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精细化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精细化工
精细化工

邵玉昌

月刊

1003-5214

jxhgbjb@126.com

0411-84699773,84685669

116023

大连市高新园区黄浦路201号

精细化工/Journal Fine Chemicals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本刊1984年6月创刊,每月15日出版。它是中国化工学会精细化工专业委员会会刊、中国化学工业类核心期刊、中国轻工业类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创办最早的精细化工专业技术刊物。本刊是《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CAJ-CD)首批入编期刊之一;是美国《化学文摘》(CA)全球摘用频度最大的1000种期刊之一;部分文章已由美国《工程索引》(EI)、日本《科学技术文献速报》(CBST)、俄罗斯《文摘杂志》(РЖ)等摘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酸皮基磷光型碳点的制备及防伪应用

    张文博李莉王佳宁李雯...
    796-803,88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浸酸山羊皮为碳源、硼酸为硼源,采用热解法制备了磷光型碳点(P-CDs).探讨了浸酸山羊皮含量、反应 pH、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 P-CDs 余辉时间的影响.采用有机元素分析仪、SEM、EDS、TEM、FTIR、XRD对样品进行了表征,并评价了P-CDs的防伪应用.结果表明,在浸酸山羊皮含量(以3 g硼酸为基准,下同)4.10%、反应pH为7、反应温度为225℃、反应时间为7.5 h的条件下,制备的P-CDs的余辉时间达到12 s;该材料的最佳发射波长为520 nm,对应明亮的青绿色余辉.P-CDs平均粒径为4.42 nm,具有典型的石墨结构,硼原子成功地掺入到碳点中,形成了C—B、B—O等共轭链结构,稳定了三重激发态,延长了余辉时间.

    浸酸山羊皮碳点磷光防伪功能材料

    双氰基二苯代乙烯型双光子荧光温度敏感探针

    黄池宝王谦
    804-809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二甲苯分别经过亲电取代、亲核取代、α-位溴代和亲核取代消除反应得到1,4-二氰基-2-甲基-5-(二乙基磷酰基甲基)苯(Ⅴ);咔唑经过亲核取代反应得到中间体 4-(9-咔唑基)-苯甲醛(Ⅶ);中间体Ⅴ与Ⅶ经维蒂希-霍纳尔反应得到目标化合物 2,5-二氰基-4-甲基-4′-(9-咔唑基)二苯乙烯(供体-π-受体,D-π-A)(SP),反应总产率达 45.5%.SP的溶剂生色范围由 412 nm(环己烷)红移至 541 nm(二甲基亚砜)(最大发射波长),SP具有非常大的双光子吸收截面(δTPA = 6930 GM)和高的荧光量子产率[Φ = 0.992(环己烷)],其荧光强度对溶剂极性和温度显示很强的依赖性.在单光子荧光发射(OPE)和双光子荧光发射(TPE)谱图中,SP 的单、双光子荧光发射强度与温度之间的线性相关系数(R2)均>0.998,表达式分别为IF =-0.0141θ + 1.2881(OPE)和IF =-0.0143θ + 1.2698(TPE)[IF为荧光强度,θ为温度(℃)].

    溶剂生色二苯代乙烯双光子激发环境敏感探针咔唑功能材料

    In2O3-CuO的制备及其光活化下的室温甲醛气敏性能

    韩君林刘锦梅孙建华孙丽霞...
    810-81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InCl3·4H2O和Cu(NO3)2·3H2O为原料、尿素为沉淀剂,采用水热法制备了In2O3-CuO复合材料.通过 XRD、SEM、TEM、UV-Vis 吸收光谱、XPS、EIS 对其进行了表征,探究了紫外光活化 In2O3-CuO复合材料的气敏性能与传感机制.结果表明,In2O3-CuO 复合材料在 375 nm 紫外光照射室温(25℃)条件下对质量浓度 50 mg/L甲醛气体的灵敏度为 298,与纯In2O3(2.4)相比灵敏度提高 123 倍,气敏性能的巨大提升得益于In2O3 与CuO形成的p-n异质结,协同光活化条件下异质结界面产生的光生电子-空穴与氧物种(O2 和 O2-)间建立了氧的光活化吸附-解吸循环,使室温下材料的气体吸附-解吸过程和表面反应增强.

    In2O3-CuO紫外光活化室温气敏p-n异质结甲醛功能材料

    静电纺丝紫苏醛/甲基-β-环糊精包合物纳米纤维的制备与表征

    张杨李晓明胡芬高爽...
    820-82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紫苏醛(PA)的热稳定性和水溶性,扩展其应用,以甲基-β-环糊精(MβCD)为主体分子,PA为客体分子,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PA/MβCD包合物(PA/MβCD-IC)纳米纤维(PA/MβCD-IC-NF).采用 SEM、1HNMR、XRD、TGA、FTIR 和分子模拟对 PA/MβCD-IC-NF 进行了表征和分析,测试了其相溶解度,评价了其抗氧化活性和抑菌性能.结果表明,PA已被成功地包裹在MβCD空腔中,形成PA/MβCD包合物;PA/MβCD-IC-NF 为非晶体结构,直径分布较均匀且表面光滑,平均直径为(134±60)nm.质量浓度为 12 g/L的PA/MβCD-IC-NF(2 cm×2 cm)在 1 s内可完全溶解.与PA相比,PA/MβCD-IC-NF中PA的热稳定性和水溶性都显著提高.PA/MβCD-IC-NF 的抗氧化活性明显高于 PA,对大肠杆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率分别为 96.2%±0.1%和 94.0%±0.3%.

    静电纺丝紫苏醛甲基-β-环糊精包合物纳米纤维功能材料

    界面阻燃化玻璃纤维协同聚磷酸铵增强阻燃聚乳酸

    阮阳阳陈小随张爱清钱立军...
    829-839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 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50)对短切玻璃纤维(GF)进行氨基化处理,得到表面富含氨基的GF-KH550,以三乙胺为缚酸剂和催化剂、POCl3和 4,4-二氨基二苯甲烷为反应单体,在GF-KH550 表面原位聚合,获得超支化聚磷酰胺界面阻燃化玻璃纤维(GF@HBPN),采用FTIR、XPS、SEM、TGA对其进行了表征.GF-KH550、GF@HBPN单独或与聚磷酸铵(APP)作为阻燃剂用于聚乳酸(PLA)复合材料(GF-KH550/PLA、GF@HBPN/PLA、APP/GF@HBPN/PLA)的制备.对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力学和阻燃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与 PLA 相比,GF-KH550/PLA 的拉伸强度明显提高,但 GF 的"烛芯效应"严重恶化了其燃烧性能;GF@HBPN/PLA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也有提高,且燃烧过程中GF表面形成的界面残炭抑制其"烛芯效应",改善了其燃烧性能(UL-94 V-2),但不足以达到理想阻燃效果.当APP质量分数10%、GF@HBPN质量分数为30%时,制备的复合材料10%APP/30%GF@HBPN/PLA的极限氧指数达到26.8%±0.2%、垂直燃烧等级为UL-94 V-0级,且热释放速率峰值、总热释放量和平均有效燃烧热比PLA分别下降了 31.39%、23.57%和 18.80%,显示出优异的火安全性能.

    超支化聚磷酰胺玻璃纤维聚乳酸阻燃烛芯效应功能材料

    双羟基染料改性有色水性聚氨酯的制备与性能

    鲍艳韩旆刘锋刘超...
    840-84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究双羟基染料不同引入方式对水性聚氨酯(WPU)乳液及其成膜性能的影响,采用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聚四氢呋喃(PTMG)、2,2-二羟甲基丙酸和 1,4-丁二醇(BDO)合成了WPU乳液.将酸性红 87 作为扩链剂部分替代BDO制备了有色化学共聚聚氨酯(ARWPUA-1~3)乳液;将酸性红87作为软段部分替代PTMG制备了有色化学共聚聚氨酯(ARWPUB-1~3)乳液;将酸性红 87 与WPU共混制备了WPU/AR.采用FTIR、1HNMR和UV-Vis对样品的结构进行了表征;考察了不同有色WPU的贮存稳定性、耐溶剂性、颜色特征值、耐干/湿摩擦色牢度以及力学性能,并对其进行了分子动力学模拟.结果表明,由 n(酸性红 87)∶n(BDO)=1∶4制备的 ARWPUA-2 具有优异的贮存稳定性;在不同溶剂中均不会发生溶解脱色现象;具有良好的耐干/湿摩擦色牢度和较高的力学性能,其拉伸强度22.6 MPa,断裂伸长率为810%.

    水性聚氨酯酸性红87高分子染料色牢度分子动力学模拟功能材料

    基于强氢键作用的超分子微纳米涂层改性滤膜

    曹雪蔡苗苗李玉乐韩志...
    848-85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油水分离滤膜循环使用性差的问题,采用超分子鞣酸-聚乙烯醇(TA-PVA)黏结剂黏附鞣酸-铜(TA-CuⅡ)形成鞣酸-聚乙烯醇-铜(TA-PVA-CuⅡ)涂层改性聚偏氟乙烯(PVDF)膜,制备了具有稳定微纳米涂层的超亲水/水下超疏油膜(TA-PVA-CuⅡ@PVDF).采用 SEM、FTIR、XPS 对制备的膜进行了表征,对改性前后PVDF膜的表面润湿性、油水分离性进行了测试,考察了二价铜离子改性时间对TA-PVA-CuⅡ@PVDF循环使用性以及涂层耐久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亲水性 TA-PVA-CuⅡ微纳米涂层的作用下,TA-PVA-CuⅡ@PVDF 的水接触角和水下油接触角分别可达到 0°和 151.0°,其对乳化油的分离膜通量和分离效率最高分别可达 1169.30 L/(m2·h)和 99.99%,展现出优异的油水分离性能.二价铜离子改性时间为 20 min 时,TA-PVA-CuⅡ@PVDF循环稳定性和耐久性最佳,具有15次的循环分离次数,并且通量改变率为6.6%.

    强氢键作用微纳米涂层滤膜油水分离循环稳定性功能材料

    Z型g-C3N4/WO3·H2O的制备及其光催化CO2还原性能

    张健翁森石俊杰蔡静宇...
    858-864,87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石墨相氮化碳(g-C3N4)和二水合钨酸钠为原料,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了复合材料 g-C3N4/WO3·H2O(CNW-1),通过XRD、XPS、SEM、TEM对其进行了表征,探究了298 K、0.1 MPa条件下其对CO2的可见光催化还原性能,并提出了可能的反应机理.通过调控WO3结晶水含量可以实现CO和CH4的产率调节,在反应 10 h 后,CNW-1 具有最高的 CH4 产率(0.33 μmol/g),而 g-C3N4/WO3(CNW)具有最高的 CO 产率(0.67 μmol/g).该研究为CO2选择性还原为C1化合物提供了一种有效策略,同时突出了以g-C3N4作为半导体构建Z型光催化体系在催化领域的应用潜力.

    二氧化碳光催化还原石墨相氮化碳三氧化钨Z型光催化剂催化技术

    NHC-Ag修饰的钐配合物催化CO2与端炔的羧化反应

    李金融王文玉王晓娟由立新...
    865-871页
    查看更多>>摘要:将1,3-二(4-羧基苯甲基)-苯并咪唑(鎓)氯化物(H2BCBI)与Sm(NO3)3·6H2O在水热条件下进行反应,得到了二维配位聚合物[Sm(BCBI)(NO3)2·H2O]n(Sm-BCBI),将其与乙酸银(AgOAc)作用引入氮杂环卡宾(NHC)-Ag(Ⅰ)催化位点,制备了氮杂环卡宾-银功能化的钐配合物[NHC-Ag(Ⅰ)@Sm-BCBI].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仪、PXRD、TGA、XPS、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仪、SEM 和 EDS 对 Sm-BCBI 和 NHC-Ag(Ⅰ)@Sm-BCBI进行了表征,考察了NHC-Ag(Ⅰ)@Sm-BCBI催化CO2(0.1 MPa)与苯乙炔(1.0 mmol)羧化反应的最佳条件,考察了底物的拓展性.结果表明,Sm-BCBI 为二维层状结构;NHC-Ag(Ⅰ)@Sm-BCBI 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且其中的银以+1价形式存在.在反应温度为50℃、以Cs2CO3(1.5 mmol)为碱、N,N-二甲基甲酰胺为溶剂,NHC-Ag(Ⅰ)@Sm-BCB用量70 mg、反应时间为16 h的最佳条件下,苯丙炔酸分离产率可达80%.催化剂易回收,循环使用5次后,苯丙炔酸分离产率仍能达到57%.

    氮杂环卡宾-银催化CO2端炔羧化反应

    Ni/γ-Al2O3催化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加氢

    周浩浩郭方荣泽明侯召民...
    872-88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γ-Al2O3 为原料、碳酸铵为沉淀剂,采用沉积-沉淀法制备了Ni/γ-Al2O3 催化剂,将其应用于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SIS)嵌段共聚物催化加氢.通过XRD、TEM、XPS、1HNMR和DSC对催化剂和产物进行了表征.考察了载体种类、Ni理论负载量(以载体质量为基准,下同)、反应条件对SIS加氢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以γ-Al2O3为载体并负载 10%的Ni为催化剂、环己烷为溶剂、反应温度为 140℃、反应压力为 1 MPa、反应时间3.0 h的条件下,催化剂具有最优活性,聚异戊二烯嵌段加氢度达到85%,副反应苯环的加氢度<10%.

    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Ni/γ-Al2O3非均相催化催化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