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江西社会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江西社会科学
江西社会科学

龚建文

月刊

1004-518X

jxsheke@163.com

0791-8596531 8592529

330077

江西省南昌市洪都北大道649号江西省社科院内

江西社会科学/Journal Jiangxi Social Sciences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江西省社会科学主办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所刊发的文章注重理论性、学术性、原创性。在学术界影响较大,所刊发的文章被引用率和转载率都居全国同类刊物前列。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文学叙事的跨学科机遇与挑战——论小说的"多重叙事"

    陈佳旻李桂荣
    98-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小说"多重叙事"是应"泛叙事"浪潮中文学叙事的机遇与挑战而提出的.小说以"多元化统一"的语言表意方式与"以小见大"的叙事审美特点,在建构方式上形成了以叙事主体与"个体—群体—国家"相关联的"多重叙事"结构.小说"多重叙事"理论的提出,在理论层面,推动了文学领域"双重叙事动力"的深入与细化;在实践层面,实现了小说文本内外真实性的多重解构与再建构.

    文学叙事跨学科小说"多重叙事""双重叙事动力""隐性进程"

    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化建设的百年探索与历史经验研究

    石云霞
    107-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化建设的百年探索和基本经验,必须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全面把握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化建设百年探索的阶段性特征,特别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全面把握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化建设百年探索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新时代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坚持守正创新,创立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进行创新创造的最重要的理论成果,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全面把握和深刻领会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化建设的百年探索和历史经验,对于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共产党文化建设习近平文化思想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文明观话语体系建构研究

    常东亮
    117-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文明观话语体系,传承创新了马克思恩格斯文明观,转化吸收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概括升华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文明建设的实践经验,具有厚实的理论基础、文化底蕴与实践根基.其建构应遵循党的领导与人民性并重的话语意涵、坚持文明实践与话语实践的辩证统一、在守正中实现文明话语的创新、让文明观说"大众话"等方法论原则.从其内容逻辑来看,鲜明地体现了新时代文明观建构中"党是什么""要干什么"的话语表达.这一话语体系的建构有助于建构规范的中国特色现代文明话语表达范式,实现自主话语供给,在解构西方诋毁性话语中塑造党和国家形象,进而在引领文明进程中更好赢得国际话语权.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文明观话语体系文明自信国际话语权

    延安时期史学关切与"五朵金花"问题的讨论

    李杨
    127-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延安时期史学工作者发扬马克思主义实践品格,将史学研究纳入救亡图存的轨道,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历史理论的中国化,"五朵金花"问题也在其中孕育生发.新中国成立后,"五朵金花"竞相绽放,其讨论规模之大、参与人数之多、研究程度之深在中国近现代史学史上都是空前的.可以说,延安时期的史学关切催生出"五朵金花",也为"十七年"时期"五朵金花"的盛开奠定了坚实基础."五朵金花"作为政治与学术交织下的产物,它既服务于当时的社会、呼应了时代主题、配合了革命任务,也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的积极探索.时至今 日,"五朵金花"问题虽曾遭到过质疑或诟病,但深入反思并总结其中的问题与经验仍然对构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体系具有借鉴意义.

    "五朵金花"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史学历史理论

    论法治化反腐败追逃追赃国际影响力的提升

    王文华
    136-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我国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惩治腐败,不断完善反腐败刑事法律体系,新通过的《刑法修正案(十二)》修改完善了惩治民营企业内部腐败犯罪以及惩治行贿犯罪的规定,同时不断加强监察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打虎""拍蝇""猎狐",跨境追逃追赃取得新突破,彰显了我国的治理能力和制度优势.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国际上仍有对我国反腐败追逃追赃的误读甚至曲解,这不仅给追逃追赃刑事司法与执法合作带来困难,而且也有损我国反腐败治理的国际影响力乃至国家形象.反腐败治理的国际影响力以反腐败的成功经验为事实基础,以推进反腐败国际合作为重要途径,以反腐败工作对外传播为直接载体.当前,在以成功的追逃追赃实践引领反腐败国际合作的同时,仍需要加强反腐败追逃追赃的法治化、规范化建设,依靠大数据加强反腐败追逃追赃与反洗钱的结合,提高追逃追赃成功率,努力创新反腐败工作对外传播的理念和方式,提升我国反腐败治理国际影响力,推动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反腐败治理体系.

    追逃追赃法治化反腐败治理国际影响力

    论境外追逃中的异地追诉模式

    商浩文
    146-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异地追诉是我国办案机关在实践中探索出来的一种有效的境外追逃方式.境外追诉的适用具有一定的替代性、辅助性、双重刑事制裁性.开展异地追诉能够及时对外逃分子进行惩处,促进犯罪资产的追回,促使外逃分子被遣返回国.但是,异地追诉取决于外逃人员所在国的意愿,高度依赖国际刑事司法合作,且境外追诉的证明标准较高,刑事诉讼程序较为繁琐.运用异地追诉模式开展境外追逃时,需要熟悉外逃人员所在国的刑事法律,提供外逃人员犯罪的证据并配合调查取证,促使外逃人员在审判或者服刑完毕后被遣返回国;同时,也应注重民事诉讼等方式的追赃作用,发挥异地追诉与国内相关法律程序的合力.

    境外追逃异地起诉证明标准遣返

    中国古代"阳儒阴法"传统及其当代价值

    温耀原
    155-16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古代国家与社会治理思想传统源远流长,其中又以"阳儒阴法"传统最为显著.儒家"孔孟之道"的"仁义"原则,奠定了传统中国礼乐政刑的"正义"基础与官方标榜,法家"申韩之术"的"法术势"理论体系,构成了中国古代治国理政的"效率"保障与隐性支撑.当前在实现新时代中国社会、经济、文化全面发展的历史关键节点上,传承借鉴"阳儒阴法"传统的积极因素,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与社会的"正义""效率"均衡发展,是扬弃中国古代国家与社会治理的"阳儒阴法"理论传统的必由之路.

    阳儒阴法国家与社会治理儒家思想法家思想当代价值

    现实、立法与地权的近代变迁——民国前期一起土地纠纷的时代启示

    贾康
    166-176页
    查看更多>>摘要:清末既已拉开中国法制转型的序幕,及至民国,法制近代化进程进入全面实践阶段.该时期尽管法律对民事审判的依据已有明确规定,但地方官在审理土地所有权纠纷时,有时却并不依据法律规定进行裁判,而是动用国家权力对土地所有权法律关系的形成进行干预.这一司法现象的产生,并非因为承审法官法律素养的欠缺或枉法徇私,而是其面对地方土地与国家立法现状时,受当时立法理念与立法趋向影响而自由心证的结果,反映了中国法律在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初始过程中民法的粗疏、功能欠缺、发展变动以及由此引发的司法问题与社会问题.

    近代司法转型镇原县土地纠纷与裁判地权变迁

    中国文学文化学理论的当代构建及发展

    李西建
    177-18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文学文化学理论的当代构建,是新时期以来体现中国话语特色和研究范式探索的形态之一,成为与当代社会文化交融互动、吸收借鉴中外理论资源、创构中国本土文学理论的重要代表.新时期文学文化学研究经历了学术观念创立、理论形态构建及研究方法拓展等阶段,多元、丰富和跨文化的研究视野,促进了文学文化学研究观念的确立,产生文化阐释、文化解读、文化分析、文化透视、文化人类学、文学地理学、文化图像学等研究方法,在文学研究领域广泛运用.文学文化学作为一种跨学科理论,特别强调文学是文化系统中的子系统,文学植根于广泛的文化结构中,关联着人类的文化精神、心理和人格,有普遍的文化品格和属性;文学依存于特定的语言形态和美感形式,关联着人类的情感、心智和精神,有独特的审美品格和文化属性.在新时代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背景下,从构建中华文明新形态,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目标出发,"文学文化学"理论的未来发展,关键在于努力创建具有中国思想背景、中国文化根基、中国话语体系和特色的理论形态及批评范式.

    文学文化学理论建构范式创造中国特色文化根基

    弗莱原型理论的文学文化一体化

    易晓明
    184-195页
    查看更多>>摘要:弗莱的理论一直被归为文学批评,实际上弗莱为他的文学批评理论预设了文化、文明的框架,已经超出了单纯的文学批评范围.弗莱认为文学是文化的中心,他的理论以想象结构作为交集,从神话源头、文学形式扩展到人文社会科学各学科的文本,探讨的是文学文化相通的意义规则.可以说弗莱率先进入了20世纪后期出现的学科综合的"批评理论",文学文化融合是其宏大理论的基础.

    弗莱原型理论学科融合知识系统语词秩序文学文化一体