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能源研究与管理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能源研究与管理
江西省能源研究会 江西省科学院能源研究所 江西省经贸委节能技术中心
能源研究与管理

江西省能源研究会 江西省科学院能源研究所 江西省经贸委节能技术中心

熊继海

季刊

1005-7676

pengyou218@sina.com

0791-88175707

330029

南昌市上坊路382号

能源研究与管理/Journal Jiangxi Energy
查看更多>>本刊宣传党和国家以及本省能源政策和法规,介绍省内外有关能源研究开发,综合利用、能源转换方面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以及省内外工矿企业节能成果和实用技术。读者对象为厂矿企业能源工程技术人员、科学研究人员、能源经济工作者、大专院校师生、各级能源规划和管理干部及能源科技爱好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具有凹坑结构的半椭圆电热元件传热和流动特性的数值模拟

    史金雨李树谦樊凯伦周鹏程...
    82-8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究表面添加凹坑结构对电热元件的平均换热特性、阻力特性及相关综合性能的影响,对具有凹坑结构的半椭圆翅片电热元件的传热和流动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以相同电加热功率的光滑表面电热元件为基准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凹坑结构一方面增加了电热元件的传热面积,同时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空气横掠电热元件的热边界层和流动边界层,使边界层分离点后移,从而强化了传热.在Re=2 000时,电热元件最优凹坑参数组合为d=0.8mm、L=12mm,其Nu值比光滑表面的电热元件Nu值增加约3.82%,综合传热性能增加约3.6%.

    凹坑结构电热元件传热特性流动特性

    火电厂脱硫循环泵叶轮的冲蚀磨损数值分析

    田浚哲何建军余仁强杜悦欣...
    90-95,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火电厂脱硫循环泵叶轮易受腐蚀性浆液冲击腐蚀而失效,为进一步研究现实工况下叶轮发生冲击腐蚀的影响因素及规律,采用CFD数值模拟的方法,基于稠密离散相(DDPM)模型对循环泵叶轮在不同固相颗粒粒径和不同固相颗粒体积分数工况下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当粒径d<0.20 mm时叶片工作面冲蚀量增长速率最快,达到了 38%,随着粒径增加,工作面上的冲蚀位置向后盖板处偏移,且叶片进口边出现冲蚀量极值.在不同颗粒体积分数工况下,随着颗粒体积分数增加,工作面上冲蚀位置会向出口处偏移.当颗粒体积分数在30%以上会加剧叶片工作面的冲蚀量.叶片进口边、叶片背面冲蚀量增长速率较为稳定,基本保持在20%上下.可见小粒径颗粒对叶片工作面冲蚀量影响较大,大粒径颗粒更容易加速叶片进口边的冲蚀.高颗粒体积分数对工作面的冲蚀更为明显.

    脱硫循环泵叶轮稠密离散相冲蚀数值模拟

    J-TEXT托卡马克装置间歇性爆发事件的实验研究

    杨宇赵开君谢耀禹陈志鹏...
    96-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密度对J-TEXT托卡马克边缘湍流及间歇性爆发事件的影响,采用往复式朗缪尔静电探针测量边缘等离子体参数,采用概率分布函数以及条件平均等分析方法,详细比较了不同线积分密度情况下边缘等离子体电子温度、密度、电位和径向电场等径向分布及涨落特征.结果表明:随着等离子体密度的增加,边缘电子温度降低,在最后闭合磁面附近的E×B剪切流减弱;密度涨落在刮削层(SOL)具有更大的正偏度与峰度,涨落幅度>1.5倍标准差的气泡(blobs)所引起的粒子输运占总输运的占比从25%上升到45%;但blobs爆发的时间间隔不依赖于积分密度,保持在35 μs左右.因此,随着密度增加,blobs对边缘输运的影响更大.

    托卡马克blobs径向输运剪切流静电探针

    硝酸异丙酯/甲醇/空气混合物层流燃烧速度的数值模拟

    孙悦王宁贾明正李雪珂...
    104-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究硝酸异丙酯(isopropyl nitrate,IPN)对甲醇/空气混合物层流预混火焰反应活性的影响,利用Cantera开源动力学软件对IPN/甲醇/空气混合物的层流燃烧速度展开模拟计算,并对主要中间产物的浓度分布和敏感反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IPN的添加有助于甲醇/空气混合物燃烧时贫燃区活性自由基(H、O、OH等)的增多、HO2惰性组分的减少、火焰温度的升高及层流燃烧速度的加快.当IPN掺混比例超过10%后,对甲醇层流燃烧速度的促进作用逐渐减弱,富燃区出现抑制影响.纯甲醇/空气混合物中,HCO基的第三体单分子裂解反应(R103:HCO+M=CO+H+M)对层流燃烧速度的敏感性最强.随着IPN添加,在贫燃区中CO+OH=CO2+H变得更重要,H自由基(R9:H+HO2=H2+O2)和O自由基(R10:HO2+O=O2+OH)的消耗反应对反应活性的抑制作用减弱.CH3O基是连接甲醇和IPN消耗反应路径中的关键中间组分.

    硝酸异丙酯甲醇层流燃烧速度Cantera

    强旋涡作用对环形旋涡流化床稀相区稻壳流动特性的影响

    陈佳宋飞张友松张丽徽...
    112-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强旋涡作用对环形旋涡流化床稀相区细小稻壳流动特性的影响,进行了二次风率、二次风分配以及旋流数对气体速度分布和颗粒相流场的分析.试验结果显示:环形旋涡流化床稀相区回流区域面积大小可以反映该区域回流强度,且回流强度随旋流数S的增大而增强,S<1时,其对切向速度的影响较小,而S在1.6~2.5之间则影响显著;采用二次风不均等分布的方式较二次风均匀分布对加强床内旋流更有利;颗粒在各层二次风喷嘴之间形成悬浮层;颗粒质量流率在不同h/R高度上沿径向随着r/R增大先减小后增大且在靠近外筒壁面达到最大值,在不同r/R处则随着高度h/R的增大而减小.在流化床锅炉燃烧细小颗粒时,可通过气固流动特性进行燃烧优化及污染物控制.

    环形旋涡流化床稀相区稻壳流动特性

    微氧曝气技术对玉米秸秆降解效率的提升

    刘龙飞陈鑫伟程鹏王延明...
    119-124,17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提升玉米秸秆降解效率,实现农作物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模拟反刍动物瘤胃消化机制,在实验室通过间歇曝气构造微氧环境,以提高CH4等沼气主要成分的转化率.结果表明:以淀粉和玉米秸秆为底物进行曝气处理,CH4转化率提升显著,尤其是底物为玉米秸秆时,CH4最终体积提高了 42.8%;在10 L自动搅拌玻璃发酵罐体系(底物为玉米秸秆)中,经过360 h降解反应,实验组产生CH4最终体积比对照组提高了 34.2%.研究结果对解决玉米秸秆的降解难题,实现生物质资源开发利用和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处理,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间歇曝气微氧环境玉米秸秆CH4

    一种新的自然伽马测井仪死时间修正方法

    许坚强张丽娇王仁波
    125-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死时间是决定伽马测井数据准确性的一个重要参数,传统的死时间修正方法存在测量条件较高,或测量步骤繁琐,或计算步骤复杂,或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等不足.为降低测量条件、简化测量和计算步骤以及降低测量风险,提出一种新的死时间测量方法——"图解法".从原理上详细论述了其可行性,并开展了相关实验以验证其可行性.使用2套伽马探测系统利用"图解法"获取的死时间对系列已知铀质量分数的饱和模型的计数率数据进行修正,对比修正前后计数率与铀质量分数的线性拟合优度以及"图解法"与"双源法"所得死时间值的大小.结果表明:2套伽马探测系统经"图解法"死时间修正前后计数率与铀质量分数的线性拟合优度分别为0.986和0.998以及0.98和0.998,说明"图解法"是有效的;"图解法"与"双源法"所得死时间值分别为0.902 μs和0.941μs以及1.674μs和1.745μs,相对误差仅为-4.145%和-4.069%,说明"图解法"相对准确.因此,可将"图解法"作为伽马测井仪死时间修正方法应用于实际中.

    死时间伽马测井仪双源法图解法

    基于内梅罗指数法的河曲露天煤矿排土场土壤肥力恢复力评价

    温晓东
    131-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出更为合理的土壤改良方案,利用内梅罗指数法对河曲露天煤矿排土场土壤肥力情况进行评价.通过文献查阅以及专家打分确定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碱解氮含量、速效钾含量、有效磷含量5项指标,结合第2次全国土壤普查养分标准,将土壤质量评价分为4个等级定量分析露天煤矿排土场土壤肥力的有机质含量.结果表明:一号、二号、三号排土场的土壤肥力质量指数分别为1.107、1.054、0.705,四号排土场上部区域、中下部区域的土壤肥力质量指数分别为0.630、1.086,表示不同区域的土壤肥力质量存在较大的差异.复垦年限最短的四号排土场上部区域的土壤肥力指数最小,证明复垦年限与土壤肥力恢复息息相关.碱解氮变异系数最高,为28.9%;有机质变异系数次之,为22.2%,表示排土场土壤能力指标的变异性普遍较强,明确土壤肥力的主要障碍因子是有机质、碱解氮指标,为后期河曲露天煤矿排土场土壤改良提供针对性治理思路.

    露天煤矿排土场土壤恢复力内梅罗指数法土壤肥力有机质

    大面积单激励器射频离子源等离子体均匀性分析

    杨立鑫陈俞钱谢亚红彭旭峰...
    138-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提高等离子体分布均匀度,基于有限元分析法与实验相结合的方法,从射频离子源驱动器尺寸和引出区尺寸2个方面对单驱动射频离子源放电室进行设计.模拟研究结果表明,电子均匀度的增长幅度随驱动器尺寸的大小变化比较缓慢.根据不同驱动器尺寸电子密度分布研究结果,在引出区尺寸为320 mm时,电子均匀度能够满足90%的要求.根据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引出区尺寸为320 mm 时电子分布均匀且均匀度>90%,并与模拟结果相吻合.因此,为使得等离子体分布均匀度能够达到要求,离子源放电室底部引出面附近引出区尺寸应该设计为320 mm.

    射频离子源驱动器尺寸引出区尺寸电子均匀度

    三维地震全波形反演技术在煤矿综采工作面的应用

    杜少鹏徐吉丰孙瑞雪刘颂仁...
    145-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煤岩界面的识别是煤矿智能化建设的关键一环,为解决此难点,以三维地震全波形反演技术为研究基础,采用建立目标函数和寻找最优化方法进行分析,对某矿工作面煤岩界面进行了详细探查.结合实际工作面地震资料,通过理论分析与实际计算,得到研究区全波形反演三维速度结构模型,并与巷道揭露情况进行误差对比分析,其结果表明:1)三维地震全波形反演可在井工煤矿下观测系统进行实际应用,可较为准确地反演出煤层顶底板界面三维空间形态特征;2)相较于地面三维地震的垂向精度5~30 m,该方法实际揭露计算误差纵波速度模型结果垂向平均误差为±1.3 m左右,横波速度模型结果垂向平均误差为±1.8m左右,精度明显提升;3)三维纵波速度模型对煤层顶底板界面识别效果优于三维横波速度模型结果,对于横波结果,纵波结果识别精度平均提升27.78%;4)通过三维纵波速度模型可最终构建煤层顶底板三维空间特征,为煤层顶底板界面识别提供一种思路.

    全波形反演弹性波三维速度结构模型界面识别误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