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江西农业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江西农业学报
江西省农业科学院 江西省农学会
江西农业学报

江西省农业科学院 江西省农学会

罗奇祥

月刊

1001-8581

jxny@163.com

0791-87090763 87090630

330200

南昌市莲塘江西农业科学院

江西农业学报/Journal Acta Agriculturae JiangxiCSTPCD
查看更多>>《江西农业学报》是由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和江西省农学会共同主办的学术类期刊。本刊既刊登栽培育种、植物保护、土壤肥料、园艺园林、蚕桑茶叶、畜牧水产、生物技术、资源环境等方面的研究报告、综述、研究简报和实用技术,也发表农业经济、区域经济、农业科技管理、农业发展战略、农产品加工及农业产业化等方面的研究论文、调查报告和对策性文章。《江西农业学报》系国家科技部评定的“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全国优秀农业期刊”、“江西省优秀期刊”。 根据最新出版的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报告(2006),本刊2005年度影响因子为0.406,最近5年来的平均影响因子为0.391,他引率0.92,基金论文率0.38,居同类期刊前列。本刊同时被《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学文献数据库》等国内权威数据库全文收录。《江西农业学报》为月刊,国内公开发行,大16开本,每期160页, 彩色封面,逢月末出版,每期订价10.0元,全年订价120元。需订阅者可直接将杂志订阅款寄至本刊编辑部。地址:330200 南昌莲塘 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江西农业学报》编辑部。本刊投稿专用电子信箱:jxny@163.com或jxny@chinajournal.net.cn,电话:0791-7090630欢迎订阅,欢迎赐稿。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有机肥替代氮肥对水稻产量、品质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刘敏吴敬芳黄星瑜熊清华...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水稻品种中早31为试材,开展了2年的田间试验.试验共设置9个不同处理:不施肥(CK);单施化肥(T1处理);优化施肥(T2处理);磷、钾含量不变,有机肥替代氮肥比例分别为15%、30%、45%和60%(T3~T6处理);磷、钾含量增多,氮肥替代比例分别为15%和30%(T7~T8处理).结果表明:在水稻产量方面,有机肥替代氮肥和氮替代处理(T3、T8处理)的湿谷产量均显著高于单施化肥处理(T1、T2处理);随着有机肥替代化肥比例的增加,水稻淀粉含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其中T8处理最高;各处理之间的蛋白质含量无显著性差异,其中T7处理最高,T6处理最低;在土壤全磷、全钾、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以及土壤pH值等方面,各处理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综上,有机肥替代氮肥处理能够明显提升水稻的产量,其中30%氮肥替代比例的处理效果较好,能够促进养分的吸收利用,但对土壤理化性状的改良仍需进一步试验和探究.

    水稻有机肥替代氮肥土壤养分产量品质

    地膜覆盖对谷子产量影响的整合分析

    韩小英杨三维李文婷高洋...
    7-12,1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明地膜覆盖条件下谷子产量效应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影响程度,采用整合分析法比较分析了地膜类型、田间管理措施和自然条件对谷子增产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覆膜相比,覆膜条件下谷子的平均增产率为35.5%(95%CI 26.5%~34.2%);覆盖不同类型地膜对谷子产量的提高幅度由大到小依次为渗水地膜(65.30%)>聚乙烯地膜(白色:36.62%;黑色:23.62%)>降解地膜(18.24%);在自然条件方面,地膜覆盖对西北地区谷子产量的提升幅度最显著,达到了61.20%,随后是西南地区和华北地区,分别提升了23.43%和17.87%,而华东地区的提升幅度最小,仅为10.97%;1997-2004、2017-2022年这两个时期覆膜后谷子增产率较高,分别为51.81%和42.48%;在年降水量<500 mm或年均气温8~12℃时,覆膜种植谷子的增产效果最好;在田间管理措施方面,当施氮量≤85 kg/hm2、施磷量<90 kg/hm2或施钾量≤45 kg/hm2时,谷子覆膜后的增产影响更显著;当种植密度<30万苗/hm2时谷子增产率比种植密度≥30万苗/hm2时高16.47个百分点;黑垆土田地上覆膜种植谷子的增产率最高.因此,提高谷子覆膜增产效应,需要综合考虑地膜类型、田间管理措施以及当地的自然条件等因素.

    地膜覆盖谷子产量整合分析

    不同砧木对小果型西瓜苏梦6号的嫁接适宜性评价

    白甜许文钊刘欣程瑞...
    13-1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筛选出最适宜嫁接苏梦6号的砧木,以苏梦6号为接穗,10个南瓜砧木、8个葫芦砧木和1个西瓜砧木为试验对象,进行了不同砧木农艺指标,以及不同砧木嫁接苏梦6号成活率、产量及品质的比较,并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对上述指标进行了分析,得到不同砧木嫁接苏梦6号的适宜性评价综合得分及其排名.结果表明:在砧木苗期农艺指标方面,以壮苗指数、根冠比和叶绿素含量为依据,南瓜砧木优于葫芦砧木和西瓜砧木;在嫁接成活率方面,葫芦砧木优于南瓜砧木和西瓜砧木;在单瓜重和小区产量方面,南瓜砧木优于葫芦砧木和西瓜砧木;在中心糖含量方面,葫芦砧木和西瓜砧木优于南瓜砧木;主成分分析及其综合排名发现:排名前5位的均为南瓜砧木,分别为金妈妈砧西316、日本雪松、强根1号、思壮12号、黑武士,表明苏梦6号更适宜选用南瓜砧木嫁接.

    小果型西瓜苏梦6号砧木嫁接主成分

    低温处理对高山杜鹃"花妍"盆栽秋冬开花的影响

    解玮佳彭绿春宋杰李世峰...
    20-2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高山杜鹃"花妍"盆栽为材料,试验分别于7月7日、8月11日、9月1日、9月15日分4个批次进行35 d的低温处理;同时于9月27日按批分别进行为期35、45、55 d的低温处理,研究了不同低温处理日期、时间对其盆栽秋冬自然条件下开花的影响,并对盆栽开花期间的棚内活动积温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于9月中下旬对"花妍"盆栽低温处理35~45 d时,可以促使其在出冷库51~56 d时开花,在秋冬季的自然条件下开花率为96.70%~100.00%,花期约为45 d,花序为13 cm×14 cm,单花大于5 cm×6 cm.气象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在花芽分化完全和满足需冷量的条件下,≥10℃活动积温超过600.0℃·d时"花妍"即可开花,这为我国自育高山杜鹃新品种的秋冬季低碳促花提供技术参考.

    高山杜鹃"花妍"低温处理时长秋冬季开花活动积温

    食用菌菌渣资源化循环利用的研究进展

    王海霞张学青沈甜冯学梅...
    26-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综述了近年来菌渣在无土栽培、土壤肥料、环境修复剂、动物饲料、生产新能源、活性物质的提取等方面的利用现状,以及菌渣资源化循环利用途径,并指出了菌渣在循环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期为菌渣再循环利用技术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食用菌菌渣理化性质循环利用

    抑制剂和水分对铵态氮肥在喀斯特地区土壤中迁移规律的影响

    王小翠张嘉佳蔡秋亮
    33-41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室内土柱培养试验,研究脲酶抑制剂(NBPT)和硝化抑制剂(DMPP)在不同土壤含水量条件下对碳酸氢铵、硫酸铵、氯化铵和尿素4种氮肥在喀斯特地区土壤中迁移及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于单施铵态氮肥,配施抑制剂对各类铵态氮肥在喀斯特地区土壤中的迁移均具有明显影响,且土壤含水量会影响氮素的迁移距离;碳酸氢铵、硫酸铵和氯化铵配施DMPP在土壤含水量为30%条件下的氮素转化率最高,分别为16.42%、37.98%、40.41%,显著提高了土壤中可溶性无机氮含量,促进了无机氮向深层土壤中迁移;尿素配施DMPP在土壤含水量50%条件下的氮素转化率最高,为10.68%;碳酸氢铵、硫酸铵、氯化铵的转化率分别为8.64%~16.42%、24.32%~37.98%、27.91%~40.41%,氮素转化率随着土壤含水量的升高而下降;尿素的转化率为2.63%~10.68%,氮素转化率随着土壤含水量的升高而升高.综上,在喀斯特地区土壤中施用铵态氮肥时,可以通过添加硝化抑制剂来延长氮肥在土壤中的迁移距离,提高可溶性无机氮含量和氮素转化率,减少氮素损失,从而提高土壤养分含量.

    铵态氮抑制剂可溶性无机氮喀斯特转化率

    基于3414试验设计的云南雪茄烟叶生产施肥技术研究

    贺晓辉时雅琪郭东锋周锦龙...
    42-4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确云南省瑞丽雪茄烟区土壤合理施肥方案,采用"3414"肥料试验设计,通过熵权法和回归分析,计算了各处理对应的烟株农艺性状综合得分,探究了N、P、K对雪茄烟株长势和烟叶产量的影响,筛选出最佳施肥方案.结果表明:(1)株高对雪茄烟株农艺性状的得分所占权重最大,处理6(N2P2K2)对应的得分最高.(2)在一定范围内增加N、P、K的施用量,对雪茄烟的产量有积极作用,然而随着施肥量的增加产量又有所下降.(3)构建了N、P、K施用量对雪茄烟产量的二元二次和三元二次回归模型,最佳施肥方案为N施用量在118.7~126.9 kg/hm2之间,P2O5施用量在75.7~81.4 kg/hm2之间,K2O施用量在342.1~366.5 kg/hm2之间,目标产量在1816.3~1812.5 kg/hm2之间.

    3414试验熵权法最佳施肥量云南雪茄

    人工智能在现代农业气象领域应用的研究进展

    程敬雅景元书薛晓萍张继波...
    48-5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传统农业气象方法的局限性以及人工智能在现代农业气象中的应用现状出发,通过分析具体的研究案例和进展,探讨了人工智能在农业气象中的重要作用.在作物产量预测方面,人工智能促使农民能够更加准确地了解气象对作物的影响,优化农业管理策略,提高作物产量并降低风险;在病虫害预测方面,人工智能可通过实时预测监测为农民提供及时、有效的防控策略;在农业气象灾害预警方面,人工智能可为农民提供更加准确、可靠的气象信息,及时防控,从而降低灾害对作物的影响;在农田土壤水分监测方面,人工智能可实现对农田土壤水分的实时监测、精准预测和智能管理.最后,展望了人工智能在农业生产中的巨大应用潜力.

    人工智能农业气象监测模型应用

    湖北省茶叶不同气象产量方法的比较分析

    鞠英芹陈正洪马德栗黄治勇...
    55-61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2010-2021年湖北省夷陵区、英山县、咸安区3个茶叶主产区的茶叶产量数据,采用二次指数平滑法、HP滤波法、三年滑动平均法提取趋势产量,探究气象产量最佳提取方法,分析气候要素对茶叶气象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夷陵区、英山县、咸安区3个茶叶主产区的种植面积、产量、单产随着时间的推移呈多项式变化趋势,2013年之前英山县最高,2015年之后夷陵区最高;采用3种方法拟合的产量变化趋势相同,夷陵区的茶叶产量随着时间的推移呈增长趋势,而英山县和咸安区则呈减少趋势;采用二次指数平滑法和HP滤波法测算出的趋势产量均与实际产量达到显著及以上相关性,对产量剧烈波动部分有较好的捕获能力,均优于三年滑动平均法;HP滤波法得到的气象产量能较好地反映气象条件的变化,适用于湖北省3个茶叶主产区气象产量的分离,可为后续气象产量分离的研究提供参考借鉴.

    茶叶气象产量HP滤波法二次指数平滑法三年滑动平均法

    豫东沙土农区杨树—农作物复合生态系统中温室气体排放的研究

    张香凝史福刚李太魁郭战玲...
    62-6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讨农林复合系统农田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的贡献率,在豫东沙区杨树—农作物复合生态系统中选取了2种典型的防护林网密度——大网格BT(防护林间距1000 m×1000 m)、小网格ST(防护林间距200 m×200 m),并用周边5~10年生的人工纯林地作对照,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不同防护林网密度的杨树—农作物复合生态系统中土壤温室气体(CO2、N2O、CH4)季节排放通量进行田间原位测定.结果表明:豫东农区农田土壤是CO2、N2O的排放源、CH4的吸收汇.不同农林复合模式对土壤温室气体的排放或吸收的强度都有不同的特征,大网格、小网格、林地土壤CO2日排放通量均在7月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163.17、1005.91、923.53 mg/(m2·h);大网格的土壤N2O日排放通量在7月达到最大值,小网格和林地则在8月达到最大值,土壤N2O排放通量为4.29~313.28 μg/(m2·h);3种模式下土壤CH4的吸收峰值均在7月达到最大值,其中大网格的吸收峰值最大,为4.41 mg/(m2·h).不同农林复合经营模式通过影响土壤、空气温度和湿度等来影响农田土壤温室气体排放,其中增温干燥强化了土壤CO2 和N2O 排放源的特征,但同时也增加了土壤作为大气CH4吸收汇的功能,大网格、小网格、林地的全球增温潜势(GWP)分别为1.50×105、1.03×105、0.885×105 kg C/hm2,单位面积GWP值以林地的最小、大网格的最大.总的来看,适当增加防护林网密度有利于减少农林系统的增温潜能.

    农林复合经营温室气体排放农田防护林网增温潜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