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江苏医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江苏医药
江苏医药

黄峻

半月刊

0253-3685

yiya@chinajournal.net.cn

025-57711507,83216587

210029

南京市广州路300号

江苏医药/Journal Jiangsu Medical Journal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创刊于1975年,由江苏省卫生厅主管,江苏省人民医院主办的综合性医学学术期刊,系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综合性医药卫生类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美国化学文摘(CA)收录期刊。以广大医药卫生技术人员为主要读者对象。办刊宗旨: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实行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立足江苏,面向全国,报道以临床为主的医药卫生学术成果,为专业人员提供学术信息,促进国内外医学学术交流,起江苏省文献库的作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急性脑卒中患者发生卒中相关性肺炎的影响因素分析

    李媛江礼梦李景荣
    477-4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脑卒中(ACS)患者发生卒中相关性肺炎(SAP)的影响因素及其病原学特征.方法 214例ACS患者分为SAP组(95例)和非SAP组(119例).比较两组相关资料,包括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APACHE Ⅱ)评分、GCS评分以及实验室检查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CS患者发生SAP的影响因素,绘制ROC曲线评估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和APACHEⅡ评分对发生SAP的诊断价值,并分析SAP患者痰培养的病原菌情况以及临床结局.结果 与非SAP组相比,SAP组患者年龄、APACHE Ⅱ评分、NIHSS评分、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LR、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以及入住ICU、心房颤动、意识障碍、吞咽困难、留置尿管、留置胃管、深静脉置管、行急诊手术、使用质子泵抑制剂患者比例均增加,GCS评分、淋巴细胞计数以及血红蛋白、白蛋白水平降低(P<0.05).白蛋白水平增加是ACS患者发生SAP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而留置尿管或胃管、APACHE Ⅱ评分和NLR增加是其独立危险因素(P<0.05).相较于NLR或APACHE Ⅱ评分单独检测,NLR联合APACHEⅡ评分诊断ACS患者发生SAP的AUC最高(P<0.05).病原菌分析显示,SAP组有30例(31.58%)患者检出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杆菌18例,以肺炎克雷伯菌为主.SAP组病死率高于非SAP组(27.37%vs.1.68%)(P<0.05).结论 留置尿管或胃管、白蛋白水平降低、APACHE Ⅱ评分和NLR增加是ACS患者发生SAP的独立危险因素;联合检测APACHE Ⅱ评分和NLR有助于提高SAP的诊断.

    卒中相关性肺炎急性脑卒中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纤维蛋白原和PR间期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关系

    马佳慧安静思刘欢
    483-48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T2MD)患者纤维蛋白原(Fib)和PR间期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的关系.方法 收集老年T2DM合并下肢ASO患者106例(ASO组)和老年T2DM未合并下肢ASO患者122例(非ASO组)的Fib和PR间期等相关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T2DM患者合并下肢ASO的影响因素,采用ROC曲线评价Fib和PR间期对老年T2DM患者合并下肢ASO的诊断效能.结果 与非ASO组比较,ASO组年龄较大,T2DM病程和PR间期较长,男性、吸烟史、冠心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比例较高,白蛋白、HDL-C较低,Fib、尿酸、SCr、尿白蛋白/尿肌酐比值、C肽、Plt较高(P<0.05).年龄较大、男性、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Fib较高、PR间期较长是老年T2DM患者合并下肢ASO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Fib和PR间期诊断老年T2DM患者合并下肢ASO的AUC分别为0.760和0.652(P<0.05);取最佳诊断界值分别为3.68 g/L和170 ms时,其对应的灵敏度为67.4%和50.6%,特异度为78.7%和72.1%.结论 Fib和PR间期是老年T2DM患者合并下肢ASO的独立影响因素,且对老年T2DM患者合并下肢ASO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纤维蛋白原PR间期老年

    直肠癌根治术后预防性回肠造口永久化发生的影响因素分析及模型构建

    王金川周国佳张元航张银旭...
    488-49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直肠癌根治术后预防性回肠造口永久化发生的影响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320例行直肠癌根治术及预防性回肠造口的患者按照3∶1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240例)和测试集(80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训练集中直肠癌根治术后预防性回肠造口永久化发生的影响因素,构建直肠癌根治术后预防性回肠造口永久化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并采用ROC曲线、校准曲线、临床决策曲线分析模型的预测价值、拟合效果、净获益率.结果 在训练集中,与预防性回肠造口成功还纳的患者相比,预防性回肠造口永久化的患者年龄较大,术前Vaizey评分、癌胚抗原(CEA)水平及肿瘤分期Ⅲ期比例较高,术前血红蛋白水平较低,下切缘距肛门距离较近(P<0.05).术前Vaizey评分≥3.00分、术前血红蛋白水平≤114.50 g/L、术前CEA水平≥5.67 U/mL、术前肿瘤分期Ⅲ期、下切缘距肛门距离≤4.50 cm是直肠癌根治术后预防性回肠造口永久化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基于独立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训练集列线图模型预测直肠癌根治术后预防性回肠造口永久化发生的AUC为0.942[95%CI(0.912~0.972),P<0.05],其对应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2.5%、89.5%、82.0%,C指数为0.947.校准曲线结果显示列线图模型拟合效果良好.临床决策曲线表明列线图模型有更多的净获益.结论 术前Vaizey评分和CEA水平增加、血红蛋白水平降低、肿瘤分期较高和下切缘距肛门距离较近是直肠癌根治术后预防性回肠造口永久化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此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对直肠癌根治术后预防性回肠造口永久化的发生具有良好的预测效能.

    直肠癌预防性回肠造口列线图模型

    咪达唑仑口服液缓解儿童术前焦虑对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

    陈新月张雪高睿嘉黄雨...
    494-49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咪达唑仑口服液缓解儿童术前焦虑对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90例行腹腔镜下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的患儿随机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术前30 min给予咪达唑仑口服液0.5 mg/kg,对照组给予同等剂量的5%葡萄糖溶液.比较两组患儿术后首次排气和排便时间、进食-恶心-呕吐-查体-症状持续时间系统(I-FEED)评分、简化版改良耶鲁术前焦虑量表(mYPAS-SF)评分、父母状态-特质焦虑量表(STAI)评分、Ramsay镇静评分、亲子分离评分、术后FLACC疼痛评分、术后行为恢复量表(PHBQ)评分和手术医生满意度.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儿术后首次排气和排便时间缩短,术后第1天时I-FEED评分降低,出等候区、走向手术室及麻醉诱导前mYPAS-SF评分及出等候区时父母STAI评分降低,出等候区时Ramsay镇静评分及亲子分离评分增加(P<0.05).两组患儿术后第1、2、3天时FLACC疼痛评分和PHBQ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手术医生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术前应用咪达唑仑口服液能有效缓解患儿术前焦虑,有助于促进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

    咪达唑仑术前焦虑胃肠功能儿童

    抑郁症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及其风险预测模型的建立

    王道梅顾华芬严梦姣
    500-50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抑郁症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并建立其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根据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将120例抑郁症患者分为A组(发生认知功能障碍,MoCA评分<26分,47例)和B组(未发生认知功能障碍,MoCA评分≥26分,73例).分析抑郁症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建立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障碍风险预测模型.结果 与B组比较,A组受教育年限减少,血清脱氢表雄酮(DHEA)水平降低,而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皮质醇(Cor)、IL-18水平升高(P<0.05).血清Hcy、Cor、IL-18水平较高是抑郁症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受教育年限较多、血清DHEA水平较高是其独立保护因素(P<0.05).预测抑郁症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列线图模型经验证显示,C指数为0.902[(95%CI(0.845~0.947)],AUC为0.923,灵敏度为90.14%,特异度为82.13%.结论 受教育年限较少、血清DHEA水平较低以及血清Hcy、Cor、IL-18水平较高是抑郁症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独立危险因素建立的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障碍风险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效能.

    抑郁症认知功能障碍

    VEGF、IL-6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关系和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对合并痛经的治疗效果

    刘佳妮郭兆荣刘晓燕
    504-50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VEGF、IL-6水平与子宫内膜异位症(EMT)的关系和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LNG-IUS)对EMT合并痛经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80例确诊为EMT的患者(EMT组)根据VAS疼痛评分,分为EMT未合并痛经组(38例)和EMT合并痛经组(42例);同时选取30例健康育龄女性作为对照组.收集相关临床资料,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VEGF和IL-6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EMT发生的影响因素,ROC曲线评估VEGF和IL-6对EMT发生的诊断价值.EMT合并痛经组患者予以LNG-IUS治疗,观察6、12个月后血清VEGF、IL-6水平及VAS疼痛评分变化,并分析血清VEGF和IL-6水平与VAS疼痛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EMT组血清VEGF和IL-6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VEGF和IL-6水平升高是EMT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VEGF联合IL-6检测诊断EMT发生的AUC为0.818(P<0.05),取最佳诊断界值为0.638时,对应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5.0%和66.7%.EMT合并痛经组治疗前血清VEGF和IL-6水平高于EMT未合并痛经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EMT合并痛经组治疗6、12个月后血清VEGF、IL-6水平及VAS疼痛评分降低(P<0.05),并且治疗12个月后各指标降低更加明显(P<0.05).EMT合并痛经组VEGF、IL-6水平与VAS疼痛评分均呈正相关(rs=0.478、0.415,P<0.05);VEGF与IL-6水平亦呈正相关(rs=0.470,P<0.05).结论 血清VEGF和IL-6参与EMT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并对EMT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LNG-IUS可显著降低EMT合并痛经患者血清VEGF、IL-6水平及 VAS 疼痛评分.

    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白细胞介素6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

    难治性Graves病的治疗进展

    袁力陈国芳徐书杭刘超...
    508-513页
    查看更多>>摘要:面对难治性Graves病(GD),如何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保证患者的切身利益,值得深入思考.延长抗甲状腺药物疗程仍然是临床医师与患者的首选方案.当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持续或复发、发生药物严重不良反应或药物治疗依从性不佳时,碘131与手术作为根治性治疗,亦颇受外科医师的青睐.除了常规的三项治疗方法外,使用针对GD病因和发病机制的生物制剂,或通过消融、动脉栓塞术直接缩小甲状腺体积,抑或启用包括中药在内的血管新生抑制剂等也逐步成为处理难治性GD的备选方案.本文综述难治性GD的治疗方案,以期为临床医师和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选择.

    Graves病抗甲状腺药物血管靶向治疗

    安宫牛黄丸在术后认知功能障碍防治中的应用

    田晨羲刘慧卜凡栋苏帆...
    514-51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是老年患者围手术期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病机制复杂,临床上尚无统一的防治方法.安宫牛黄丸作为中医经典"凉开三宝"之一,近年来广泛应用于脑卒中、痴呆及癫痫等疑难危急重症的治疗,现代药理学已证实其有保护脑功能的功效.结合POCD的中医病机和对中医古方深入学习,已发现安宫牛黄丸的脑功能保护作用与POCD的防治有诸多契合点.本文结合相应的中医理论及现代药理学研究进展,综述安宫牛黄丸的脑功能保护作用与POCD防治理论之间的药理和生物学关联,探索该药用于防治POCD的可行性以及应用策略.

    安宫牛黄丸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IL-20在肾功能不全中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高辰彪陈军
    518-522页
    查看更多>>摘要:肾功能不全主要包括急性肾损伤与慢性肾脏病,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其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危害患者的生命健康,但具体机制目前尚不明确.IL 20主要由免疫细胞分泌,作为一种调节性细胞因子,参与多种炎症性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并与肾功能不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近年来研究发现,IL-20可以诱导肾脏炎症、细胞凋亡和纤维化,特异性阻断IL-20或其受体的表达可能是延缓肾脏损伤进展、缓解疾病严重程度、改善患者预后的有效方法.本文综述IL-20在肾功能不全中的作用机制,为其作为治疗肾功能不全的新靶点提供参考.

    白细胞介素20肾功能不全

    荜茇酰胺抗肺癌机制的研究进展

    刘瀚予汪蕾李泽林杨雪妍...
    523-526页
    查看更多>>摘要:肺癌是恶性肿瘤之一,化疗和靶向治疗引发的不良反应和多药耐药(MDR)往往导致预后不良,故亟待开发更为安全、有效的药物.荜茇酰胺(PL)可有效抑制肺癌细胞增殖,而对正常细胞毒性较小,因而具有良好的抗癌前景.本文综述PL抗肺癌的机制、与化疗或放疗联合抗肺癌的作用以及逆转肺癌MDR的机制,旨在为肺癌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也对PIL在癌症治疗中的应用提出展望.

    荜茇酰胺肺癌多药耐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