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交通世界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交通世界
交通世界

月刊

1006-8872

transpoworld@moccats.com.cn

010-58278975/2/3

100013

北京东城区和平里东街10号院办公楼11层

交通世界/Journal Transpo Worl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无线通信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中的应用研究

    曹国仪
    1-3页
    查看更多>>摘要:首先对无线通信技术进行概述,并且结合该技术在轨道交通运营中的应用,对无线通信技术的相关类型和应用要求进行探析,如Zig Bee技术,LTE技术,SDH技术等.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无线通信技术的合理应用,可以有效提高轨道交通的运行效率和管理工作质量,为人们的出行提供更多便利.

    无线通信技术城市轨道交通技术类型

    水性环氧乳化沥青微表处路用性能研究

    张大卫
    4-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升乳化沥青微表处的路用性能,采用水性环氧树脂对乳化沥青进行改性,制备黏结性能优异的水性环氧乳化沥青.对水性环氧乳化沥青微表处混合料的配合比进行设计,并对其路用性能进行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工程应用中水性环氧树脂掺量宜控制在10%~20%.

    微表处水性环氧乳化沥青配合比油石比路用性能

    水性环氧树脂乳化沥青在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中的应用效果

    胡美娟
    7-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掌握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中水性环氧树脂乳化沥青的应用效果,对微表处混合料在水性环氧树脂不同掺量时开展湿轮磨耗试验,分析其抗水损害性能和耐磨性的变化规律,得出水性环氧树脂掺量建议值,并以某高速公路为例,测试养护前后病害路段各项路用性能的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水性环氧树脂含量为0~10%时,微表处混合料湿轮磨耗值、浸水变化率均表现出快速下降的规律;掺入10%~20%的水性环氧树脂时,虽然湿轮磨耗值继续保持明显下降,但浸水变化率的减少幅度却相对较小,因此,为了兼顾微表处混合料的整体性能与经济性,建议将水性环氧树脂的添加量设为10%;采用水性环氧树脂乳化沥青微表处技术处理后,不仅增强了沥青路面的抗滑与抗渗性能,还在一定程度上加固了路面结构,养护效果显著.

    沥青路面水性环氧树脂化沥青抗渗性能

    水泥改良全风化花岗岩路基填料的水稳定性分析

    贾晓霞
    10-1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水泥改良全风化花岗岩水稳定性能,提高全风化花岗岩利用率,进一步提升路基填筑质量,通过崩解试验及水稳试验,系统分析了不同压实度、水泥掺量与养护时间下全风化花岗岩水稳性能变化情况,结果显示:①压实度越大,花岗岩崩解量越小,当压实度达到96.0%时,每提升1.0%,其崩解量下降8.6%;②掺加水泥后,全风化花岗岩水稳性能大幅度提升,水泥改良及未改良试件崩解量之比大于4.2,当水泥掺量超过4.0%时,压实度越大,其崩解量呈现线性下降状态,下降速率依次为6.3%、6.4%;③改良处理并养护14 d后,其水稳系数呈现大幅度提升,养护28 d后逐渐趋于平稳,当水泥掺量增大1%时,其7、28 d水稳系数提升幅度分别达到10.5%、9.5%.

    公路项目路基填料全风化花岗岩水稳定性

    针片状颗粒含量对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影响分析

    刘鹏飞
    13-1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讨针片状颗粒含量对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影响,基于针片状颗粒的特性,通过目标配合比设计,确定了最佳油石比,采用马歇尔试验、车辙试验、低温小梁弯曲试验及控制应力疲劳试验,对不同针片状含量(分别为10.3%、15.6%、19.1%)的沥青混合料进行了水稳定性、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及抗疲劳性能的综合分析.结果显示:①针片状含量越高,混合料水稳定性越差,当其含量超过15.6%后,混合料水稳性能降低幅度显著增大;②特定温度下,针片状含量越高,混合料高温稳定性越差;③针片状含量越高,混合料低温抗裂性能变化较为复杂,但总体来看,其含量越高,混合料低温性能越差;④针片状含量10.3%、15.6%条件下,沥青混合料抗疲劳性能相同,而当其含量增至19.1%时,抗疲劳性能有所下降.

    公路项目针片状颗粒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分析

    不同SBS掺量的沥青混合料耐老化性能分析

    孙江江
    16-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有效探究SBS含量对沥青混合料抗老化性能的影响,提高SBS沥青混合料耐久性能,延长沥青路面使用寿命,通过短期热氧老化及长期紫外老化试验,对不同SBS掺量下AC-13、SMA-13混合料马歇尔稳定度、动稳定度及疲劳寿命三项指标变化率实施分析,并对沥青混合料老化性能进行评价.结果显示:①SBS含量越大,AC-13、SMA-13三项指标变化率越小,抗老化能力越高,且当其用量大于5%时,抗老化性能提升幅度逐渐降低;②与AC-13(连续级配)相比,SMA-13(间断级配)抗老化能力更强.因此在工程实践中,应合理选择混合料级配并科学确定SBS掺量,以最大限度保证沥青路面使用性能.

    沥青路面项目SBS掺量沥青混合料耐老化分析

    基于试验的水泥基轻质保温材料性能研究

    张玮
    19-2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水泥基轻质保温材料在工程中的应用水平,通过室内试验,对水泥基轻质保温材料的表观密度、抗压强度、导热系数和吸水率等性能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硅树脂聚醚乳液和羟丙基甲基纤维素醚具有很好的稳泡作用,能提高泡沫的稳定性;水灰比会影响水泥基轻质保温材料的抗压强度、吸水率及导热系数,分析得出当水灰比为0.50时,试样各方面的性能最佳.

    室内试验水泥基泡沫剂保温材料

    农村公路软土地基加固效果分析

    刘华
    22-25页
    查看更多>>摘要:某农村公路软土地基采用水泥搅拌桩和土工格栅进行加固,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对其加固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随着距路基中心线距离的增加,路基沉降变形逐渐下降,路基水平位移逐渐增大,路基沉降峰值出现在路中位置处,水平位移峰值出现在坡脚附近.不同土工格栅工况下,随着距路基中心线距离的增加,路基水平位移逐渐增大,曲线仍呈现缓增状,主要差异为数值差异,随位置水平位移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土工格栅加固主要体现在限制路基水平位移,在沉降方面的改善效果不甚明显.

    软土地基水泥搅拌桩土工格栅

    沥青路面抗滑性能恢复技术及施工工艺研究

    赵国峰
    26-2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升沥青路面抗滑性能和行驶舒适性,提出采用含砂雾封层技术改善道路的抗滑性能.首先基于室内试验,研究了含砂雾封层材料组成设计,分析抗滑性能恢复效果,并结合某市政道路养护项目分析含砂雾封层施工工艺.研究结果表明:推荐金刚砂最佳掺量为0.33~0.35 kg/m2,胶结料最佳用量为0.55~0.6 kg/m2;含砂雾封层可显著改善路表的微观纹理,雾封层处理后的样品在磨耗12 000 次左右抗滑性能再次失效,抗滑性能恢复率达50%以上;建议采用二油一砂喷涂含砂雾封层.

    含砂雾封层沥青路面抗滑性能施工工艺

    热压式沥青混合料路面施工技术研究

    张万泓
    29-3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保证公路工程建设中热压式沥青混合料路面施工质量,以某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为例,对热压式沥青混合料路面的现场施工技术进行分析,提出具体施工方法和要点,包括热压式沥青混合料的拌和、运输、摊铺和碾压,以充分发挥沥青混合料路面各项使用性能,可为同类工程提供参考.

    沥青路面热压式沥青混合料施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