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江西农业大学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江西农业大学

石庆华

双月刊

1000-2286

ndxb7775@sina.com

0791-83813246

330045

江西省南昌市志敏大道1101号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Journal Acta Agriculturae Universitatis Jiangxiensis(Natural Sciences Edition)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江西农业大学学报》是江西农业大学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综合性农业学术刊物,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ISSN 1000-2286,CN 36-1028/S。本刊立足于国际国内农业科学的发展前沿,理论探索为主,面向社会,刊载有关农业科学、林业科学、植物保护、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技术与工程、资源与环境科学、农业工程等学科具有创新价值的学术论文、研究简报和研究综述等。本刊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科院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被美国《化学文摘》(CA)、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美国《生物学文摘预评》(BA)、意大利《农业索引》(Agrindex)、英国《动物学记录》(ZR)、英国《国际农业与生物学中心文摘》(CABI)、波兰《哥白尼索引》(IC)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信息源》、《中国生物学文摘》、《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信息源》、《中国学术期刊文摘》、《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CAJ-CD)等20多种国内外权威数据库收录,具有广泛的学术影响。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江西省中部地区野生油茶种质资源收集与产区评价

    陈圣天袁雅琪晏巢郭红艳...
    1509-15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是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重要木本油料植物,调查并收集江西省中部地区吉安、抚州、新余三地市的野生油茶种质资源,探究野生油茶丰富遗传多样性是促进油茶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方法]研究基于江西省中部地区丰富油茶资源,采用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15个不同产区的野生油茶叶片和果实性状进行综合评价及筛选,探讨影响油茶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并提出对策建议。[结果]江西省中部地区野生油茶主要分布于远离人类活动区域的海拔600 m低山丘陵地带,但大多因缺乏人工管护以致产量低下。不同产区各性状变异程度显著不同,抚州地区叶片遗传性丰富,以FZ-2表现最为突出;新余地区果实性状变异系数较高;JA-6在果实大小方面显著优于其他产区,JA-2果实形状方面遗传物质丰富。叶片各性状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叶长、叶面积与果实大小性状呈弱正相关,与干籽出仁率呈显著负相关性;果皮厚度、单果种子数与干籽出仁率呈负相关性。综合评价结果显示,前3个主成分累积方差贡献率为81。646%,主成分1代表果实大小因子,主成分2代表种子充实程度,主成分3则表征叶片性状;聚类分析将15个产区划分为3大类群,其中JA-6、JA-7、FZ-4综合表现较好,FZ-5、JA-5种子饱满,XY-1出仁率高。[结论]江西省中部地区野生油茶种质资源丰富,为选育高产优良品种提供了丰富的遗传物质基础,应根据不同育种目标有针对性地选择重点研究产区进行深入调查研究。

    野生油茶种质资源相关性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

    油茶不同树体结构对光的响应及主要经济性状的差异分析

    胡英杰范晓明刘兴慧吴俊涛...
    1522-15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油茶(Camellia oleifera)不同的树体结构对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为油茶适宜树体结构的筛选及高效栽培提供参考。[方法]以油茶良种'华硕'(C。oleifera'Huashuo')、'华鑫'(C。oleifera'Huaxin')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树体结构油茶的光照分布、光合特征、叶片质量(含水量、比叶面积、叶厚、叶绿素含量)、果实主要经济性状(单果质量、单果鲜籽质量、单果干籽质量、鲜出籽率、干出籽率、果形指数以及产量)和油脂品质(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花生烯酸)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2个油茶良种的相对光照强度,在开心形和自然圆头形树体结构中均表现为上层外围>下层外围、上层内膛>下层内膛、上层外围>上层内膛、下层外围>下层内膛,呈现出自上而下、由外而内逐级递减的规律,在不同树体结构间呈开心形高于自然圆头形的趋势;光合特征方面,2个油茶良种上下层的净光合速率差异显著,均为开心形>自然圆头形;果实经济性状方面,树体结构对油茶产量的影响最为显著,'华硕'开心形和自然圆头形的单株产量分别为6。72 kg和4。98 kg,'华鑫'开心形和自然圆头形的单株产量分别为6。62 kg和4。25 kg,2个油茶良种的单株产量、冠层产量均为开心形>自然圆头形,但种仁含油率及油脂成分均无显著差异。相对光照强度与单株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58**),净光合速率与单株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69**),且相对光照强度与净光合速率呈显著正相关,相关性系数为0。52。[结论]'华硕''华鑫'2个油茶品种在自然条件下,开心形树体的光照分布更为合理,光能利用效率更高,能够实现丰产稳产。

    油茶树体结构光响应果实性状产量油脂品质

    橡胶树HbACS2关键氨基酸位点的鉴定

    毛嘉诚龙翔宇曾力旺阳江华...
    1533-15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乙酰辅酶A合成酶(ACS,EC 6。2。1。1)是细胞代谢过程中的一种重要酶,能在ATP供能的条件下催化乙酸与辅酶A生成乙酰辅酶A。此前研究发现,橡胶树中的一个ACS成员,HbACS2,影响乳管细胞中乙酸的代谢平衡,与橡胶树胶乳再生能力密切相关,然而该酶的酶活调控机制尚不清楚。有关微生物和模式植物中的研究表明,ACS酶活与其关键氨基酸位点及某些关键赖氨酸位点的乙酰化修饰状态有关。因此,探究HbACS2的酶活调控机制,对其关键氨基酸进行筛选十分必要。[方法]针对HbACS2的氨基酸组成特点,本试验选择HbACS2中3个保守的赖氨酸(K)位点(K298,K342和K723),通过定点突变方式,分别将它们替换为丙氨酸(A)、精氨酸(R)和谷氨酰胺(Q),并构建原核表达载体。随后这些变体蛋白与野生型蛋白通过原核表达体系进行诱导、表达和Ni-NTA琼脂糖纯化,并以纯化的野生型蛋白作为对照,采用体外酶活分析方法比较野生型和变体蛋白在底物乙酸结合能力及酶活方面的差异。[结果]HbACS2的K723位点突变对酶活性影响最为显著,K723A和K723R变体蛋白完全失去酶活,K723Q的酶活性降低了180倍。此外,K298位点的突变也显著降低了变体蛋白的酶活性,改变了对乙酸的亲和力,其中K298Q变体蛋白变化最大,其酶活降低17。85倍,Km=0。06 mmol/L,亲和力增加了6。5倍;K298A的酶活降低了约4倍,Km=0。754 3 mmol/L,对底物的亲和力降低了接近一倍;K298R的酶活降低了约3。7倍,Km=0。182 7 mmol/L,对底物的亲和力增加了一倍;相比之下,K342位点的突变,对3个变体蛋白的酶活影响最小,其中,K342R变体蛋白的酶活降低了2。75倍,Km=0。074 mmol/L,亲和力增加了5。3倍,而K342A和K342Q的酶活则分别降低了42%和14%,对乙酸的结合力增加了34%和17%。[结论]该研究结果证实了HbACS2中关键赖氨酸位点对其酶活和底物亲和力影响很大,为进一步揭示ACS活性调控机制提供了参考依据。

    橡胶树乙酰辅酶A合成酶乙酸乙酰辅酶A乙酰化

    原花青素减轻热应激诱导的牛卵母细胞氧化应激

    朱肖亭闵佳张志浩施巧婷...
    1544-15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旨在探究体外成熟液中添加原花青素B2(PB2)对热应激牛卵母细胞的保护机制,为揭示热应激对牛卵母细胞质量和胚胎体外培养发育能力的影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6~8岁淘汰荷斯坦牛为试验对象,屠宰场共采集牛卵巢103对。实验室抽吸卵巢表面卵泡内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COCs),将COCs随机分成3组进行体外成熟:对照组(38。5℃培养24 h);热应激组(41℃培养8 h转入38。5℃培养箱继续培养16 h);原花青素组(25 µmol/L PB2、41℃培养8 h转入38。5℃培养箱继续培养16 h)。体外成熟培养24 h,COCs经透明质酸酶消化后,在体视显微镜下统计各组卵母细胞成熟率;使用化学试剂对卵母细胞进行孤雌激活,体外培养48 h统计卵裂率,168 h统计囊胚率;利用荧光染色法检测卵母细胞活性氧(ROS)、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活性,以及囊胚细胞总数;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各组卵母细胞抗氧化基因(SOD1、SOD2、CAT)和成熟相关基因(GSS、GPX1、CAS6)相对表达量。[结果](1)COCs体外成熟24 h,与热应激组相比,原花青素组提高了卵母细胞成熟率,但两者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2)孤雌激活后,与热应激组相比,原花青素组卵裂率和囊胚细胞总数显著提高(P<0。05),囊胚率差异不显著(P>0。05);(3)与热应激组相比,原花青素组ROS活性极显著降低(P<0。01),GSH活性显著提高、成熟基因和抗氧化基因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结论]在体外成熟培养液中添加25 µmol/L原花青素B2,可以有效缓解热应激对牛卵母细胞造成的氧化应激,增强胚胎发育潜力,并提高其质量。

    原花青素卵母细胞热应激氧化应激

    母猪子宫内膜炎致病菌分析及益生乳杆菌筛选

    郑桂花史奎李麟杨贝莹...
    1552-15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旨在探究母猪子宫内膜炎的主要致病菌群,筛选可用于抗生素替代的益生菌菌株,为母猪子宫内膜炎的预防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细菌16S 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比分析健康母猪与患子宫内膜炎母猪产道深部、浅部菌群的差异及公猪精液菌群组成,分析与母猪子宫内膜炎相关的菌群,探究公猪精液菌群对母猪产道菌群可能产生的影响;根据菌群分析结果,对患子宫内膜炎母猪产道分泌物中致病菌和健康母猪产道分泌物中益生菌进行分离鉴定,并检测其体外抑菌效果。[结果](1)菌群分析结果显示:健康母猪组产道深部菌群丰富度及覆盖度极显著高于患病母猪组;健康母猪产道优势菌群分别为未分类丙型变形菌纲(unclassified_c_Gammaproteobacteria)、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棒状杆菌属等;患病母猪产道深部拟杆菌属(19。21%)、卟啉菌属(21。30%)、结节真杆菌属(1。60%)菌群丰度显著高于健康母猪;(2)健康组与患子宫内膜炎组母猪产道浅部菌群丰度无显著性差异,卟啉菌属中ASV401、ASV413、ASV3670在患病母猪产道深部和浅部均检测到,在健康母猪产道中未发现;(3)沙门菌属中ASV5736仅在患病母猪产道深部被检测到,但患病母猪产道深部菌群与公猪精液菌群未有交集;(4)在患病母猪产道深部分泌物分离纯化得到奇异变形杆菌1株,在健康组母猪产道分泌物样品中分离到乳酸杆菌32株,经抑菌试验筛选出对上述奇异变形杆菌有较强抑菌作用的唾液乳杆菌1株。[结论]拟杆菌属、卟啉菌属可能是导致母猪子宫内膜炎的致病菌,推测由母猪产道浅部菌(群)上升所致,与公猪精液菌群无关联;健康母猪产道优势菌属为乳杆菌属,且成功筛选到一株具有较强体外抑菌活性的唾液乳杆菌2。1(Lactobacillus salivarius strain 2。1)。研究结果可为探析细菌性母猪子宫内膜炎生态病因提供理论依据,为临床母猪子宫内膜炎的预防提供新思路。

    母猪子宫内膜炎精液16SrDNA高通量测序乳杆菌

    蛋鸡禁食前后血清代谢物及肠道菌群结构的变化

    张菁怡翁林健魏庆李伟...
    1563-15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试验旨在探究禁食前后蛋鸡血清代谢物和肠道菌群结构变化的规律,以揭示蛋鸡应对能量匮乏的策略,从而为改善家禽饲喂方式、制定科学日粮配方等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252日龄海兰褐蛋鸡为研究对象,将90只蛋鸡随机分为3组:对照(C)组、禁食1 d(F1)组和禁食3 d(F3)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5只鸡,试验结束后从每组每个重复中随机挑选1只鸡进行屠宰,采集血液和盲肠内容物进行血清非靶向代谢组和16S rDNA测序分析。[结果](1)血清非靶向代谢组结果显示:禁食后,蛋鸡血清差异代谢物水平主要呈上升趋势,主要差异代谢物有 1-甲基组氨酸(1-methylhistidine)、哌啶酸(pipecolic acid)、L-赖氨酸(L-lysine)、泛酸(pantothenic acid)、吡哆胺(pyridoxamine)、脱氧胆酸(deoxycholic acid)、半乳糖醇(dulcitol)及乙酰左旋肉碱(acetyl-L-carnitine),表明禁食后肌肉蛋白质分解加强、生酮反应增加,以维持机体能量需求;(2)肠道菌群16S rDNA测序结果显示:禁食后,蛋鸡肠道菌群多样性呈下降趋势,且菌群结构发生显著变化,属水平上的差异优势菌群包括Rikenellaceae_RC9_gut_group、Bacteroides、Ruminococcus_torques_group和Desulfovibrio等,均与能量代谢相关;(3)差异优势菌群与差异代谢物关联分析发现:菌群丰度与脱氧胆酸和半乳糖醇水平呈负相关,与其他筛选出的差异代谢物水平呈正相关。[结论]禁食1 d和3 d后,蛋鸡血清代谢物水平和肠道菌群均发生显著变化,且主要差异代谢物改变可能与肠道菌群变化有关,二者共同维持蛋鸡的代谢稳态。

    禁食蛋鸡代谢组学肠道菌群

    酵母硒对敌草快致母鸡卵巢氧化损伤的影响

    胡威凌义强刘亚美杨雪...
    1577-15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植物或饲粮中联吡啶类农药敌草快(DQ)的残留极易对动物机体产生氧化损伤,基于硒具有一定的抗氧化功能,探究饲粮中添加酵母硒(SeY)对DQ诱导的母鸡卵巢氧化损伤的影响。[方法]试验选取60只健康且体质量相近的6月龄康乐黄母鸡,随机分为对照组(CON组)、DQ诱导氧化应激组(DQ组)、SeY预处理DQ诱导氧化应激组(SeY+DQ组)和SeY预处理组(SeY组),其中对照组和DQ组饲喂蛋鸡普通商品饲粮,SeY+DQ组和SeY组饲喂添加有SeY的蛋鸡普通商品饲粮(0。5 mg/kg Se),预试验饲喂14 d后,分别向DQ组和SeY+DQ组一次性腹腔注射15 mg/kg·BW剂量的DQ溶液,对照组和SeY组一次性腹腔注射等剂量的0。9%NaCl溶液,正式试验4 d后采集各组鸡卵巢组织样品,利用抗氧化功能检测、HE染色、Western blot和qPCR等试验技术分别检测各组鸡卵巢组织中氧化应激、细胞凋亡及繁殖性能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DQ组鸡平均日增重、平均日产蛋率和平均日采食量均显著下降(PDQ<0。05),卵巢组织中CAT、T-SOD抗氧化酶活性及Nrf2、HO-1、Gpx1抗氧化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MDA浓度显著升高(P<0。05),卵泡发育受到抑制,细胞凋亡水平明显升高(P<0。05),繁殖性能相关调控基因(ZP2和Wnt4)的表达受到抑制(P<0。05);SeY组CAT活性显著升高(P<0。05),MDA浓度显著降低(P<0。05),HO-1、ZP2和Wnt4的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5),卵泡发育水平未见明显变化,但卵泡数增多(P>0。05)。(2)与DQ组相比,SeY+DQ组DQ作用引起的母鸡生产性能损伤没有显著变化(P>0。05),CAT、T-SOD活性及Nrf2、HO-1、Gpx1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MDA浓度显著降低(P<0。05),卵泡发育水平明显恢复正常,Bax、Caspase3的表达水平及Bax/Bcl-2的比率均显著下调(P<0。05),Bcl-2的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5),ZP2和Wnt4基因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也发生了显著上调(P<0。05)。[结论]DQ作用能够诱导鸡卵巢组织发生氧化应激,引起细胞凋亡水平的提高,进而抑制卵泡的发育及繁殖性能相关调控基因的表达,SeY饲粮(0。5 mg/kg Se)的添加可有效提高DQ作用下鸡卵巢组织的抗氧化、抗凋亡能力,降低DQ对卵巢组织的氧化损伤程度,保护繁殖性能相关调控基因的表达水平,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究SeY保护雌禽生产和繁殖性能免受氧化损伤的方法提供理论基础。

    母鸡卵巢酵母硒敌草快生产性能氧化应激细胞凋亡繁殖性能

    我国3种黑色西方蜜蜂形态鉴定与遗传进化分析

    陈宝新胡彦召袁豆豆叶力波利·达吾力...
    1590-15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我国境内有3个黑蜂群体:东北黑蜂(Apis mellifera northeast black bee),新疆黑蜂(Apis mellifera-xinjiang black bee)和西域黑蜂(Apis mellifera sinisxinyuan)。本研究旨在通过综合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比较分析这3种西方黑蜂,以深入了解其进化关系和适应性特征。[方法]以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 ligustica)为对照,比较东北黑蜂,新疆黑蜂和西域黑蜂3个西方黑蜂工蜂的18个形态特征,并分析其线粒体基因(ND2、COI 和COI-COII基因间序列),以研究它们的遗传结构和进化关系。[结果](1)形态分析初步表明:新疆黑蜂和东北黑蜂在喙长、前翅长、翅钩数、后足股长、跗节宽等多数形态特征上相似(P>0。05),且其翅长,背板长大于西域黑蜂(P<0。05),这3种黑蜂的喙长长和翅钩数上都与意大利蜜蜂有显著差异(P<0。05),这可能反映了地方环境的适应性;(2)遗传分析进一步揭示了3个黑蜂群体的进化模式,基于ND2序列分析表明新疆黑蜂与东北黑蜂之间的系统发育关系最为密切,与形态学结果一致,然而对COI和COI-COII基因间序列分析表明,除西域黑蜂外,新疆黑蜂与东北黑蜂与意大利蜂存在不同程度的遗传重叠。在已开展的遗传分析中,西域黑蜂始终独立聚类,这表明它可能经历了一个独特的进化过程。[结论]新疆黑蜂和东北黑蜂均归为C谱系;西域黑蜂属于M谱系,其可能经历了独特的适应性进化过程,展示出了遗传背景与形态特征上的独特性。本研究不仅加深了对我国本土蜜蜂物种遗传多样性了解,也为蜜蜂保护和育种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研究结果凸显了保护本土蜜蜂遗传资源重要性,也为未来蜜蜂育种策略提供了新启示。

    黑蜂形态特征遗传多样性进化适应种质资源保护

    水稻机械直播深施肥开沟装置设计与试验

    赵勤儒余佳佳陈雄飞朱保雨...
    1599-160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针对南方稻区水稻机械直播深施肥开沟装置易缠草、施肥浅和堵塞肥料等问题,通过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研制水稻机械直播深施肥开沟装置。[方法]基于开沟装置刃口曲线理论,分析并设计了圆函数、二次函数、指数函数刃口曲线的开沟器,研制了配套的深施肥开沟装置。为明确其撒施肥料的空间分布和防缠性能,开展台架试验,研究不同挡泥罩入土深度下,开展不同施肥深度中肥料含量百分比的规律研究;以开沟装置前进速度、秸秆数量和刃口曲线为自变量,以开沟器滑切秸秆概率和滑切距离为因变量,开展其防缠性能多因素试验。[结果]随着挡泥罩入土深度从2 cm增加至6 cm,施肥深度5~10 cm肥料含量百分比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并确定挡泥罩最佳入土深度为4 cm;当开沟装置前进速度增大时,开沟器滑切秸秆概率增大,滑切距离减小;当稻田秸秆数量较多时,开沟器滑切秸秆概率减小,即防缠概率增大;相较于圆函数和指数函数刃口曲线,二次函数刃口曲线的开沟器滑切距离较小,随着前进速度增大,滑切距离降幅较小,即稳定性好,故二次函数刃口曲线开沟器结构最佳。[结论]研制的深施肥开沟装置可满足水稻直播同步深施肥的农艺要求,为水稻深施肥技术和装备研究提供参考。

    水稻机械直播深施肥刃口曲线开沟装置防缠性能

    果园喷雾机风送系统风力试验与仿真分析

    杨风波李志薇李阳黄泽楷...
    1610-16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果园喷雾机在经济林果园的施药等相关领域已经开展了广泛应用,但易存在风送系统风力弱导致喷头出口药液雾滴难以被输运到靶标冠层的瓶颈问题。[方法]针对果园喷雾机风送系统的瓶颈问题,提出了将拉瓦尔喷管应用到气助式喷头的设计,基于拉瓦尔喷管的气流增速原理、农机农艺的结合要求,推导了气助式喷头的设计原则、并最终确定了喷头末端喉部的参数。搭建了气助式喷头风力性能测试平台,并建立了该喷头流场的CFD(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计算流体动力学)动态数值仿真模型。风场测试及计算数据表明:风速值的相对误差在湍流强影响区最高达到了8。5%,考虑到试验误差及湍流脉动的影响,采用CFD方法辅助果园喷雾机风送系统的设计是可靠的。融合雷诺平均N-S(navier-stokes)方程、RNG(renormalization group)k-ε湍流模型、Interface区域间流场参数传递方法、压力基耦合格式建立了果园喷雾机风送系统的整体CFD流场动力学计算模型。[结果]喷头末端的拉瓦尔喷管设计对管道内部风速有强烈的提升效果,风送系统的风速最高提升152。42%,平均提升133。56%,风送系统10个喷头输出风速的总体标准差为0。66。[结论]基于拉瓦尔喷管的风送系统设计合理,克服了气助喷头风力弱的难题,显著提升了风送系统的风力性能。

    果园喷雾机风送系统拉瓦尔喷管试验验证计算流体力学数值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