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江西农业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江西农业学报
江西省农业科学院 江西省农学会
江西农业学报

江西省农业科学院 江西省农学会

罗奇祥

月刊

1001-8581

jxny@163.com

0791-87090763 87090630

330200

南昌市莲塘江西农业科学院

江西农业学报/Journal Acta Agriculturae JiangxiCSTPCD
查看更多>>《江西农业学报》是由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和江西省农学会共同主办的学术类期刊。本刊既刊登栽培育种、植物保护、土壤肥料、园艺园林、蚕桑茶叶、畜牧水产、生物技术、资源环境等方面的研究报告、综述、研究简报和实用技术,也发表农业经济、区域经济、农业科技管理、农业发展战略、农产品加工及农业产业化等方面的研究论文、调查报告和对策性文章。《江西农业学报》系国家科技部评定的“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全国优秀农业期刊”、“江西省优秀期刊”。 根据最新出版的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报告(2006),本刊2005年度影响因子为0.406,最近5年来的平均影响因子为0.391,他引率0.92,基金论文率0.38,居同类期刊前列。本刊同时被《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学文献数据库》等国内权威数据库全文收录。《江西农业学报》为月刊,国内公开发行,大16开本,每期160页, 彩色封面,逢月末出版,每期订价10.0元,全年订价120元。需订阅者可直接将杂志订阅款寄至本刊编辑部。地址:330200 南昌莲塘 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江西农业学报》编辑部。本刊投稿专用电子信箱:jxny@163.com或jxny@chinajournal.net.cn,电话:0791-7090630欢迎订阅,欢迎赐稿。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新质生产力对农业碳排放强度的影响研究

    白鹏飞黄文茜
    80-9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双碳"战略背景下,新质生产力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重要着力点.基于2012-2021年全国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分析了新质生产力对农业碳排放强度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新质生产力对农业碳排放强度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存在明显的区域异质性,东部和西部地区减排效应显著,而中部和东北地区不显著;经济发展水平和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在新质生产力对农业碳排放强度抑制作用中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新质生产力对农业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存在双门槛效应.随着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提高,其对农业碳排放强度的抑制作用呈现先增后减的倒"U"形变化特征.鉴于此,提出了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赋能农业绿色新发展;加快农业领域科技创新,推动农业低碳转型升级;强化社会服务体系,推动经济增长与农业碳排放脱钩等对策建议.

    新质生产力农业碳排放强度"双碳"目标

    中国沿海九省区渔业碳排放及脱钩效应的时空演变

    孟诗晴冯润东韩立民李大海...
    93-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2013-2022年全国以及沿海九省区数据,通过核算海洋渔业碳排放,分析了全国及部分省域渔业碳排放的时空演变特征;运用Tapio脱钩模型探讨了沿海九省区渔业碳排放量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作用;并对沿海九省区碳排放量进行预测.结果表明:(1)从时序变化特征来看,全国渔业碳排放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沿海九省区碳排放强度整体呈逐年递减的趋势;(2)从空间变化特征来看,沿海九省区碳排放量整体呈"南高北低"的分布特征,空间差异逐步减小;(3)研究期内碳排放脱钩弹性类型主要为弱脱钩、增长负脱钩、强脱钩3种状态,整体以强脱钩状态为主;(4)渔业碳排放预测结果显示,碳排放量整体呈持续下降趋势,发展情况良好,有望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目标.鉴于此,提出了改进渔业作业方式、优化能源和投资结构、鼓励技术创新、完善政策支持体系等建议,以期实现经济增长与海洋环境保护的双赢.

    碳排放时空演变"双碳"目标Tapio脱钩模型碳达峰

    区域差异视角下中国农业碳排放的时空特征与影响因素研究

    李芸荟
    102-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2011-2021年我国31个省(区、市)数据测算了农业碳排放总量,采用脱钩模型、莫兰指数检验和空间杜宾模型,从区域差异视角探讨了我国农业碳排放的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我国农业碳排放量具有显著的地区差异性,碳排放量呈"东高西低"的分布格局;(2)农业碳排放存在显著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农业总产值对农业碳排放有"减碳效应",农业机械化水平和土地生产率等有"增碳效应";(3)我国农业碳排放整体呈现正向空间聚集特征,不同地区具有不同的脱钩特征.基于此,从实施区域差异策略、加大农业科技投入、高位推动政策措施3个方面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以期推动中国农业向低碳、可持续方向发展.

    农业碳排放区域差异性脱钩模型莫兰指数空间杜宾模型空间溢出效应

    生鲜农产品供应链韧性水平测度与影响因素分析

    解玉洁周海霞
    109-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 2013-2022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熵权-TOPSIS 法测度生鲜农产品供应链韧性水平,借助Dagum基尼系数和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了地区差异和影响因素,旨在为提升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韧性提供有益的参考.结果表明:在全国层面,我国生鲜农产品供应链韧性水平总体呈上升的趋势,但2020-2022年受新冠疫情影响波动较大;在区域层面,东部地区生鲜农产品供应链韧性水平最强,西部地区最弱,生鲜农产品供应链韧性水平存在地区差异并且各区域的驱动因素不同;从影响因素看,政府支持力度、科技创新能力、人口规模为主要正向因子,农民可支配收入、基础设施建设为主要障碍因子,据此提出提升生鲜农产品供应链韧性的对策建议.

    供应链韧性生鲜农产品指标体系影响因素

    广西生猪养殖绿色全要素生产效率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超效率 DEA 模型和面板回归分析

    尹娟谭宓李杨庞洁...
    118-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2010-2021年广西及其5个分区生猪养殖投入—产出和污染物排放数据,运用SE-SBM模型、GML指数以及面板回归模型研究了广西生猪养殖GML的时空演变特征和关键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10-2021年广西生猪养殖GML呈现出波动变化状态,GML高值区为桂东地区,技术效率(EC)高值区为桂西地区,技术进步(TC)高值区为桂东地区,其中,贵港、玉林市的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明显高于其他城市,贵港市具有纯技术效率变化增长优势.面板回归分析结果表明,GML主要受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生猪主产品价格、医疗防疫费、污水处理率等变量的显著影响.综上,可将贵港、玉林市作为增长极推进规模化养殖,着重针对桂东、桂西、桂北三个地区提升技术进步水平,协同促进广西生猪养殖高质量发展.

    生猪绿色全要素生产效率时空演变因素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广西农业科技园区科技成果转化水平综合评价

    陶伟李英华钟翠黄智...
    127-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2020-2022年认定的46个广西农业科技园区年度绩效评估的统计数据,构建了广西农业科技园区科技成果转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园区科技成果转化水平进行综合评价,识别关键影响因素,为优化园区科技成果转化策略与提升整体转化水平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园区科技成果转化水平总体不高,整体分布也不均衡,各园区在科技成果转化不同环节上的表现存在差异.基于此,提出坚持因园施策,促进园区均衡发展;聚焦发展瓶颈,提升成果转化水平;强化生态体系建设,推动成果转化落地,以此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

    农业科技园区科技成果转化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广西

    《江西农业学报》征稿启事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