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江西农业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江西农业学报
江西省农业科学院 江西省农学会
江西农业学报

江西省农业科学院 江西省农学会

罗奇祥

月刊

1001-8581

jxny@163.com

0791-87090763 87090630

330200

南昌市莲塘江西农业科学院

江西农业学报/Journal Acta Agriculturae JiangxiCSTPCD
查看更多>>《江西农业学报》是由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和江西省农学会共同主办的学术类期刊。本刊既刊登栽培育种、植物保护、土壤肥料、园艺园林、蚕桑茶叶、畜牧水产、生物技术、资源环境等方面的研究报告、综述、研究简报和实用技术,也发表农业经济、区域经济、农业科技管理、农业发展战略、农产品加工及农业产业化等方面的研究论文、调查报告和对策性文章。《江西农业学报》系国家科技部评定的“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全国优秀农业期刊”、“江西省优秀期刊”。 根据最新出版的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报告(2006),本刊2005年度影响因子为0.406,最近5年来的平均影响因子为0.391,他引率0.92,基金论文率0.38,居同类期刊前列。本刊同时被《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学文献数据库》等国内权威数据库全文收录。《江西农业学报》为月刊,国内公开发行,大16开本,每期160页, 彩色封面,逢月末出版,每期订价10.0元,全年订价120元。需订阅者可直接将杂志订阅款寄至本刊编辑部。地址:330200 南昌莲塘 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江西农业学报》编辑部。本刊投稿专用电子信箱:jxny@163.com或jxny@chinajournal.net.cn,电话:0791-7090630欢迎订阅,欢迎赐稿。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水肥耦合对植烟土壤理化性质和烤烟产质量的影响

    杜甫童旭华姬小明陈钰...
    67-7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究水肥耦合对福建龙岩烟区植烟土壤理化性质和烤烟产质量的影响,在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开展田间小区试验,设计CK(常规施基肥和追肥)、T1(常规施基肥,追肥采用常规肥料,水肥一体化模式)、T2(常规施基肥,追肥采用液体肥,水肥一体化模式).试验结果表明:与CK相比,T1、T2处理烟田土壤的速效钾含量分别提高500.19、519.50 mg/kg,速效磷含量分别提高55.46%、72.94%,有机质分别提高14.38%、18.53%;T2处理pH最接近烟草生长适宜值.T1、T2处理烤后烟叶单叶重增加,含梗率降低,厚度减小;两糖含量降低,总氮含量和钾氯比提高,糖碱比更接近优质烤烟范围.烤后烟叶中性致香物质含量分别提高4.27%和22.34%;多酚类物质含量分别提高9.91%和24.32%;产量、产值、均价以及上等烟比例分别提高了55.94 kg/hm2、2205.33元/hm2、0.27元/kg、2.56%.综上,采用水肥耦合追施液体肥处理的效果最优.

    水肥耦合龙岩液体肥土壤烤烟产质量

    深耕及复合措施对土壤呼吸、烤烟生长及品质的影响

    王东陈彪崔晓闯张伟...
    75-8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明确深耕及深耕配合秸秆还田和绿肥翻压对植烟土壤呼吸及烤烟生长的影响,以中烟100为研究材料,通过设置不同的耕作方式处理,分析了深耕对烟田土壤呼吸速率及其调控因子、烤烟生长发育、烤后烟叶化学成分含量和感官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深耕及深耕后翻压绿肥或秸秆还田能够明显提高烟田土壤的呼吸速率,增加烤烟在圆顶期的植株总干物质积累量;深耕及深耕+绿肥/秸秆还田处理能明显增加烤后中上部烟叶的中性致香物质总量;常规耕作+绿肥处理能明显提高中部叶的类西柏烷类降解产物含量;在中上部烟叶的感官评吸得分上,常规耕作对照及常规耕作配合翻压绿肥或秸秆还田处理都高于深耕各处理.

    烤烟深耕土壤呼吸速率化学成分感官质量

    茶树菇赣茶AS-3、赣茶AS-5选育研究

    孙鹏陈绪涛王洪秀李菁...
    82-87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系统选育对18株茶树菇菌株进行生理性能测定和菌株比较试验,选出符合早熟、高产育种目标的野生菌株Aa09和Aa11;经过组分、初筛、复筛,以及区域试验、生产试验,筛选出早熟菌株AB7(菌盖、菌柄颜色浅褐色,整体菇形偏小),初步命名为赣茶AS-3号,其平均生育期58 d,比对照品种赣茶AS-1短3 d;筛选出高产中早熟菌株AC6(菌盖、菌柄颜色深褐色,整体菇形粗状),其平均产量121.7 g/袋,比CK高5.40%,初步命名为赣茶AS-5号.

    茶树菇新品种初筛复筛选育

    玉木耳络氨酸酶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苏文英杨和川谭一罗惠林冲...
    88-93页
    查看更多>>摘要:克隆获得了玉木耳络氨酸酶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命名为Actyr.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其cDNA序列为1113 bp,编码371个氨基酸;相对分子量为41.11 kDa,等电点为7.64.亚细胞定位分析发现其定位于细胞质.qRT-PCR分析结果表明:Actyr基因的表达量在菌丝生长时期最低;随着玉木耳的生长发育,其表达量不断上升;到子实体直径为3 cm时,Actyr基因的表达量达到最高.

    玉木耳络氨酸酶基因克隆生物信息学分析

    糯米发酵产醪糟粒物性及其悬浮饮品配方研究

    朱建华夏颉邹秀容刘日斌...
    94-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糯米、水、酒曲为主要原料,柠檬酸、白砂糖、甜蜜素、结冷胶等为辅料,研制了醪糟悬浮饮料.首先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研究了浸米时间、酒曲添加量、发酵时间对糯米酒精发酵产醪糟粒感官评分及物性综合评价指标的影响,确定了醪糟粒制备的最佳工艺参数:浸米时间16 h、酒曲添加量0.4%(w/w)、发酵时间96 h.并以醪糟粒为中间基料,通过稳态流变测试及醪糟悬浮饮品风味感官分析正交试验,获得饮品的最优配方:醪糟8.0%(w/w)、结冷胶0.5%(w/w)、白砂糖5.0%(w/w)、柠檬酸0.2%(w/w)、甜蜜素0.02%(w/w).最佳配方条件下制备的产品悬浮效果良好,醪糟粒分散均匀、甜酸适度、味道清爽.

    糯米醪糟悬浮饮料结冷胶工艺配方

    油茶籽油氧化稳定性研究进展

    聂根新吴玲胡丽芳周瑶敏...
    101-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油茶籽毛油富含不饱和脂肪酸,且含有维生素、植物甾醇、多酚类等多种活性物质,其氧化稳定性较好.在经过精炼加工后,油茶籽毛油活性物质损失较大,氧化稳定性大幅下降.在贮藏期间,油茶籽油易受氧、光照、温度、金属离子、微生物等因素的影响而导致氧化速度加快,如果贮藏不当,更易氧化.为减缓油茶籽油氧化速度、提高其氧化稳定性、延长贮藏货架期,众多学者开展了大量研究,包括探索加工工艺、储存容器材质的选择、最适合的贮藏条件、研发利用各种抗氧化剂等.因此,从油茶籽油的特性、影响抗氧化性能的因素、各种抗氧化剂的应用等方面,综述了提升油茶籽油抗氧化性能的研究进展,展望了今后油茶籽油氧化稳定性研究方向.

    油茶籽油贮藏抗氧化进展

    金属矿山废弃地土壤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初探

    程睿
    106-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结合生态复垦实践经验,对金属矿山废弃地生态复垦的主要限制因素进行了分析,认为矿区废弃地土壤质量的内涵应包括土壤生产力和环境质量两个方面,初步提出以生态林草地复垦为主的矿区废弃地土壤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应包括4个层次因子、19项具体评价指标.其中,4个层次评价因子包括土壤主要化学性质、产酸潜力、重金属污染、微生物群落特征等,19个具体评价指标包括土壤pH、有机质(OM)、碱解氮(AHN)、速效磷(AP)、速效钾(AK)、阳离子交换量(CEC)等6项化学性质评价指标,净产酸量pH值(NAG-pH)、酸性中和能力(ANC)两项产酸潜力评价指标,Cd、Hg、As、Pb、Cr、Cu、Ni、Zn等8项重金属污染评价指标.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多样性指数(H′)、产酸微生物占比(AM p.c)等3项微生物群落特征评价指标,并综合已有文献资料和研究成果初步提出了各项评价指标的分级标准.

    矿山废弃地土壤质量综合评价指标生态复垦

    陕西省洪涝灾害统计分析

    张家荣刘建林
    113-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对陕西省自然灾害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开展了对陕西省洪涝灾害的统计分析,利用数量分析法与文献研究法,分别从陕西省气象特点分析、陕西省自然灾害统计与分析、陕西省洪涝灾害统计与分析3个方面展开论述.结果表明:陕西省洪灾损失情况年际变化较大;洪涝灾害占自然灾害比例较大.受灾人口最大占比为52.93%,死亡人数最大占比达75.00%,紧急转移安置人口最大占比达99.35%,直接经济损失最大占比为78.78%.洪灾区域性特点显著,规律明显.受气候条件及地理环境的影响,洪灾损失从总体上来看最严重的地区是陕南地区,其次是陕北地区,关中地区情况最好.

    气象特点自然灾害洪涝灾害陕西

    基于"过程-结构"视角的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模式比较研究

    杨佳雨贾伟强
    119-125,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梳理了政府主导型、企业主导型和协会主导型3种基本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模式及其特征,精选出汉中纤毫、越乡龙井、阳澄湖大闸蟹3个代表性案例,从"过程-结构"视角出发,阶段性分析了模式结构、运行机理及其优势和局限.结果表明:既定的政策制度、组织结构、主体诉求决定了模式的选择;结构要素影响了模式的动力机制并呈现差异化特征;各模式均存在功能性和局限性,对模式优劣的评价不能脱离特定的情境和场域.基于此,针对政府"元治理"、企业市场私有化、行业协会号召力不足等问题,提出了政府须摒弃单一主体的建设模式、企业间形成互信契约规则及条件、行业协会加强推进组织联动和协同的结论,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农产品区域品牌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农产品区域品牌模式比较建设主体案例研究

    基于VAR模型的城市建设用地扩张对碳排放的影响研究——以南昌市为例

    周来友
    126-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南昌市1995~2017年时间序列数据,通过构建碳排放测算模型、VAR模型,利用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分析等研究方法,实证分析了南昌市城市建设用地扩张与碳排放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城市建设用地扩张与碳排放之间存在协整关系,且格兰杰因果检验显示城市建设用地扩张是碳排放的格兰杰原因,而脉冲响应分析则证实城市建设用地扩张初期对碳排放的影响不大,后续影响逐渐增加,待城市化发展成熟后对碳排放影响达到稳定的状态,并据此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碳排放VAR模型南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