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交通世界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交通世界
交通世界

月刊

1006-8872

transpoworld@moccats.com.cn

010-58278975/2/3

100013

北京东城区和平里东街10号院办公楼11层

交通世界/Journal Transpo Worl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中超黏精罩面的应用

    王昀
    63-6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分析超黏精罩面在公路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中的技术要点,以某病害公路段为例,结合原路面病害实际,对原材料选用及超黏精罩面混合料配合比设计进行分析,并阐述了施工要点.施工质量检测结果表明,超黏精罩面预养护技术能提升原沥青路面平整度、抗滑性、渗水性、降噪性,可快速排除路面积水,避免沥青路面结构层发生水损害,在同类型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沥青路面超黏精罩面预防性养护

    高速公路路基边坡水毁处置方案分析

    徐晓燕
    66-68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高速公路路基边坡在遭受水毁后的处置方案进行分析.首先,对某高速公路路基边坡造成水毁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接着,提出了相应的处置方案,包括加固措施、排水措施和修复措施等.在提出具体方案的基础上,对每种方案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比选,并确定最终实施方案,为高速公路路基边坡水毁处置提供参考依据.最后,提出了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希望能为高速公路路基边坡水毁处置提供参考.

    路基边坡水毁最大填筑高度

    地震动效应下高填方路基稳定性研究

    李成强彭小勇王四戌
    69-7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高填方路基稳定性,结合山区公路高填方实例,通过对某公路主线岩溶强发育段路基填筑前和填筑后的受力和变形对比、破坏模式简分析以及不同工况下的应力和应变综合分析,研究地震动效应下高填方对可溶岩路基稳定性的影响效果,从而进一步进行高填方稳定性评价等,为可溶岩路基段的填方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高填方路基岩溶发育破坏模式地震动效应稳定性

    复合式薄层沥青-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设计与评价

    刘杰
    73-7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更好地发挥薄层沥青-水泥混凝土复合路面的性能优点,以某地高速公路工程实践为例,分析了多雨、湿热等条件下薄层沥青-水泥混凝土复合路面的主要设计思路,并探究复合路面设计的难点,包括沥青混凝土加铺层性能、复合层间黏结、结构耐久性等.提出三种复合路面结构方案并设计实验比较方案优劣,从结构抗剪强度、层间黏结强度、高温稳定性以及路面结构承载力等方面评价方案应用效果,最终选择方案三作为工程设计方案,并将方案三中所用改性沥青混凝土罩面层调整为SMA-13改性沥青混凝土,以进一步强化路面结构抗剪切性能.

    复合式薄层沥青-水泥混凝土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结构设计

    小型隐蔽采空区高速公路线路设计方法——以义龙高速双溪采空区为例

    宋新刚邵长杰
    76-7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减少高速公路勘察设计过程中隐蔽采空区的干扰,提高线路设计的合理性,以义龙高速公路双溪采空区的处理方式为例,介绍了地震物探等勘测手段在采空区勘察中的应用,分析了双溪采空区的开采历史和岩层地质结构,在不断探明采空区地质、分布的基础上结合沿线地物的分布对线位进行动态优化,选定了一条稳定性最好同时对地物干扰程度最低的线路.研究成果可为采空区地段高速公路选线提供参考.

    高速公路采空区孔间CT

    车辆荷载作用下高速公路路基的累积塑性变形试验研究

    黄顺龙
    79-8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粗粒土高等级路基在长期车辆荷载作用下的累积塑性变形量,本文以典型公路粗粒土路基为案例,通过循环加载三轴试验研究了粗粒土塑性变形与应力水平、压实度、含水量、加载次数的关系.结果表明:①粗粒土路基的塑性变形量随应力和含水量的增大而增加,随压实度的增加而减小.②用Tseng-Lytton模型对试验数据进行拟合,通过多元回归法得到了模型系数与含水量和回弹模量的关系.③利用分层求和法,计算了典型路基路面结构土的塑性变形,其动态变形曲线对称,大致呈W形,变形的最大值位于车轮的正下方,随着车轮距离的增加,变形量减小.

    粗粒土路基塑性变形车辆荷载应力分析

    基于自密实水泥浆的半柔性路面裂缝修复性能研究

    邓国晋
    83-8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修复半柔性路面结构中沥青混合料路面结构的裂缝扩展情况,提高路面裂缝修补用自密实水泥基胶凝材料与沥青混合料的协同工作性能,本文利用一种小分子表面活性剂,即硅烷偶联剂,通过评价其工作性能、力学性能和冻融特性,分析自密实水泥浆与沥青混合料的界面结合效果.结果表明:①硅烷偶联剂在自密实水泥浆中是稳定的,并且可以与改性沥青混合料实现良好的结合效果;②改性水泥浆材料与沥青混合料存在一个完整的界面过渡区,水泥浆饱和度达到90%以上;③单掺6%硅烷偶联剂的改性沥青混合料的劈裂强度和冻融劈裂强度分别为1.08 MPa和1.07 MPa,冻融劈裂强度比由87.4%提高到98.36%.

    自密实水泥浆路面裂缝黏结特性半柔性路面劈裂强度

    地震荷载作用下路堑边坡稳定性数值模拟分析

    郭建伟
    86-8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某公路路基边坡为例,采用ABAQUS数值模拟软件,分析边坡在地震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响应规律,主要结论如下:①在地震持续时间12s范围内,边坡内产生的加速度从坡脚处向坡面逐渐增大,最大水平加速度值为3.32g,最大竖向加速度为3.85g;②地面最大加速度(PGA)在坡面处随相对高程变化呈现先增大后降低的趋势,在竖直方向呈现逐渐增大的趋势.研究结果对于地震荷载作用下的边坡稳定性评价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地震荷载边坡稳定性数值模拟峰值加速度ABAQUS

    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共振碎石化及沥青加铺技术的应用研究

    李占锋
    89-91,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结合工程实例,探讨了旧路面共振碎石化及沥青加铺技术的应用,主要包括旧路面清理、隔振沟和应力释放渠设置、共振碎石施工、碎石层清理和碾压、沥青加铺施工等内容,同时还提出了施工质量控制措施,并进行了试坑开挖检测、颗粒筛分试验、路面强度检测和室内CBR试验.结果表明,该技术满足旧路面修复需要,能确保路面结构的安全和稳定,工程质量符合要求,并具有一定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共振碎石施工技术沥青加铺施工技术路面强度检测室内CBR试验

    抗滑桩在高速公路边坡治理中的应用

    刘书坤
    92-95页
    查看更多>>摘要:重点对处于滑动的边坡建立数值模型,并对抗滑桩的设计及支护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①当桩间距小于3.3m时,抗滑桩未发挥抗滑作用,当桩间距为4.4m~6.6m时,抗滑桩能有效地防止边坡滑动,当桩间距大于7.7m时,抗滑桩失去抗滑作用;②当桩间距增大时,桩身应力变化与间距成反比,间距增大时应力则减小;③当桩径增大时,抗滑桩的位移变化逐渐减小,抗滑桩直径越大,水平位移越小;④当桩的直径发生变化时,抗滑桩的弯矩达到最大,而受到的剪力为零,随着桩直径的增大,抗滑桩的桩身应力随之增加.以上研究可为类似抗滑桩支护工程提供参考.

    抗滑桩边坡滑动桩间距水平位移桩身弯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