达.与空载质粒相比,过表达质粒PC12细胞的神经突长度和分化细胞百分比均升高,而干扰质粒上述指标均降低(P<0.05或P<0.01).与Cyclo-ManN pro+空载质粒相比,Cyclo-ManN pro+过表达质粒PC12细胞的神经突长度和分化细胞百分比均升高,而Cyclo-ManN pro+干扰质粒上述指标均降低(P<0.05或P<0.01).与PC12细胞相比,Cyclo-ManN pro处理后的PC12细胞有更明显的可被MALⅡ识别的波形蛋白.结论 波形蛋白可作为糖基化分子促进PC12细胞神经分化.

    波形蛋白糖基化质粒神经分化

    基于RNA测序技术研究叶黄素对衰老细胞基因表达的影响

    孔程程林萍王琴任谦...
    1194-1197,封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RNA测序技术分析叶黄素对衰老细胞表达基因的影响.方法 采用叶黄素1 μmol/L(叶黄素组)或0.1%DMSO(对照组)处理55代人胚肺二倍体成纤维细胞2BS,48 h后提取RNA并进行RNA测序,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分析显著性差异的信号通路.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叶黄素组有133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83个基因表达上调,50个基因表达下调.基因本体论富集分析显示,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在:(1)转录调控、DNA模板、信号转导、免疫系统进程等生物学过程中;(2)蛋白质结合、核苷酸结合、转移酶活性等活性分子功能上;(3)细胞膜、外泌体、质膜等细胞部位.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富集分析显示,富集的通路主要有松弛素信号通路、Ras家族小分子G蛋白信号通路、NF-κB信号通路和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信号通路.结论 叶黄素能显著调控衰老细胞部分基因的表达,并与炎症信号通路有关.叶黄素可能通过调控炎症反应发挥抗衰老作用.

    叶黄素衰老核糖核酸测序炎症反应

    151例初诊继发性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因素分析

    高欣段丽敏许戟田甜...
    1198-120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继发性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sHLH)患者的临床特点和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51例初诊sHLH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相关预后影响因素.结果 不同病因sHLH各组间性别构成比、脾肿大、血清钙离子和血清铁蛋白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51例sHLH患者1年、2年和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63.2%、52.2%和47.5%.肿瘤相关、感染相关、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和不明原因sHLH患者的1年生存率分别为62.1%、51.3%、85.7%和80.4%.单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低血小板计数、低纤维蛋白原血症、低血清钙离子水平和高三酰甘油水平是初诊sHLH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低血小板计数、低纤维蛋白原血症和低血清钙离子水平是初诊sHLH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动态监测sHLH患者的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水平、血清钙离子水平和三酰甘油水平有助于评估病情变化和治疗反应,有利于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

    HBV相关肝病患者肠道屏障功能的变化及意义

    徐玉静孙蔚甘建和
    1204-120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HBV相关肝病患者肠道屏障功能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76例HBV相关肝病住院患者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7例(CHB组),肝硬化患者23例(LC组),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36例(ACLF组);另取10例健康体检者作对照(C组).比较各组肠道屏障功能指标,分析肠道屏障功能指标与临床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利用肠道屏障功能指标构建28-d死亡率的预测模型并判断其预测价值.结果 CHB组、LC组和ACLF组患者血浆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和内毒素水平均高于C组(P<0.05),且LC组和ACLF组高于CHB组(P<0.05),ACLF组高于LC组(P<0.05).DAO、D-乳酸和内毒素分别与ALT、AST、TBil和凝血酶原时间呈正相关,与Plt和白蛋白呈负相关(P<0.05).在LC组和ACLF组中,Child-Pugh C级患者DAO、D-乳酸和内毒素水平高于 Child-Pugh B 级和 A 级患者,且 Child-Pugh B 级患者高于 Child-Pugh A 级患者(P<0.05).DAO联合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对ACLF组患者28-d死亡率有一定的预测价值.结论 HBV相关肝病患者肠道屏障功能受损,受损程度与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相关.

    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肝衰竭肠道屏障功能

    "疏肝健脾"针法结合小儿推拿治疗脾虚肝旺型抽动障碍患儿的疗效

    刘晓蒙王国鑫戴琪胡幼芳...
    1209-12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疏肝健脾"针法结合小儿推拿治疗脾虚肝旺型抽动障碍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 78例脾虚肝旺型抽动障碍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予心理行为疗法治疗,每周2次;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疏肝健脾"针法结合小儿推拿治疗,每周3次;两组均治疗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即刻和治疗后1个月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YGTSS)评分和中医证候积分量表评分以及临床疗效,记录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YGTSS评分和中医证候积分量表评分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即刻和治疗后1个月两组YGTSS评分和中医证候积分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2.31%vs.61.54%)(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在心理行为疗法基础上,加用"疏肝健脾"针法结合小儿推拿能改善脾虚肝旺型抽动障碍患儿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疏肝健脾"针法推拿抽动障碍儿童

    失眠患者伴发脑白质高信号的危险因素分析

    李焕国叶发晁红艳李志平...
    1213-1216,12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失眠患者伴发脑白质高信号(WMH)的危险因素.方法 根据头颅MRI检查结果,失眠患者219例分为伴发WMH组(A组,112例)和不伴发WMH组(B组,107例).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实验室血液指标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失眠严重程度指数量表(ISI)及护士用自杀风险评估量表(NGASR)评分,分析失眠患者伴发WMH的危险因素.结果 两组年龄、并发高血压和糖尿病比例、受教育程度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两组HAMA、HAMD及NGASR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ISI评分高于B组(P<0.05).A组血清尿酸(SUA)升高及D-二聚体异常比例均高于B组(P<0.01).年龄较大和SUA升高是失眠患者伴发WMH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 年龄较大和SUA升高是失眠患者伴发WMH的独立危险因素.

    失眠脑白质高信号磁共振成像

    妊娠14~31+6周宫颈缩短孕妇不同治疗方式的疗效及早产影响因素分析

    周飞飞胡艳君郑建琼
    1217-12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妊娠14~31+6周宫颈缩短孕妇不同治疗方式的疗效及早产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5例妊娠14~31+6周发现宫颈长度≤25 mm单胎孕妇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子宫托组(87例)和对照组(118例).根据发现孕周的不同,子宫托组进一步分为A组(14~27+6周,57例)和B组(28~31+6周,30例),对照组进一步分为C组(14~27+6周,55例)和D组(28~31+6周,63例).比较各组妊娠结局和新生儿结局,分析早产的影响因素.结果 子宫托组妊娠延长时间和分娩孕周大于对照组,<28周、<32周、<34周和<37周分娩率均低于对照组,阴道炎发生率和新生儿存活率高于对照组,新生儿机械通气和重症监护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A组分娩孕周大于C组,<28周、<32周和<34周分娩率均低于C组,新生儿存活率高于C组(P<0.05).B组妊娠延长时间和分娩孕周大于D组,<37周分娩率低于D组,新生儿重症监护比例低于D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宫颈较短、未使用子宫托、年龄较大、文化程度较低和有绒毛膜羊膜炎是早产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妊娠14~31+6周发现宫颈缩短的单胎孕妇使用子宫托能延长妊娠时间及分娩孕周,降低早产率.在妊娠14~27+6周时干预能提高新生儿存活率,在妊娠28~31+6周时干预能降低新生儿重症监护比例.宫颈长度、使用子宫托、年龄、文化程度和绒毛膜羊膜炎与早产有关.

    子宫托宫颈缩短早产妊娠

    去甲基化治疗的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与预后的关系

    柳萍陈梦醒吴品
    1225-1227,12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去甲基化治疗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水平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118例AML患者接受阿扎胞苷和/或维奈克拉联合化疗,连续治疗10~28 d.118例治疗前检测血清25-(OH)D3水平,其中77例血清25-(OH)D3水平低下(低下组),41例血清25-(OH)D3水平正常(正常组),收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患者随访0.5~54个月,绘制生存曲线,分析两组患者的预后.结果 低下组与正常组性别构成比、≥65岁比例及治疗前WBC、骨髓原始细胞比例和外周血原始细胞比例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低下组与正常组完全缓解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76.6%vs.78.0%)(P>0.05).低下组和正常组2年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36.8%和15.1%,2年生存率分别为47.2%和53.6%,两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接受去甲基化治疗的AML患者血清25-(OH)D3水平可能与预后无关.

    急性髓系白血病25-羟维生素D3去甲基化治疗

    心脏骤停后急性肾损伤发生的影响因素及预测模型的建立

    谢月群陈玲珑孙聪聪林连根...
    1228-12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心脏骤停(CA)后发生急性肾损伤(AKI)的影响因素,并建立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选取2018-2021年的CA患者255例作为训练集,2022年的CA患者84例作为验证集.训练集中,发生AKI 114例(AKI组),未发生AKI 141例(非AKI组),分析两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CA后发生AKI的影响因素,并建立列线图模型.采用ROC曲线、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评估列线图模型对CA后发生AKI的预测效能.结果 在训练集中,与非AKI组比较,AKI组慢性肾脏病(CKD)和复苏后休克比例、心率、血清肌酐和乳酸水平较高,恢复自主循环时间较长,MAP、白蛋白水平较低(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KD、心率较高和复苏后休克是CA后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白蛋白水平较高是独立保护因素(P<0.05).基于上述4个影响因素构建列线图模型.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列线图模型预测CA后发生AKI的AUC分别为0.777和0.751.校准曲线表明,列线图模型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均有较好的校准能力.决策曲线显示,当阈值概率在7%~75%时,在训练集列线图模型具有显著的正向净收益;当阈值概率在16%~71%时,在验证集列线图模型具有显著的正向净收益.结论 CKD、心率较快和复苏后休克是CA后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白蛋白水平较高是独立保护因素;基于此建立的列线图模型对CA后AKI的发生有较好的预测效能.

    心脏骤停急性肾损伤列线图

    富血小板血浆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与其生物学特性的关系

    桂忠山宁显宗朱亮亮王桂华...
    1234-12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关节腔内注射富血小板血浆(PRP)治疗膝骨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其与PRP生物学特性的关系.方法 11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均分为PRP组和透明质酸(HA)组,分别接受关节腔内单次PRP和HA注射治疗.评估两组治疗前和治疗6周、3个月和6个月时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主观评分、VAS疼痛评分和西安大略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并观察治疗前后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检测PRP中细胞计数、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水平,分析其与临床结局的关系.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IKDC主观评分、VAS疼痛评分、WOMAC各项评分及总分均改善(P<0.05);PRP组治疗6个月时IKDC主观评分高于HA组(P<0.05);PRP组治疗6周时WOMAC功能、僵硬评分及总分低于HA组(P<0.05).PRP组VAS疼痛评分高于最小临床重要差异(MCID)患者的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B(PDGF-BB)和PDGF-AB水平高于VAS疼痛评分低于MCID患者(P<0.05).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关节腔内注射PRP对膝骨关节炎患者有显著的临床疗效,患者满意度和安全性较高.PRP治疗膝骨关节炎时需要考虑生长因子的水平.

    膝骨关节炎富血小板血浆生长因子细胞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