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

陈建华

双月刊

1007-3558

jxkjsyxb@163.com

0791-83832345

330038

江西省南昌市红角洲学府大道589号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Jiangxi Science & Technology Normal University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江西科技师范学院主办的学术性刊物,兼顾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并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做到学术性与应用性有机统一,并注重应用性。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国革命新纪元前夜的抉择:"建设自己的人民军队"

    叶桉
    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1927年既是轰轰烈烈的反帝反封建大革命的失败之年,也是中国共产党创建新型人民军队的光辉元年。当大革命如火如荼地进行之际,国民党反动派背叛革命和人民发动了一系列血腥政变,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面临被赶尽杀绝的严重危险。在中国革命处于命悬一刻的紧要关头,中国共产党果断地领导发动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以及其他许多地区的武装起义,开启了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和创建人民军队的革命新纪元。从大革命高潮汹涌澎拜到迅速失败,再到土地革命的迅速兴起,是有着深刻社会历史背景的。中国共产党以与生俱来的伟大建党精神、彻底的自我革命勇气和实践、超凡的开展社会革命的力量和能力,领导组织广大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书写了近代以来中国工人、农民和社会运动的新篇章,特别是在探索马克思暴力革命理论和军队建设学说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中,通过与国民党合作创办黄埔军校和开展北伐战争,直接掌握和影响的一批革命武装,积累了开展武装斗争和建设人民军队的经验和教训,并在纠正党内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和正确对待联共(布)、共产国际的指示时中,懂得了枪杆子的重要性。中国共产党以"南昌首义诞新军"的枪声拉开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大幕,以"军叫工农红军,旗号镰刀斧头"的壮举撕开了黎明前的黑暗,在"建设自己的人民军队"中迎来了中国革命的新纪元,发轫了伟大的建军精神。

    前夜的抉择革命新纪元建设自己的人民军队

    阶段与特征:改革开放以来红色文化研究图景与机理

    渠长根向倩倩
    12-22,84页
    查看更多>>摘要:改革开放以来红色文化研究视野渐展、成果日丰,呈现出鲜明的阶段性特征:改革开放之初,侧重于精神层面研究;新世纪之初,侧重于物质层面研究;进入新时代,开始投入"史"的努力。但在宽度和深度方面,仍有待于拓展和深化。未来研究应从紧扣红色文化发展史的主题、主线和规律,明晰其基本脉络和主要成就,以及扩展研究视野三方面加以着手聚力。

    改革开放中国共产党红色文化研究图景机理

    弘扬香山革命精神锻造红色旅游"五好"讲解员政治素养

    熊艳燕周甜
    23-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红色旅游的亮点与灵魂,是其本身丰厚的文化底蕴和承载的革命精神。政治性是红色旅游的根本属性。香山革命精神作为中国革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红色讲解员的政治素质在理论来源、服务功能、教化效果与实践形态等各个方面上存在高度契合。新时代,弘扬香山革命精神,我们要遵循红色旅游发展规律,从时代和实践发展需要出发,坚持把讲政治放在第一位,努力涵养政治素质,积极锻造红色旅游"五好"讲解员:着眼使命、奠定根基,涵养政治理论,努力锻造政治思想好的讲解员;实事求是、尊重规律,涵养政治能力,努力锻造知识储备好的讲解员;革命到底、敢于斗争,涵养政治信仰,努力锻造讲解服务好的讲解员;锐意进取、与时俱进,涵养政治心理,努力锻造示范带头好的讲解员;立足赶考、永葆本色,涵养政治价值,努力锻造社会影响好的讲解员。

    新时代香山革命精神红色旅游"五好"讲解员政治素养

    新中国成立后小学语文语言能力培养演进历程及现实启示——以教学大纲、课程标准为视角

    孙园园
    29-40页
    查看更多>>摘要:语言能力培养在中小学语文教育中处于基础和核心地位。考察新中国成立后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发现,语言能力培养项目逐渐完善,读写听说各项能力培养目标、任务、内容、要求等虽存在起伏,但总体来看渐趋健全丰富。以往大纲、课标形成了正确的课程性质观、语言知识观、思维能力培养观,重视语言能力培养的纵向和横向关联,强调语言实践的重要性,重视自学能力的培养,值得当下语言能力培养借鉴。但过程与方法类要素需进一步增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类要素不够全面,对应用文写作、时代特征的重视不足,汉语言文字特征适切性有待提高,这些不足为当下语言能力培养带来反思。

    语言能力培养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演进历程

    《易·涣》"涣其群"考辨

    冯青陈银银
    4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易·涣》六四爻辞"涣其群"之训释,历来争议都集中在"涣"字,然鲜少论及"其"字。今结合传世文献和出土的上博楚竹书、马王堆汉帛书、阜阳汉简书《周易》,考辨认为:"涣"当解作"离散";"其"字应是"而"之形误,后来习非为是。

    周易涣卦

    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理论逻辑、历史生成与实践理路

    张丽郜志刚
    46-52,91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化的基本特征。要深刻把握这一特征,必须从理论、历史、实践三个维度出发,才能科学理解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才能有利于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从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理论逻辑梳理,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将以所有人的富裕为目的"论述奠定理论基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同、平均、富民等观点夯实文化底蕴,中国共产党人共同富裕思想拓深理论积淀,同时扬弃超越西方现代化理论。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在以革命手段创造共同富裕政治条件到以确立制度前提谋求共同富裕,到以先富带动后富推进共同富裕,再到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中生成。新征程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的实践理路,在坚持党的领导提供政治保证、坚持改革创新提供内在动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定位关键核心、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价值旨归中展开。

    共同富裕现代化理论逻辑历史生成实践理路

    马克思主义人学视域下"劳动-休闲"辩证关系的科学内涵及其实践路径

    罗昕怡王浩斌杨思齐
    53-60页
    查看更多>>摘要:"劳动-休闲"辩证关系本质上是一个立足人、围绕人且发展人的现实命题。劳动与休闲具有内在一致性,同属于人的主体要素,同构于人的需要外化的历史沿革之中,两者的辩证关系直接导向为:共同充当着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部分。有必要立足于马克思主义人学的理论视域,依循马克思对前人先哲的批判逻辑,挖掘其考察"劳动-休闲"关系的思想溯源,从而更深刻地认识马克思将"劳动-休闲"关系放置于人学语境下加以强调的两者逻辑互动及其科学内涵,进而探寻到以人的"劳动-休闲"和谐关系推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实践路径。这无论是对于丰富和充实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学术研究来说,还是对于进一步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实践发展而言,都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马克思主义人学"劳动-休闲"辩证关系科学内涵实践路径

    数字普惠金融、农村三产融合与农村居民收入——基于2011-202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李练军龚钰
    61-70,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2011-2020年我国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利用固定效应模型(FEM)实证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并采用中介效应模型考察了农村三产融合的中介作用,同时对东中西部地区进行了异质性分析,利用滞后一期核心解释变量和替换被解释变量进行了稳健性检验。研究发现:第一,数字普惠金融显著地提高了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但存在区域异质性,东部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居民的增收作用最强,中西部次之;第二,农村三产融合在数字普惠金融与农村居民收入之间起着重要的中介作用,在进行解释变量滞后一期和替换被解释变量的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因此,一方面,要完善农村地区数字基础设施,提高农村居民金融素养,进一步激发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民增收的作用;另一方面,要破解农村三产融合的金融约束,完善利益联接机制,充分发挥农业三产融合的中介效应,最终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实现共同富裕。

    数字普惠金融农村三产融合农村居民收入固定效应模型(FEM)

    税收政策对企业劳动雇佣的影响机制研究

    黄一松杨睿欣
    71-76,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就业是民生之本,企业作为"就业容纳器"在吸纳就业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政府部门相继出台各项税收政策,探讨税收政策是否以及如何影响企业劳动雇佣具有重要意义。分析发现,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政策、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薪酬抵税政策、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增值税转型改革等税收政策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促进企业创新、提升企业投资水平等作用机制,进而扩大企业劳动雇佣规模和改善企业劳动雇佣结构。

    税收政策劳动雇佣融资约束

    陈真晟文集版本考

    李艳萍
    77-84页
    查看更多>>摘要:明朝闽南著名理学家陈真晟思想影响甚大,从学者众多,著述颇丰。其著述为后人收藏,但并未整理成书。今其存世文集有三种版本:周南刻本《布衣陈先生存稿》九卷本,张伯行主编、蔡衍鎤点校《陈剩夫集》四卷本,以及笔者从《明别集丛刊》发掘的林魁刻本《布衣陈先生存稿》八卷本。这些文集都是陈真晟的仰慕者编修而成。因文集不被重视,在流传过程中造成不同程度的散佚;各个编修底本来源不一;编修者主观增删等;导致现存各个版本在篇目、编排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综合三个版本的内容,有助于整体把握陈真晟其人其文,并知晓其师承和交游,全面分析其思想和理论主张。

    陈真晟文集版本文献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