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钟志贤

季刊

1008-3537

jxddxb@163.com

0791-8520356

330046

江西南昌市洪都北大道86号

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Jiangxi Radio & TV UniversityCHSS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抗美援朝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必要性、问题及路径探赜

    周佳强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抗美援朝精神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志愿军在硝烟弥漫的抗美援朝战场上历经艰苦卓绝的斗争而锻造出的宝贵精神财富."爱国主义"是其核心要旨,"革命英雄主义"是其内在本质,"革命乐观主义"是其重要特质,"革命忠诚主义"是其基本品质,"国际主义"是其可贵气质.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讲好抗美援朝故事、传播好抗美援朝精神是思政课的责任使命.如何将抗美援朝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高校需要因地制宜规划顶层设计增强融入"力度",强化教师教学理论素养提升融入"高度",充分运用网络媒介资源加强融入"效度",推进校园红色文化建设凸显融入"厚度",创新课堂教学方法挖掘融入"深度".

    抗美援朝精神爱国主义高校思政课立德树人

    论"大思政课"厚植爱农情怀的路径创新

    曾祥明姜曄
    8-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思政课"厚植爱农情怀,深刻蕴含着农业强国建设的时代诉求,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知农爱农强农兴农新型人才和推进新时代农业农村现代化事业发展的应然之举.这对于推动农业农村新质生产力发展,打造乡村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的全面振兴新局面具有深远的价值.研究发现,在当前"大思政课"厚植爱农情怀实践中,尚存在着教学理念思维共识不够、爱农情怀价值引领较弱、教学内容体系略显滞后、资源整合运用较为单一等难点.为此,在培固厚植爱农情怀理念使命、清晰厚植爱农情怀现实困境的基础上,从构建育人体系、建设"大思政课"主体、完善"第一课堂"教学内容与运用"第二课堂"资源等方面,对高校"大思政课"厚植爱农情怀的路径创新进行探究.

    大思政课爱农情怀农业农村新质生产力乡村振兴

    伟大建党精神的生成逻辑、科学内涵及赓续路径

    万芳李英兰
    16-23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中国共产党精神之源的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立党、兴党、强党的精神原点和思想基点.伟大建党精神是在理论逻辑、历史逻辑、文化逻辑和实践逻辑的辩证统一中生成和发展的,"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是构成伟大建党精神科学内涵的"四梁八柱".在新时代新征程道路上,全党要从坚定理想信念、强化使命担当、发扬斗争精神和站稳人民立场这四个方面持续发力,弘扬光荣传统、赓续伟大建党精神.

    伟大建党精神生成逻辑科学内涵赓续路径

    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与路径

    吴光辉
    24-31页
    查看更多>>摘要:弘扬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是时代赋予高校的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时间与中国近现代史、"五史"高度契合,内涵充分彰显党的性质宗旨,具有高度的地域关联性,资源形式高度丰富,精神境界高度感人.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思政、社会实践、党建工作、校园文化、新媒体建设等思想政治教育具体环节,可以有效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坚定高校学生理想信念,补足精神之"钙";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

    精神谱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伟大建党精神引领培育高校"时代新人"的三维向度

    朱丹丹
    32-36页
    查看更多>>摘要: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进动力.高校引领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应当继承和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着力从伟大建党精神的丰富内涵、现实要求、实践方向等三维向度中,发挥伟大建党精神的育人功能,结合新时代教育发展要求,推动青年学生成长成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要求.

    伟大建党精神高校时代新人三维向度

    知识青年投身乡村文明建设的路径优化研究

    王邦根傅琼
    37-44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村文明是乡村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的总和,乡村文明建设涵盖乡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等多个方面的文明进步,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前提,是一个系统性工程.然而,由于城乡二元结构仍然存在,致使我国乡村文明发展尚未能与城市文明相偕而行.知识青年作为乡村文明建设的中坚力量和智力保障,但却存在"入乡"身份阻隔、"回乡"观念消解、"兴乡"行为匮乏等现实困境.为破解这一困境,通过政策资源赋能、主体角色赋能、机制体系赋能等多维路径,激励知识青年投身乡村文明建设,为乡村文明建设进而实现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持和源源动力.

    知识青年乡村文明建设政策资源赋能主体角色赋能机制体系赋能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路径探究

    姜燕
    45-50页
    查看更多>>摘要:老年教育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式现代化为老年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审视老年教育,我国老年教育还处在高质量发展的初级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有财政投入不够、优质教学资源不多、技术支持不强、办学成效不高等,应通过加强老年教育学学科建设、持续构建开放办学模式、提供丰富的优质教育资源、利用数字化技术赋能增效、建立健全评价和监督机制等路径,解决新时代老年教育领域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推动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助力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中国式现代化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路径

    基于现状分析的开放大学老年教育发展策略的思考

    傅勇
    5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教育在终身教育体系中的作用日益显著.在老年教育需求稳步增长的当下,开放大学在开展老年教育过程中面临着教学内容与形式需创新、师资队伍建设待加强、管理机制待完善、资源分配不均衡等问题.开放大学可通过明确教育定位、创新教学模式、整合社会资源、推进数字化转型、加强政策引导等发展策略,提高开放大学的老年教育质量,推动老年教育的创新与发展.

    人口老龄化开放大学老年教育发展策略

    教育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的开放大学学生培养策略探析——基于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视角

    钟晓红张睿
    57-61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学质量的关键点是教师,着力点也在教师,最终希望点还是在教师.教师的职业幸福感直接决定教师的职业认同,同时决定教学质量.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导向下,开放大学需要重视审视"教"与"学".拥有职业幸福感的教师可试从以下途径培养开放大学学生:一是帮助学生找到职业兴趣进行职业规划;二是唤醒学生根植于内心的善良,培养德才兼备的开放大学学生;三是弘扬"弱德之美",鼓励学生追求精神通达;四是培养学生强大的内心,激励学生做掌控生活的强者.

    教育高质量发展开放教育学生培养教师职业幸福感

    高校继续教育创新服务县域高质量发展的"五金学院模式"研究

    王炳忠李澎林傅剑
    62-6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高校继续教育服务地方的新时代背景下,基于已有的校地合作模式现状,介绍了浙工大永康五金学院建设的背景、目标和思路,对学院的建设进行了深入思考,从机制建设、人才培育、师资队伍、产教联盟组建四个方面总结了改革的经验,形成了一种校地合作的"五金学院模式",并对这种模式的意义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继续教育三教统筹五金学院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