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江西农业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江西农业学报
江西省农业科学院 江西省农学会
江西农业学报

江西省农业科学院 江西省农学会

罗奇祥

月刊

1001-8581

jxny@163.com

0791-87090763 87090630

330200

南昌市莲塘江西农业科学院

江西农业学报/Journal Acta Agriculturae JiangxiCSTPCD
查看更多>>《江西农业学报》是由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和江西省农学会共同主办的学术类期刊。本刊既刊登栽培育种、植物保护、土壤肥料、园艺园林、蚕桑茶叶、畜牧水产、生物技术、资源环境等方面的研究报告、综述、研究简报和实用技术,也发表农业经济、区域经济、农业科技管理、农业发展战略、农产品加工及农业产业化等方面的研究论文、调查报告和对策性文章。《江西农业学报》系国家科技部评定的“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全国优秀农业期刊”、“江西省优秀期刊”。 根据最新出版的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报告(2006),本刊2005年度影响因子为0.406,最近5年来的平均影响因子为0.391,他引率0.92,基金论文率0.38,居同类期刊前列。本刊同时被《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学文献数据库》等国内权威数据库全文收录。《江西农业学报》为月刊,国内公开发行,大16开本,每期160页, 彩色封面,逢月末出版,每期订价10.0元,全年订价120元。需订阅者可直接将杂志订阅款寄至本刊编辑部。地址:330200 南昌莲塘 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江西农业学报》编辑部。本刊投稿专用电子信箱:jxny@163.com或jxny@chinajournal.net.cn,电话:0791-7090630欢迎订阅,欢迎赐稿。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宁南山区种植模式对马铃薯农艺性状、产量及土壤水热状况的影响

    王志丹刘吉利贺锦红蔡明...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种植模式对宁夏南部山区马铃薯农艺性状、产量及土壤水热状况的影响,本试验在大田条件下,以青薯9号为试验材料,设置露地平作(CK)、露地小垄单行(T1)、露地宽垄双行(T2)、半膜宽垄双行(T3)、全膜宽垄双行(T4)5个种植模式处理,测定了马铃薯的农艺指标、产量以及土壤的蓄水量和温度.研究结果表明:在T4处理下,马铃薯的株高、茎粗、叶绿素含量(SPAD值)、干物质累积参数均与CK差异显著(P<0.05),有显著的保温保墒作用,且其产量和商品薯率较CK分别提高了84.3%、16.3个百分点;在块茎形成期和块茎膨大期的土壤蓄水量均与马铃薯的各农艺性状密切相关;在苗期和块茎膨大期的土壤温度与马铃薯产量分别呈极显著正相关和极显著负相关.综上,全膜宽垄双行种植模式能够改善土壤水热状况,创造适宜马铃薯生长的环境,有利于宁夏南部山区马铃薯的生长发育.

    马铃薯种植模式农艺性状产量土壤蓄水量土壤温度

    稀植栽培对木薯种植生产的影响

    韦祖生杨秀娟付海天徐钏...
    9-14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讨了稀植栽培对3个木薯品种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木薯稀植栽培的种植密度比对照降低了13.34%~55.56%,产量增加了350.00~6927.84 kg/hm2,块茎淀粉含量提高了28.45%;与对照相比,木薯稀植栽培的植株高度和一级分枝高度分别增加了9.43%~93.93%和19.29%~101.68%,主茎直径和最大薯块直径分别极显著增大了7.02%~65.57%和21.17%~67.52%;稀植栽培处理因子对木薯的生长发育具有极显著的影响;稀植栽培减少肥料使用量9.54%~37.54%,管理和收获效率分别提高了15.00%~25.00%和15.00%~20.00%,减少劳动力投入20.00%~25.00%.

    木薯稀植增产增效

    氮素水平对樱桃番茄氮磷钾吸收及利用率的影响研究

    史亮亮聂俊李艳红谭德龙...
    15-2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浮板毛管水培栽培模式,研究了低氮N1(6 mol/m3)、中氮N2(12 mol/m3)和高氮N3(18 mol/m3)3种供氮处理对樱桃番茄各生育阶段不同器官氮磷钾含量、阶段积累量的影响,同时分析了氮磷钾利用率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樱桃番茄叶片氮、磷、钾积累量峰值期随着氮素浓度的增加而延后;茎的氮、磷、钾积累量与氮素浓度成正比;N2处理有利于樱桃番茄果实氮、磷、钾积累;随着氮素投入量增加,地上部吸氮量比例、氮肥偏生产力、氮产量效用指数都不断降低,氮素利用效率不断降低,地上部吸磷(钾)量比例、磷(钾)肥偏生产力比例不断增加,磷(钾)产量效用指数不断增加;地上部吸氮量比例和氮肥偏生产力与施氮量呈极显著负相关;氮产量效用指数与果实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地上部吸氮量呈显著负相关;地上部吸磷(钾)量比例与地上部吸磷(钾)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施磷(钾)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磷(钾)产量效用指数与果实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地上部吸磷量呈显著负相关;地上部吸氮量比例与氮肥偏生产力呈极显著正相关;地上部吸磷量比例与地上部吸钾量比例呈极显著正相关;磷肥偏生产力与钾肥偏生产力呈极显著正相关;氮产量效用指数与磷产量效用指数、钾产量效用指数都呈极显著正相关.综上所述,N2处理有利于提高樱桃番茄氮、磷、钾素的积累量,同时兼顾了肥料的利用效率.

    氮素供给樱桃番茄含氮(磷、钾)量氮(磷、钾)积累量利用率

    通过发芽特性和果实品质鉴定番茄耐旱性的研究

    宋红霞张利虎李梅兰侯雷平...
    22-26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方法,对3个番茄品种(纳宝早圣、精品硬粉风暴和菲腾一号)的耐旱性进行了鉴定,并对其成熟期的果实品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PEG浓度越高,对番茄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越大;在12.5%PEG-6000胁迫下,精品硬粉风暴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和胚根长均显著高于其他两个品种的;精品硬粉风暴的果实糖酸比、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显著高于其他两个品种的,且其番茄红素含量适中.综上所述,精品硬粉风暴的抗旱性最强,果实品质优,适合进行旱作栽培.

    番茄种子萌发PEG-6000果实品质抗旱性鉴定

    混合盐碱胁迫对黄芩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研究

    李小玲王妍华智锐
    27-3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黄芩对混合盐碱胁迫的耐受性及适应能力,以一年生黄芩幼苗为材料,采用盆栽试验,将中性盐NaCl、Na2SO4以及碱性盐NaHCO3、Na2 CO3按不同比例混合成4种组合,并分别设置50、100、150、200 mmol/L 4个浓度梯度,设蒸馏水对照,研究黄芩幼苗发育过程中不同盐碱胁迫对其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混合盐碱胁迫对黄芩幼苗叶片中MDA含量、叶绿素含量、保护酶活性以及相对电导率变化影响显著(P<0.05).从总体上来看,随着胁迫浓度的增加,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呈缓慢上升趋势,且均在200 mmol/L胁迫浓度与对照相比差异显著,在中性盐A组(NaCl:Na2SO4=1:1)胁迫处理时达到最高值;叶绿素含量随着胁迫浓度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并在50 mmol/L胁迫浓度下,中性盐A组胁迫处理的含量最高;保护酶活性也随着胁迫浓度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其中SOD、POD在A组胁迫处理下活性最高.

    黄芩混合盐碱胁迫生理特性

    赤霉素调控林木生长发育的研究进展

    石鹏王永张大鹏
    33-41页
    查看更多>>摘要:总结了近年来赤霉素调控林木生长发育的相关研究,并展望了未来研究思路和趋势,为深入研究赤霉素在林木生产中的作用提供参考.

    赤霉素林木生长发育分子机制

    藜科碱蓬属植物研究进展

    彭钼植雷春英吉小敏
    42-46页
    查看更多>>摘要:藜科植物是沙漠中主要的耐旱物种之一,碱蓬属植物是其中一类重要的盐生植物,是极佳的固沙作物、中药材和油料作物,多为一年生草本,少数为灌木或半灌木.其优良的抗旱、抗盐碱性能,使其在防风固沙、土壤改良方面被广泛应用,并且为分子生物学层面植物抗逆机理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素材和基因资源.为此,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碱蓬属植物的相关研究,常见环境因子如盐分、温度、水分等对碱蓬属植物种子萌发及生长的影响、碱蓬属植物抗盐胁迫的分子机理及其开发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展望了碱蓬属植物研究的巨大价值以及研究前景,以期为后续碱蓬属植物的研究与开发提供参考.

    碱蓬属盐生植物植物抗逆

    旱作区不同降水年型垄作覆盖下冬小麦土壤水分动态变化研究

    李俊红丁志强李舞张洁...
    47-53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长期定位试验,为探明豫西旱区一年两熟制不同降水年型垄作覆盖下底墒对冬小麦生产的影响,以及垄作覆盖下冬小麦土壤水分动态变化和运移规律,研究了不同降水年型垄作覆盖下冬小麦耗水量、降水利用效率、全生育期土壤含水量变化,以及冬小麦播种和收获时土壤含水量的垂直变化.结果表明:不同降水年型垄作覆盖冬小麦耗水量和降水利用效率与对照间的差异表现为欠水年<平水年<丰水年,冬小麦不同生育期0~200 cm土壤含水量、播种和收获时的土壤含水量垂直变化与对照间的差异均表现为欠水年>平水年>丰水年.冬小麦不同生育期0~20 cm土壤含水量与对照间差异则表现为平水年>欠水年>丰水年.说明豫西旱区一年两熟制冬小麦产量受底墒和生育期降雨分布的影响较大,垄作覆盖具有提高蓄水保墒和土壤供水的能力,尤其是0~20 cm耕层土壤在受旱的情况下垄作覆盖有较好的保墒效果.丰水年降雨充沛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耕作措施的应用效果.

    旱作区不同降水年型垄作覆盖冬小麦水分

    结合不同辅助信息的耕地土壤有机质空间插值方法研究

    张宏帅朱高龙吴锡麟
    54-59页
    查看更多>>摘要:耕地土壤有机质与耕地质量息息相关,其空间分布受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的双重影响.为提高空间插值模型预测精度,以福建省漳州市华安县为例,采用结合坡度、海拔高度、土地利用辅助信息的空间插值技术,探究最适合该区域的空间插值模型.结果表明:华安县耕地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23.5 g/kg,属中等水平,变异系数为30.8%,属中等性变异,块金系数为55.1%,表明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对土壤有机质的空间变异的影响作用相当.结合土地利用类型的克里金插值模型精度最高,结合海拔高度的空间插值次之,结合辅助信息的空间插值与普通克里金插值相比,预测值和实测值的相关系数明显提升,均方根误差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耕地土壤有机质空间插值辅助信息

    添加油菜籽饼粕对茶树菇菌渣高温堆肥进程的影响

    陈绪涛戴朝阳孙鹏胡文君...
    60-6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茶树菇菌渣和油菜籽饼粕为原料进行高温好氧堆肥发酵试验,研究了油菜籽饼粕添加量对茶树菇菌渣堆肥过程中各种理化指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茶树菇菌渣中添加适量的油菜籽饼粕进行高温堆肥发酵,有利于加快堆体的升温速度,提高堆体的最高温度,升高堆体的pH值,增大堆体的电导率(EC),降低堆体的C/N.在4个处理中,以C2处理的效果最佳:在堆肥进程中50℃以上高温持续8 d;发酵结束时pH值为8.48,符合腐熟要求;EC值为1746μs/cm,在敏感植物忍受的EC值4000μs/cm以下;水分下降率最大,达14.4%;碳氮比(C/N)为15.61,满足C/N为16以下的理论腐熟要求;总有机碳和总氮含量最高,分别为27.17%和1.74%;总有机碳和总氮含量增幅最高,分别增加了26.49%和59.63%.因此,茶树菇菌渣高温好氧堆肥的最佳配比为80%茶树菇菌渣+20%油菜籽饼粕.

    茶树菇菌渣堆肥理化指标配比油菜籽饼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