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机械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机械
机械

王健

月刊

1006-0316

jixie@vip.163.com

028-85925070

610063

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工业园区墨香路48号601室

机械/Journal Machinery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机械》杂志,1962年创刊,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国内刊号:CN51-1131/TH ,国际刊号:ISSN1006-0316。《机械》杂志为综合性机械工程技术期刊,在机械工程广泛涉及的领域内,传播科技信息,刊载机械科技专题论著,展示机械工程学科最新科研成果,交流生产实践及革新改造的先进技术经验,传播现代科技新知识。《机械》杂志曾连续两次被评为中国中文核心期刊,被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并加入了万方数据网数字化期刊群和科技部西南信息中心数据库。《机械》杂志在机电行业享有较高的知名度。特点:理论与实际结合,普及与提高兼容,综合性、先进性、创新性与实用性相结合。读者对象:从事机械科技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大专院校教学科研人员 及企业的经营者、策划人员、营销专业人士和中、高级技工。栏目设置:设计与研究、机械制造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产品开发与设计、机电一体化、工程材料应用、测量与检测技术、工业设计、维修与改造、规划管理、经验交流、企业产品信息 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高速柔性容差机构抑振研究及其最优驱动设计

    娄洁尧林松江竞宇
    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智能建造中需要引入钢筋自动捆扎设备,以提高捆扎效率及质量,降低工人劳动强度,为人机协作提供新的应用场景.针对现阶段钢筋自动捆扎设备视觉定位精度不高的技术瓶颈问题,引入容差机构,利用容差机构欠驱动的特性弥补视觉定位误差.但欠驱动中的弹性构件在运动平台高速运行时会因惯性力导致系统振动,影响捆扎精度并限制工作效率.针对这一问题,运用最优化动态控制理论,确定了控制运动规律和关键的系统结构设计参数,旨在减少非稳定过渡时间、能量消耗和稳态误差.对研究结果进行了数字仿真与实验验证,结果显示:与传统驱动方法相比,经最优控制设计的驱动方式在非稳定过渡时间和稳态误差方面具有明显的综合优势.

    钢筋捆扎容差机构弹性原件最优化控制运动控制规律

    折叠舵翼驱动扭杆叠加非线性性能分析

    黄海忠张成龙吴一凡杨舜博...
    1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分析折叠舵翼驱动扭杆叠加使用性能的变化趋势,开展了叠加扭杆组算例理论分析,并设计了不同叠加数量的扭转试验进行实测,完成了大长宽比矩形截面扭杆组扭矩性能随叠加数量变化的非线性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分析,基于试验结果开展了扭杆叠加性能非线性变化的机理分析.结果表明,叠加使用的扭杆组合扭矩实测值较线性叠加理论值偏大,且随着叠加数量的增多,扭矩性能实测值与理论值的偏差逐渐增大,扭杆组扭矩性能随叠加数量变化呈下凹型上升的非线性曲线变化.经机理分析发现,叠加后的扭杆组绕轴线扭转时,除中心扭杆外,其余各扭杆相对自身为非对中扭转,即实际发生弯扭耦合变形,导致其产生更大的应力,改变了扭矩性能,且随着叠加数量的增多,扭杆组外侧弯曲变形增大,进而导致扭杆组叠加性能呈下凹型非线性上升变化.

    折叠舵翼扭杆叠加非线性

    架空地线共振除冰仿真分析

    毛先胤杨旗张义钊杨军...
    18-24页
    查看更多>>摘要:架空地线覆冰是威胁电网安全的常见自然灾害之一.进行架空地线共振除冰仿真分析可验证共振除冰技术的可行性,对其共振除冰方案的设计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运用ANSYS Workbench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了地线-覆冰系统的有限元模型,分析了单档覆冰地线在简谐激振下共振的动态响应.提出一种基于无应力原长的找形方法,计算了地线、地线-覆冰系统仅在重力作用时,地线的应力与弧垂,并计算了单档覆冰地线的固有频率及振型,模拟了地线-覆冰系统在不同激振点施加不同激振频率激振力的除冰效果.经过比较,频率为7.655 Hz的激振施加在距悬挂点5 m或15 m处时可获得较好的除冰效果,激振力仅需1000 N.该研究为共振式除冰方案及共振除冰机的设计提供了参考.

    架空地线共振除冰找形谐响应仿真分析

    地铁车辆车轮偏磨现象及其原因分析

    朱佳尹艳松迟丰功夏惠兴...
    25-30页
    查看更多>>摘要:车轮偏磨现象严重影响地铁运营的安全和舒适性.为掌握国内某地铁线路车辆车轮偏磨特性及其产生的主要原因,通过大量现场测试数据详细分析了车轮和钢轨的磨耗分布特性,发现该地铁列车车轮普遍存在偏磨现象,主要表现为右侧车轮轮缘磨耗明显大于左侧车轮.这种偏磨现象从镟后 2 万公里到下一次镟修一直存在,且随着镟后运营里程的增加轮缘偏磨现象越发严重.当镟后运营里程达到20 万公里时,轮缘偏磨达到2.57 mm.线路曲线段尤其是小半径曲线多,其中半径小于400 m的曲线占总里程的14.4%,且左右曲线分布不均匀,左曲线长度是右曲线的近2 倍,以及车辆长期不掉头运营等是导致车轮出现轮缘偏磨的主要原因.最后基于车轮偏磨原因提出一种减缓车轮偏磨的车轮镟修改进方案.改进镟修方案的轮缘磨耗速率仅为0.10 mm/万公里,较传统镟修方案轮缘磨耗速率的0.18 mm/万公里降低了45%.

    地铁车轮偏磨现场测试小半径曲线

    悬挂式单轨三开道岔关键梁体结构研究

    葛振斌
    3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第二关节梁为悬挂式单轨三开道岔关键梁体,梁体的强度以及变形会影响到锁定、驱动等装置的运转精度,进而影响到整个道岔的使用.同时梁体底部为开口结构,其过度变形也会影响到行车安全.因此,通过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梁体进行静力学分析计算,得到不同工况下梁体的应力及变形,其中在最不利工况下最大变形为1.895 mm,最大应力为133.36 MPa,均能满足相关标准的要求.同时从计算结果得到关节梁的变形规律,即关节梁在承受外部载荷作用时,梁体在垂向上产生一个向下的挠度,梁底部会产生横向变形,梁走行面上会产生翻转变形.通过现场加载试验对静力学分析结果进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在静力学分析标记区域内,梁体的最大竖向变形测量值为1.5 mm,最大横向变形为1.55 mm,排除误差影响,加载试验的结果与静力学分析结果,无论在数值上还是在变化规律上均较为相符,进一步验证了静力学分析计算的有效性.

    悬挂式单轨三开道岔道岔梁静力学分析加载试验

    地铁车辆异常抖动分析及监测方法

    樊懿葳聂云斌杜红梅李凤林...
    39-44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某地铁车辆运行时出现异常抖动的问题,首先结合车辆的检修结果分析抖动原因,通过采集车体振动加速度对分析结果进行验证.验证结果表明,当存在踏面剥离故障的车轮转动频率与车体一阶垂弯模态频率接近时,会产生共振,车体振动会显著加剧导致乘客感受到车辆异常抖动.然后提出了基于车体滤波后加速度均方根值的抖动监测方法,通过线路测试数据验证该指标可有效反映车体抖动状态.最后基于测试结果提出了保障车辆稳定安全运行的建议.

    地铁车辆异常抖动踏面剥离监测

    一种管道巡检车的优化设计

    郭帅王颖李冬聂铖...
    45-52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传统巡检车的运动方式、检测方式和清理机构进行了改进优化,并增设了扶正机构.检测是本设计主要优化的功能,优化后的检测装置能实现 360°旋转、上下抬升,在其中增设红外线感应和超声波检测,实现了对管道裂缝和破损电缆的全方位检测.在筛选多种运动方式后,选用麦克纳姆轮作为轮系结构,其可在多种类型管道中行驶,增强了通用性.同时针对难清理的问题,采用吸附机构和夹爪来对管道内复杂和微小区域实现全面彻底的清理;增设扶正机构,提高了巡检车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优化设计完成后,对该巡检车的升降、动力系统进行分析,并运用有限元仿真对巡检车的结构设计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优化后的结构合理安全.

    电缆管道巡检车麦克纳姆轮吸附机构扶正机构

    基于响应面模型和BP-神经网络模型的机器人定位误差及验证分析

    罗进生胡晓兵毛业兵罗庆怡...
    53-58,8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机器人定位精度是衡量工业机器人工作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对零件加工质量有着重要影响.为满足现代工业的制造精度要求,机器人重复定位精度需要进一步提升,因此,通过响应面模型与BP-神经网络模型对机器人定位精度误差进行拟合,对比研究提升机器人重复定位精度的方法.首先建立响应面模型,采用中心复合设计方法,对机器人定位精度误差进行实验仿真,接着用BP-神经网络对机器人定位精度误差进行拟合.经过比对得知,BP-神经网络的拟合精度高于响应面模型,但响应面模型拟合效率高于BP-神经网络.最后借助激光跟踪仪对机器人进行误差补偿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误差模型预测得到的误差值是合理的,验证了仿真的正确性及补偿的可行性.

    机器人定位精度定位误差误差补偿中心复合设计

    一种自动避障双轮平衡小车的研制

    周晓媛周宏胭
    59-6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进一步提高平衡小车的精度、稳定性及运行安全性,研制了一款自动避障双轮平衡小车,其核心处理器采用STM32F103C8T6 芯片,使用MPU6050传感器采集小车运动过程中的车身姿态,并通过编码器获取小车的角度和加速度,然后采用PID算法获取合适的PWM值作用到电机驱动芯片上,通过控制电机的正反转以及转动速度来实现小车运动过程中车身的平衡及转向.利用超声波和舵机模块实现小车的避障功能,使其在遇到障碍物时自主选择方向,从而实现转向.通过调试分析表明,该平衡小车能够在保持平衡移动的基础上准确感知和避开障碍物.该平衡小车运动灵活、成本低,适合在危险狭小的空间里工作,对促进智能机器人的发展和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平衡小车PID控制超声波避障STM32单片机

    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多垃圾自动分类机器设计

    王佳炎毛耀增郭兰鑫贾富昊...
    66-71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多固体生活垃圾分类问题,提出一种自动分类机器,对其结构、控制电路、算法进行了设计.利用四个矩阵光纤传感器、两级传送带对垃圾进行分拣;使用YOLOv5 网络特征提取模型和迁移学习的垃圾识别方法,有效解决了垃圾数据集较少的问题.基于 YOLOv5 构建的检测模型,包括依次连接的Backbone模块、Neck模块、Head模块和serial通信模块.该模型在自建的垃圾数据集上进行训练和测试,平均准确率达到 0.99.在实际应用中,将训练好的模型部署在自行研制的开发板上,与自主制作的垃圾分类机器配合使用.实验结果表明,该机器能够准确识别垃圾种类并完成分类回收,针对10~15 个垃圾,从投入到识别完成用时15~20 s,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和效率.

    机器视觉自动分拣垃圾分类YOLOv5serial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