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机械工程材料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机械工程材料
机械工程材料

杨武

月刊

1000-3738

mem@mat-test.com

021-65556775-368

200437

上海市邯郸路99号

机械工程材料/Journal Materials for Mechanical Engineering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材料科技与应用专业技术性刊物。刊登钢铁材料、合金材料、粉末冶金、硬质合金、精细陶瓷、工程塑料和复合材料等工程用材料和特殊功能材料的科研成果和实验研究报告。介绍材料制备、热处理、加工、性能检测的新技术、新仪器设备。设有综述、试验研究和工厂经验等栏目。读者对象为材料科研、生产部门技术人员及相关专业院校师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TBF980钢表面氧化物组成和结构在磷化过程中的变化

    蔡宁龙袁郝玉林姚士聪...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碳萃取复型技术结合扫描电镜、透射电镜、能谱等方法分析了不同时间(0~90 s)磷化处理后TBF980冷轧连退钢表面氧化物的组成、形态及晶体结构变化。结果表明:试验钢表面氧化物主要由薄膜状非晶态SiOx以及MnSiO3单晶颗粒组成。随着磷化时间的延长,表面氧化物数量减少,硅、锰元素含量显著降低,但是当磷化膜完全覆盖试验钢表面时,磷化膜与基体之间仍然存在一层氧化物。在磷化过程中,大部分非晶态SiOx薄膜先断裂再卷成球形,并在磷化液的作用下脱离试验钢表面,小部分保留在磷化膜与基体界面处;MnSiO3单晶在磷化液的作用下先转变成非晶态SiOx与MnSiO3纳米晶的复合颗粒,再完全转变成非晶态SiOx。

    冷轧连退钢表面氧化物碳萃取复型技术

    碳纳米管对天然橡胶复合材料高频动态性能的影响

    翁爽陆伟强任睿沈东明...
    8-1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0。5份(每100质量份天然橡胶中添加的质量份)碳纳米管(CNTs)替换基础配方中不同份数(0,2,4,6,8)炭黑制备天然橡胶复合材料,研究了碳纳米管对天然橡胶复合材料静态力学性能和高频动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CNTs替换炭黑份数的增加,复合材料的硬度降低,拉伸强度先升后降再升,断裂伸长率先降再增,100%定伸应力先增后降;用0。5份替换2份炭黑后的复合材料的综合静态力学性能最佳,此时拉伸强度和100%定伸应力均最大,分别比未用CNTs替换炭黑的复合材料提升13。52%和8。47%。随着CNTs替换炭黑份数的增加,复合材料动刚度均方根呈先减后增的趋势,替换2份炭黑后的复合材料动刚度均方根最小,比未用CNTs替换炭黑复合材料的动刚度均方根降低了 12。94%,此时复合材料具有最好的高频动态性能,拉伸强度和定伸应力与高频动态性能正相关,断裂伸长率和硬度与高频动态性能的相关度不显著。

    天然橡胶复合材料碳纳米管高频动态性能动刚度静态力学性能

    《机械工程材料》防诈骗公告

    《机械工程材料》编辑部
    13页

    激光选区熔化制备Ti-15Mo合金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各向异性

    肖湘睿陈荐周立波李聪...
    14-22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激光选区熔化(SLM)技术在不同构建方向(与水平方向成0°,30°,45°,60°,90°)下制备Ti-15Mo合金,分析了其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各向异性。结果表明:当构建方向由0°变为90°时,合金的织构取向变化为(001)→(101)→(111);0°和90°构建方向的合金中2°~10°小角度晶界的体积分数较低;0°,30°,45°,60°和90°构建方向的合金的平均晶粒尺寸分别为59。95,33。47,99。98,42。63,72。41 μm,平均显微硬度分别为 313。92,327。29,294。11,327。48,311。67 HV;0°,45°,60°,90°构建方向制备的合金的抗拉强度分别为866。35,898。78,1 055。97,913。7 MPa,屈服强度分别为 716。40,767。98,1 027。45,808。83 MPa,断后伸长率分别为 14。00%,18。97%,12。51%和14。29%。不同构建方向的SLM成形合金存在力学性能各向异性。

    激光选区熔化Ti-15Mo合金各向异性微观结构力学性能

    钼元素对2Cr13型高氮耐蚀塑料模具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樊译周健迟宏宵谷金波...
    23-2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2Cr13型高氮耐蚀塑料模具钢中添加质量分数0。5%的钼元素,研究了钼元素对淬火和回火后该钢显微组织、力学性能及耐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钼的添加缩小了试验钢的奥氏体相区,淬火后的残余奥氏体体积分数为8。49%,低于不含钼试验钢(9。05%);钼的添加使得回火态试验钢的强度、硬度以及冲击吸收能量均得到提高,其中屈服强度提高了 12%。盐雾腐蚀试验后回火态试验钢主要发生点蚀,含钼试验钢表面的点蚀坑数量较少,尺寸较小,其腐蚀速率为0。072 1 g·m-2·h-1,远小于不含钼试验钢(0。161 2g·m-2·h-1);含钼试验钢的极化曲线中存在明显的钝化区,而不含钼试验钢不存在钝化区。含钼试验钢的耐腐蚀性能优于不含钼试验钢。

    钼元素高氮耐蚀塑料模具钢显微组织力学性能耐腐蚀性能

    高频淬火功率对35CrMo钢表面组织和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

    王璠刘德涛何闯
    29-36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高频淬火工艺对35CrMo钢进行不同功率(2。5,3。0,3。5,4。0,4。5 kW)的表面淬火,研究了淬火功率对35CrMo钢表面显微组织、硬度、摩擦磨损性能和磨损机理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淬火功率为2。5 kW时,试验钢表面组织主要为珠光体,表面硬度最低,为532 HV,稳定摩擦因数为0。58,磨损率最大,为14。58μm3·N-1·mm-1;当淬火功率为3。0 kW时,表面组织主要为粒状贝氏体,表面硬度最高,为604 HV,稳定摩擦因数最小,为0。47,磨损率最小,为10。15µm3·N-1 mm-1;随着淬火功率的继续增加,粒状贝氏体逐渐向上贝氏体、下贝氏体和无碳贝氏体转变,表面硬度降低,摩擦因数和磨损率整体呈增大趋势。当淬火功率为2。5,3。0,3。5,4。0 kW时,磨损机理以磨粒磨损为主,并伴随着局部的黏着磨损和氧化磨损;当淬火功率为4。5 kW时,磨损机理以黏着磨损为主,并伴随着局部的磨粒磨损和氧化磨损。

    高频淬火35CrMo钢显微组织摩擦磨损性能磨损机理

    "力学超材料"专题征稿启事

    《机械工程材料》编辑部
    36页

    基于机械干态颗粒涂层技术制备cBN@TiN粉体

    罗展鹏刘润平郭伟明谭大旺...
    37-42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机械干态颗粒涂层技术分别制备了cBN@TiO2(TiO2包覆立方氮化硼)粉体和cBN@(TiO2+C)(TiO2+碳包覆立方氮化硼)粉体,然后在1 600 ℃、N2气氛下进行高温热处理制备cBN@TiN(TiN包覆立方氮化硼)粉体,研究了高温热处理前后粉体的物相组成与微观形貌以及高温反应机理。结果表明:机械干态颗粒涂层技术可以使纳米TiO2和纳米TiO2+C颗粒均匀包裹在cBN颗粒表面。在高温热处理过程中,TiO2与cBN反应生成液相B2O3,促进了cBN相变成六方氮化硼(hBN),cBN的高温稳定性差,以cBN@TiO2为原料制备的cBN@TiN粉体颗粒表面形成由TiN相和hBN相组成的片状结构层;当存在碳时,TiO2会优先与碳发生还原反应生成TiN,抑制B2O3的生成,从而降低cBN相变量,此时cBN的高温稳定性好,以cBN@(TiO2+C)为原料制备的cBN@TiN粉体颗粒表面形成主要为TiN相的颗粒结构层。

    TiN包覆cBN粉体高温热处理机械干态颗粒涂层技术热稳定性

    5083铝合金激光-MIG复合单面焊双面成形打底焊工艺优化

    毕学松侯艳喜尚鹏杜江...
    43-49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激光-熔化极惰性气体保护电弧(MIG)复合焊对5083铝合金板进行打底焊,以模拟铝合金罐体单面成形对接焊缝,研究了激光束摆动方式(不摆动、直线摆动、圆形摆动、方形摆动)、激光功率(2。5~4。0 kW)、组对间隙(0,1 mm)和错边(0,1 mm)对焊缝成形质量的影响,并分析了优化工艺下接头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在3。0 kW激光功率下,当激光束不摆动时,焊缝背面不连续并伴有凹坑,当激光束直线摆动时,焊缝内部存在大量气孔;在圆形激光束摆动模式下,当激光功率为2。5 kW时,焊缝背面未形成连续的全熔透焊缝,当激光功率为4。0 kW时,焊缝出现严重的下塌现象。3。0~3。5 kW激光功率以及圆形或方形激光束摆动模式能够实现单面焊背面自由成形,且焊缝成形良好,在不同组对间隙和错边条件下表现出较强的适应性;在激光功率为3。0 kW、激光束摆动模式为圆形摆动的优化工艺下,焊接接头抗拉强度达到母材的90%,正弯和背弯后接头中均未出现裂纹和其他开口缺陷,满足工程应用要求。

    罐体用5083铝合金激光-MIG复合焊单面焊双面成形工艺优化

    喷丸对4Cr5Mo2V钢高温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

    牛童王昕宇彭睿智吴晓春...
    50-56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4Cr5Mo2V钢试样进行3道次复合喷丸,通过与未喷丸试样对比,研究了喷丸对试验钢表面形貌、显微组织、硬度、残余应力以及高温(100,300,500℃)摩擦磨损性能和机制的影响。结果表明:喷丸处理显著提高了试验钢表面粗糙度,使试验钢表面形成了明显的塑性变形层、硬化层与残余压应力层;在100,300,500 ℃下,与喷丸前相比,喷丸后试验钢的磨损率分别降低了41。8%,17。1%,63。3%,耐磨性能的提高与喷丸产生的硬化层和残余压应力层有关。在100,300 ℃下,喷丸前后试验钢的磨损机制均主要为黏着磨损和磨粒磨损,而当温度升高至500 ℃时,磨损机制为氧化磨损,喷丸试验钢仍能保持较高的硬度与残余压应力,同时表面氧化层更致密稳定,仅发生轻微氧化磨损。

    4Cr5Mo2V热作模具钢喷丸高温摩擦磨损性能残余应力硬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