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交通运输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交通运输研究
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
交通运输研究

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

半月刊

1002-4786

csma2815@vip.sina.com

010-58278982

100013

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东街10号院办公楼1109室

交通运输研究/Journal Transportation Standardization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交通标准化》杂志是交通部主管,交通部科学研究院主办,国内外发行的中央级期刊;是交通系统唯一以将标准化理念与质量和市场融为一体为主旨的专业化刊物近年来,《交通标准化》杂志以其刻意的装帧、准确的定位及高质量的编审得到业内一致好评和认可,公认其为具有较强权威性、学术性和可读性的精品杂志,是政府交通主管部门和交通行业企事业单位领导及相关人员的必读刊物,也是发表科技论文的理想园地。《交通标准化》应用科技版(即《交通标准化》上半月刊)的主要栏目有:政策与法规、决策者论坛、公路工程与运输、水运工程与运输、计量检测与监测、产业经济与管理、物流与信息、交通与安全、标准通报、标准书苑、行业动态和信息荟萃以及广告等。《交通标准化》社会资讯版(即《交通标准化》下半月刊)的主要栏目有:标准解读、标准通报、政策导航、认证与认可、特别报道、热点追踪、企业采风及人物访谈、市场了望、新产品新技术交流、行业资讯、会展之窗、广告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物畅其流,从美好愿景到现实答卷

    周伟
    1页

    物流大通道的形成机理与识别方法

    王娟范昕怡杨勇
    2-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物流大通道是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的重要功能系统,是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基础。为更加精准识别物流大通道,通过国内外概念辨析进一步明确物流大通道的定义,研究提出物流大通道的形成是以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网络化发展为根本依托,是网络成分互补的横向整合和节点集聚的纵向整合共同作用的结果,其表征是枢纽点极化、通行量规模化。在此基础上,明确了"先找点、后定线"的识别思路,提出以区位熵定"点"、最大树(边)定"线"为核心的基于城市、交通和经济数据的识别方法,通过多源数据收集、节点识别、线路识别、通道汇集、通道识别,最终提出"八纵七横"的物流大通道布局。相比于传统方法,选点定线的识别方法精度更高,能够进一步展示货物流向、运输结构、货运规模等运行特征,并为开展物流大通道与经济发展相关分析提供了可能。

    物流大通道形成机理识别方法区位熵最大树

    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物流联系空间布局及网络结构

    肖红石丽傅秋椰王孝坤...
    1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寻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物流联系空间布局变化和网络结构演变规律,从空间联系视角,以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为研究对象,选取引力模型构建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物流联系网络,应用社会网络分析法测算物流联系网络的总密度、中心性和凝聚子群,进而对2010-2020年新通道的物流联系空间布局和网络结构特征展开分析。结果显示:(1)2020年新通道13个省区市物流质量值差异显著,其中部地区质量值较高;(2)在物流联系空间布局上,研究年限内新通道区域最大物流引力线分布格局基本稳定,新通道13个省区市之间的最大物流引力线值不断提高,其南部最大物流引力线值增幅明显高于其北部,其最大物流引力线值布局大致呈"闪电"形;同时,新通道区域物流"路径依赖性"特征明显,由"单一核心"向"多核心"发展;(3)在物流联系网络结构方面,整体表现为稳定状态,存在局部动态非稳定状态,其中陕西省占据网络结构核心位置,是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物流发展的关键区位。

    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区域物流空间联系网络结构社会网络分析

    宏观尺度下公路货运网络空间结构的特征和演进规律

    王屾于丹阳
    20-3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揭示我国省际公路货运网络的空间结构特征和演进规律,据此优化物流布局、提升货运效率和降低货运成本,依据宏观尺度下的调查年份公路货运数据,构建模型测算公路OD货运量,并利用网络分析方法探索公路货运网络空间结构及其演进规律。首先,提出基于流量调节的省际公路OD货运量推算方法,以解决非调查年度数据缺失问题。然后,基于2013年和2022年两个特征年度的数据,通过网络分析和社区发现技术,识别出我国公路货运网络结构从4个区域向3个区域演进的规律,揭示了网络中明显的空间相互依赖性。最后,对社区发现结果的各片区进行综合评估,发现北部地区具有公路货运区域自给自足的特点,长三角地区表现出高度一体化特征,南部区域则呈现公路货运交流量较低的特点;通过加权度中心性分析,发现北部地区呈现公路货运网络多中心模式,长三角地区公路货运网络各节点均衡集聚,南部区域公路货运网络中重要节点较少、交流量相对偏低。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公路货运网络区域分化较显著,不同区域呈现不同的发展模式和演进特征。

    公路货运网络OD货运量推算社区发现物流节点分析省际货运网络

    基于改进四阶段法的城市货运交通分析和预测模型

    雷雪琪李春艳杜华兵洪玮琪...
    32-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物流基地是城市重要的货物流通转换节点,为明确城市物流特征和货运交通规模,对交通"四阶段法"进行改进优化,并构建城市物流基地货运交通分析与预测模型。首先,提出基于不同货类及车型的现状货运生成量算法和基于规划面积的目标年货运生成量算法。然后,针对物流"输入型"城市的特点,构建ARIMA时间序列模型预测目标年各货类影响因素的特征值,提出物流基地与市内各区之间的货运量吸引力算法。接着,利用多源数据分析和聚类法解析货车时空分布规律及货物出行链特征,并对物流基地的干线及城市运输所用车型进行分类。随后,提出将不同货类货运量转换为不同货车交通量的算法,以及求解单位面积交通发生吸引率的方法。最后,以北京市物流基地为例开展实证研究,分析结果显示:预计到2035年,北京市物流基地的货运量将从现状3 344万t/年增长至9 000万t/年,交通量将从现状4。4万辆次/d增长至11。5万辆次/d。实证表明,基于货物、货车和出行链特征并考虑货运量到交通量换算的改进四阶段法模型是支撑城市货运交通分析和预测的有效方法。

    物流基地货运交通模型四阶段法货运量交通量时空分布规律北京市

    全社会物流成本的影响因素及下降空间测算

    杨勇刘畅范昕怡
    44-5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给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提供理论支持,支撑政府精准施策,首先,在深入剖析物流成本核算方法和衡量指标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产业结构、产品价值、供需分布、流通速率、运输效能等因素的影响作用和影响趋势。然后,针对社会物流总费用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率这一衡量指标,基于关联产业占比、工业增加值率、平均运距、存货周转天数、公路货物周转量占比5个关键参数建立了回归预测模型,对2024-2030年各影响因素贡献度开展预测分析。结果显示:2030年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将降至12。36%;2024-2030年,关联产业占比贡献度将从20。9%波动降低至-0。48%;工业增加值率贡献度将从47。91%持续上升至78。39%;存货周转天数贡献度将从9。86%小幅上升至11。17%左右;平均运距贡献度将从33。49%持续下降至7。59%;公路货物周转量占比贡献度将从-12。15%稳定上升至3。33%。最后,基于测算成果,针对交通物流领域的降本工作提出推动交通物流融入现代化产业体系、推进新质生产力赋能、优化交通基础设施及重大生产力布局、引领构建现代流通体系、优化调整运输结构和促进多式联运发展等建议,为我国交通物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支撑。

    全社会物流成本下降空间产业结构产品价值供需分布流通速率运输效能

    中欧班列主通道白俄罗斯节点运输潜力分析及对策建议

    戴智丞李得伟叶罗费耶夫·亚历山大·亚历山大耶维奇何红...
    56-6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推进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解决既有研究对于中欧铁路网中白俄罗斯节点运输特征论证不充分的问题,全面分析白俄罗斯这一中欧铁路主通道节点的发展瓶颈和潜力。首先,基于宏观统计数据,采用统计分析方法、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和参数预测模型,从货运量、货运车辆拥有量、机车拥有量、线路运营里程和通过能力等发展指标入手,分析白俄罗斯铁路运输在货运组织、运力资源配置等方面的时序特征和发展趋势。之后,在供给侧,从投入和产出两个维度划分宏观运营指标,并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定量分析白俄罗斯铁路的投入冗余和产出不足情况,评估该节点的运输潜力;在需求侧,结合中欧班列既有开行数据、短期预测结果以及白俄罗斯铁路实际生产现状,分析未来可能出现运能短板的瓶颈区段。基于此,从中欧班列开行视角提出白俄罗斯铁路运营改进建议。最后,基于对白俄罗斯铁路运营现状和未来发展潜力的分析,提出我国应扩大面向白俄罗斯铁路建设投资、强化货运流程环节高效对接和共同制定统一的运输标准和程序等发展对策,为我国中欧班列开行提供保障,促进中国与欧洲国家的交流和共同发展。

    中欧班列国际供应链运输潜力运力资源配置数据包络分析

    客户分级优先的即时配送路径规划方法

    吴晓东王正鑫刘川平
    68-7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使即时配送企业能以较低的成本提高配送准时性,从而维护并发展高价值客户,首先,针对即时配送客户的特点改进RFM模型,基于已有数据使用DBSCAN算法进行客户聚类,根据聚类结果使用GBDT算法构建客户分级预测模型对即时配送客户进行分级预测。在此基础上,以即时配送的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及客户超时点种类、数量为优化目标,构建基于客户分级优先的即时配送路径优化模型,再设计遗传算法对该模型进行求解。最后,以沈阳市某一站式冷链即时配送企业为对象进行实例分析。结果显示,相比该企业原配送方案,应用客户分级优先的即时配送路径规划方法规划后的方案在配送总成本仅提高4。8%的情况下,高价值、潜在高价值客户超时点数量由6减少为2,且超时点均为边缘客户,同时配送总时间减少了7。3%,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采用该配送路径规划方法,企业的配送成本虽然会小幅增加,但因配送准时性提升,可以更好地维护高价值客户,同时发展潜在高价值客户向高价值客户转变,进而保持或提高长期收益。

    路径规划即时配送时间窗约束聚类分析遗传算法客户分级

    基于系统动力学模型的综合货运枢纽绿色转型机理及实施路径研究

    王肖文李天林
    80-9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助力加快实现交通运输行业绿色转型,以综合货运枢纽为着眼点,探索其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首先,识别出政策、技术创新、管理效率等3个关键因素,揭示综合货运枢纽绿色转型的动态支撑机理。然后,基于对各因素的分析,将环保政策松紧系数、科技投入系数、污染物排放系数作为变量,构建包含枢纽物流供应子系统、枢纽物流需求子系统、节能减排子系统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再以四川省某综合货运枢纽为例进行模拟,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和实用性。最后,从政策标准、技术组合和管理效率等3个方面提出绿色转型路径。研究结果显示:(1)表征政策因素的环保政策松紧系数对节能减排有显著正面影响,但同时限制了枢纽总产值的提升,需关注政策出台时机和松紧度;(2)表征科技研发投入的科技投入系数对节能减排有显著正面影响,既减少碳排放,又不影响枢纽总产值提升,且存在后发优势;(3)表征绿色技术设备投入效果的污染物排放系数对节能减排有显著正面影响,但提示资金投入与减排效果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需重点关注绿色技术设备的组合优化,做好技术与业务流程的融合;(4)表征管理效率的排放治理投资系数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说明需在枢纽结构、招商、人力、资金等方面设定合理区间以确保环保投入产出效果。通过动态模拟综合货运枢纽绿色转型机理,为地方政府因地制宜出台相关政策,以及为货运枢纽运营企业采取科学有效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提供了理论依据。

    综合货运枢纽节能减排绿色转型系统动力学环保政策松紧系数科技投入系数污染物排放系数排放治理投资系数

    基于集装箱卡车GPS数据的港内物流通道区域交通状态识别

    姜影赵家硕杨环宇李鑫...
    93-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析港内物流通道区域路网交通的时空分布特征,探索高效的港内物流通道交通管理和优化方法,基于某港内货运集卡的真实运营和轨迹数据,对港内货运物流通道的交通状态识别与划分进行了研究。首先,应用H3网格对DBSCAN算法进行改进,构建了基于网格领域的区域交通状态时空矩阵,对案例港内货运路网区域进行识别划分。然后,结合港内船舶装卸作业生产特征,对造成港内物流区域瓶颈点进行分析总结。研究结果表明,案例港口码头前沿的装卸区域、堆场道路及与主干道交叉区域的交通状况尤为复杂,是影响港内运输效率的关键区域;在多船舶不同装卸作业场景下,同一装卸泊位对不同货运通道的制约力存在显著差异。研究可为识别和解析多船舶装卸作业场景下港口物流通道潜在"热点"区域及特征、探索缓解港内物流通道货运交通压力的措施及提升港口总体生产作业效率,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集装箱港口港内路网H3网格聚类算法路网热点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