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江西农业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江西农业学报
江西省农业科学院 江西省农学会
江西农业学报

江西省农业科学院 江西省农学会

罗奇祥

月刊

1001-8581

jxny@163.com

0791-87090763 87090630

330200

南昌市莲塘江西农业科学院

江西农业学报/Journal Acta Agriculturae JiangxiCSTPCD
查看更多>>《江西农业学报》是由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和江西省农学会共同主办的学术类期刊。本刊既刊登栽培育种、植物保护、土壤肥料、园艺园林、蚕桑茶叶、畜牧水产、生物技术、资源环境等方面的研究报告、综述、研究简报和实用技术,也发表农业经济、区域经济、农业科技管理、农业发展战略、农产品加工及农业产业化等方面的研究论文、调查报告和对策性文章。《江西农业学报》系国家科技部评定的“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全国优秀农业期刊”、“江西省优秀期刊”。 根据最新出版的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报告(2006),本刊2005年度影响因子为0.406,最近5年来的平均影响因子为0.391,他引率0.92,基金论文率0.38,居同类期刊前列。本刊同时被《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学文献数据库》等国内权威数据库全文收录。《江西农业学报》为月刊,国内公开发行,大16开本,每期160页, 彩色封面,逢月末出版,每期订价10.0元,全年订价120元。需订阅者可直接将杂志订阅款寄至本刊编辑部。地址:330200 南昌莲塘 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江西农业学报》编辑部。本刊投稿专用电子信箱:jxny@163.com或jxny@chinajournal.net.cn,电话:0791-7090630欢迎订阅,欢迎赐稿。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海南省耕地利用与粮食生产耦合协调发展研究

    黄馨慧王志强卢诗月
    69-75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立了海南省耕地利用与粮食生产的耦合协调模型,从时序上对2010-2021年海南省耕地利用与粮食生产的发展和相互影响进行了分析,并从空间上对2021年海南省18个市(县)耕地利用与粮食生产的发展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2010-2021年耕地利用与粮食生产之间的协调程度逐步增强,由勉强协调型逐渐向基本协调型、良好协调型发展;(2)2010-2021年耕地利用与粮食生产之间的耦合协调度不断提升,总体协同效应也在不断地提升,但耕地利用与粮食生产发展仍处于不完全同步的状态;(3)2021年海南省除琼海市外的17个市(县)的耕地利用与粮食生产均处于高水平耦合阶段,而琼海市耕地利用与粮食生产处于磨合阶段.由此可知,海南省应严格管控耕地数量,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加强耕地质量管理,提高耕地生产能力;加强对自然灾害的抵御能力,降低损失.

    耕地利用粮食生产耦合协调度海南省

    近47年吐鲁番盆地人工绿洲精明增长的时空过程分析

    郭江浩黄佛君刘博叶茂...
    76-8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1976、1990、2000、2010、2023年5期Landsat遥感影像进行解译,借助数理统计模型、分形维数、紧凑度指数等方法,结合精明增长理论,构建了绿洲精明增长指标体系,测度并分析了近47年吐鲁番盆地人工绿洲的扩张及分布情况以及绿洲精明增长水平的时空表现.结果表明:(1)吐鲁番盆地绿洲规模空间扩张态势明显,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绿洲面积由1976年的1259.33 km2扩张至2023年的1810.27 km2;其扩展强度在经历缓慢下降—慢速增长—快速增长后转变为精明增长背景下的中低速增长.(2)吐鲁番盆地绿洲空间扩张方向具有分异性,扩张方向以西北、东北最为显著,空间重心迁移轨迹为西南—东北—西南,最大迁移距离为55.60 km.(3)在研究时间段内绿洲紧凑度维持在较高水平,土地利用率较高,但近10年呈现下降趋势;空间扩张模式呈现蔓延式—跳跃式—填充式的演变特征.(4)吐鲁番盆地的绿洲精明增长水平较低,精明得分由1976年的0.474下降至1990年的0.383,随后回升,2023年达到最大值0.517;从精明增长水平的空间差异看,以大河沿—塔尔朗流域下游、托克逊—白杨河流域下游为高水平的双核心趋势明显,呈现由中心向四周波动递减的态势.研究结果可为未来绿洲区的合理发展,防止绿洲无序蔓延扩张,保障干旱区绿洲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提供参考依据.

    绿洲吐鲁番盆地空间扩张分形维数紧凑度精明增长

    抚州市近63年气温变化特征分析

    郑劲光周嫒余焰文陈燕玲...
    87-94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抚州市1960-2022年气象观测站的气温资料,采用线性回归、距平计算、Mann-Kendall突变检验等方法对抚州市近63年气温的变化特征及其对农业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1960-2022年间,抚州市的年平均气温以0.202℃/10 a的幅度上升,其中20世纪70、80年代的气温明显偏冷,90年代中期后气温进入明显增暖期,年平均气温变化未发生突变;(2)年极端最低气温以0.513℃/10 a的幅度上升,冬季区域性低温冻害日数年均为4.5 d,区域性低温天气过程以持续2~5 d为主,占总次数的68.5%;(3)年极端最高气温以0.042℃/10 a的幅度上升,7月的高温天气日数出现最多,占高温总日数的41%,其次是8月,占高温总日数的35.5%,高温天气过程以持续3~5 d为主,占高温天气总次数的49.1%;(4)抚州市早稻高温逼熟发生频数空间分布不均匀,其中西北部是高值中心,而西部、南部是低值区.

    气温趋势分析突变检验低温冻害高温逼熟

    1981-2020年河北省基于SPEI的干旱变化特征分析

    魏丽欣赵春雷张良玉高万泉...
    95-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1981-2020年河北省138个气象站点的逐月降水和气温数据,计算了不同时间尺度的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并利用Sen趋势分析、Mann-Kendall检验及反距离权重插值等方法,分析了河北省近40年干旱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81-2020年河北省月、季、年尺度的SPEI值均呈下降趋势,且随着时间尺度的加大,发生干旱的频率下降,持续时间延长.春季、夏季和年际的SPEI值均呈下降趋势,秋季和冬季的SPEI值均呈上升趋势.2016-2020、2011-2020年春季和冬季均处于变湿状态,夏季和秋季均处于变干状态.2011-2020年河北省大部分地区呈干旱状态.不同年代季尺度和年尺度的干旱频率整体上呈增加趋势.河北省发生的轻、中度干旱事件多于重度以上干旱事件.20世纪90年代、21世纪10年代SPEI值减少区域的占比大.20世纪80年代、21世纪00年代SPEI值增加区域的占比大.

    河北省SPEI指数干旱变化特征

    罕见高温干旱对杨梅生长影响的研究

    黄新朱寿燕廖必军陈鑫磊...
    102-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分析了浙江省慈溪市2022/2023年度杨梅生育期的温、光、水等气象条件,尤其是2022年盛夏罕见的高温干旱和后续天气对杨梅生长发育的持续影响,结果表明:盛夏罕见的高温干旱不仅会导致杨梅叶片大面积卷曲、萎蔫,以及当年移栽的杨梅幼树大量枯死,而且还严重抑制了夏梢的抽发生长和花芽分化;在旱情解除后,秋梢的大量抽发进一步影响了花芽分化和养分积累,导致花芽发育较弱,并形成了大量秋梢果;采收后期若遇高温,秋梢果则会大量变软或脱落.因此,提出了一些能有效防御高温干旱对杨梅影响的对策措施.

    杨梅浙江高温干旱对策生长

    暗色唇鲮肌肉营养成分分析与品质评价

    滕忠作招志杰张英兰杨宾兰...
    107-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广西3个不同地区(LS、XB、WM)的暗色唇鲮的肌肉营养成分和肌肉品质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3组鱼肉的粗蛋白、粗脂肪含量分别为17.52%~19.76%和0.86%~1.80%,其中LS组的粗蛋白、粗脂肪含量均显著高于XB组的,总糖含量显著低于XB、WM组的;检测出的8种矿物质元素中,常量元素中P的含量最高,Ca、Mg含量次之,5种微量元素含量依次为Fe>Zn>Cu>Se>Mn,且XB组的Cu含量显著高于LS、WM组的;检测出的17种氨基酸中,Glu含量最高,其次为Asp和Lys,除Cys外,LS、WM组的其他氨基酸含量、EAA/TAA和EAA/NEAA均显著高于XB组的,而DAA/TAA显著低于XB组的;3组鱼肉的EAA/TAA和EAA/NEAA分别在37.61%~38.39%和70.83%~72.90%,接近FAO/WHO要求的理想蛋白模式;3组鱼肉检测出的脂肪酸种类均为25种及以上,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在48.77%~50.92%,LS组的ALA、EPA、PUFA含量显著高于XB和WM组的.综上表明,暗色唇鲮肌肉营养丰富,品质优良,具有良好的食用价值和保健作用,可作为一种优质经济鱼类进行养殖和推广.

    暗色唇鲮营养成分氨基酸脂肪酸矿物质元素

    广东省2000-2021年海水养殖的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王思盼冯珊珊曹阳王靖杰...
    114-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2000-2021年广东省海水养殖数据为基础,通过时序统计、行业集中度指数、区位熵指数等方法,分析了广东省22年来海水养殖产业数据的时序变化、空间差异和分布格局,揭示了广东省海水养殖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000-2021年,广东省海水养殖区域总体呈现先分散、后连片、再逐渐向西部集中的变化趋势;在海水养殖总面积阶段性下降的同时,养殖总产量波动增长,单产水平也随之增长;全省海水养殖产量排名前4位的地市由阳江、茂名、湛江和江门市(2000-2007年)转变为湛江、阳江、茂名和汕尾市(2008-2021年);2021年,阳江和茂名市是广东省海水养殖高水平单产城市,分别为35.69和32.83 t/hm2;湛江市是广东省海水养殖面积和养殖产量最大的地市,养殖面积占全省的33.86%,但湛江市海水养殖单产始终低于16 t/hm2,处于较低单产水平.在海水养殖区位熵分析中,2003-2021年间,区位熵始终大于1的地市有3个,占海水养殖全部城市的21.43%,分别是汕尾、阳江和湛江市;平均值大于1的地市有7个,占海水养殖全部城市的50.00%,分别是汕头、惠州、汕尾、阳江、湛江、茂名和潮州市.综上,2000-2021年,广东省海水养殖产业存在明显的时空分布变化特征;粤西地区部分地市仍存在单产较低的现象,因此广东省在充分利用区位优势调控海水产养殖产业分布格局的同时,应提高养殖主产区的养殖效率,进而带动全省渔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广东省海水养殖产业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提供参考.

    海水养殖时空变化广东省养殖面积单产

    光谱技术在果品无损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李明孙小旭顾红李兰...
    122-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介绍了常用的果品无损检测方法,包括电子鼻法、X射线计算机断层成像法、机械方法、磁共振(核磁共振)成像光谱学法、拉曼光谱学法、近红外光谱技术等;重点综述了高光谱成像技术在无损检测水果结构特性、生化成分和安全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水果品质的无损检测研究提供参考.

    水果品质高光谱成像技术无损检测技术

    常州市"两湖"创新区生态资产的核算和演变机制研究

    孙媛媛纪雨露何宇辰
    129-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态资产的科学核算是绿水青山转变为金山银山的基础,也是进行区域协同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以常州市"两湖"创新区为研究对象,根据生态系统的特点,构建了包含存量价值和流量价值的生态资产核算体系.研究结果表明:2000-2020年间,水体和农田生态系统一直为该区域主要的生态系统,但聚落生态系统占比在逐年增大;研究期间"两湖"创新区生态资产总量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由4895.35亿元下降到2594.15亿元;面对生态系统存量价值逐年升高的态势,生态系统流量价值却在逐年递减,这主要是因为洪涝削减服务价值降低.基于上述结论,从政府、产业、企业、公众4个层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生态资产资产核算生态系统"两湖"创新区

    基于地理时空加权回归分析长江经济带区域氨气排放量变化与主要影响因素

    孔望吴静
    138-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长江经济带为研究区域,基于地理时空加权回归模型,构建了氨气排放量变化的影响因素指标,分析了其时空演变特征,探讨了社会经济因素和自然环境因素与氨气排放量变化之间的关联.研究表明:(1)长江经济带地区的氨气排放量变化特征总体呈现"两头高、中间低"的分布格局,尤其以经济发达地区的氨气排放量变化最为显著.(2)长江流域带来的常年湿润以及温和的气候条件有利于氨气从土壤中挥发,使得自然环境带来的氨气排放量占据了相当的比重,而随着全球气温的上升,温度对氨气排放量的影响也在缓慢增强.(3)我国氨气排放依然以农业氨源为主要排放源,在农业大省如四川、湖南、江西等省份农业灌溉的氮肥施用对氨气排放量的影响依然明显,但是城镇化的扩张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反映出在经济发达的地区和城市由于城市生活、生产对氨气排放的影响力也在潜移默化中增强.

    氨气排放地理时空加权回归影响因素时空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