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精细化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精细化工
精细化工

邵玉昌

月刊

1003-5214

jxhgbjb@126.com

0411-84699773,84685669

116023

大连市高新园区黄浦路201号

精细化工/Journal Fine Chemicals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本刊1984年6月创刊,每月15日出版。它是中国化工学会精细化工专业委员会会刊、中国化学工业类核心期刊、中国轻工业类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创办最早的精细化工专业技术刊物。本刊是《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CAJ-CD)首批入编期刊之一;是美国《化学文摘》(CA)全球摘用频度最大的1000种期刊之一;部分文章已由美国《工程索引》(EI)、日本《科学技术文献速报》(CBST)、俄罗斯《文摘杂志》(РЖ)等摘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气相氟-氯交换合成氯氟烃替代物或中间体的研究进展

    张呈平权恒道
    2089-2102,2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氯氟烃(CFCs)替代物的使用可以避免臭氧层消耗物质的使用和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气相氟-氯交换属于氟化催化剂催化的Swartz反应,主要用于合成C1~C6 CFCs替代物或其中间体,以及用于锂电池、含氟医药等重要领域的系列杂原子氟化物,具有绿色高效、易实现大规模生产的特点.该文对气相氟-氯交换合成CFCs替代物或中间体的反应机理、氟化催化剂和合成工艺进行了综述.对气相氟-氯交换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提出了今后的重点在于研究和完善铬基催化剂用于气相氟-氯交换反应的理论、开发高碳原子数氯代烃的气相氟-氯交换工艺技术以及气相氟-氯交换技术在新能源、含氟医药等领域的应用.

    氯氟烃替代物氟-氯交换反应机理氟化催化剂铬基催化剂合成工艺

    LCST型温度敏感聚合物的研究及其在钻井液领域的应用进展

    王中义孙金声黄贤斌吕开河...
    2103-2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低临界溶解温度(LCST)型温度敏感聚合物是指聚合物链在相转变温度前呈伸展溶解态、相转变温度后为收缩聚集态的温度敏感型聚合物,其在环境温度变化刺激下能智能且可逆响应,已在有机化工、材料科学、生物医学和石油天然气工业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研究.该文对不同空间构象的LCST型温度敏感聚合物进行了分类,重点介绍了线形结构、温敏水凝胶、嵌段结构、接枝复合结构和特殊结构的LCST型温度敏感聚合物的研究进展;总结了不同空间构象的LCST型温度敏感聚合物在低温流变调控、温敏智能封堵、增黏提切和防漏堵漏钻井液领域的应用现状,提出了 LCST型温度敏感聚合物存在的关键问题及其在钻井液领域的应用前景.

    温度敏感聚合物钻井液低温流变调控智能封堵增黏提切防漏堵漏

    聚合物基MOFs复合材料抗菌研究进展

    安重鑫马建中张雷
    2120-2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金属有机骨架(MOFs)是一类备受瞩目的新兴材料,在抗菌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将聚合物与MOFs进行复合制备聚合物基MOFs(PolyMOFs)复合材料,不仅可以增强MOFs的稳定性、机械强度等,还可以进一步扩展其应用范围.该文重点综述了 PolyMOFs复合材料在抗菌方面的研究进展,概述了功能性MOFs的制备和主要抗菌机制,以及PolyMOFs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总结了具有抗菌功能的PolyMOFs复合材料在医疗健康、食品保鲜、空气净化、水污染防治、纺织品防护领域的应用;最后对具有抗菌功能的PolyMOFs复合材料目前在抗菌领域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包括特定功能增强、制备工艺优化和应用领域拓展等方面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金属有机骨架聚合物基MOFs复合材料制备方法抗菌机制研究进展

    钼酸铋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应用研究进展

    许丹于彩莲彭显龙燕红...
    2131-2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光催化作为新型环境友好的绿色技术,在生态环境修复和清洁能源生产等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选择高效且经济的光催化材料是实现高效光催化技术的关键.钼酸铋纳米材料因其独特的层状结构而备受关注.该文从晶体结构及光催化机理、制备方法、常见的改性方式综述了钼酸铋纳米材料在光催化领域的研究进展,着重讨论了钼酸铋在光催化领域的应用,包括光催化CO2还原、降解污染物、析氢以及固氮.并对钼酸铋纳米材料在光催化领域面临的挑战及未来前景进行了展望.

    钼酸铋光催化纳米材料二氧化碳还原降解光催化析氢

    多功能生物基聚酰胺56复合纤维的制备与性能

    朱旭徐燕郝新敏郭亚飞...
    2143-2149,218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纳米ZnO(nano-ZnO)为改性粒子、生物基聚酰胺56(PA56)为基体,引入可纺性优良的尼龙6,采用两步成型熔融纺丝技术共混纺丝,制备了多功能生物基ZnO/PA56复合纤维.采用SEM、FTIR、XRD、DSC和TGA对ZnO/PA56复合纤维进行了表征,考察了 nano-ZnO质量分数对ZnO/PA56复合纤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nano-ZnO在PA56基体中分散均匀,两者以物理共混方式相容;nano-ZnO在ZnO/PA56复合纤维中异相成核,降低了其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提高了其结晶温度,与PA56相比,质量分数为0.5%、1.0%和2.0%的ZnO/PA56复合纤维(分别记为PA56-0.5、PA56-1.0和PA56-2.0)结晶温度提高了 1.1~5.2 ℃;最大失重温度降低了 88.94~98.52 ℃;断裂强度降至3.32、3.22和3.06 cN/dtex.nano-ZnO明显提升了复合纤维的抗菌性、导热性和抗紫外线能力.PA56-0.5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率均为100%,明显优于PA56对两者的25%和 41%的抑制率.PA56-0.5、PA56-1.0、PA56-2.0 在加热 50s 时温度可达 137.0、136.0 和 128.0 ℃,优于 PA56的121.0 ℃.140 h紫外光辐照后,PA56-0.5、PA56-1.0和PA56-2.0的断裂强度下降率分别为73.2%、73.3%和69.9%,低于PA56的断裂强度下降率(79.8%).

    纳米ZnO生物基聚酰胺56多功能复合纤维熔融纺丝抗菌性能功能材料

    溶剂热法制备尼龙66基碳点及其指纹识别、荧光防伪、光线阻挡应用

    杨佳怡杨丽琴何璞祯唐川江...
    2150-2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尼龙66(PA66)和植酸(IP6)为前驱体、乙酸为溶剂,采用溶剂热法制备了 PA66基碳点(66CDs).利用TEM、FTIR、XPS、荧光光谱对其进行了表征,对其光学性能、离子稳定性和时间稳定性进行了测试,探究了其指纹识别、荧光防伪、光线阻挡的应用.结果表明,将1.6gPA66、1.1gIP6加入20 mL乙酸中,于260 ℃下反应36 h,制备的66CDs具有最大荧光强度.66CDs为球形结构,平均粒径4.00 nm,表面含有羧基、羟基、氨基等官能团;66CDs的荧光为非激发波长依赖型,最佳激发波长和发射波长分别为360和490 nm,荧光量子产率可达11.69%,其荧光强度不受常见金属阳离子影响,30 d内具有稳定性.由66CDs与水溶性淀粉制备的荧光粉末可用于指纹识别,不仅可将66CDs制成油墨用于荧光防伪,还可将其制成防蓝光膜,用于蓝光防护.

    尼龙66碳点溶剂热法回收利用指纹检测荧光防伪功能材料

    高灵敏度MXene基纤维传感器的制备及性能

    宋理阳韩玮屹彭军王潮霞...
    2158-2163,217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热塑性聚氨酯(TPU)为基底、原位氢氟酸刻蚀法制备的过渡金属碳化物/氮化物(MXene)纳米片为导电材料,经湿法纺丝技术制得了 MXene-TPU导电纤维(MTF).采用SEM、EDS、TGA对其进行了表征,测试了其电导率、力学性能、拉伸应变传感性能,评价了其在人体运动检测中的应用.结果表明,在TPU内部建立的MXene导电网络赋予了 MTF高应变灵敏系数(在120%应变下灵敏系数为2930).MXene的引入提高了MTF的热稳定性,其热分解温度从聚氨酯纤维(TF)的360 ℃提高到400 ℃;MXene在纤维表面及内部形成的连续导电通路赋予纤维良好的导电性(电导率为141.54 S/m);MXene也增强了 MTF纤维的模量,MXene理论负载量为21.74%的MTF样品(MTF2)应变50%时的应力(σ50)比TF增大了 1.3倍,具备一定的拉伸应变恢复性;MTF2通过电阻变化率的不同来表达人体关节运动形式,可用于人体运动监测.

    MXene聚氨酯导电纤维柔性传感器灵敏度功能材料

    接力识别Al3+及F-的偶氮类荧光探针合成与应用

    刘其业喻艳超荆军凯由君...
    2164-217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6-氨基间甲酚和1-萘酚为原料,合成了 2-(2-羟基-4-甲基苯偶氮)-1-萘酚(探针NA-M),通过1HNMR、13CNMR、FTIR、HRMS表征了其结构.测试了探针NA-M对Al3+的选择性识别性能及其与Al3+形成的络合物(NA-M+A13+)对F-的选择性识别性能,推测了探针NA-M与Al3+和F间的作用机制.考察了探针NA-M在实际样品中的应用.结果表明,在pH=7.4、V(甲醇)∶V(N-2-羟乙基哌嗪-N'-2-乙磺酸)=9∶1的溶剂中,探针NA-M与Al3+在590 nm处发生显著的荧光增强作用,并对Al3+的识别表现出高选择性、抗金属离子干扰性和良好的灵敏度(检测限为8.4×10-7 mol/L),Al3+与探针NA-M形成了配位比为1∶2的NA-M+Al3+;NA-M+Al3+在F-加入后发生显著的荧光猝灭现象,F-可以捕获NA-M+Al3+中的Al3+,从而引起荧光变化.NA-M+Al3+对 F-的识别也显示出高选择性和良好的抗其他阴离子干扰能力和灵敏度(检测限为9.5xl0-7 mol/L);在体系pH为5~10时,探针NA-M识别Al3+及F-表现出良好的效果,交替加入Al3+和F-可引起其荧光强度的可逆变化,探针NA-M可以通过荧光信号的"关-开-关"转变,用于接力识别Al3+和F-.在实际样品的检测中,Al3+的回收率在98.8%~107.0%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6%~4.3%;F的回收率为97.8%~101.4%,RSD为1.4%~2.3%.

    偶氮荧光探针Al3+F-接力识别功能材料

    PUF/PANI-CO双壁微胶囊的制备及改性水性环氧涂层的防腐性能

    穆建立李丽娟姚红蕊王娜...
    2171-217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蓖麻油(CO)为芯材、脲醛树脂(PUF)和聚苯胺(PANI)为壁材,采用原位聚合法和物理沉积法制备了双壁微胶囊PUF/PANI-CO,将其添加到水性环氧涂层(WEC)中制备了复合涂层PUF/PANI-CO/WEC.通过FTIR、XRD和SEM对PUF/PANI-CO进行了表征,采用电化学阻抗谱(EIS)和盐雾实验考察了PUF/PANI-CO/WEC的防腐性能.结果表明,PUF/PANI-CO是以CO为芯材,PANI相互交叉沉积在内壁PUF外而形成的致密外壁的双壁微胶囊,粒径3~4 μm;PUF/PANI-CO/WEC在质量分数为3.5%的NaCl水溶液中浸泡30 d后,涂层的低频阻抗为7.600×108 Ω·cm2;PUF/PANI-CO/WEC与金属基体之间的附着力为15.64 MPa.PUF/PANI-CO/WEC的防腐性能源于三方面:PANI/PUF-CO较好的分散性和稳定性能够有效提高水性环氧涂层的阻隔性;壁材破裂时释放的芯材能够填补涂层中的缺陷,从而阻断腐蚀介质的传输路径;PANI不仅可以提高微胶囊的稳定性,而且能够促进金属基体表面钝化膜的形成,延缓腐蚀介质的渗入,进而对基体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

    金属腐蚀水性环氧树脂聚苯胺微胶囊电化学阻抗谱功能材料

    基于Fe3+配位键自修复聚氨酯的制备与性能

    任龙芳张晨余思杰强涛涛...
    2180-218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提高聚氨酯(PU)胶膜的力学性能与自修复能力,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聚丙二醇、聚己二酸-1,4-丁二醇酯为原料,2,6-二氨基吡啶(DAP)为主扩链剂合成了 PU样品(PU-DAP),再通过与Fe3+配位交联,制备了一系列自修复聚氨酯(PU-DAP/Fe3+)胶膜.采用FTIR、XPS、对PU-DAP/Fe3+胶膜中金属配位键的形成进行了表征,采用TGA、DSC测试了 PU-DAP/Fe3+的热稳定性,同时评价了其自修复性能(力学性能、自愈合效率),并通过偏光显微镜(POM)、AFM对其自修复情况与相分离程度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Fe3+能与DAP和酰胺基团上的氮和氧配位,形成的配位交联结构有效地提高了 PU-DAP/Fe3+的热稳定性.当n(DAP)∶n(Fe3+)=2∶1时,制备的PU-DAP/Fe2∶1 3+胶膜的机械性能与自修复性能最佳,其热分解温度比PU-DAP提高了 17.15 ℃,拉伸强度与自愈合效率分别为5.16 MPa和93.2%,室温修复36 h划痕几乎完全消失.原因在于,PU-DAP体系中引入的强弱Fe3+配位键及分子链间的氢键在室温下可以动态断裂与重组,从而形成新的网络结构;此外,较低的玻璃化转变温度(-48.3 ℃)确保了分子链在较低温度下的柔性运动,促使断开的金属配位键又重新缔合而恢复到接近原始状态.

    聚氨酯自修复能力金属配位力学性能功能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