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

陈建华

双月刊

1007-3558

jxkjsyxb@163.com

0791-83832345

330038

江西省南昌市红角洲学府大道589号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Jiangxi Science & Technology Normal University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江西科技师范学院主办的学术性刊物,兼顾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并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做到学术性与应用性有机统一,并注重应用性。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建军百年视域下中国共产党建军精神研究的思考

    叶桉
    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1927 年震惊中外的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新型人民军队的标志,也是中国共产党建军精神形成的起点。基于始于南昌起义,历经秋收起义、三湾改编、井冈山工农武装割据、赣南闽西苏区开辟、新泉整训,至古田会议的恢宏建军实践形成的建军精神,是伟大建党精神在大革命失败向土地革命转折时期的丰富发展,属于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范畴,近年来得到学界聚焦,研究方兴未艾。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 100周年即将到来之际,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等为指导,全面梳理和深刻总结相关研究得失,进一步深化集中体现党的性质、宗旨、作风和党对军队绝对领导根本原则与制度的建军精神研究,反映了军队历史和军旅文化研究的前沿趋势,对于回答建军百年历史研究的时代之问——建军精神来自哪里?建军精神如何形成的?建军精神内涵和特质是什么?建军精神与伟大建党精神的逻辑关系是什么?建军精神的历史地位和时代价值有哪些?等,有着重要意义和作用。

    建军百年建军精神研究思考

    建军精神与伟大建党精神的关联研究

    李芸吕滨卓
    12-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党和建军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进程中的两件大事,彻底改变了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的面貌。建军精神源自于伟大建党精神,伟大建党精神从理想信念、为国为民情怀、百折不挠的意志以及忠于人民的秉性方面滋养孕育了建军精神。建军精神与伟大建党精神一脉相承和同条共贯,共同诠释了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核心价值、内涵及特征,构建起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建党与建军的两座鲜明坐标。

    建党精神建军精神新型人民军队

    《朱子语类》词语探释

    徐时仪
    19-35页
    查看更多>>摘要:语言是活的动态的,人们在一定对话语境中发出的言语或多或少所产生的语义变异由词汇语法层的不同形式来表达,具有脱口而出的"活"态。《朱子语类》是朱熹与其门人讲学问答的现场实录或事后追忆的纂辑,其所载"八字打开""待人接物""扛""鲠直""浃洽""敛手束脚""落窠槽""念念不忘""拌""巧""日头""衰颓""讨头""习熟""虚灵不昧""絮""仗节死义""圳""周遮""筑磕"及相关词语既有旧言新词和历代刻本的文白差异,也有不同地域不同阶层所用词语的雅俗差异,反映了"言语意义←→语言意义"间互动交融的转化,在某种程度上也体现了语言←→人←→客观世界的错综关联及人们具体取舍的价值取向。

    《朱子语类》词语词义

    《朱子语类》"冒罩""眊燥""莽广"等词源流发展考

    谢亚迪
    36-4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朱子语类》叠置了不同地域的口语语料,其中一些特色方俗词的使用有地域差异。表"粗疏"义的北系方言词"冒罩"源自"毷氉","眊燥"是其同义连绵词,衍生有"冒躁""冒懆""毛糙"等丰富变体。表"莽撞"义的"莽广"等词与之义近,是南系方言词。

    《朱子语类》冒罩眊燥莽广"粗疏"义词义辨析方言分布

    《朱子语类》语言特色探析——以"启发"概念词语为例

    吴亦琦
    43-4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朱子语类》"启发"概念词语主要有"启""导""发""拨""引""点""诱""指"及其复音词,指通过某种手段带领对象达到预期的效果、层次、境界等,在导向性上存在强弱之别。"拨启""指拨""剔拨""引导""诱引""引路""点化""敲点""点醒"等词之"启发"义,或较早用于《朱子语类》,或为《朱子语类》特色义,其他文献鲜见,体现了《朱子语类》其书用词特色。

    《朱子语类》启发用词特色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公平正义观的历史唯物主义向度

    郜志刚
    50-56页
    查看更多>>摘要: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历史进程与人类社会发展历史进程是一致的,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促进社会公平正义需要遵循这一历史规律。新时代形成的中国共产党公平正义观,遵循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原理,在定位新时空坐标中以发展奠定公平正义物质基础;坚持社会基本矛盾原理,在聚焦公平正义实现动力中以全面深化改革提供内生动力;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原理,在回应公平正义新需求中以人民为公平正义价值主体,系统性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逻辑。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公平正义观历史唯物主义基本逻辑

    内涵·逻辑·指向: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好青年重要论述的三维探赜

    林晓文
    57-65页
    查看更多>>摘要:青年是整个社会中最积极、最具有生气的一股力量。"有理想"是正身之本,要强化理论学习,培铸青年坚定的理想信念。"敢担当"是成事之基,要创新工作方法,培育青年主动担当的能力。"能吃苦"是成长之要,要丰富实践经历,练就青年过硬的干事本领。"肯奋斗"是成功之源,要提升思想认知,化育青年高尚的奋斗品格。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有关"新时代好青年"的重要论述,是基于文化、理论、现实和实践四个方面的逻辑提出的。深入分析、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好青年重要论述的科学内涵、逻辑理路和实践指向,对青年积极融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习近平新时代好青年思想政治教育

    兴边富民视角下边境县域旅游竞争力评价研究——以云南省边境少数民族自治县为例

    谭立力杨凤彭卓异
    66-76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力发展边境旅游能有效助推边境少数民族地区实现兴边富民。从基础条件竞争力、现状发展竞争力、富民竞争力和潜力竞争力四个维度构建边境县域旅游竞争力评价体系。采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对云南省 9 个边境少数民族自治县县域旅游竞争力进行测度和聚类。结果表明:边境旅游强竞争力县域有河口县、耿马县、金平县;边境旅游较强竞争力县域有澜沧县、孟连县和江城县;边境旅游弱竞争力县域有西盟县、沧源县和贡山县,究其原因是各边境少数民族自治县在旅游资源基础和政府扶持政策及县域经济发展水平方面存在差距。云南省边境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仍有较大发展空间和发展潜力,未来发展应注重改善基础设施,创造开放发展条件;依托少数民族特色,开发人文资源;加强县域间合作,形成联动发展。

    兴边富民边境县城建设边境旅游旅游竞争力

    基于EIO-LCA模型的江西省产业部门的隐含碳排放及碳减排潜力分析

    刘珊徐培培
    77-86页
    查看更多>>摘要:低碳经济发展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采用经济投入产出生命周期评估模型(EIO-LCA),运用42 部门投入产出表及国际认可的IPCC法测算出江西省各产业部门直接碳排放量以及隐含碳排放量,并在此基础上构建碳减排潜力模型,来揭示因产业部门结构变动而引起的碳减排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按产业部门分析,基础性工业部门的直接碳排放量都相对较高,其中位列前三的部门分别为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石油、炼焦产品和核燃料加工业与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品业;按整体产业结构分析,江西省直接碳排放量、隐含碳排放量和碳减排潜力较大的部门集中在重工业和能源产业。未来,江西省应当针对不同产业部门的特点实施差异化减排政策,同时优化产业结构,实现产业良性互动。

    EIO-LCA模型隐含碳排放碳减排潜力

    我国家—园—社共育良幼的现实堵点与纾解路径——基于共生理论的审视

    彭颖晖王慧聪
    87-96页
    查看更多>>摘要:幼儿园、家庭和社区是幼儿生活的三个核心场域,亦是幼儿教育的关键主体,三者构成幼儿教育的共生单元。立足共生理论分析框架,通过对家—园—社协同育人模式下的共生机理探究,剖析其现实堵点,进而探寻纾解路径。扎实推进家—园—社深度协同共育:一要明确共生主体责任清单,激活共生单元价值认同;二要重构协同育人共生体系,创新共生模式实践路径;三要完善共生机制保障体系,增强共生环境正向激励。

    家—园—社协同育人共生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