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
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

于凯生

月刊

1672-6758

jxdx.xb@163.com

0467-2395013

158100

黑龙江省鸡西市鸡冠区和平南大街99号

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Journal Journal of Jixi University
查看更多>>本刊集文、理、工为一体的综合性学术刊物,所设栏目内容广阔,覆盖上千个学科。《学报》将努力贯彻“百花齐放,百家急鸣”的学术方针,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刊方向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办刊宗旨,直接面向科研、面向国内外校内外的专家学者和社会各界哲人贤达。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新质生产力的三维审视:理论内涵、生成逻辑与实践路径

    曹阳余建军
    1-4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质生产力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基础,以科技创新突破为关键路径,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为特征,是新征程上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科学指南和根本遵循,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认识新质生产力的理论内涵,从而深刻理解其科学性和重要性;全面认识新质生产力的生成逻辑,从而深刻理解其系统性和创新性.为此,应通过完善新型举国体制、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优化相关科技政策、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推动新质生产力持续健康发展,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提供根本动力.

    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理论内涵生成逻辑

    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新动能:新质生产力的"创"与"守"

    詹有贵钟涵冕
    5-8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质生产力是以创新为主要特点,主要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优化组合而实现生产力的跃升.新质生产力通过传统产业的数智化落地以及推动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发展,以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和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因此,新质生产力的形成路径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模式相契合.新质生产力以其更高效、更清洁、更开放的生产动能为中国式现代化带来了强劲的发展动力.

    新质生产力中国式现代化创新高质量发展

    马克思主义视域下新质生产力的绿色意涵

    张雨婷王宏兴
    9-13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质生产力作为先进生产力不仅追求质优、高效,也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具有丰富的绿色意涵.总体上看,新质生产力与绿色发展在价值上具有同向性、在实践上具有互动性、在路径上具有协同性.二者具有价值目标的一致性、价值过程的融合性、价值结果的共享性.新质生产力是推动绿色发展的重要动力,绿色发展是新质生产力成长的基本方向.在中国式现代化实践中,要加强科技创新、促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培育壮大绿色市场、完善政策体系并强化绿色政策引导,从而实现新质生产力与绿色发展的相互提升和协同共进.

    马克思主义新质生产力绿色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新质生产力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价值意蕴、逻辑要素与实践路径

    张文莲曹立中
    14-18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质生产力作为一种高质量的生产力形态,能够为促进教育行业变革、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助力.新质生产力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价值在于推动教育发展形态的变革、教育价值的发挥和教育公平的实现.为发挥新质生产力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巨大潜力,需要强化制度设计,建立长效赋能机制;促进资源流动,提升赋能成效;推动渐进融合,实现融合发展.

    新质生产力教育变革高质量发展

    数字化转型、新质生产力和企业韧性

    肖俊斌杜雯欣
    19-24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选取2011-2022 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研究数字化转型、新质生产力和企业韧性的关系.研究发现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能够增强企业韧性、数字化转型能够显著提高企业新质生产力水平、数字化转型能够通过提高新质生产力水平间接增强企业韧性,以上结论经过内生性和稳健性检验.进一步分析发现,数字化转型对企业韧性的增强效应,在异质性分析中均显著;数字化转型对新质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以及数字化转型通过提高新质生产力促进企业韧性的中介效应,仅在制造业、高科技行业和高融资约束水平下的企业是显著的.研究结果为数字化转型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和增强企业韧性,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参考.

    数字化转型新质生产力企业韧性制造业高科技行业

    数字赋能"大思政课":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创新策略

    高燕陈慧文
    25-28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高质量发展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教育领域正面临数字化转型的深刻变革.数字技术作为信息时代的新引擎能够推动"大思政课"的教学内容、方法和形式创新升级,从而提升大学生的创新思维、信息素养和终身学习能力,为高质量发展培养所需的"新智人才".目前,数字赋能"大思政课"获得了一些成效,但也要警惕"技术反客为主""技术伦理安全""师生数字意识不强"等现实梗阻.为回应新质生产力发展之需,应加强数字赋能和"大思政课"的深度融合,提升师生的数字素养和技能,优化数字赋能大思政课的评价体系,不断培养新质生产力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和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夯实高质量发展和科技强国建设的人才基础.

    数字赋能大思政课新质生产力

    我国高校工科人才培养与选拔体系研究

    沈亮刘令云王传真闵凡飞...
    29-32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科技的快速进步和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工科人才的培养与选拔显得尤为关键.旨在深入探讨工科人才培养与选拔体系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并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为我国工科人才的培养与选拔提供有益的参考.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构建一个更加科学、公正、高效的工科人才培养与选拔体系,为国家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工科人才培养体系选拔体系优化策略

    "健康中国"视域下学校体育课程教学中体育运动的创新整合策略

    矫海龙费加明
    33-3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健康中国"战略深入实施的背景下,学校体育课程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其重要性日益凸显.面对新时代对青少年体质健康与体育素养的新要求,体育运动的创新整合成为提升教学质量、激发学生体育兴趣、培养其终身体育习惯的关键途径.试通过创新体育教学模式,为体育运动的创新整合奠定坚实基础.同时,实施多维体育教育,以丰富的内容和形式助力体育运动的创新整合,并优化体育考试方案,确保体育运动创新整合的质量与效果,旨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升体育教育的实效性,为构建"健康中国"贡献力量.

    健康中国体育课程教学体育运动创新融合

    多模态理论视域下机械控制工程课程教学模式探讨

    张鵾疏淑丽魏树国周妍...
    36-40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多模态理论,探讨并应用了多模态机械控制工程课程的教学新模式.首先,概述了现有基于多模态理论的课程教学研究现状,并对当前机械控制工程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阐述了多模态教学在机械控制工程课程中的价值意蕴.其次,提出基于多模态教学的机械控制工程课程具体实践路径,建构"五位一体"的多感官教学模式.最后,通过近2 年的教学实施,验证了多模态教学在机械控制工程课程中的有效性.

    多模态教学机械控制工程基础教学设计

    红色研学旅行高质量发展的价值意蕴、现实困境及优化路径

    李爱琴马合锐
    4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红色研学旅行是贯彻落实文旅融合发展策略,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发展的重要途径.推动红色研学旅行高质量发展,可增强校内外思政教育协同育人实效,筑牢传承弘扬红色文化的教育阵地以及促进文旅业态的纵深发展革新.近年来,红色研学旅行活动的开展虽然取得较为喜人的育人效果和积极成就,但红色研学旅行起步较晚,仍然存在着机制运行不畅、市场规范不健全、产品存在低质现象、资源缺乏挖掘整合等亟待解决的现实难题.红色研学旅行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问题导向,不断加强部门联动协同合作以健全长效工作机制,完善市场标准体系建设以推动市场规范化发展,构建高质量产品体系不断打造多样性创新型产品,深入推进资源挖掘并实现资源整合共享.

    红色研学旅行红色文化高质量发展文旅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